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與線下演講,就像用人,適得其所,才能發揮效用。
/
先說結論,希望疫情趨緩後,演講可以以1/3線上,2/3實體的比例進行。
我雖然還是傾向於實體演講,也認為實體演講可以帶給人的感動、震撼與交流,是線上演講無法完全取代的。
但我也同樣看見了線上演講所能帶來的,以往沒有辦法突破的地理、時間限制,及更多因安排上的彈性度高,所能產生的機會。
#以下正文
結束了連續一週線上演講馬拉松的日子,我發現自己精疲力盡。那不是因為演講場次排得滿,而是因為,在線上的場域裡,我發現自己再也無法接收到那些讀者在實體場域中,可以透過眼神、動作、表情、甚至單純是場域中的氛圍,所回饋給我的非語言訊息。我也因此而發現這些訊號之於我,無論是作為一個講者,亦或是單純為人,的重要與必要性。
起初,在開始嘗試線上演講時,我還因為不用提早兩到三個小時出發去搭乘高鐵、不用為了擔心到現場設備會不會接不上投影機、不用因為一個演講活動,就耗費掉大半天,可能來不及趕回辦公室開會,而感到有些確幸。然而,在前面幾場超過30分鐘的演講後,我就開始發現這兩者之間,無法放在同一個標準上比擬的差異了——他們各有優勢,這些優勢是無法用另一個模式來取代的,但他們的劣勢與限制,卻也是另一個選項無從超越的。
舉例來說,在線上演講的狀況下,我可以因應設備的故障、網路的緩速,而進行即時的調整,卻沒有辦法像在現場,因為發現到觀眾們的氣氛低迷、眼神渙散、亦或是神情疑惑,而適時做出回應。在連線的時候,因為人們都有個潛在被時刻盯著的感受在束縛著,所以無法像單坐在椅子上聽,聽著台上演講那般自在。以至於,不只是講者,就連聽眾,也花了許多力氣,在想法把集中注意力,盯緊那其實盯久了,眼睛會又累又酸又模糊的螢幕。
在這樣的情境下,如果是知識型、乾貨型的演講,那麼參與者,可能還因為能同步用電腦做著筆記,並且為了在每一張投影片置換的時候趕上截圖,所以能集中精神、專注在內容,跟上線上課程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故事型、生命經驗型的分享,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那是一個很真實,生命在影響生命,用故事在感動另一個靈魂的過程,也是演講對我來說,最享受,且引領著我持續走下去,很關鍵的因素。
然而,在疫情的衝擊之下,所有講座被迫轉型,我也因此花了好長一段時間調適與思考,自己究竟可以如何確保線上也能有線下的互動性與感受傳遞的可能。我嘗試過很多方法,像是善用各式軟體中的回應功能,也自創了許多跟讀者可以用聊天室互動的默契,同時參考了許多老師在線上教學社群分享的,透過置換可以用來傳達訊息、回答問題的虛擬背景,或是採用互動式軟體、網站,來優化聽眾互動體驗。但沒有一個方式,能讓我打從心裡認同,我透過線上演講的方式,達到了線下演講的效果。
直到那天有一個聽眾,在回饋中說到:「講師的線上演講,讓我更能專注在裡面的細節,但如果有機會,我好想親自感受講者眼神裡的光。」
我這才發現,之所以會有前面的掙扎難耐,與持續卡在線上演講無法達到線下成效的死胡同裡,正是因為我一開始的前提假設就錯了——線上與線下演講,本就不同,他們沒有哪一個最好,只有適得其所,才有機會發揮彼此優勢,達到那一場演講在決定舉辦時,所設定要達成的目標。
就像是帶人、帶團隊,我們將不適合的人放在某一個位置上,即便他的硬實力是可以承擔的、可以負荷的,但當他在工作上找不到熱情,在行事風格上、處事上,與該團隊成員不對盤、或是無法發揮除了硬實力以外的創造力時,我們便很容易發現,這個夥伴,好似事情都在時間內完成,品質也都有完成在標準上,但結果就是達不到驚豔、達不到突破。
自那一天的領悟起,我再也沒有在準備線上演講時,套用線下演講的思維了。
我將自己的演講內容,轉為更多數據、乾貨、知識,減少故事的時間,更多可以在簡報上清楚看見的圖片與資訊,讓聽眾能更加專心,也能不迷失在一個長篇的故事裡。
而這段沒有預期到會開始的,線上演講的經驗,也讓我發現自己無比珍惜每一次與人們實體的相遇,也發現自己好享受那可以感受到情緒脈動、現場氛圍的每一次互動與交流。我想,這些都會是我在疫情結束後,接下來的每一次線下演講中,格外珍惜的體驗吧!畢竟,在從沒有失去過的情況下,我們真的很常會忘記,原來一切,是這麼樣的難得。
從連續幾日的線上演講,我深刻體悟到了與人相遇的珍貴與無可取代,但也發現跨越地理與時間限制的方式,所能帶來的便利與好處,以及那些因為線上而從沒有想過可以將來自全球各地的人、許多日常無法接觸到的人,匯聚一堂的機會。
我也透過這些經驗,更了解到,線上與線下演講,本來就是不一樣的東西,與其追求完全達到一樣效果,不如探究兩者可以達到的不同目的,並善用各自優勢,讓每一種演講的方式,都能成為我們能自如用以表達跟交流想法的媒介。
而當媒介 #適得其所,正如人尋找到自己適切的定位,才有機會發揮,除了完成當下事情以外,更能長存於他人心中的深刻影響。
📷 小紅帽Little Red Hood
同時也有5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9萬的網紅PAPAYA 電腦教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內容綱要 (影片有提供 CC 中文字幕喔) 00:00 開場白 01:02 圖形基本操作 02:12 投影片版面設定 03:40 圖形遮罩 05:28 文字和圖形動畫設定 07:31 過場動畫設定 08:24 動畫綜合練習 12:36 瞬間移動 (Magic Move) 15:06 插入影片和背...
投影片背景設定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為什麼我這麼努力,還是不自信?
還記得有一段時間,我花很多時間拼命學習,卻總有一種疾病亂投醫的感覺,花費很多金錢、時間,卻一直覺得無效。我想,那應該是一種「怕輸病」或是一種「怕窮病」,總覺得持續在努力進修的道路上,自己看起來像樣些。
也許你會說,這個世代很多人都如此,資訊爆炸之下,很多人開始有知識焦慮,但也更多人出現FOMO錯失焦慮,害怕自己沒跟上哪個社群潮流、社群活動或社交活動,而努力參與與汲取資訊,卻將自己搞得筋疲力竭。你非但沒有變得比較有知識、有常識,更沒有人緣變得比較好,讓你感覺更有自信。
焦慮地努力所帶來的問題在於,驅動你學習或連結的焦慮,會是一種「有就好」的表層體驗,你沒有辦法將努力的結果整合進你個人的知識結構中,成為你的認知框架,你頂多就是拿到一張「參與證明」罷了。
有效地學習,除了可以滋養生命的豐富、幫助你裝載更多能言之有物的知識、更是強健你的自信,因為可以幫助你相信你內在具備許多資源,因為你隨時可以取用而讓你感到自信,即使你取材有限,你也知道從哪裡獲得資源,也是一種自信。
而恐懼帶來囫圇吞棗的學習,會讓你像無頭蒼蠅一樣,看見風潮就跟風亂竄,也容易讓你進入「空轉」狀態,耗盡心力、過熱磨損,同時因為滿出來的慌亂,讓你無法真正吸收,因此感覺自己花了很多時間,卻一無所獲、一事無成。
因此學習有兩項很重要的背景因素
第一:你真正感覺到「樂趣」。也就是學習的過程讓你感覺充實、有趣,讓你生活越來越來勁,這基本上是最棒的狀態,因為它可以快速地累積成為某領域的專家,因為你可能工作休閒時間都自發投入學習中。
第二:你「清楚」驅動你學習的原因。簡單來說,學習也可以為了解決當前的痛苦,因為你對目前的限制百思不得其解,因此你透過學習來尋找「解答」與「解決之道」,例如:你因為每次客戶提報都被叮得很慘,你因此開始學習溝通技巧、投影片表達技巧、甚至表達自信,這些經過具體「分析」你問題的現況與困境所理出的學習方向,其實也是自信的表現,在於懂得自己的限制,又針對限制設定努力方向,因此能真正做到自信的積累。
許多人的努力,根本而言來自廣泛性自我否定,也就是覺得自己處處都不好、處處都需要學習,因此根本做不到具體的分析,有方向性的學習,更不可能在學習之後,覺得自己有成長,充其量只有一種「我有在學習的安慰感」罷了,而這卻是很多嚴重知識焦慮者最需要卻缺乏建設性的行為與感受。
親愛的,你是哪一種努力?從現在起,練習自信的努力,而非恐懼的努力,如此你的努力將積累成可觀的大樹,你將越努力越感覺值得、豐富,也真正能享受因為努力而來的甜美人生了!
投影片背景設定 在 AppWork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AppWorks 創業者真心話] Davidd 劉于遜, CHOCO TV 共同創辦人
「Davidd 是 AppWorks 加速器 #2 屆校友,認識他 7 年,知道他經歷與共同創辦人白手起家、題目碰壁了 Pivot、抓對趨勢找到 PMF、一路成長到公司被 M&A。現在離開創辦的公司,準備再次開啟創業新旅程。關於創業點滴,Davidd 梳理出自己的一套心得,透過這次創業者真心話系列,分享給大家。」by 本月編輯 Alyssa
.
.
問:『創業路上總會得到滿滿的建議。但回顧自己的經歷,如果現在的你,只能給初創業者 3 個關鍵字做為提醒,會是什麼?』
.
答:"Think Big, Start Small, and Fail Fast."
.
1. #ThinkBig 一定要永遠思考 Big,這個 Big 不單是數量級的 Big。
絕大多數的人,因為看見而相信,但創業者,是因為相信而看見。所以很多時候的選擇,都是違反認知和人性的。哪怕全世界認為不可能、不理解、不認同,但你仍然深信不已,有紀律地去實踐。讓成果「被看見」,這就是創業的必經之路,也是我認為的 Big。因此,信念無比重要,才有可能啟發熱情、勇於面對挫折再突破。
回到 2011 年,當時 4G 及行動裝置正起步,加上網路吃到飽,有感在行動裝置上觀看影片這行為,一定是件會改變人們生活習慣,對比在那之前,觀看影音一定要在電視、電腦前,「行動影音」的用戶體驗,其實更符合人性、需求一定更加強勁。於是,哪怕沒有任何影視經驗和背景,我便抱持這信念往下開展、累積耕耘。
還記得當時第二屆 AppWorks Demo Day 上,我們的第一張投影片就僅寫了大大的四個字「行動影音」,大聲喊出我們要當這領域的專家領導者,看來是青澀的舉動,但其實我們想清楚了這方向非常可為,才因此顯得很大膽,這是我們的 Think Big。
相信你所看見的,就是 Big。
.
.
2. #StartSmall 規模化,是後來的事,真的。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但如何明確走出第一步、且後續不會迷惘?你必須清楚定義事業的北極星 (North Star),通常是可量化的 1-3 個指標。無論內外在環境如何變化,時時檢視這些指標是否健康成長?如果有,階段性的混亂和不確定都會過去,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事了。
回到我們創業初期,就算有了「行動影音」的信念,資源有限的我們,實際能做的非常有限。當時 YouTube 大量鼓勵開發者,透過提供的 Open API 開發更多元的影音應用,我們發現用戶面對成千上萬的影片,在行動裝置上非常不易搜尋、浪費不少時間。因此我們透過好的分類分級,讓用戶更節省時間、更便利收看喜歡的 YouTube 內容,陸續推出《30秒笑出來》《不好笑免錢》給想找笑料影片的觀眾、還有《MV 舞蹈教學》《音樂 MV 看到飽》《台灣演唱會》給喜歡舞蹈音樂的用戶,這就是我們的 Start Small。
有些題目聽起來不那麼 Sexy,且聽起來很不規模化,但因為就是這個 Small,讓我們開始了積沙成塔的過程,一系列影音策展 (Curation) 的 App,共累積超過 150 萬的下載量。
而我們選定的北極星,就是用戶點選 YouTube 影片的「觀看數量、觀看時間,以及平均每日停留時間。」定義清楚後,便義無反顧地做好服務。從一開始幾個 App,每月用戶平均停留 15-20 分鐘、創造 100 萬的點擊觀看,再透過每日更新、定期推播、首頁策展,讓用戶在個別 App 都能快速找到喜歡的內容,感受到服務的「溫度」,前面的數字便開始每半年翻倍成長。後來專注戲劇的 CHOCO TV,影片每月點擊觀看都是一兩千萬以上、平均每日使用時間達 20-30 分鐘,這都是我們剛開始做這題目時,不能想像的千倍成長,中間的辛苦,都換成「美好北極星」的實際成果。
第一步,一定很不規模化地低著頭走,但要時時刻刻清楚知道自己一直向著「北極星」走,才不容易迷惘。
.
.
3. #FailFast 嘗試本身就是個充滿錯誤的過程。
如果做一件事情不會犯錯,那極大可能就是嘗試的不夠、沒在創新。保持信念追逐北極星的過程,具體來說可簡化為「解決問題」:
- 解決客戶的問題,成就了更好的產品或服務、
- 解決內部組織的問題,成就了堅強的團隊、
- 解決外部產業的問題,就是成就了霸主的誕生。
而這些過程,很多時候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進三退二是常有的事,這就是嘗試失敗的必經之路。
面對失敗,如何衡量自己的能力是否仍在健康狀態上?就要時時刻刻檢視迭代 (Iteration) 速度,也就是在類似的問題、或在相同的時間段裡,整體團隊處理解決和找到方法的能力,是否比過往更上一層 (甚至是顯著優於)。
如果能感受這個迭代 (Iteration) 強度,就可以變成強力武器,見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很多時候最終決勝都是在這個迭代,特別在這變化萬千的環境中,尤其重要。
最初,我們試圖解決用戶找影片的問題開始,透過前面提到 Start Small 眾多不同影音分類 App,開始累積具 Traction 的產品;再來解決行銷發行問題:我們在各別 App 裡頭去提供 Cross Promotion 機制,也是現在常見的蓋板廣告,連續累積高命中率、大獲好評的 App;後來為了解決少資源採購海量版權問題,我們招募數據團隊打造了內容大腦 (Content Brain)、配合電視台有經驗的版權採購,參與海內外的電視展、電視節還有版權展會,累積了精準採購能力,並建立產業上下游關係。
到這個時間點,已經驗證團隊迭代的能力,是市場數一數二不容小覷的。再來就是在版權競爭下,挑戰解決原創自製內容的問題。從市場趨勢,大膽預估對的題材,像是 BL (Boy’s Love)、靈魂交換及都會愛情,找到製作戲劇非常有經驗的內容長加入,開始掌握內容 IP 開發的能力;到後來,我們已具備全面商業化能力。
這一步一步,講出來好像只是兩段話,但每一段的佈局到執行、確立擁有這樣的核心能力,都是每天挑戰自己、迭代 6-12 個月的痛苦過程。失敗的教訓和不安的夜晚,遠比開心慶祝的日子多上太多。
幸運的,團隊實力和實績,都得到了市場的認同,2018 是時候該加足火力全速前進,因此選擇了加入國際大集團。而後,耳熟能詳的 OTT 產業,都是很後面的事了。
讓自己找到好的方法迭代 (Iteration),讓 Fail Fast 變成一個勝利本事。
“Think Big, Start Small, and Fail Fast”
.
.
[本文作者]
劉于遜 Davidd (double d) 是連續創業者。2011 年從 AppWorks #2 出發,與黃崇傑及翁瑞廷創辦 CHOCO TV,透過大數據 與 AI 購買版權、投資廣告與自製劇,以相對有限資源在台灣線上影視服務產業崛起,2018 年為 LINE 旗下 Mirai Fund 千萬美元併購,改名 LINE TV,並擔任執行長。2020 年離開 LINE TV 轉為純股東持續支持,並重回 AppWorks 這創業起點,以第二屆學長和創業八年經驗回饋這個「大家庭」,並重新充電、吸收大地精華,期待再次啟航。
目前在 AppWorks 擔任產業專家 (Fellow),負責引導創業者思考大數據與 AI 應用,並提供 AI 相關投資案的專家觀點。成大統計系、交大經管所畢業,熱愛三鐵,單車環島武嶺各三次。
.
.
* 如果你喜歡這系列文章,記得「按讚追蹤」AppWorks 粉絲團,並設定「搶先看」,關注我們持續推出、為創業者企劃的獨家內容!
* 回顧上集創業者真心話,Johnny 蔡豐任,VoiceTube 共同創辦人:https://bit.ly/2DXyjWC
#AppWorks #Startup #Founder #OTT #創業者真心話
投影片背景設定 在 PAPAYA 電腦教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內容綱要 (影片有提供 CC 中文字幕喔)
00:00 開場白
01:02 圖形基本操作
02:12 投影片版面設定
03:40 圖形遮罩
05:28 文字和圖形動畫設定
07:31 過場動畫設定
08:24 動畫綜合練習
12:36 瞬間移動 (Magic Move)
15:06 插入影片和背景配樂
► 練習檔下載
載點一 https://tinyurl.com/y5t8gga4
載點二 https://share.weiyun.com/BaF2HD0Y
► 影片中操作的軟體版本
Keynote 10.3.5
► 影片中用到的多媒體素材來源
Freepik https://www.freepik.com/home
Envato Elements https://elements.envato.com/
► Papaya 電腦教室 - VIP 會員專區
VIP 專屬影片清單 https://tinyurl.com/y6mvo38a
求上車!請問要如何才能加入會員? https://tinyurl.com/sxt3d2b
► 小額贊助 Papaya 電腦教室 ☕️
請 Papaya 喝杯咖啡 (Paypal) https://www.buymeacoffee.com/papayaclass
► Papaya 剪輯影片所使用的軟體
Adobe After Effects https://tinyurl.com/sobj83y
Camtasia Studio https://tinyurl.com/y6thupff
Keynote https://www.apple.com/tw/keynote/
► Papaya 電腦教室的 B 站網址
https://space.bilibili.com/402780815
#Papaya電腦教室 #Keynote #簡報
投影片背景設定 在 孫在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簡報視覺化,如何在10分鐘內完成長官交辦的簡報,簡報的內容,不是文字說明,還有圖片、表格、圖示,美觀與專業,並以重點呈現,有助報告者的說明。
投影片背景設定 在 孫在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Office 日常工作整合應用,介紹Word、Excel、PowerPoint應用程式的新功能,還有整合應用的方法。新功能包含限制表格寬度、變更圖片、比較文件、預測工作表、移除背景、影片編輯、簡報的表格式應用、簡報的圖表應用等等。
01.自動簡報.圖解式簡報.自動填入.筆跡方程式
02.猜您喜歡.建議圖表.合併列印
03.取代特殊應用.自動調整視窗.自動計算
04.Vlookup.趨勢線預測.預測工作表
05.格式化為表格.篩選.自動計算.同期比較
06.ttest.檢定.還原來範圍.直方圖.資料清理
07.資料清理.向下探索.合併彙算
08.來源圖表設定.簡報表格視覺化.重複使用投影片.重設投影片.簡報浮水印
09.移除背景.下載影片.影片剪輯.相簿.動畫.簡報播放檔
10.簡報模版下載
投影片背景設定 在 ptt背景設定 的必吃
本篇介紹如何使用PowerPoint 的母片來設定背景圖片,一次套用至所有的投影片。 ... 在PPT空白處點「滑鼠右鍵」會看到「背景格式」或者在工具列「檢視」→「投影片母 ... ... <看更多>
投影片背景設定 在 ppt儲存背景、ppt背景圖形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必吃
本篇介紹如何使用PowerPoint 的母片來設定背景圖片,一次套用至所有的投影片。 一份好的簡報除了內容豐富、排版得宜之外,背景的選擇也是很關鍵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