#交通資訊
#分享給您的好友
台南市區長榮路臨時鋼便橋,將於12月15日開放通行,屆時速限30公里,並禁行大貨車及大客車,以維行車安全。
連結東區與北區的長榮路地下道,因應鐵路地下化工程改為臨時鋼便橋提供通行,全長250公尺,最高距地面7公尺,坡度大約10度,包括車道彎度、寬度均符合道路安全設計 。
臨時便橋近看並沒有陡得很誇張,但從北區公園路轉往長榮路方向遠看宛如 #雲霄飛車 ,若從東區長榮路方向上橋,又好像有彎度的 #賽車道 ,被網友戲稱是台版的 #江島大橋。
12月15日開放通行前,對於有疑慮的部分都可以留言給筱薇,我會反應給相關單位,針對不足部分補強。
#其實現場沒有那麼陡
#攝影角度的落差
#安全第一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416542
📍台南市議員蔡筱薇服務處
地址:台南市東區凱旋路225號
電話:06-2091120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楊力州生於彰化,其父親在農村裡以肖像畫為生活工具,一心想成為畫家,楊力州回憶他童年老家的客廳,總是擺滿50張以上未完成或已完成的遺照。耳濡目染下,楊力州從小也喜歡畫畫,一路升上復興美工,大學也是就讀美術系。唯漸漸的他就明白父親跟藝術界畫家的差異。大學時代因為繪畫比賽獲8萬元獎金的楊力州,買了人生第一...
攝影角度的落差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楊力州生於彰化,其父親在農村裡以肖像畫為生活工具,一心想成為畫家,楊力州回憶他童年老家的客廳,總是擺滿50張以上未完成或已完成的遺照。耳濡目染下,楊力州從小也喜歡畫畫,一路升上復興美工,大學也是就讀美術系。唯漸漸的他就明白父親跟藝術界畫家的差異。大學時代因為繪畫比賽獲8萬元獎金的楊力州,買了人生第一台攝影機,從此他不再畫畫,脫離美術世界。
會有這樣的轉變,主要是因為楊力州開始接觸大量的電影,並著迷不已。尤其是台灣紀錄片導演吳乙峰描述白化症的《月亮的小孩》,觸動並啟蒙了楊力州,發現世界有一群人渴望被別人認識、知道他們是誰。
畢業後,楊力州在復興美工當了兩年老師,但對於將來的可預期感到不安,想到自己就要教書一輩子,人生的牌如此確定攤在眼前,毫無未知,30歲的他乃毅然決然離職,前往國立臺南藝術學院(現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學電影。
多年後,2019年上映的《紅盒子》,主題是布袋戲傳承與父子關係,但楊力州自言,隱性子題是人如何成為自己。他坦率表示,他跟《紅盒子》的陳錫煌其實都一樣,想要成為自己,不活在父親的陰影下,只是他在大二時走向與父不同之路,而陳錫煌要到76歲時才邁向自我之途。且楊力州另有所悟,關於父親對他的期待,或是他自身的想像,是他少年時想要成為父親所期待成為的樣子,根本不是父親加諸於他。
因緣際會下,楊力州展開老人命題的紀錄片創作,一為失智失能老人的《被遺忘的時光》,楊力州企圖紀錄、呈現他們的世界的真實,與常人的世界的真實,彼此之間的巨大落差。另一則是老人家跳舞的《青春啦啦隊》,反向地看望健康老人如何走向晚年。兩者分別從不同角度捕捉、凝望老人的生活現狀與樣貌,楊力州希望能有更多的面向理解老人群體日常。
拍攝紀錄片時,楊力州會全神投入現場,拍完有難以抽身之感,他認為自己太難說再見,所以會持續關注被攝者後來的狀態,包含《奇蹟的夏天》那群踢足球的國中生們。楊力州提到,《奇蹟的夏天》首映後,對他們說過的一番話耿耿於懷多年,因為他在當下的勉勵是要年輕人們努力踢足球,但楊力州心知肚明台灣並沒有良好的足球環境。
7、8年後,楊力州前往台中觀看世足會外賽中華隊對越南隊,即便中華隊輸了,但在場11位足球員中有4名國手是《奇蹟的夏天》裡的中學生這件事,對楊力州而言,就已經是勝利了,至此,楊力州心中才能舒坦,不再感到愧疚憂愁。
小檔案
十五歲時希望可以成為畫家,卻在二十五歲時成為老師,本來以為會一直教到六十五歲退休,沒想到三十四歲時得到金鐘獎,接著三十七歲得到金馬獎,之後成為想都沒想過的導演。也因為拍片,他成為別人眼中的體育政策、老人議題、東南亞政策、偏鄉教育的專家,但其實他只會拍片,只喜歡好好說故事。
其紀錄片作品有《紅盒子》、《我們的那時此刻》、《拔一條河》、《青春啦啦隊》、《兩地: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林海音》、《被遺忘的時光》、《征服北極》、《水蜜桃阿嬤》、《奇蹟的夏天》、《新宿驛・東口以東》、《飄浪之女》、《我愛(080)》、《打火兄弟》等。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馬立群
後製/賴炫佑
作品提供/楊力州
場地提供:後場音像紀錄工作室有限公司
🎥官網 https://1imageart.com/
🎥Youtube高畫質: http://bit.ly/2PVoJHu
🎥更多導演專訪: https://www.1imageart.com/cover-people
#導演 #紀錄片 #一影像 #楊力州
攝影角度的落差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130503TVBS美河市翻版 市府出地都更虧18億
影片網址→http://youtu.be/1Ftp8LX_uj4
感謝記者 陳乃瑜 的採訪,說到都更市府虧錢,其實是要看從何角度看,從市議員王鴻薇的角度,原本釋出那麼多土地,後來換回這麼少的土地,當然虧大嚕!
可是從價值來看,假使一棟4層樓公寓,共4戶,每戶土地持分都10坪,最後換回的土地、建物坪數也會不同唷!因為一樓可能有店面效應,價值當然高過二樓以上的住戶,因此一樓分得比較多,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總之,看用什麼角度看嚕!
以下為新聞報導......↓
記者:陳乃瑜 攝影:林亞男 台北報導
去年底台北市政府和建商聯合開發的「美河市」建案,才被監察院糾正,權益分配不符比例,讓市府損失超過100億,這可能不是個案,有議員發現市府出了76%的土地,參與都更,結果只分回一半不到,價差超過18億,議員質疑,這麼虧的都更條件,市府怎麼會同意。
TVBS記者陳乃瑜:「市府出地和建商合作的這個建案,就位在捷運站的正旁邊,不過有議員質疑,市府分回的樓地板面積,不符比例,還倒虧18億。」
屋齡才4、5年的物件,近捷運站還有運動中心,房市上相當搶手,房仲開價每坪140萬,不過當初台北市府出了76%的土地,參與都更,最後只分回37.7%,一半都還不到。
北市議員王鴻薇:「公務員的心態就是,反正這不是我家的地,如果你今天去參與都更,是你們家的地,你是地主的話,你會同意這種條件嗎?你會讓建商吃成這個樣子嗎?」
議員質疑,市府放任建商低估市府財產,如果依比例計算,短少的樓地板面積,價值18億,難道是慷市民之慨當冤大頭?
財政局長邱大展:「確實有時候可能是比較吃虧的,鑑價師是由建商去選的。」
市府解釋,都更必須經過審議委員會評估鑑價合理性,再加上分回的比例是以更新後的價值計算,而不是面積比例,市府認為分回的部分店面,價值比較高。
房仲業者陳泰源:「二樓以上你是住家,跟一樓你是店面,理所當然價值應該不同,落差可能是以好幾倍來計算。」
建商廣告:「最美的水岸住宅。」
之前市府和建商聯合開發的建案,被監委糾正,讓北府損失超過百億,官員也被彈劾,當時市府承諾未來會更慎重處理,如今市府參與都更,再度將估價權,全權交給建商,這樣的「慎重」處理,恐怕讓市民難以認同。
新聞網址→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miffy011820130503183634
部落格網址→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6254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