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美關心花蓮事
☺️ #2018政見出爐
華美投入社工界近20年,
扶助弱勢是我的工作,更是我的使命,
期間培養了我陪伴的耐性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決心用這些特質奉獻家鄉,幫助更多人。
4年前我僅差100多票未能進入議會,
今年我堅持初衷,
第2次以無黨身分參選,
希望打破兩黨壟斷政治局面,
為議會加入新的、更多人民的聲音。
華美需要您的支持,
讓我們一起為家鄉花蓮服務,
讓我們以身為花蓮人為榮!
#以下是華美的政見
#歡迎轉發並追蹤後續的討論
#2大主訴求
🌞【#關鍵一席陽光縣政】
「華美監督縣政,縣民監督華美」的態度從未改變,無黨無派、獨立參選、社工參政,為的就是要讓縣政資訊公開,擴大縣民參與。
🏡【#家鄉花蓮美好生活】
華美秉持社會公平正義原則,從社會政策立法到福利資源適切分配的角度,回看家鄉花蓮,期待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每個人,都能享有美好生活的權利。
#9項子政見
1.【#公共托育照顧減壓】👩👧👦👨👧👦
設立一鄉鎮一個非營利幼兒園及公立托嬰中心,減少家庭育幼經濟壓力,減輕嬰幼兒主要照顧者負擔。
2.【#校園午餐多元食育】🍜🍝
監督校園營養午餐食安,結合在地有機無毒農業、永續漁業漁法,融入原住民族、客家、新移民等文化意涵,推動具備環境意識與多元文化觀的食農、食魚教育。
3.【#社區照顧綜融服務】👴👶⛹️♀️
推動社區照顧綜融服務,提供照顧喘息服務、老人庇護工廠、技藝課程、青少年休閒活動、跨世代社區交誼共學。
4.【#改善勞權多元青創】👨🌾👩🔧
提升花蓮勞動權益,消除就業歧視,增加多元就業機會,串連青創社群與彼此共學的體驗,讓不同社群合作交流。
5.【#觀光分流三生共存】🏕️🏖️
推動花蓮觀光產業「觀光分流」,並培植深度旅行、生態旅遊、社區小旅行等文化觀光系統,創造生計、生活、生態兼具的均衡發展。
6.【#大眾交通便利順暢】🚌🚂
監督建設並積極推廣大眾運輸系統,從「在地生活」、「觀光旅遊」兩大不同思維方向規劃,提升可乘性價值。
7.【#公共建設生活美學】🏗️🎨
監督公共建設的環境美學與機能考量,使建設有更佳的使用延續性,逐步落實觀光城市的美感規格,並有效改善花蓮居民的生活條件。
8.【#特色公園防災減災】🏞️⛈️
健檢現有公園,結合區域人口結構分析,改建或新建適宜在地不同年齡者休閒育樂的特色公園,並加入防災減災設計概念,做為遇到災害時的環境緩衝區。
9.【#環境教育動物保護】⛰️🐬
花蓮依山傍海,人類生活與自然環境、各種生物密不可分,應促進環境教育與動物權益等生命教育,學習同理、尊重、關懷自然萬物。
--
攝影/黃東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的網紅楊華美,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公民議題繪本】《街道是大家的》 這個故事最初發表於1985年,描寫一群孩子們爭取遊戲空間的真實故事,就發生在委內瑞拉“卡拉卡斯”郊外的聖荷西平(貧)民區。 在卡拉卡斯來自鄉村地區的人們,寄居在城市四周的山坡地,夢想有一天可以搬到城市裡,不再受土石坍方的威脅而且可以有足夠的飲用水,也不會再聞到刺...
扶助弱勢改善勞權是使命 在 瓦歷斯.貝林 Walis Peri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是監察委員被提名人至立法院備詢的日子,瓦歷斯本次能夠被提名,深感榮幸,也想和老朋友、新朋友,分享未來若能擔任監察委員,我的一些想法:
我的家族世居在南投縣仁愛鄉的賽德克族部落,由於家境貧困、世代務農,因此我自小就養成了吃苦耐勞的習慣。同時,我也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一生感恩教會的培養,讓我完成輔仁大學神學、哲學的8年學習畢業。這些成長與學習的背景,使我以「關懷公義、與人為善」為志向,發誓以捍衛族人權益、關懷弱勢為終身使命。
我有幸在12年立法委員的任期內,以建構良好的原住民族法律環境為目標,積極尋求推動原住民族各項法案的可能機會。
在這四屆任期中,我與立法院同仁一起完成《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組織條例》的立法,催生了中央政府的原住民族行政機關。我也參與了《原住民身分法》、《原住民族工作權保障法》、《原住民族教育法》、《原住民族基本法》等立法工作,促進了原住民族權利的法制化。此外,我推動的原住民獵槍除罪化、以及《儲蓄互助社法》的立法,都是為了讓部落族人的生活,可以受到基本的保障。
2005年,我擔任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延續歷任主委的施政方針,成立了「原住民族電視台」,落實族人的媒體權。我也帶領文官同仁,公布了「原住民族語言書寫系統」,讓各族族語的書寫,具有規則化的文字系統,對民族文化的保存、延續及發展而言,具有時代的意義。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台灣原住民族與南島語系的各民族,在血緣、文化及語言上,都有相當親近的連結,所以在主委任內,我也本著「南島外交」的使命感,積極推動台灣與南島民族的族群外交活動。比如,蘭嶼雅美族與菲律賓巴丹島所建立的夥伴關係,就具有顯著的意義。
2007年,我卸任公職,回到部落陪伴父母經營農場,與部落小農組合了「公田共耕共學」的互助平台,推廣糧食安全、友善土地及永續生活的自然農業。目前,以經擴及多個部落參與,積極協助族人進行友善農耕,並連結「儲蓄互助社」來建構部落互助經濟產業的示範模組,尋找城鄉相互支援的農產品物流共生平台。
儲蓄互助社的合作經濟模式,50多年前由天主教會從歐美引進,是國內頗具規模的基層(偏鄉)金融服務網,服務範圍涵蓋社員間的金融理財、互助保險、合作教育、民主教導及社區關懷等等,而且不以營利為目的。
1997年實施的《儲蓄互助社法》,讓儲蓄互助社的制度更完整,目前,全台灣有340個單位社、5000位志工、社員21萬人及累積資產230億。半個世紀以來,社員之間的循環融資總額,超過新台幣1600億元,卻從來沒有政府的經費挹注,這是很多人不知道的、平民之間相扶相持的互助經濟的成果。
我認為,我國的金融業務多為財團把持,這是貧富差距擴大、造成M型社會的原因之一。相較之下,歐美已開發國家雖然崇尚自由市場,有龐大的資本經濟,但也鼓勵社會共享金融的經濟發展。
比如,美國制定《社區發展銀行與金融機構法》(Community Development Credit Union, CDCU)以支持儲蓄互助社Credit Union的發展、或是德國的鄉村銀行。另外,南韓的《社會企業推動法》、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Muhammad Yunus)的葛拉敏銀行(Grameen Bank,鄉村銀行),也都是具有高度社會公益性的金融經濟活動。
我國憲法第 145條明定「合作事業應受國家之獎勵與扶助」,但台灣社會的合作經濟規模,在人口的滲透率僅是1.2%,韓國卻有17%、歐美已開發國家則是將近50%。這說明政府在經濟產業的政策上,過度偏重資本經濟,而忽略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策略。這項問題導致的後果,近年隨著低薪、新貧人口的持續增加,已經漸漸浮現,成為台灣社會邁向永續發展的重大課題。
要改善貧窮生活,直接給予金錢支援是救急,但扶貧不單純是經濟問題,更是社會問題。如何讓苦主重新建立社區關係、逐漸達到抗貧的自信,進而脫貧,是個需要政府及社區支持的重要進程。而要提振友善社區相扶持的動能,關鍵就是來自於,政府要有鼓勵社會經濟發展的策略。
以上的從政經歷及公共服務背景說明,突顯了我最在意的兩項人權議題:原住民族的基本權利,以及基層人民的社會經濟權利。
如果大院同意我成為監察委員,我將盡可能貢獻族群、經濟議題的專業歷練,督促政府所有的部門,落實族群主流化及扶持經濟弱勢者的工作,彌補法定救濟程序之不足,並使監察院成為能夠有效促進人權保障的「人權院」。我也將謹言慎行,超越黨派,保持中立並依據相關法規,獨立公正行使職權。
- -
立法院IVOD直播:http://ivod.ly.gov.tw/Live/Single/19/12519/live/09:00
扶助弱勢改善勞權是使命 在 楊華美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公民議題繪本】《街道是大家的》
這個故事最初發表於1985年,描寫一群孩子們爭取遊戲空間的真實故事,就發生在委內瑞拉“卡拉卡斯”郊外的聖荷西平(貧)民區。
在卡拉卡斯來自鄉村地區的人們,寄居在城市四周的山坡地,夢想有一天可以搬到城市裡,不再受土石坍方的威脅而且可以有足夠的飲用水,也不會再聞到刺鼻的污水與垃圾味。但是大多數的人終究無法離開,每一年還湧入更多人.....
《街道是大家的》是一個非常好的繪本故事, 這個故事引導小朋友了解,每個人對於自己生活的環境都可以有自己的主張!
----- 。 ----- 。 ----- 。 -----
我們已經非常習慣公共空間的使用方式 ,以及習慣於接受人家決定我們使用街道的方式,以至於不覺得自己可以對公共的空間提出什麼意見。
比如說,我們必須習慣忍受停滿汽車機車的人行道,習慣在被店家佔用來做生意的騎樓間,穿梭尋找每一個步伐落腳的位置,小孩子更是老早就失去在街上玩的權力.....到底我們的街道出了什麼問題?我們可不可以站出來說說話、表達自己的意見呢?要說的話說給誰聽?說了就有用嗎?
我們有民代、有身為人民公僕的政府,為什麼他們不能夠幫大家解決問題呢?
我們看到有些民代也只為與他自己相關利益者的人發聲。因此我們每一個公民一定要關心、參與公共事務,爭取自己參與公共空間決定的權力。
#陽光縣政促進公眾參與
#扶助弱勢改善勞權是使命
#無黨參選打破利益壟斷的議會新聲
扶助弱勢改善勞權是使命 在 《勞動智慧王第4集》 【臺灣勞權覺醒紀】 - Facebook 的必吃
《勞動智慧王第4集》 【臺灣 勞權 覺醒紀】 #蔣渭水不只是醫生、臺灣國父,居然還是 勞權 運動先鋒? #飛歌事件是什麼?為何發生可以促使臺灣政府正視職安問題?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