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批改作業的時候,看到孩子的作業上有斑斑血漬,讓人看了怵目驚心。花了兩節課的時間,我仔細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那孩子才上一堂課就開始睡覺,原本活蹦亂跳的他,球隊不去了,下課也坐在位置上發呆。
沒有怪他把作業弄髒,把孩子找來聊聊,握住他的手問他:「你怎麼了?發生什麼事了嗎?」孩子眼眶一紅,告訴我:「沒事。」「那老師問你,為什麼你的作業簿上面有血呢?你想不想告訴我發生什麼事呢?」
孩子說:「就一個小傷口流血了,不小心弄到作業簿上....」如果是其他孩子說是不小心滴了1~2滴,我不會有太多想法,但是感覺那血漬是抹上去的,這孩子的家裡狀況頻頻,我擔心又是發生了什麼狀況。我摟住他的肩膀問他:「家裡發生什麼事了,對嗎?」孩子顫抖著哭了起來。
這孩子五年級的時候活蹦亂跳,上課皮得要命,常常帶頭起鬨說笑話,幽默又可愛,還是個運動健將,每天笑容滿面,那帥氣陽光的樣子真讓人喜歡。可是孩子突然開始有拒學的狀況,常常說不舒服要請假,常常作業缺交、成績一落千丈,即使到了學校面對缺交的作業,他也無精打采地趴在桌上不想應付,告訴他寫完才能去球隊練習,對他來說竟然也沒有任何的吸引力,不寫,就是不寫。
原來是家裡的經濟出了突發狀況,大人慌亂,連帶著孩子的情緒、生活作息也都跟著受到影響,孩子擔心媽媽想不開、擔心媽媽離開,不想上學,常常說頭痛、肚子痛想吐,只想留在家裡看著晚上跟爸爸大吵、傷害自己,白天不斷昏睡的媽媽。
我緊緊抱著那孩子,告訴他,「這個時候把自己照顧好,就是對媽媽最好的方式,媽媽現在很慌亂,如果你可以把自己照顧好,媽媽就不需要花那麼多時間在擔心你,這樣媽媽就能專心地把她自己的問題處理好,對嗎?」
我和輔導老師把媽媽約來聊聊,了解家裡的狀況,跟媽媽說:「妳現在面對困難的方式,都刻印在孩子的心裡,成為他以後處理事情的模版,看著你用傷害自己的方式在處理,以後他會用什麼方式面對問題呢?我知道很困難,我們再想想看解決的方法,給孩子最好的示範。」
當孩子發生狀況時,會用各種方式來求救,如果沒有看到他作業簿上的血漬,我可能會忽略他眼裡的無助;如果那女孩沒有偷竊,我可能不知道她心裡的孤單和空虛;如果那孩子沒有默默地望著窗外掉眼淚,我恐怕也沒機會把她從被性侵的困境中救出;如果孩子上課沒有打瞌睡,我沒辦法知道他躲在棉被裡玩手機玩到深夜;如果沒有看到那孩子脖子上的紅痕,我不會知道她前一天試圖結束生命。
每個有狀況的孩子,都是在討愛,而在期待著有人可以帶著他們走出困境,看到孩子不好的行為時,多觀察一下下,去察覺孩子的焦慮,孩子要告訴我們的是什麼呢?
溺水的時候,想想這些曾經在我教學生涯中求救的孩子,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拒學 輔導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謝謝 愛智者書窩 鍾穎老師的長文介紹,也歡迎每個因為孩子棘手問題苦惱不已的爸媽閱讀這本書~❤
我們很容易就把孩子當成自己的財產,希望他能在某個框框裡長大。
框框並不是壞事,因為它提供我們一個標準,讓我們可以跟著標準行動。然而,有時我們的框框太過寬鬆了,又或者太過嚴格了。不能允許孩子選擇框框的顏色、大小、以及內容物。事實上,生命有他自己的規則。做為父母的我們自然會期待孩子長成我想要的模樣,但孩子也會依著自己的天性長成自己的模樣。
幸而有越來越多的優秀的輔導老師在學校的第一線為我們照料受傷墜落的孩子,為我們在家庭與學校間穿針引線,從變化萬端的教學現場中整理出系統的知識供我們依循。舉凡拒學、憂鬱、未成年懷孕、霸凌、與割腕,都能從書裡讀到適當的指引。——#鍾穎老師
#蔡宜芳心理師|#接住墜落的青少年
拒學 輔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學校裡任教二十三年,我看過許多受傷的孩子。每一個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傷心的故事。面對傷痛,他們說不出口、無法抵抗和反擊,卻以各種失序的行為和傷害自己的方式來求救。
十幾年前,我曾遇到一個女孩,她跟著單親的爸爸生活。爸爸說冬天很冷,要女兒跟他一起睡,每天晚上跟孩子玩壓制的遊戲。洗澡的時候,爸爸說要檢查她有沒有洗乾淨,會闖入門鎖早已壞了的浴室……她知道這樣不對,但是她推不開沉重的爸爸。每次洗澡,她都得緊張兮兮,深怕爸爸闖進來。
不知道該如何拒絕爸爸的她,對班上的男生充滿敵意,只要一點小事,就大吼大叫、崩潰大哭。
另外一個在學校很開朗、活潑的孩子,每天晚上卻都得承受患有精神疾病的媽媽發病時的吵鬧、摔東西和尖叫。有一次,媽媽又發病大哭大鬧,孩子受不了,用毛巾緊緊勒住自己的脖子,沒能結束生命,卻在脖子上留下明顯的勒痕。
而如果沒有那道勒痕和滿臉的哭斑,我竟然沒辦法知道這孩子承受這麼重的壓力。
還有一個轉學來的孩子,他攻擊性超強,一不順心,就直接朝同學的喉嚨和下體打去。在上一所學校,這孩子對於同學對他的排斥、老師的不接納、老師與媽媽之間的衝突……不斷讓他傷了同學,也傷了自己。媽媽更為了他的行為,陷入嚴重憂鬱。雖然孩子最後換了環境,但還是需要花很多很多時間來修復。
我永遠無法忘記那位媽媽告訴我,如果當年不是有我們幫忙,讓她和孩子接受心理諮商,她幾乎都快活不下去了。
另外一個是在球隊裡被教練放棄的孩子。他受到隊員的冷嘲熱諷,對課業也完全放棄。但沒想到,他攻擊起自己的手,把手剝到體無完膚。跟我對話時,身體焦慮到不斷的搖晃,說沒兩句話就情緒失控。
在一次上課跟同學發生衝突時,那孩子告訴主任,「我好想從三樓跳下去。」
沒有安全感的孩子,用憤怒來掩飾心裡的害怕;對生活感到絕望的孩子,用結束生命逃避現實;對環境失去信任的孩子,用暴力來武裝自己;被放棄的孩子想要從世界消失……
要讓受傷的孩子重拾對人性的信任,我們得想辦法看見這些孩子心裡的傷,接納他的樣子,並不斷的替孩子想辦法。如果這條路不通,就再換另一條,一定有方法能接住這些陷入困境的孩子。
學校的輔導老師替孩子們、還有媽媽,安排了心理諮商。透過心理師的介入,讓孩子們卸下心防,重新跟現實連結,說出心裡的傷痛,也跟老師、父母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
宜芳諮商心理師寫的這本書裡,有好多讓我似曾相識的孩子,自殘、拒學、說謊、霸凌……回想我當時處理時,有對每個孩子的不捨,也有解決每一個事件的困難,以及不斷努力嘗試,卻找不到方法的無助。
這本書裡,用了很多真實的案例,讓我們跳脫孩子照顧者的角色,透過諮商心理師的角度,看見孩子這些看似叛逆、失序的行為背後的原因,也提供了很多實務的經驗,能讓我們用不同的角度,看到孩子想透露出來的訊息,也更貼近孩子真實的感受。
這是一門不管老師或家長都應該要正視的課題。我們都該讓孩子好好活著,好好長大。
{接住墜落的青少年}:我與那些受傷的孩子,及他們不安的家庭
作者:蔡宜芳諮商心理師
❤️❤️
拒學 輔導 在 幼兒輔導— 拒學的原因分析與輔導策略 - YouTube 的必吃
Comments · AI教父黃仁勳下站到上海? · 大自然逐樣解2 10分鐘斑蝶的群聚 · Demo on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using Desmond · 【唐湘龍】 ... ... <看更多>
拒學 輔導 在 財團法人吾心文教基金會- 【台灣學生拒學實況座談會】報名 ... 的必吃
吾心的心理師團隊,多年來共同深入校園推廣拒學辨識與輔導、帶領父母支持性團體、從事個別及家庭的治療工作等等,與孩子、父母、學校間的溝通、共同工作上擁有豐富的實務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