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常識來釐清對綠能、非核家園的誤解!! (02/20/2019 自由時報)
社會上有許多對綠能與非核家園政策的誤解,筆者歸類有四大類:一、錯估地震帶老舊核電的風險;二、錯估綠能的價格與價值;三、錯估核廢處理難度;四、錯估減碳路徑,筆者試著用常識來釐清這些誤解。
錯估可用的老舊核電場的風險
首先,我們要跟世界的核電廠比較的時候,應該要把同樣的人口密度、地質條件、工程管理都拿出來比較。簡單說,跟台灣一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的美國加州,最後一座核電廠預計在2024年如期除役。311核災之後日本核電廠雖有重啟,但有也有許多核電廠決定除役,度過311震災威脅的女川核電廠也在2018年決定關閉一號反應爐。台灣核電廠同樣位於地震帶、人口密度更勝美、日,如果人家不冒風險,為何台灣要賭運氣?
老舊核電場的風險是一個問題,核四廠又是一個問題。核四廠在封存前,其實三不五時就傳出工程的弊案,只是隨著封存時間,社會逐漸淡忘。廠房數次淹水、控制室失火、廠商採購弊案、變更設計到奇異公司不幫台電所變更設計背書、因為零件老舊過保、所以拆除二號機零件拼裝一號機,試問同時期購買的零件,就算是拼裝過去,還能堪用多久?台電曾提供立法院資料,每一項老舊零件都有各自的問題。真的要用常識來看,拼裝了20年、泡過水、失過火、採購弊案、又拼裝老零件的車子,誰能安心使用?
錯估綠能價格與價值
只是一味拿再生能源發展初期的成本來講是不公平的,未來國際對於溫室氣體更加重視,化石燃料的成本會越高,再生能源會越來越便宜,根據經濟部的估算,如果2025年台灣再生能源達到20%的目標,電價也僅接近到馬前總統時代油電雙漲的電價,那時候國際化石燃料成本未必低於再生能源。經濟部就是看到這個趨勢,所以想要修改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第九條 「躉購費率不得低於國內電業化石燃料發電平均成本」,也就是說,能源專家很清楚未來再生能源的價格可以跟化石燃料價格競爭。
國際越來越多大企業要求產品供應鏈使用綠能,未來大量使用綠能的將會是需要減少碳足跡的產業,成本並不會全部由民眾負擔。另外這幾年如果台灣能源轉型成功,綠能加上智慧能源管理,就算電價可能上漲,智慧用電之後的總電費也可能不變,如最近日月潭邵族部落,使用再生能源加上時間電價,就讓電費大幅減少接近一半,就是最好的案例。
雖然說發電時間有限,從這一兩年的數據就可以看出來台灣夏天中午用電高峰的時候,太陽能剛好可以提供電力。用電量少的晚上時段除非「被跳電」,本來就不用擔心缺電。以近日的數據為例,中午的用電高峰,太陽能加風能已經可以提供7%以上的電力,還有電力可以協助抽蓄發電廠抽水回去上池,給傍晚的用電高峰使用。綠能的間歇性問題,未來可用儲能、天然氣與智慧彈性調度來解決。
錯估核廢料處裡的難度
國際能源總署的報告預估,在2040年的時候歐美日核電廠數目會下降,最近英國、土耳其的幾座核電計畫也停止的,中國是很努力蓋核電廠沒錯,不過如果說中國就是世界趨勢,恐怕是以偏概全。另外,作也有人主張,核廢料如果無解,為什麼美國繼續使用核電?剛好前一陣子的美國報導可以解答,就算是核能科技的老大、美國,也還在找核廢料的最終處置場。運轉的核電廠只能把核廢料暫存在廠內,以時間換取空間。用美國核電廠還在運轉=核廢料不是問題,顯然也是過度推論。
減碳要整體產業與能源轉型
減碳當然是趨勢,能源轉型包含整體的產業轉型,不是只仰賴發電占比不到10%的老舊核電場。如果以常識來看,擁核方所提出來的能源政策,根據台大風險中心的推估,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目前綠能政策還要多。如果說減碳來支持核電,卻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其實自相矛盾、更不符合常識。
參考資料:New Wind & Solar now competes even with existing Coal & Gas
本文作者:陳秉亨/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副理事長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704419
♡
抽蓄發電廠 在 陳曼麗 Chen Manl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電預算,應強化節能與儲能】
台電明年度的預算之中,我認為有幾個重點必須要強化。台灣再生能源發展已經有逐步的成果,我們可以看到中午太陽能豐富的時候,已經可以協助抽水回到抽蓄發電廠,讓抽蓄發電可以因應作為其他尖峰用電。
因應未來再生能源的趨勢,我們必須提早規劃電網級的儲能設備,台灣廠商也是有足夠的技術,也早已行銷世界各國。我們面臨的電力問題的關鍵,是尖峰用電那幾個小時,如果善用儲能科技, 我們不用擔心尖峰供電的問題。
另外,節電就是最好的發電,而且台灣的人均用電量過高,確實需要推動節電措施。我建議台電可以跟其他部會現有的優惠措施合作,擴大節電獎勵的優惠層面,比如說,如果可以結合觀光局的觀光補助,可以讓同樣的預算,發揮更多的效果。
我也提醒,未來台中港因應台電的天然氣接收工作,會進行擴建工程,但是擴建的港口剛好在瀕危物種,台灣白海豚南北巡游的路徑上。
部長回應說,已經規劃電網級儲能系統,也會請國營會、航港局、港務公司、台電、中油來研議,減少隊白海豚生態的衝擊。
智慧能源產業的發展,進步快速,不只是能源供應,也是新的經濟機會。綠能、節能、儲能、智慧能源管理齊頭並進,台灣邁向非核減碳家園的理想必然可以實現。
抽蓄發電廠 在 葉天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日本現代舞國寶大師
折田克子老師
您一路好走。
多次在蔡瑞月舞蹈節看您的舞作
高齡若您,每次都是用生命在演出
令人感動敬佩。
請給我明天
日本現代舞的舞蹈家國寶折田克子於2018年10月5日晚上約7點過世,享年81歲,我十分不捨。
從2006年開始連續12年,他都來台參加蔡瑞月舞蹈社國際舞蹈節演出,2014年他的舞作"Next Wind", 我們把它翻譯成「請給我明天」,令我感動,永生難忘!
2014年5月我去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48巷10號蔡瑞月舞蹈社,看他們排練,我利用中間休息過去跟他打招呼,他很高興!他問我「台灣什麼地方最美?」我毫不猶豫的回答「我的家鄉最美!」她說「我很想去!」
我跟他說我童年時,住南投縣魚池鄉水社村豬哥坪的草凹,草凹在山谷中,山谷上頭有一平台叫豬哥坪,本來我家有36甲地,有池塘.水田.果園.竹林.鳳梨園.香茅草園...。 我坐完五年牢,被徵收,以36萬新台幣補貼,被管制20年不能回去看。
現在有人向政府租3公頃建簡易溫室,栽培蔬果,像番茄.小黃瓜.栗子南瓜等。草凹的田園荒煙蔓草,已沒有路了,但青山依在綠水長流群山巒一層層延至水里鄉,從豬哥坪可以透過V字型空曠眺望遠方,一切那麼清翠。每年夏天下午有地形雨,雨後在 固定的半空中會出現一道鮮明拱形的彩虹,極為美麗。 到了夜晚,貓頭鷹咕咕叫聲,此起彼落,我會跟著他們呼應,所以兒時我很會唱歌。水社豬哥坪是貓頭鷹的故鄉,水社豬哥坪是彩虹的故鄉。
日月潭位於我家左邊4公里的山腳下,那地方叫向山,墓碑潭位在我家右邊的山腳下,那裡有大觀發電廠的水壩.堰堤,碧湖如茵。
我們稱日月潭為水社海,它的潭水像海水一樣蔚藍,在陽光照耀下,波光粼粼,景色怡人。
原來日月潭的地貌和現在不同,水社四面環山,日本人在向山地方建水壩,水源由中央山脈的奇萊山,廬山奧萬大,匯集到武界水庫,穿山越嶺,流過村莊,穿過水社大山到水社。水社中央有一丘陵叫珠仔山,水滿後,珠仔山露出頂端,好像潭中有一座小島,這座叫光華島的孤島於2000年921大地震沒入水中,今日的人造浮島,只是供景觀用。
2014年5月,我帶折田克子和十位舞者,從臺北搭高鐵南下臺中,他們排舞到下午3點,我們搭3點40分的班次,到臺中後轉搭南投客運到日月潭飯店已是6點半,各自去休息活動。
第二天,天還沒亮,我叫醒他們起床,到涵碧樓那裡欣賞湖光山色,等待黎明的到來。
遊湖的遊艇早上9點才開,我們先租21人座的巴士先到我老家豬哥坪,那裡有一位蔡先生栽培溫室蔬果,我們先享受蕃茄,小黃瓜,樹上的猴王監視著我們。
然後我們坐小巴士穿過小路徑,到大觀發電廠的山頭,走階梯.俯瞰,堰堤發電廠的美景又回到平臺高地,往南眺望,山巒一層一層,兩旁是山巒,視線可以透視山谷的空間看到遠處的水里鄉街景。
和大自然相處心曠神怡,我情不自禁的唱起童年時和邵族小朋友一起唱的原住民歌謠—「快樂聚會」也吟唱,太太巴宰族的歌調聖詩「真主上帝造天地」,舞者打拍子跟著哼。
折田克子開始婆娑起舞,啊!好美哦!她說回日本要編一支貓頭鷹故鄉的舞碼。
中午我們遊潭,到伊達邵購物逛街,她買幾件印有貓頭鷹的T恤作紀念。
下午我們到水里,外車埕,參觀木材博物館,再到明潭抽蓄發電廠聽臺電為我們導覽解說,上潭(日月潭)和下潭(明潭)水庫循環發電的系統。導覽員說,這是日本人的設計,折田克子感到光榮。
傍晚!我們回到臺中高鐵站,舞者在候車室,把我圍在中間為我吟唱「祝福滿滿」不少旅客圍過來打拍子,這是美好的一段旅程,折田克子說,他永生難忘,很謝謝我,讓她看到真實的臺灣。
他說,在日本不可能發生像蔡瑞月在32歲就被抓去火燒島坐牢三年,在她78歲時,將他的舞蹈社放火,把他燒毀,舞蹈社裡的珍貴史料付之一炬。這些都是白色恐怖時的事。我們的藝術文化差一路被消滅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