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reon英屬香港】第24集:摩星嶺白屋
點擊閱讀:https://www.patreon.com/posts/54088579
摩星嶺白屋於戰後落成,利用了戰前建成的銀禧炮台部份遺址,興建4幢兩層建築,最初為駐港英軍住所,其後被政治部接管,關押從事政治、間諜及意圖推翻港英管治的疑犯。「香港第一諜案」主角曾昭科、中華中學校長黃祖芬及傅奇石慧等人,也曾經關押其中,成為一個充滿詭異、陰沉的地方。
傳說白屋之內,疑犯需要接受「疲勞偵訊」。對於其中經歷,坊間資料少之又少,一旦罪成的囚徒,有機會被遞解出境,未必有機會透露其中待遇。本篇的主角,卻是少有清楚記述始末的人。這一手的資料,值得重視。
時空回到1963年,竹園道的一名青年無辜被毒打,面上、腹部先後被重擊,然後被押往港島……
—--------------------------
【香港舊照片Patreon】
-香港歷史探索,Podcast、地區及街道研究,期望大家支持。
https://www.patreon.com/chunyu1230
摩星嶺 學校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香港人的腦海中,有些數字,有些日子,變得不能遺忘,也變成禁忌。
當大家以為這些事情,會被記住一輩子。
其實,歷史在不斷被消失,也許多年後,數字又變回沒意義的數字。
那些日子,也變回歌舞昇平的日常。
『歷史不斷重複』,在1967年也發生了一件令當年的香港人沒法遺忘的歷史。
期間有約2000人被檢控,800多人受傷,50多人死亡。
人們稱為『六七暴動』。
2017年,香港教育局表示不會將『六七暴動』列入初中中史科課程。
副秘書展康陳翠華形容這件事是「雞毛蒜皮」,局長楊潤雄亦稱「重要性較低」。
*******
我,是一名汽車銷售員。
今天是1969年12月9日,是「香港節」。
各區都在舉行大型的慶祝活動,我跟老婆和女兒來到尖沙咀,今天在彌敦道有花車巡遊,街道兩旁的行人道被擠得水洩不通,為了讓女兒可以清楚看到花車,我把她抱起放在我的肩膀上。
「爸爸~車車來了!車車來了!」女兒高興得揮舞著腿。
穿著光鮮制服的軍操部隊,浩浩蕩蕩地在街道上前行,市民的歡呼聲像海浪一樣從遠處湧至。
此時,老婆撞一撞我肩膀,輕聲說:「難得一家人出來,高興一點吧。」
「嗯。」我勉強擠出笑容。
軍操部隊的後方是經過打扮,車身貼上鮮花的汽車,為響應市民的歡呼,司機不斷響號。
聒噪的響號聲震動著耳膜,2年前所發生的事,沒法控制地在腦海浮現出來,這不堪回首的記憶,使我全身顫抖,渾身冒汗,眩暈得幾乎跌倒,老婆見狀馬上抱著女兒抱,扶著離開觀看花車的人群。
「你沒事吧?」老婆將我拉進懷裏不斷安慰我。
「我……」我害怕得像個小孩一樣哭了起來:「這件事,千萬不能跟我們的女兒說。」
「這又不是你的錯。」老婆。
兩年前,1967年5月。
在我的極力遊說之下,成功賣出一台汽車,客戶的名字叫林彬。
老實說,我只知道他是一名電台DJ﹐從沒聽過他的節目。但每次見面,我都會說畢恭畢敬地說:「林先生,我很喜歡聽你的節目。」
近日在各區的街頭陸續出現工人示威,街頭也出現警民衝突。老實說,我對這類政治新聞不太熱衷。
但林彬卻對這件事非常熱心,每次跟我見面都滔滔不絕,我為了能賣出汽車,只好不斷附和。
在1967年,香港在英國的殖民下,中文仍沒有法定地位,懂不懂英語就成為了勞動階級的分界線。
4月,在新蒲崗的香港人造花廠分廠發生了一場勞資糾紛。因當時沒有明確的法例保障勞工,工廠頒布了一些嚴苛的規定使工人不滿。
只要查證有工人損壞生產機器,則不獲發放工資。在生產高峰期不允許工人請假,也沒有所謂的法定假期。
工人派出代表與廠方談判,結果不單沒有達成共識,更解僱了包括工人代表的92名工人。
由於工人不滿廠方的強硬手段,此時一些左派工會見狀便乘機介入,煽動工人將行動升級,演變成大規模示威。
工人封鎖工廠附近的街道阻止廠方出貨,工廠的管工與示威工人發生打鬥,警方派人到場調停,結果局勢變得更加混亂,當日防暴隊拘捕多人,衝突亦令多名工人受傷。
警方似是看準了這次示威的始作俑者,專門拘捕左派工作人員。左派報章亦大罵「港英政府行為迫害民族,鎮壓群眾是野蠻的法西斯暴行」呼籲民眾上街。
這件事後,便陸續發生發生警民衝突,工聯會(沒錯,就是我們現在認識的工聯會)召開緊急會議,更在5月16日成立了「港九各業工人反對港英迫害鬥爭委員會」由工聯會理事長楊光當上委員會主席。
我聽到的當刻還笑說:「這個人還真不懂起名字啊~」
這個簡稱鬥委會聯合工聯會發動各區示威及大罷工,誓言將「香港」變成「臭港」。組織民眾放火燒車,以及黃大仙公務員宿舍。
當時的左派學校亦受到教師的指導,印刷大字報在街上聲援,很多學生因為手握宣傳單張,校內被搜到土製炸彈而被拘捕。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抗議:「英國政府勾結美帝國主義反對中國的陰謀」,「港英當局利用人造花廠勞資糾紛,對中國居民和工人進行迫害」
而政府則聲明希望社會恢復和平,是絕大多數市民的願望,又說警方做法已非常克制。
這個年代政府與人民的溝通不多,而在香港勞動階級的工人佔大多數,工聯會聲稱會動用撥款,讓左派工人罷工後繼續每月發薪水,使更多工人加入示威行動。
示威人士大多手持「毛語錄」高呼口號「愛國無罪」「反對港英政府管治」。
衝突升級,傷亡人數亦急增,有警員聲稱示威人企圖搶槍而開槍射殺,街上亦不斷出現放火燒巴士,街道上、戲院和火車路軌更出現寫著『同胞勿近』的土製炸彈。
1967年8月20日,我非常記得林彬找我見面,他哭得不能自已,說清華街一對年幼姊弟,因誤觸土製炸彈而被炸死。
我說:「你還是買輛汽車出入會比較安全吧?」
當天,林彬答應了。
沒想到,在8月24日,他因為經常在節目狠斥左派的惡行,在電台外被人淋上電油,投擲汽油彈活生生燒死。
直至他去世那天,我仍沒聽過他的節目,如果我有關心事態發展,如果我有聽他的節目,或許我會勸他下班早點回家,注意安全,而不是買我的汽車。
********
今天是1969年12月9日,是「香港節」。
我剛從摩星嶺集中營被釋放出來。
我,是被鬥委會選中成為炸彈隊的「炸彈兵」。
下集預告:出獄後的最後任務。
以上故事背景為真實歷史事件。
目標希望有2000like & 200share~
在香港被消失前,用故事將歷史留住。
我想眾籌一本書《屬於香港人》
香港人有義務瞭解香港歷史!
全書以故事瞭解歷史,用手繪地圖繪畫當時狀況!
《屬於香港人》6月出貨。
為避免這本書「被消失」,唯一方法是「沒存在過」。
所以只接受預售,有多少預訂,就印多少本。
不會公開發售。
預售網址:(可寄海外)
https://bluegodzistore.boutir.com/i/Xqe2DogAA
摩星嶺 學校 在 舊時香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956年調景嶺及靈實肺病療養院】
翻閱一段外國人1956年拍攝的香港彩色影片,發現其中兩分多鐘不僅拍下調景嶺平房區舊貎,更紀錄了教會當年在區內救助貧苦的往事。
中國1949年變天,國內民眾湧到香港避難。五十年代初期,港府把7000多名原本棲身摩星嶺的難民,遷居到調景嶺。但當年,該區只是荒山野嶺,沒有任何公共服務、連通往市區的道路也欠奉,居民彷如被「放逐」。
有見及此,蘇格蘭宣教士孫海倫(Helen Wilson)及挪威的司務道(Annie Skau Berntsen)宣教護士於1953年,在將軍澳創辦「將軍澳區醫援會」,並於調景嶺碼頭附近開辦「調景嶺基督教醫療中心」, 開展醫療救濟工作。
至1955年,他們正式成立「靈實肺病療養院」和護士學校——這即是今天將軍澳靈實醫院的前身。而教會除贈醫施藥外,還資助興建學校。
值得一提是,將軍澳連接市區的寶琳路,於1955年開始築建;其由調景嶺及茅湖仔一帶,通往馬游塘安達臣道,建設的原意是為了方便靈實肺病療養院病人及物資運送。
而「寶琳」之名,其實是靈實肺病療養院創辦人之一惠施霖牧師(Reverend Sterling Whitener )太太惠寶琳(Barbara Brown Whitener)的名字。
只是寶林路譯名叫「Po Lam Road」,而非惠寶琳的「Brown」。而這段歷史,也因年代久遠,漸漸被人遺忘。
這段短片裡,可見草創時期的寶林路、靈實肺病療養院,以及教會事工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