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虎二哥入住臺灣區〜命名活動開跑‼️】
⏱投票截止!⏱
邀請關心野生動物保育的你!
😻愛貓的你~
🐯路過的你~
投下你寶貴的一票!一起支持野生動物保育!
⏰活動時間:即刻起 至 9/29 10:00am 止 (時間極短,敬請把握)
🗳投票方式:於此貼文按下「讚」或「愛心」選出你支持的名字。
YouTube:https://youtu.be/gBKVtbaMYHQ
延伸閱讀:https://bit.ly/3kGy30P
石虎保育大使 阿虎加油
#森活情報站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保育教育館
#野生動物急救站
#石虎保育大使阿虎加油
#屏東科技大學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
#TaipeiZoo
#臺北市立動物園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萬的網紅台灣1001個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特產』是…穿山甲蛋糕! 食材有昆蟲,螞蟻,也會加麵包蟲提味……。味道有蟻酸,還有蟲蟲顆粒…怎麼知道?因為主持人白心儀有吃!主持自然生態節目就是要不斷挑戰身心靈的極限。 今年暑假,最值得期待的自然生態紀錄片《地球的孤兒:台灣的精靈》,即將與您見面。 ■台灣1001個故...
持 有 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全台三級防疫警戒,民眾減少外出,但野生動物的救傷案件卻沒有隨之減少。
特生中心 野生動物急救站 日前公布最新統計報告,指出今年截至6月,急救站共處理了347件野生動物救治案件,最常見的物種有領角鴞、石虎、穿山甲,三種保育類動物大多是因為受到車禍、或是犬隻攻擊等創傷被送來急救站。
===
🌍加入定期定額捐款,支持環境資訊傳播 https://goo.gl/phNqwG
持 有 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在 從小天下看大未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感謝中國時報今日的報紙報導
#病毒不是故意的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但回顧歷史,人類不乏與各種流行病交戰。這次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 #林大利 攜手漫畫家 玉子日記 ,共同創作《病毒不是故意的?!認識傳染病大小事》,細數歷史知名傳染病至新冠肺炎,透過生態保育角度,從中告訴大眾,學習如何和病毒和平相處,將是維持地球永續的生存之道!
🍀《病毒不是故意的?!認識傳染病大小事》
系統性的防疫知識,搭配生動易懂的漫畫圖像,保證讓孩子輕鬆學會健全的防疫觀念,勇敢迎向後疫情時代!
🔹博客來:https://bit.ly/3oEWMTI
🔹誠品:https://bit.ly/3wfsd9E
🔹momo:https://bit.ly/340PhNc
❤️更多報導內容👉https://bit.ly/35s0lUr
持 有 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特產』是…穿山甲蛋糕!
食材有昆蟲,螞蟻,也會加麵包蟲提味……。味道有蟻酸,還有蟲蟲顆粒…怎麼知道?因為主持人白心儀有吃!主持自然生態節目就是要不斷挑戰身心靈的極限。
今年暑假,最值得期待的自然生態紀錄片《地球的孤兒:台灣的精靈》,即將與您見面。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
#台灣1001個故事 #白心儀 #穿山甲 #地球的孤兒 #台灣的精靈
持 有 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在 蘇貞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今天第一個行程結束後,我們深入深山,來慰勞這群默默為台灣保育動物努力的英雄
台灣先是黑熊的家,人類後來才來住,政府會輔導農民、獵戶改用尊重山林、保護動物的工具,確實照顧山區民眾的生計,也保護熊的棲地。法令禁用的陷阱、獸夾,也應該嚴查、嚴懲。
負責救援黑熊的專家跟我說,最近受傷黑熊的通報案件有增加,並不是因為山裡面陷阱變多,而是國人尊重生命的觀念有提升,協助通報、保護黑熊的熱心民眾,政府要多多感謝、大大獎勵。
所以我今天到台中和平區,向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的專家同仁致敬。一個國家的進步的程度,體現在國民有沒有好好善待野生動物。政府會持續增加資源,讓在第一線保護動物的團隊好做事、讓棲息山林的野生動物好生活。
#有政府
#會做事
--
蘇貞昌的Line:
http://line.me/ti/p/@eballgogogo
蘇貞昌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eballgogogo/
持 有 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在 FUN星球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這本繪本是由鈴噹姊姊的學妹介紹的,
隱藏在故事中的意義深遠,
為了追求現代化的物質享受,
我們經常忽略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美好傳統,
以下是一些相關新聞資訊,
供爸爸媽媽們參考喔!
——
《台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評定為極度瀕絕(CR)等級的紫苞舌蘭,
過去在蘭嶼的芋頭田到處都看得到,後來僅剩東清溪上游一小塊族群,
但2012年當地遭逢天秤颱風而崩塌,讓最後的族群幾乎消失。
為了進行復育,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研究人員從原棲地採集植株回實驗室組織培養,進行苗木培育後,再揹回蘭嶼,找到野生族群,種回它們身邊,這段過程拍成紀錄片。
這部紀錄片《絕處逢生-讓瀕絕植物回家》由特生中心與大為文化團隊合作,
歷經六年規劃、兩年拍攝完成,詳實記錄紫苞舌蘭的復育過程,以及如何運用公民科學力量,引種重回蘭嶼的故事。
影片首度以4K高畫質影像紀錄瀕絕植物的美麗與多舛命運,也一舉拿下2018年美國全球影片競賽肯定。
線上觀賞影片:
https://youtu.be/7ZoXno0vL9w
購買DVD支持團隊: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4654
——
這項復育計畫名為「蘭後行動」,由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支持。
計畫主持人鄒佳晶說,蘭花是蘭嶼名字的由來,原本在島上盛開,卻逐年消失,因此希望記錄蘭花在島嶼的故事;而與李權裕合作,也藉機讓蘭嶼部落居民與兒童參與這個行動。
他和伙伴編寫了繪本《你不要忘記我》,融合母語訴說蘭科植物不斷消失的遺憾,期能喚起居民意識到,珍惜身邊的美好。
蘭後團隊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E8%98%AD%E5%BE%8C-1182360588494633/
若想購買繪本支持他們,
可以私訊或參考粉專的置頂貼文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