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小說六部曲:你只能變成五千年沙漠裡的一粒砂】
妳去過沙漠嗎?可能很少人有過這種體驗:眼前是一片不可思議的金黃,延伸到無邊無際,甚至超出妳的想像力之外。那壯大的視覺奇觀,很容易令妳誤以為,整座星球早已經被這片沙漠覆蓋。
這種震撼甚至強大到令妳屏住呼吸……而當妳的自主神經開始發揮機制時,隨著空氣順勢鑽進鼻孔的細砂,將會刺痛妳的鼻腔。當妳發現,這刺痛其實意味著妳正呼吸著這奇觀的一部分時,也代表著妳正在接觸、接納、與不由自主地化為沙漠的一部分。
也許妳沒有去過沙漠,但妳仍然可以透過眼睛「吸一口」沙漠——閱讀《沙丘》六部曲,妳就能成為遙遠銀河裡那顆沙漠行星的一部分,享受壯麗、華美、殘酷、失落與茫然,彷彿最終身心都變成了一粒砂,飄散在千年宇宙帝國的空氣中。
很難用文字或影像形容沙漠,而很難想像小說家法蘭克赫伯特,是如何用文字構築這片虛構的宇宙沙漠。50 年代,美國政府農業部研究如何透過植披來防治沙漠化現象,而赫伯特原本要以此為題,寫篇分析論文,但是他研究地越深,卻對這個「植物 vs 沙漠」的概念越發著迷。
最終這篇論文一直沒寫完,赫伯特倒是寫了一本新小說,描述遙遠星際裡的沙漠星球上,武裝勢力搶奪香料的浩瀚史詩。這個《沙丘》的誕生緣起有種無心插柳柳成蔭的趣味,但是這片柳蔭卻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複雜、還有野心、還要漆黑。
江湖傳聞,喬治盧卡斯借用了《沙丘》的元素,寫成了《星際大戰》的故事。史詩人人會寫,卻不是每篇史詩都能輕易抄襲,更何況是無法用一句話形容的《沙丘》——上段「浩瀚史詩」云云只不過是極為浮面的形容。
很難想像法蘭克赫伯特的經歷,因為單從《沙丘》看來,這位小說家應該有地理學家背景、歷史學家背景(應該特別了解英國玫瑰戰爭時期的宮鬥歷史)、生物學家背景(了解沙漠動植物生態與演化)、宗教學家背景(對於政教合一制度時代與宗教如何影響宮闈知之甚詳)等等,這讓《沙丘》描述的不止是一段冒險故事而已,而是一個栩栩如生、設定完備的宇宙。
那裡有前所未見的珍奇異獸、特殊的風土民情、政治經濟宗教三方角力的社會氛圍。你能說《沙丘》是科幻小說、是戰爭小說、是歷史小說、是超能力少年冒險小說、是王子復仇記、是宇宙版的《冰與火之歌》與《三國志》……用一句話形容《沙丘》,誰都辦不到。
法蘭克赫伯特曾說過:「有人說(《沙丘》)是一部宗教批判小說……很多人說這不是科幻小說,而是一套哲學小說。以我的觀點,我能接受它被稱為科幻小說……但無論如何,我不關心他們怎麼稱呼《沙丘》、我不關心他們會不會把《沙丘》放在寫著『科幻類』的書架上。」
赫伯特沒說的是,《沙丘》系列要說得更多。
好吧,我們可以很不禮貌地說,《沙丘》就是一部塞滿各種奇想設定——而且不像維基百科那麼枯燥、仍然很好看的小說。但這樣仍然代表著我們小看了《沙丘》,因為《沙丘》還有續集:《沙丘:救世主》。
在前集法蘭克赫伯特已經鋪陳好一個完美的沙丘宇宙,搬演一套亡族王子復國的傳統戲碼,但到了《沙丘:救世主》,已經成為銀河裡最有力量的王子保羅,卻仍然要與其他勢力拉扯,甚至與自己拉扯——以他偉大的形象為名,一場聖戰已經爆發,而渴望平凡生活的保羅,必須著思如何找到自己的接班人,並讓自己的帝國長長久久地延續下去,最終讓保羅不再是「保羅」。但是這個把沙丘星球扛到全銀河最高高度的偉人,怎麼能夠一走了之呢?而身邊他最親近最關心的人們,又怎麼能不受到波及呢?
這看來讓故事進入了開國君主的治國困境裡,但是《沙丘:救世主》不只如此。換個角度,它同時也在分析服從與領導的議題:
為什麼我們會死心塌地的服從一個被我們稱為「領導」、「皇上」的人?而為什麼我們願意為這個領導犧牲一切?而當領導做出了與我們價值觀截然不同的決策時,我們又該堅持這份忠誠到什麼時候?
赫伯特從多個面向深入一個已經很複雜的故事架構,試著在這些角度裡解釋他對於現實社會議題的論述:如同他曾批評劃地為王的美國邪教教主吉姆瓊斯,瓊斯讓自己的 900 多名信徒集體自殺,釀成震驚社會的「瓊斯鎮慘案」。
《沙丘:救世主》的故事發生在《沙丘》的 12 年後、而下一本小說《沙丘之子》故事發生在《沙丘:救世主》的 9 年之後 、再來的第四集《沙丘:神皇》發生在《沙丘之子》故事的 3,500 年後……乃至第六集《沙丘:聖殿》結束為止,這六本由法蘭克赫伯特撰寫的《沙丘》系列小說,講述了超過 5 千年的銀河歷史,赫伯特的創意從有形的社會文化與動植物設定,延伸到形而上的意識、概念、生死等等議題。
儘管我們早在第一集的《沙丘》裡,就見識到保羅因為香料而啟發的超能力有多麼驚人:他可以看到無數個尚未發生的未來、他甚至可以心念一動就改變自己身體的分子結構。但如果讀者因此感到驚訝,那他們驚訝地太早了:
《沙丘:救世主》出現了可以保存人類意識到永久的生化技術,甚至可以將已死之人的意識轉存到生化人身上,使他永遠地「活下去」;而《沙丘之子》裡,意識與肉體甚至可以穿越物種的隔閡,讓渺小的人類與巨大的沙蟲合為一體,成為能有自由意志又刀槍不入的宇宙最強存在。
《星際大戰》、《冰與火之歌》、《時間之輪》、或是《戰鎚 40,000》這些由《沙丘》啟發而成的後世作品,都像是《沙丘》系列這條宇宙長河裡的一瓢江水而已。沒有小說能像這個系列涵蓋了這麼多的題材與議題,而且這個系列的六本小說,每一本都在顛覆或超越上一本小說的格局,更大、更壯觀、更虛無飄渺,它絕對能挑戰讀者想像力的極限,但另一方面也向讀者展示了人性的極限:
《沙丘》系列展示人類的多樣情緒,而後分解與剖析這些情緒,將它們放進時間長流之中,看看這些能夠操控人類做出各種舉動的情緒,在時間無情地沖刷之下,如何變質、衰退、轉化成新的樣貌。
我們曾經相信的愛、信任、與忠誠等等信念,也會在錯綜複雜的情節裡,合情合理地轉變成我們認不得的模樣。有人說,偉大的小說最終都會碰觸到佛家思想,而在《沙丘》系列裡,無論是多邪惡的詭計、多正直的信念、多麼難以割捨的愛情與親情,最終都如佛家說的:「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照見五蘊皆空」。
就像我們開頭提到的,「彷彿最終身心都變成了一粒砂」,閱讀《沙丘》系列很難不感受到如墜五里霧中的漂流感。赫伯特一定清楚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可能陷入的無助感,他在《沙丘》裡留下了這句話,彷彿在安慰讀者們不用擔心,既來之則安之:
「你不能透過停下整個過程去了解這個過程,而必須隨著過程的推進繼續理解、必須繼續參與、並隨著過程進行下去。」
隨波逐流、隨波逐流。你會在電影《沙丘》裡持續聽到這句台詞。
赫伯特對自己設計的世界觀與文字功力的自信心可見一斑,而事實上也真的是這樣,第一次閱讀《沙丘》系列小說時,未必能夠很清楚每個橋段裡真正想要傳達的意義是什麼——你必須了解,要描述一個能看透未來、過去、與無數平行宇宙的角色的心智是多麼困難。
但是,後來的劇情幾乎都能穩穩地接住掉隊的讀者,至少讓妳清楚這些橋段之間的因果脈絡,並且依然讓妳得到該有的感動或心碎。
多年來,台灣讀者一直沒有辦法親近這套赫伯特的曠世巨作:從來沒有台灣出版社出齊全六本的《沙丘》系列——我還記得拿著《沙丘:神皇》原文小說一個字一個字查字典的痛苦回憶。
如今,這片宇宙沙漠終於蔓延到了寶島,這當然是讀者之幸:因為我們有了一個放飛自我的機會。這片沙漠正在招呼著你,吸引你進入一片浩瀚的未知,引誘你拋開所有成見(還有大把時間),陷入、沈迷、困在《沙丘》系列的上下 5 千年的歷史之中,然後樂不思蜀、然後想到赫伯特沒寫出第七本《沙丘》就離世,不禁哀痛莫名。
(原文刊於《沙丘》小說六部曲導讀附錄本)
◈◈◈◈◈◈◈◈◈◈◈◈◈◈◈◈◈◈◈◈◈◈◈
我覺得沒有人能把《沙丘》說得清楚,事實上也不應該說得清楚,那片沙漠的全貌,需要你自己感受……所以本來我很抗拒寫的XD
我昨天說過了,我覺得電影拍得很好。但是,電影畢竟是導演丹尼維勒納夫的一種「個人解讀」,這片沙丘該長成什麼樣子,在你的腦海裡可以是完全不同,而這是你翻開書頁就能在內心開始構建的工程。
這套六部曲終於出齊,第一集書皮是電影海版,堤摩西柴勒梅德無論過去有多帥,這部電影裡他又帥出新海拔。不過,小說原本設計的封面也很美,而這層電影海報書皮是可以自由取下的,一書雙封面的設計真是感恩感謝。
不過我自己私心覺得,儘管六本大書擺在書架上真是氣派氣質,但是、但是、《沙丘》超過七百頁的厚度真的是折煞手腕,我還是推薦看電子書比較環保……不是環保、是「體保」、保護您的玉體。而且誰能帶著七百頁上山下海呢?我用一隻手機,就能把沙丘星帶著走、帶到馬桶之上(每次都用馬桶舉例實在是……
《沙丘》是大王最喜愛的長篇(實在太長了)科幻小說系列,6年前大王第一次寫,陸陸續續地寫到現在,內容乏善可陳,實在沒把握能把諸君推落深坑,可能還讓各位誤會一直洗版。現在終於有機會,大家可以親自品味這個系列,看看大王說的是不是又過譽了🤣。
大家出版 Common Master Press 購書訊息:
📙 沙丘六部曲【限量書盒珍藏版+導讀手冊】
🔔 網路通路目前預購熱銷一空,可改訂購 #無書盒一般版套書。若仍想珍藏書盒版套書,9/8正式上市時,可前往全台實體書店購買。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摩西 分 海 維基 在 Winghei Che 車泳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珍惜還有碟買的年代。。。
~~~~~~~~~~~~~~~
※※※一張影碟‧一段往事※※※
~~~~~~~~~~~~~~~
每到大時大節,又是家族答問大會的時候,每次也很想躲避,卻又不爭氣的患上月底荷包乾硬化,只好依舊出席,依舊的一笑置之。今年輪到我家作主招待親朋,我立即發揮「扮工」本色,拿著手提電腦,開著空白的「Powerpoint」扮打字趕報告,一副裝作「我很忙」的樣子。
逃避了長輩們的關心,卻躲不過表弟妹對我珍藏的好奇。大人的玩具不是買來玩的,而是買來收藏的。邪惡表弟嚷著要玩超人,我用力的跟母親大人打眼色,這些都是我的珍藏,是不可以拿來哄屁小孩的!!!
我只要拿出其他收藏來轉移視線,實行以快打慢,以秒速從影碟櫃拿出超人大戰怪獸的影碟,然後回頭以親切的笑容回敬:「一起看動畫吧!」
勉強應付了邪惡表弟,早熟表妹卻不敢興趣,她把注意力放在我的影碟櫃,更笑說我收藏了很多「古董」,拿起部分影碟如驚為天人的說:「嘩!竟然有黑白電影啊!我還未出世啊!」
我再一次以親切的笑容回敬。
屁小孩!你懂什麼?!
黑白影碟不是我購買的……
一切要由 2005 年說起……
彷彿是一個很遙遠的年期,那年我還是中四學生,是還要經歷會考的年代。距離表妹出生還有差不多十年歷史吧。
那年,我認識了鄰班的 C 。
別問我她叫什麼名字,我真的記不起。但她的水汪汪眼睛、白皙的膚色、一把長曲髮仍深深刻在腦海。
我跟她的相識,是由一張 DVD 開始。
某天放學,當值日生的我獨個兒在課室擦黑板,忽然背後有人輕輕的拍我的肩膀,C 手上拿著一張 DVD,說明自己不是小偷,是我班的J叫她到課室取回。
是同班的另一個 J?這傻子竟然有女生找上門!
我不好意思盯著她的臉,只好緊緊的盯著那張 DVD,讓 C 誤以為我也很喜歡這電影。
高達……我以為是來自日本的……
其實,我很少看這類型的影片,平常多看英雄片或科幻電影,但看到她眉飛色舞地訴說著該導演一系列的作品,我只好裝作同好。就這樣,我成為了她的電影同好會的一員。
我沒有跟 C 說,我和 J 從前都沒有看 DVD 的習慣,更別說花錢「購買」。J 連網上 BT 也懶得找種,都是 MSN 問我拿檔案。或許,我跟 J 一樣,想借的不是 DVD,而是一個機會吧。
為了跟 C 有更多的互動,我開始了購買 DVD 的行動,起初總不小心買下 C 已擁有的影片,白白浪費了借給她的機會。某一天,我偷偷跟蹤 C 到她常逛的影碟店,再從影碟店老闆打聽她沒有購買過的影片系列。老闆成了我假裝是某某大師狂迷的顧問,而我,把補習費都拿來這裡。別問我學問有什麼增長,至少我知道「十誡」裡可以沒有摩西。
我差不多每星期都來到影碟店,有時還會託老闆從外國訂購影碟,把市面難以找到的影碟借給 C。
「你怎麼找到?」「你好厲害!」聽到都覺得很爽吧!
好景不常,我竟然遇見J,我立即把影碟放進書包,再裝作在看荷里活科幻影碟。J 主動走過來跟我打招呼,還笑說某某電影在戲院看過,很不錯。
「咦?你跟誰看?」
幸好,不是 C。我才鬆一口氣。
C,才不會跟你去看科幻影片?
J 俏俏地問我,女生喜歡看那些電影?我隨手拿了一張日本動畫影碟塞進他手裡,騙他說我表姐(其實是我媽,反正都是女人有多愛看。)J 一臉疑惑,說這動畫跟他同年會不會太舊。我說很多導演還健在,但拍的影片有多爛,爛到你連 BT 覺得也浪費時間。
電影沒有新與舊,只有好不好看。
每次回家觀看影片,總會拿起紙筆裝作抄筆記,沒有中文字幕的海外訂購版最為苦惱,事後還得跑到圖書館查看,到最後都只有零碎的對白被記錄下來,然後裝作隨碟附送的筆記借出。
每次都讓 C 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我覺得,此刻的她是最好看。
中五那年,C 說以會考為重,互借 DVD 的活動結束,也失去了跟她獨處的機會。
最後一次見她是畢業典禮那天,離開校門不遠處看到 C 和 J 的身影,C 把近似 DVD 的紅色盒子交給他,C 說了幾句話就別了他。
原來他們仍有交換 DVD……
我裝作沒看到她的走過,C 主動向我招手,從書包拿出一張黑白封套的 DVD。我老實跟 C 說大概會考成績也不太好,不知道下次能在什麼時候、地點交換影碟。她硬著把 DVD 塞進來,說什麼信自己,總會成功之類,然後就轉身離去。
不知道那來的自信,我竟然望著她的背影,喊著開學當天會還給她。
C 沒有回頭,只有輕輕揮手走了。
放榜那天,我失望的沒法兌現承諾,亦很難以啟齒說我的成績只能到私校升預科,更別說那張黑白 DVD 我連盒也未有打開過。
到了開學那天,下課後我立即飛奔過來,在母校的對面馬路呆呆的等了兩個小時,卻沒有看到 C 的影蹤。
後來,聽說她到英國升讀預科。
我從表妹手上取回那張黑白 DVD,維基了一下影片資料,亦慶幸當年沒有無知地以自為導演姓杜,要不立即把歐洲狂迷的形象毀諸一旦。
十多年後重新把影碟打開,內藏了一張紙條,寫著:
「你認為嘉芙蓮最愛是誰?」
我的影碟櫃,由一張一張歐洲電影 DVD,慢慢被日本動畫及荷里活主流電影所侵佔了。
~~~~~~~~~~~~~~~~~
◎◎◎遺失的影碟‧過去的故事◎◎◎
~~~~~~~~~~~~~~~~~
哥哥的迷你倉不再租用,就連我寄存在內的陳年珍藏都一併搬回來,我也差不多忘記了學生時代陪伴著我的影碟,只記得他曾取笑我把影碟留來當嫁妝。
看著堆滿 VCD、DVD的膠箱,以及放滿了一排排藍光影碟的書櫃,還有一些 4K 修復的經典電影,當中不乏重覆的影片,不禁令人皺起眉頭。
房間空間有限,不得不以「斷捨離」作理由,跟過去做了斷。
我先將重覆的影片只留下最高格式的影碟,除非是自古只發行了 VCD 的影片,否則都不能留下。然後輪到 DVD,這些都是我中學時代省下零用錢買的,彷彿印證著我的少女時代。
一套又一套的大師、鬼才精裝 DVD,記載著一段段的回憶。
咦?那套 DVD 系列偏偏少了其中一張,是一整套精裝版來的呢!可恨,這是我很喜歡很喜歡的一部電影。對於完美主義者的我而言,要一整套購買?還是當到人生小缺憾的補購其他版本?
我想,遺失的 DVD,是跟隨我的中學時代離開了。
我打開一張又一張的影碟,看著那張已泛黃的紙條,都寫上一些不知是逗笑或是故意令人生氣的對白。
「我是最無害的人啦」
還有那些明明已看過的大師作品,到了英國讀書時又忍不住買了一套,才可把從前收下的筆記,應該說是只寫了一句話的紙條,逐一放回屬於該影片的回憶盒子裡。
每一張紙的正面或背面,我都看過很多遍。
我不禁苦笑一聲。
為何他總不會寫上這一句。
「一起看吧!」
※※※※※
■ 尋回遺失的記憶 ■
http://bit.ly/pioneerudplx800
http://bit.ly/pioneerudplx500
#PioneerHK #DVD #回憶總是戲 #4KUHD #UDPLX800 #UDPLX500 #MyCollectionStarts #一起睇碟的日子 #開拓回憶的宇宙
C:Winghei Chee 車泳希 J:蔡浩洋 Andy CHOI
摩西 分 海 維基 在 雪兒 Ch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早安耶路撒冷
猶太人非常重視安息日,這一天以色列的超市、巴士、公共運輸全部停擺,但阿拉伯人的商店才不管,在這裡仍然大批又多到擁擠的遊客,來朝聖這個三個世界宗教的發源地。
事實上來到耶路撒冷之前,我只知道「哭牆」,但不知道為何而哭,事實上它叫做西牆,不是哭牆,而這樣講訴一段非常長遠的歷史...於是逛完老城區之後我就開始回旅館認份的查資料,用維基百科查。
一整天我把猶太人的歷史跟過去看完一些章節,加上耶路撒冷的前世今生,欸!看完也有淡淡的惆悵,一個流亡數千年的民族,竟然可以穿越時間回到原來的地方建國,這大概也是數千年前猶太人沒有想過的結局吧!
簡單說一下這裡的歷史,亞伯拉罕是基督、猶太、伊斯蘭教的重要人物,他的兒子、孫子也是,曾經以色列人只是中亞的遊牧民族,後來因為飢荒而轉往埃及,卻因政治被奴役400年,而有了摩西的出埃及記,他們所信仰單一的神耶和華也懲罰了埃及。
後來經歷了羅馬帝國才正式流離失所,那時候羅馬帝國時期真的開外掛,從西班牙到中亞、沿著地中海全是他們的領土,他們甚至一把火燒了耶路撒冷,我也終於明白為什麼佩特拉王國為什麼不戰而直接歸順,燒毀的城太慘了。
還記得我上上個月才旅行西班牙南部嗎?那時候格蘭納達國王也有屠殺猶太人的事蹟,事實上猶太人在四處逃亡期間一直都被各地霸凌,最明顯的是被基督信仰霸凌,因為有人散佈「耶穌」是被猶太人殺死的,這罪也太大。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猶太人悲情的原因,加上猶太人天生聰明,又很會賺錢,也是很容易得罪當地人,政局都要猶太人放棄自己宗教歸依,最終猶太人就選擇離開,所以全世界都有流亡的猶太人。
最令人悲傷大概就是納粹集中營,德國為了滅猶太人殺了將近600萬猶太人,我看到眼淚都要留下來。
19世紀猶太人錫安復國心念,在1948年終於重見以色列國,許多在外流亡的猶太人則慢慢移民歸入,但耶路撒冷並非只是以色列的首都,同時也是巴勒斯坦國的。
過去數十年以巴衝突不斷,新仇加上舊恨,宗教加上歷史因素,所以以色列被阿拉伯諸國所排斥,有人說去了以色列就別去伊朗,伊朗不歡迎入境過以色列的觀光客。
這裡真的是有一個很有故事的城市,尤其你可以看到阿拉伯、以色列在這裡互相仇視,又住在一起,還是基督耶穌聖經上大部分的故事場景,包含最後揹負十字架的苦路。
不過昨天狀態真的不好,我在耶路撒冷的安息日感冒鼻塞加上月月來的小紅鬧情緒,整個崩潰的瞬間,窗外大衛城在放聲光秀也不想出去。
但房間的俄羅斯阿嬤親手幫我蓋上兩層棉被,還要幫我去裝熱水,阿嬤的手暖暖的,或許就是在告訴我
旅途勞累是需要休息,總會有人幫你度過難關!多希望你們也能踏足不同的難關,會有人來幫你度過這一刻的。
#鼻子塞塞的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