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礁裡的提琴 ◎李家棟
你來的時候,天空往往是淺的
深不過白色
槍托是有顏色的,軍靴也是
鐵蒺藜圈住一個時代的心跳
狙擊了所有音符,當你開口
發覺自己沒有舌頭辯解
在這裡,血肉與石灰質沒有分別
你被指派,成為一隻安靜的珊瑚蟲
構築一座巨大、且沈默的環礁
當你正直的脊柱,刻滿計算日子的劃痕
不會有人曾真正閱讀過你的身世
新生訓導處是異點,你是質數
不斷被拷問,你除之不盡的……
流麻溝裡印滿你抗拒的足印
當有人要你成為環礁,你便鑿開它
在漂流的環礁裡,你僅有的
不過是一點希望,以及莫大的決心
在破船及廢墟間翻找任何音樂性的可能
用一把破鋼鋸
移植自己正直的脊柱,成為琴頸
抽出不屈的細微勇氣,安上琴弦
打磨不曾折彎的脛骨,修成琴弓
你經受過的全部苦難,遂化激越
高昂的音符,自肉身的提琴中迸發
融化礁石,替你的舌頭
發出似海浪,悠久的雄辯
你離開不久以後
天空已經有了顏色
而你把琴,安放在每個人的心中
後記:陳孟和,台北人,於1948年準備赴中國唸書前被指控投共罪名逮捕,此次為第一次入獄,出獄後於1952年8月再次以「參加叛亂組織」判刑十五年;9月,被押解到綠島新生訓導處,服刑期間他在照相部服外役,並花一年時間在綠島就地取材,用一把鋼鋸從廢船及破屋取得木板做琴身,抽廢電纜為琴弦,林投樹根為琴弓,自製一支縮小版小提琴送給外甥女,此小提琴現存於綠島人權文化園區。
(2020後山文學獎新詩類社會組第一名)
--
◎ 作者簡介
李家棟,1984年生,綠島人,學長,畢業於彰化師大英語系、台東大學台語教師碩士班,現任教於台東縣立寶桑國中。親近文字,喜歡寫東西,每天都試探不同的文學形式來罵吳宗家、洪崇德。
--
◎小編反社會boy賞析
「挖掘與確認各區域文學之不同面貌,便帶有潛在的抵抗意涵,也一定程度映照出反對中心、避統趨離的民心所向──不僅是面對『天朝』大中國, 也是對抗『天龍國』台北市的一種姿態。」──楊宗翰〈新北如何成詩?—論區域文學及其展演〉
張浥雯在《「縣市文學」之誕生:台灣 1990 年代以降地方文學的位置與意義》中提及地方的文學獎很明顯塑造出了一種財大氣粗的臺北中央文壇和其他地方文學(獎)相互對抗的景象,而地方文學獎似乎也成為推助各區域/地方文學工具,各地方可以開始書寫關於地方獨特的歷史以及敘事,比如在歷史書寫上二二八和白色恐佈時常是書寫的一大熱門題材,尤其在許多以本土語言為主的獎項,甚至成為固定的寫作題材和模式,有時選材的特殊性會高於詩本身的美學技藝,本文不在批判任何一種選材和寫作模式,而是點出地方文學獎所出現的特性。
約莫幾年前一個來自「後山」席捲各大新詩、散文獎的名字——李家棟,寫家人、自身經驗拿來就是一手文章,他的寫作直接、毫不迴避地直達問題的核心,直達他的寶桑、他的火燒島,如臺北文學獎得獎作品〈假如這裡是海〉那是一個戴有綠島Lo-fi 濾鏡的臺北,恍惚間以為是詩人在東部濱海望著綠島唱著〈惜別的海岸〉,而〈環礁裡的提琴〉依然直接、毫不迴避地面對了火燒島的歷史,將從臺北來到臺灣警備總司令部新生訓導處的陳孟和化為綠島的地方文學史。
〈環礁裡的提琴〉在形式和題材上選擇了較為容易發揮、安全且能夠小題大做的「詠物詩」,或許可以看為文學獎參賽作品的一種模式,但這首詠物詩成功的原因在於其挑選的物件本身所隱含的「大敘事」,能夠透過一個物件來撐起整首詩。這首詩的開頭,不直接訴諸對於極權的控訴以及政治受難者的悲苦,「深不過白色/槍托是有顏色的,軍靴也是/鐵蒺藜圈住一個時代的心跳/狙擊了所有音符,當你開口」,而是從槍托、軍靴、鐵蒺藜這些與軍事、戰爭的物件來側面書寫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受高壓軍事統治的情景,接著詩題提到的「環礁」出場,「你被指派,成為一隻安靜的珊瑚蟲/構築一座巨大、且沈默的環礁」,綠島常見的珊瑚裡的珊瑚蟲被比喻成政治犯,正如威權政府貶斥犯人的稱呼,而眾多外來的政治犯大幅改變了綠島的地景,綠島成了如環礁般的「環型監獄」。
政治犯在監獄裡的抗拒和抵抗變成「當有人要你成為環礁,你便鑿開它」,到了第三段,以「提琴」作為為象徵,陳孟和在獄中自製「提琴」中的「琴頸、琴弦、琴弓」變成形容陳孟和堅韌抵抗威權的結晶,「提琴」成為歷史的見證,到了倒數第二段,透過詩人想像提琴拉出的聲音,高度脫離現實昇華了政治受難者在新生訓導處的苦難,「在場」的見證即成為那「沈默的環礁」的歷史見證,當環礁不再有珊瑚蟲,苦難即被解放。到了末句,天空在實際上本來就有顏色,然而詩人用以形容不同年代的時空場景,和詩首句呼應,白色恐佈慘白的歷史被解放,天空也恢復了原有的顏色。
這首詩不訴諸歷史的悲劇,反而從歷史的見證下手,從另一面來反思白色恐佈的歷史,讓歷史成為記憶深刻的在場證明,讓白色恐佈的歷史不再只是陳孟和的歷史、李家棟來自的「綠島」的歷史,更是整個臺灣的歷史,而這首詩讓綠島的文學史也浮現於臺灣的歷史之上。
參考資料:張浥雯:《「縣市文學」之誕生:台灣 1990 年代以降地方文學的位置與意義》(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所碩士論文),2019年。
--
美編、圖片來源:靖涵 https://www.instagram.com/c__nh_n/
--
|#關於文學獎的不重要冷知識|
2016-2020臺北文學獎的首獎常常看起來像是考100分的乖學生,但太乖了!乖到沒有什麼個性。
——By 小編Y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綠島 #白色恐怖 #李家棟 #男 #學長 #後山文學獎 #狀元地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3/20210302.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要內容:北緯30°•中國行(4):1、寧波:姚江尋寶;2、寧波:擺渡河姆渡;3、寧波:走進河姆渡遺址;4、寧波:走進田螺山遺址;5、寧波:尋找稀有黃金茶;6、寧波:寧式傢俱製作工藝;7、寧波:余姚土布製作技藝;8、寧波:余姚榨菜收穫忙。 寧波簡稱“甬”,早在唐代就已經成為“海上絲綢之路...
挖樹根工具 在 昔外籍新娘今美國大媽布魯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個週末遇到美國總統節長週末,保羅照例要每天去新買的中古屋那兒忙施工。不過深知我已經一打二打到嚴重內傷,週六他主動提出要再次把小札克帶去當他的施工助手。
一打二打慣了,只帶一個小孩根本就是上天堂。(灑花轉圈!!)從一大早開始北鼻麥當我助手替三隻狗洗澡剪毛、清理廁所洗手檯堵塞水管、洗碗整理廚房、到後院撿狗大便,又一起上街去買菜,我們母子倆度過極愜意舒壓又高效能的一天,一直到晚餐後保羅與小札克父子檔才灰頭土臉地出現。
當天晚上就寢熄燈後,小札克仍驕傲興奮地不停跟我報告今日與把拔上工的精彩花絮。
小札克報告說他負責的工作是使用「真正的耙子」把樹根挖出來,再用「真正的斧頭」把樹根砍成幾截。又報告說他們開卡車載廢棄物去垃圾掩埋場傾倒,可是卻因為卡車上載有drywall(石膏牆板)而被拒收,才發現原來不是所有的掩埋場都會收石膏牆板,因而浪費了許多時間。而且垃圾掩埋場規定要13歲以上才可以下車,所以他只能乖乖待在車上都不能下去看大家傾倒垃圾很倒楣。😆
保羅事後補充,他們當天還去了趟HomeDepot買建材,剛好遇到人家店裡在教如何修補drywall的免費workshop。雖然是給喜愛DIY的大人參加的活動,店員看到小札克熱忱眼神很有興趣的樣子,竟然也讓他加入。於是小札克就這樣學了補牆技術,還當場修補了一面牆。
這位八歲兒童腦袋中裝的都是怎樣奇妙的知識啊...🤣
這回做1031 exchange我們計畫賣一棟貴房子換兩棟便宜小屋讓租金加倍。因為要修兩棟老房子於是手上預算極緊,保羅遇到裝修這種事又龜毛上身,完全不肯妥協裝潢施工品質。想想既然美國最貴的就是人工,他只好決定什麼都捲袖子自己來好了。
今天兩少爺丟外婆家,換我上場當助手。一整天我分明就是美髮大師後方不停在拿掃把掃頭髮遞茶水咖啡的實習生。除了幫忙整理工具建材外,就是不停地掃地再掃地、吸塵再吸塵、跑腿再跑腿。就這樣也忙了一整天八九小時不停歇,fitbit竟然顯示行走了一萬六千多步真是累屎我了。
不過想到現今請長工有多貴,隨便什麼小工程外包就要動輒美金三五千不說,就算以日計價要請懂技術的師傅上工,也是每日要價美金三百五,連助手也要一天一百五到兩百。這樣忙一天下來...頗有夫妻連手省下美金五百大洋的成就感。😆
在粉塵漫天中攜手為未來打拼,就這樣算是我家過情人節週末的另類浪漫活動吧。❤️
#這節骨眼戴N95施工感覺奢侈尊貴
#連防護衣都出現了!!
挖樹根工具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人類有對於外在世界的「好奇心」,這些好奇心並不光只是情緒,更是腦內神經元的運作的成果。有趣的是,雖然其他的生物也會對周圍外在環境有所好奇,但人類的好奇似乎還有其他的貢獻。
這篇來自【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的文章,帶我們反思「好奇心」如何可能帶動人類祖穿越漫長的演化路徑,帶動了腦容量的發展。
------------------------
在不到200萬年前,神經元數量和腦容量的增加速度開始真正提高。推測人類好奇心漸增與腦力驚人提升有密切關係的想法,實在相當誘人。好奇心可能讓巧人發明了第一種工具,以兩塊岩石相互撞擊而製成邊緣鋒利的岩塊。一旦這些工具出現,好奇心將再一次幫助巧人發現這些石器可以讓他們解決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是露西與她的同類還無法輕易解決的,也就是將肉從骨頭割下,切成更容易消化的小塊,並且從食物的骨頭中取得骨髓。根據他們的牙齒及食物遺骸顯示,巧人擺脫了純素飲食,將肉類當成日常食物的一部分,進而顯著增加了熱量攝取。
演化成為現代人類的下一個主要步驟,約在180萬年前出現,他們是被稱為直立人(Homo erectus)的物種。這種長腿、短腳趾的物種可能是出色的耐力跑者,因此能主動狩獵活體動物(儘管最初可能是小型動物),而不僅僅是腐食其他肉食動物遺留的屍體。
這些改進的特徵無疑都促成了智人物種腦內神經元數量的增加。天擇的壓力很可能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因為狩獵探險不像挖樹根那樣簡單,組織探險隊伍和執行狩獵需要高度的認知能力才能辦到。然而,關鍵問題依然存在:是什麼使智人的大腦容量比直立人的大腦容量還要大幅增加一倍以上?而且這驚人的變化在不到100萬年的時間完成。原因可能就是如今我們習以為常的行為。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挖樹根工具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主要內容:北緯30°•中國行(4):1、寧波:姚江尋寶;2、寧波:擺渡河姆渡;3、寧波:走進河姆渡遺址;4、寧波:走進田螺山遺址;5、寧波:尋找稀有黃金茶;6、寧波:寧式傢俱製作工藝;7、寧波:余姚土布製作技藝;8、寧波:余姚榨菜收穫忙。
寧波簡稱“甬”,早在唐代就已經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悠久的歷史和發達的經濟使得寧波擁有眾多歷史古跡,阿育王寺、天一閣、慈城、老外灘、鄭氏十七房村都是寧波的知名景點。本期到寧波下轄的兩個縣級市余姚市和慈溪市去看看那裡的人文風貌和特色物產。
河姆渡遺址位於浙江省餘姚市,是一處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期的聚落遺址。遺址中出土有各種生產工具、生活器具和原始藝術品6700餘件,發現了水稻栽培、木結構建築等遺蹟,以及馴養的豬、狗、水牛和捕獵的野生動物遺骸,採集的植物果實等遺存,展示出當時這一地區燦爛的原始農業文化。河姆渡遺址是"河姆渡文化"的命名地,是長江下游新石器中期文化的首次發觀。它的發現,為研究當地新石器時代農耕、畜牧、建築、紡織、藝術等方面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浙江省 餘姚市地標 河姆渡遺址,位於餘姚市河姆渡村附近。河姆渡遺址曾先後兩次進行過較大規模的發掘,發掘面積2800平方米,出土文物6200件,陶片幾十萬片。1973年11月9日至1974年1月10日在1973年夏天試掘的基礎上,對遺址的南部進行了首次發掘,發現了四個疊壓的地層,揭露了干欄式建築和水井等遺蹟,出土了很具地域特色的夾炭黑陶器、骨耜等一批重要遺物,大量的動植物遺存,特別是栽培稻穀的大批量發現為同時期其他遺址所不見,並被命名為「河姆渡文化」。河姆渡遺址是一處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期的聚落遺址,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遺址中出土有各種生產工具、生活器具和原始藝術品6700餘件。並發現了豐富的水稻栽培和大面積木結構建築等遺蹟,以及馴養的豬、狗、水牛和捕獵的野生動物遺骸,採集的植物果實等遺存。展示出當時這一地區燦爛的原始農業文化。河姆渡遺址發現帶榫卯的干欄式長房子,出土的大批珍貴遺物及動、植物遺存,對研究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特別是長江流域新石器時代考古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為多學科研究提供了豐富而又可靠的實物資料,考古實踐表明黃河、長江流域的原始先民共同締造了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遠古文化。 河姆渡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田螺山遺址是屬於河姆渡文化的一處古遺址,位於浙江省餘姚市三七市鎮相岙村,發現於2001年,曾入選「2008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選名單。經考古證實,遺址年代約為距今7000年-5500年。由於其地面環境、地下遺存保存較為完好,被稱為「第二河姆渡」。田螺山遺址發現於2001年。當時,一家熱處理廠在打井時發現陶片、動物骨骼和木頭。隨後,文物部門對當地進行了發掘,認為遺址時間不晚於河姆渡文化第二期,且形式與河姆渡文化類似。2004年2月至6月的大規模發掘證實,該文化遺存出土器物與河姆渡遺址幾乎相同,且出現成片干欄式建築遺蹟和較為完整的村落布局。預計遺址總面積達到30000平方米,擁有6個文化層,年代約為7000年-5500年。田螺山遺址現場館副館長黃建華表示,田螺山遺址的地面環境在河姆渡文化眾多遺址中保存最為完好。田螺山遺址發現了其他遺址不具有的人臉形陶支腳、形似大象頭部的陶塑等陶器,這在河姆渡遺址中幾乎沒有見到。出土的器物中,雙耳深腹夾炭陶罐殘存部分有近70厘米高,這在浙江省範圍內是首次發現。遺址中發現大量鹿角、魚骨、象牙等動物骸骨和木材、菱角、酸棗等植物遺存,這反映了當時這一地區的自然狀況。特別是遺址中發掘出的人為種植古茶樹樹根和壺形陶器證明,當時很有可能已經人工種植茶樹並飲茶。遺址中的干欄式建築範圍和大小證明,當時的先民已經能夠挖掘較深的土坑,且能夠應用重力與承重力關係的經驗進行建築。跟據田螺山發掘的大量稻穀證明,隨著時間推移,馴化稻的比例上升,且發現的稻穀並非原始栽培稻。這證明了長江流域稻穀種植歷史比預想的更長。這一成果於2009年被美國《科學》雜誌收錄。2007年,遺址發掘現場建起田螺山遺址現場館,將遺蹟發掘成果與發掘現場進行展示,使參觀者能夠親歷考古發掘現場。
挖樹根工具 在 台灣綠化技術協會- Pro級專業工具介紹-樹老師鑽孔吸泥噴頭 ... 的必吃
Pro級專業工具介紹-樹老師鑽孔吸泥噴頭系列當你想要為樹進行土壤改良時,一定會有很多疑問~ ➡該如何省時省力的提升有效土壤深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