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國健署的新聞稿,表示明年將推出「爸爸手冊」,以男性視角針對懷孕知識、與育兒技巧著墨。我認為這真是新手爸媽的一大福音,因為身邊常有男性友人表示,過往校園教育甚少有懷孕相關的知識,使得自己難以在太太懷孕後立即進入狀況。而最近我在孕力線上講座進行意見調查,也發現多數媽媽認為懷孕期間隊友最白目的行為,就是對孕產知識一無所知。
因此在我看來,如果政府希望透過鼓勵爸爸們更參與孕產過程,手冊一定要針對各孕期孕婦的生理變化、需要做的檢查等孕產知識做介紹,協助準爸爸快速了解伴侶懷孕後的身心狀況。不過相較於媽媽手冊,爸爸手冊在編排書寫上,更需要透過各種精準生動的比喻去描述孕婦孕期的各種感受。因為男性沒有相同的身體經驗,也沒子宮不曾經痛,確實很難體會懷孕的不適與身心變化。
***生動的描述 可能更有助體會孕婦的生、心理狀況
最常見的好比初期的害喜,比起單純描述孕婦可能因黃體素上升而噁心、沒胃口,若用孕吐好比宿醉加腸胃炎、聞到食物就想吐、頭暈目眩很像在坐船來比喻,可能就會讓先生立刻感同身受,當然就不易在這種時候還催促太太盡可能多吃。
另外,很多先生經常無法理解為何太太胎動時會突然大喊或覺得不適,手冊也可使用腸胃蠕動、魚在肚子裡游泳、有人在裡面拳打腳踢、打鼓等更生動的方式來幫助男性同理太太的狀況,提升在懷孕過程的參與感。
不僅是生理狀況,媽媽在孕期的情緒也有著極大的起伏,常讓先生覺得太太「怎麼變了!」、「不知如何相處」。這些都不是一句「懷孕很辛苦請多體諒媽媽」或是一張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可簡單帶過。
我認為爸爸手冊可詳盡地針對媽媽實際的困擾做說明。好比初期焦慮胚胎著床不穩定、胎兒發育異常,後期擔心無法順產、親餵不順利,也有人因身形外觀改變,體能下滑而憂鬱甚至變得易怒。
更不能忽略產後,因劇烈賀爾蒙起伏、育兒大小事、擔心回不去職場而恐慌不安等,可能引發產後低潮與憂鬱症。
當然,每個女生需要的支持不同,有人需要的是理性分析,有些人則是溫暖的感性安慰,手冊不可能將所有孕婦的身心變化,鉅細彌遺地寫出來。。也需要提醒爸爸們,在有了基本知識後,還是得用眼與心去感受太太的變化,不要過度比較或質疑對方感受,畢竟每個人的身體都是獨一無二,拿其他孕婦的狀況跟太太相比實在有點白目。
***爸爸的憂鬱、負面的事件
爸爸手冊一定也要提醒爸爸多留意自己的情緒。因為在懷孕過程中,男性雖然身形不會改變,但身份卻有很大的轉變,也不比太太輕鬆。從兒子變成爸爸,面對未知的經濟壓力、太太的各種情緒起伏、想幫忙卻插不上手的無力感,產後世代間育兒的觀念落差,家中地位的改變等,加上男人常有苦說不出,情緒只能隱忍,也難怪近年來爸爸產後憂鬱的機率越來越高。
手冊可明確列出警訊,好比易怒、焦慮、暴躁、失眠、恐慌,體重巨幅改變,鼓勵爸爸不要迴避或故作堅強,勇敢的把內心的脆弱不安與親友分享或如何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
另外,我也注意到負面的孕產事件比如流產、早產、胎死腹中,完全沒被列入媽媽手冊,猜想這是為了避免觸霉頭以及引發孕婦焦慮所以避而不談。但這樣反而讓夫妻在事件發生後容易自我責怪、陷入憂傷的情緒。因此我認為爸爸手冊可率先納入這些知識,好比流產發生機率高達五分之一、絕大多數是胚胎不正常的自然淘汰,和媽媽的食衣住行無關等,如此一來才有機會運用正確的知識安慰媽媽。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新聞一出現,就有新手爸爸無奈的和我說,爸爸手冊內容寫什麼不重要,能否在育嬰展換禮物也無所謂,他只希望憑手冊就能正大光明請陪產檢假。確實,有再多的知識,如果沒有和媽媽相當的福利和休假,就會讓很多人深感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我認為光有一本萬用的爸爸手冊還不夠,從陪產檢假、產假都需要政府更多政策配套,才能支持更多男人參與懷孕共同育兒,或許也能救救低迷不振的生育率。
你認為爸爸手冊一定要有什麼呢?
打黃體素催經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補眼睛有益身心健康是真的!】
少女時代生理期也就頭兩天的事
其餘時間基本活蹦亂跳的
生完孩子
顧完老公後(疑?)
不知為何的
經前症候群越來越明顯
感覺越來越強烈
時間越來越拉長
感覺一整個月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不太爽快"
水腫、發胖、焦躁、易怒、爆食...等症頭
在小隻放學的1600到隊友回家的1800達到巔峰值
但又能在夜闌人靜追劇,與男神有約時,覺得自己比較像個人。
真不得不承認,症候群中的自己根本人格分裂
為了不給老公有機會打113
趁著諮商之際,順口問問心理師有木有的解
只見她心平氣和,徐徐說道
「很簡單啊~兩個辦法」
「一個就是你們夫妻倆多親熱」
這個馬上招來我嫌棄的眼神
「另一個就是去健身房,重訓區,看一堆男生健身」
聽得我眼睛都亮了
趕緊問緣由
「經前症候群就是黃體素高嘛~身體想要懷孕阿!」
「男生汗水中的費洛蒙會刺激你產生催產素」
「騙騙身體要懷孕,黃體素降低,症候群就減輕囉~」
「這就是為什麼追劇看男神,青春洋溢小鮮肉時身心愉悅阿~」
老天!
這實在太有科學根據,
太有道理,
太需要馬上繳健身房會費了
補眼睛有益身心健康實在太重要了啊!!!!
症候群的有誰?跟我一起上gym去😆😆😆
打黃體素催經 在 媽媽好孕,寶寶才好運:婦產科楊濬光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子宮頸長度]
為何要談子宮頸長度呢?因為子宮頸長度越短,早產的可能性就越高。
大家對子宮頸的認識,應該只在「六分鐘護一生」的子宮頸抹片;或是要生產的時候,子宮頸一指兩指的開而已吧?其實,子宮頸位在子宮的最下方,可以說是懷孕子宮的重要支撐。
早在15年前的研究就發現,懷孕16-32周間,子宮頸的長度變短,與日後發生早產的機率有很大的關係。正常的子宮頸長度大約是4cm左右,而醫界目前對於子宮頸長度多短才算短?多短需要治療?要怎麼治療?等等問題,尚未有明確共識。一般認為,小於2.5cm或是2.0cm就算短了,應該就要非常注意了。治療方面,口服安胎藥、黃體素塞劑等,尚都還在研究階段。
雖然還有許多待研究的地方,臨床上子宮頸長度的測量,還是提供了我們很多很重要的資訊。首先,對於有早產症狀的孕婦,子宮頸長度讓我們知道發生早產的機率大不大,進而評估肺泡成熟劑的施打與否,以及需不需要將孕婦轉介到有新生兒加護病房的醫學中心。此外,一個本來難以預警的問題:子宮頸閉鎖不全,或許可以及早診斷,加以治療。還有,最近一個研究發現,若已經足月,而子宮頸長度仍舊很長,催生失敗需要剖腹產的機會也會上升。
如何測量子宮頸長度呢?超音波,特別是陰道超音波檢查,能夠給我們最準確的數據。腹部超音波也可以,只是需要更有經驗的醫生來操作。如果腹部超音波發現不清或是懷疑比較短,都應該再接受陰道超音波檢查。
#子宮頸長度越短越容易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