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可能已經比較少人看過我的第一本書《預視》,隨著開了「我都ok啊」這個頻道後,不少新的觀眾認識我後,又跑回去找了這本絕版已久的書,書的內容已經些許跟不上這個時代,許多影像的風格也跟現在的我有些出入,但對我而言,那是一個瘋狂學習各種攝影知識的年代。
如果你看過《預視》,那也許你會對這張照片有印象,在書裡面示範合成的部分,我把這兩個人合在了 santa monica 的海邊,當時對於調整物體光源的感覺,還有合成上下了許多心思研究,也認為自己找了一套很好的邏輯來分享這些操作心得給大家,當然,就融同那個年代流行的影像風格,當時的我也覺得這樣的作品很 "cool“。
時至今日,依然有許多 IG 上面當紅的攝影師不斷的產出這種合成的影像,透過合成的技巧,讓許多原本不可能實現的畫面產出,就像陶朱隱園中間夾著 101 的照片那樣。
將近十年後的今天,我重新打開了 2012 那年的資料夾,找到了當時的 raw 檔(是的,我是一個會保留全部 raw 檔的儲物症患者,還好病情只發生在數位檔案上),看到了當時這幾張照片, 我覺得應該回給他原本的樣貌。
隨著時間改變,攝影對我而言的意義也漸漸的改變,從只要產出一張“吸睛”、“搶瀏覽率”的照片就好,開始反思影像能夠帶給自己的意義。
那段旅程是個回憶,所見到的一切代表了一個時代曾經發生的事情,也許漸漸地重新再認識了一次攝影。
現在的我更追求不只是一張吸睛的照片,而至於到底是什麼,就只能繼續拍下去才知道了。
「把多張照片合成一個檔案」的推薦目錄:
把多張照片合成一個檔案 在 屋諾強 Uno's Jump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關於影像的一些事
隨著近年來手機的普及
還有功能實在是越來越強勁
也讓許多人幾乎覺得手機萬能
有一隻手機就能處理所有的事
手機的拍照像素很高
手機的錄影質量也越來越好
現在還拿數位相機的人少之又少
更不用說是拿一台大大的全幅單眼
前幾天一個朋友說要我幫她設定他的GoPro
因為她買了以後,有些功能不會用等等
我一拿到手,就習慣性的把所有設定都看一輪
各種設定沒有對或錯
各種設定的存在一定有他的道理在
所以我只是按照我的習慣跟她的需求
幫她的GoPro去設定到一個符合她的設定值
本來她的設定值
銳利度調到最高
拍照模式調到HDR
錄影模式設定在4K30
而她也是個只有手機的人
我一看到這樣的設定,我差點沒暈倒
女生拍照通常都是希望不要太銳利
希望要有點美肌,銳利度就要設定在低或中
至於她拍照模式我也不知道為何會設定在HDR
HDR的原理是按下快門後會拍攝下三張照片
三種低中高的曝光值照片,然後做內部合成
最後會得到一張有高中低光的平均的照片
但是HDR比較適用在拍攝靜物不會動的東西
女生拍照幾乎都是自拍或是合照
設定在HDR,很容易會有殘影的
而Hero8內置的超級相片功能(super photo)
其實就很不錯,讓機子本身自己運算後
所得到的照片品質都算很不錯
在明暗光澤還有彩度表現上都很優秀
如果不怎麼會修圖的人,要直出也還可以
如果堅持一定要修圖的
也可以讓你修圖上少很多步驟
然後錄影模式設定在4K30
我也不知道是誰幫她設定的還是自己設定的
沒錯啦,4K的畫質的確是有比較好
但是
妳也只是用手機觀看
完全也不用電腦也沒有電腦的人
說實在的,妳拍攝4K30沒有任何的意義
而且妳唯一的儲存媒介
也就是手上的iphone11 256GB
其實常態設定在1080p 60 或是 2.7k 60
把慢動作(蝸牛圖示)設定在快捷按鈕
把Hypersmooth超級防抖也設置上去
其他二個可以設定鏡頭視角跟變焦
這樣的設定,就很方便很適合一般人了
至於其他像是什麼縮時攝影
還是什麼Timewarp 2.0等等的功能
大部分的GoPro使用者其實都不怎麼會去用
手機不是萬能,但沒有手機萬萬不能
我也會用手機來處理很多事情
但是關於攝影這件事
我還是建議一定要有台電腦來做後期處理
先不管你會不會編輯剪輯影片
至少要儲存媒介,請存在電腦的硬碟裡
比較不容易不見,也比較便宜能存比較大量
每個人用GoPro的拍攝方式跟習慣都不同
有人會用來當行車記錄器(不建議)
有的人是當作生活記錄什麼都拍
有的人是拿來當作創作上的另一個鏡頭視角
有的人是拿來當作側錄的紀錄
當拍攝的時間長,數量大
隨便都是好幾十GB起跳
你的手機容量再怎麼大
說實在的也負荷不了累積性的儲存
雲端再怎麼買,也是不夠大
外加上一般人也沒有定時清理手機容量的習慣
GoPro裡面的記憶卡也越存越滿
GoPro變慢,手機效能也會越來越慢
如果用GoPro app下載機子裡拍攝的檔案後
下載的第一次會先存在App裡面
要在App裡面資料夾點選才能轉存出在手機裏
但是這樣就會同一個檔案儲存了二份
App才看的見的一份,轉出手機後也一份
(GoPro裡面的記憶卡也有一份)
如果沒有刪除App裡面下載後的檔案
你就默默的增加了手機的儲存負擔
所以請一定要記得,要有好的習慣
好好的整理每次拍攝的檔案
我常說,回憶無價
生活要過的精彩,就要紀錄下來
不管你要不要剪輯成影片
這都是屬於你自己的回憶
但是自己的腦袋記憶體沒這麼厲害
就需要依賴各種器材幫你紀錄每個精彩的瞬間
正確的使用手邊的機器
不用很懂他,也不用是高手
但是要知道一些正確觀念跟小技巧
能讓你使用起來更順手唷
我是屋諾
喜歡用影像紀錄自己的生活
有任何關於攝影的問題
都可以問我啦,我會盡力幫你解答的
Be a Hero , We are X
把多張照片合成一個檔案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盧斯達:慾望的攝影和文物 | 方格子】
在2016年之前,我有間歇性玩過相機,記得自己曾經玩過一陣FUJIFILM X-Pro2,那個時候我是用A mode的,對於基本原理不甚了了。2016年後半年,我開始玩菲林相機。我的第一部菲林相機也非常難用,是Voigtländer的Bessa L,它竟然是將疊影對焦和構圖分開來做,你先對了焦,然後又要將眼睛移到熱靴上的光學最景器。
但它至少是有測光的,但要通過快門速度一格一格的調校,沒有光圈先決的那種A檔;還有對焦,固然是手動的。簡單來說就是你要搞很多東西才能拍到一張相。
當然一卷菲林36張又是一個限制,每一張都是錢的觀念,也是一種限制。但限制是很好的老師,拍一張照最基本的事情,也是在這個過程中重拾。那個時候我想找些事情轉移視線,我燒了很多菲林。這樣一來,就踏入了攝影窮三代的世界。
比起攝影,我還喜歡器材本身。拍菲林的機,除出一些近年重出的復刻版,大部份都是文物,動輒幾十年歷史。保養得再好,還是有痕跡。如果是其他用品,我不會喜歡有痕跡,就算是自己做成的,也覺得心神不寧,弄花了,就半天都覺得心痛。可相機不是如此,或者說舊相機的厚重感,令人多少放下了凡事要完美的執。有些舊的東西還升值,像Leica那些就不要說了,就算是一般其他品牌,三兩年來都好像觀察到升值。
一進侯門深似海。我觀察器材,也察覺到自己無窮的物慾。當然關於器材,還是一門學問。後來我開始玩中片幅的相機,簡單來說就是大張一點的菲林,畫質更好,一卷大概只有十張上下,鏡頭和相機都更大,那又是另一個世界,當然價錢也是。
我甚至癲到玩大片幅相機。簡單來說就是菲林更大,拍完一張換面反轉,又拍另一張,就是你在清末民初戲看到的那種大台相機。那個畫質真是無與倫比,如果說全片幅是咖啡,中片幅可能是大麻,大片幅就LSD了。
但大片幅菲林好貴,而且菲林絕種的絕種,選擇不多,是少眾中的少眾玩意,因為太貴,所以玩的機會不多。我有兩台4X5的相機,是能夠移動的。其中一款Graflex大幅相機我很喜歡,也是經典,在那個年代已經叫做「輕便」,是那些狗仔隊追訪明星也會用。
據說《星球大戰》的激光劍劍柄,靈感也是來自這台相機的鋁製圓柱型閃光燈。
但大幅菲林拍一張就要換面,即是你只有一個機會,沒有連拍。那個年代不只明星是明星,攝影師也特別厲害,因為你不能靠電子測光、防震、zoom lens的幫助,其實攝影,本來只是一個化學過程,可以完全沒有電子元素。
但因為實在太貴,所以實踐的機會負擔不起。我大約計過拍一張大片幅的相,要港幣100元左右,just a single click。如果是全片幅的菲林,同樣價錢可以拍36張。我個人偏好中片幅,在機動性和價錢之間,十張左右,那是很好的平衡。
然後我不斷入手各種年代的工業文物。有些會留下,有些又會放回市場。影相要地點,所以我也外向了一點,行山或者旅行,現在我也只是為影相拍照。
我還研究了很多一大堆東西。這真是很大的學問,鏡頭是甚麼時期,就有甚麼調性,講究的話可以好講究。相機固然可以放很久,只要有維修補養,放半個世紀是等閒事。我最老的東西好像是Leica iiig,據說是1957-60年的東西,快門應該還準確,但快門廉太老,漏光,用不了,心頭之痛,是文物了,但放著用也是一件藝術品。
鏡頭就更厲害,現在大多數舊鏡可以駁在無反相機,舊鏡數碼化,一堆舊鏡重生,搞到又是一片升值和炒風,令人牙痛。但每一顆鏡頭,還真是藝術品。德國鏡,好像瑞士錶,真是craftsmanship,把事情做得極致不已。日本後來追趕和另闢蹊徑又是一頁以弱勝強的商業史。當然我也用數碼相機,也像癖好一樣收集和嘗試。
我曾經聽過一個攝影YouTuber談過一件事:現在這年代,沒人在乎你拍甚麼。相片現在是檔案,大量複製,而且因為改圖和合成容易,攝影沒有以前的地位。當然,像我們這類業餘人都能拍下很多不怎麼樣的照片。但他的重點似乎是說,在資訊洪流之下,不論是相片還是文字還是其他,都是no one cares,太多了。
用好的器材固然好,但現在相片不沖曬出來,檔案在Instagram或Facebook被嚴重壓縮,大概用甚麼相機的分別,也不是人人懂得分別。又有一些人說,現在根本沒有「不好」的相機,相機太強大了,門檻比以前低。但他沒有那麼黑暗,他只是說,他鼓勵大家應該創造一些不是no one cares的東西。我知道人不可能甚麼都有人care,攝影可能是,但我又有一種異樣的安然。就這樣吧,也是好的。Who cares?
我喜歡收集和操作的過程,多於真實的成品。我總是拍了很多,但只有少部份會示人。我寫東西,但心態沒那麼純粹了。寫字是跟人打交道,跟機械打交道還是比較輕鬆。粗通是幸福的,這東西不待我,我也不待它,拿得起放得下;精通一件事,就逃不開了,是很大的不自由。
現在我是為己所苦,看書,看電影,寫作,或者行事做人,我已漸漸不享受了,樂趣還不如一門粗通也沒進深門的技藝。
-------------------------------------------------------
訂閱連結:https://lihi.cc/8q0JP/dadazim
把多張照片合成一個檔案 在 多張jpg合併pdf2023-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必吃
如何把多個pdf合併成一個?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中pdf格式的文件都是使用較爲頻繁的一種文檔格式,然而在傳遞或查閱pdf文件時會 ... ... <看更多>
把多張照片合成一個檔案 在 Android手機使用Googleclassroom軟體上傳作業→合併成pdf檔 的必吃
若使用此影片介紹的方法,可直接將 多張照片 合併成 一個 pdf 檔案 上傳,較為方便瀏覽及教師改好後發回的線上作業也會是 一個檔案 ,孩子們較好查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