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路計畫:那一年我們交了「尼泊爾」這個朋友
戶外領導中心今年一樣支持華人磐石領袖協會的「喝采計畫」,在我們與協會駐地志工討論後,決定要來鋪路。
這是勸募文。如果你也認同不亂用愛心的話,再一起讀下去。
*****************************************************************************
今年要鋪設相對永久的實體道路,卻也希望象徵性地鋪上孩子們未來的路。
計畫頁面 http://www.ol-c.asia/2016-LLES-Road
所以參加2016安納普納專案的夥伴們,在他們兩週的翻山越嶺,下山後,
會搖身一變,成為協助當地施工師傅的現場志工。
—
來談談「路」:總是有過去的故事,緩緩推動現在
2012我們在LLES小學裡進行服務學習。那是我等過最久的一次「計程車」,三個小時左右,心理時間更久。
一個男孩在一早,和同伴玩球,球飛過了教室的鐵皮屋頂,進了後方的森林斜坡。
我見他、還有幾個小男生迅速飛奔出去,繞過校門,往球的方向去、跑上那個小坡。幾分鐘後遠遠傳來喧鬧聲。幾個孩子圍在坡上。
我跑過去看。
男孩滿頭汗沿著額頭和兩頰滴下來、他一手扶著另一手腕、痛苦的表情讓他不時閉上眼睛用力、大口地呼吸。
我用手勢請圍觀孩子們稍微散開,依著WFR的步驟確認他的狀況。初步判斷可能是骨折。
他還能走,我扶他走下到平坦處、進到室內。他不時用尼泊爾語痛苦的講話,我用英文安撫他,肢體語言一半通。
請他們找來學校裡能講英文的尼泊爾老師,協助我做更多一點的確認和檢查。
沒有外傷以及出血,其中一隻手的手腕上方明顯變形了。我檢查他的末梢循環以及神經反應、活動狀況,都正常。精神狀態正常,只是看來真的很痛。
沒有緊急生命狀況,只是可以的話,也需要趕快進波卡拉城裡就醫。
我先幫他包紮固定,請老師們準備喝的水和吃的東西,因為他用力和疼痛持續留很多汗,需要補充。
校長想辦法找了計程車上山,說「順利的話」中午左右「就會來」,而這時才早上剛開始。
他的媽媽在旁邊,一直擦眼淚。
下午,他們下山,開到市區醫院應該也近傍晚了。印象中隔天才回到學校。
從台灣到尼泊爾,就好像從冷氣房走進太陽下。
後來,我才漸漸知道、然後去試著知道更多。
尼泊爾這個國家的現狀,受許多政經、地理、宗教、文化環境因素交迭影響,
以致於當下複雜的樣貌,混合呈現我們的眼前,成為一幅暫時很難理解的畫面。
幾年前初到尼泊爾時,對於不適應的印象,就屬「基礎建設」和「公共衛生」,
因為在台灣我的出生、成長階段,已屬於經濟起飛的中段了,
這樣的年代背景,讓我這一代幸運地從未經歷需要擔心生活基本照顧的階段。
搭車
第一次飛抵加德滿都機場,前往市區時已經深夜。Asian Trekking (合作的登山公司)派的巴士,來機場接團隊前往旅店。
因為好奇,即窗外黑的,還是一直往外看。
我坐在靠窗的位置,轉頭向玻璃窗外看,車子上上下下,ㄎㄧㄣ 倥ㄎㄧㄣ倥的,司機大哥也開得不快。
事先知道大約半小時的車程,只是,我看了窗外很久,想說怎麼還沒進市區,
原來是加德滿都這個首都,路燈沒有太多,夜裡的晚上,市區的道路上就是暗暗的。
大城市,大塵市
夏季是雨季,即使如此,白天在沒下雨的時間,加德滿都市中心的道路可見總是塵土飛揚。
人走過去、車開過去都一樣。所以
這裡的平均壽命如果能有六、七十歲,算是長壽。
那時就我的了解、在腦子裡推估,醫療是個影響、糧食是影響、衛生環境也是影響。
而連接這些需要的運輸補給,也是影響。(難怪日本人在台灣的時候做很多路)
尼泊爾算平坦的路,只有連接城市之間的公路,以及大城市繁華熱鬧的區域。
山上的車
在鄉鎮區,就只有泥土路。說是泥土路還客氣了,應該是大小石塊路。
黃的灰的泥土、石塊混合的路,隆起、凹下,偶而平坦。
因為我們的課程在喜馬拉雅山脈的健行區域、也會來到波卡拉市郊進行服務學習,經過這樣的路是必然。
這裡的山區巴士,很像戰車。
我永遠記得有時候巴士只能橫渡、穿越溪床,因為路就在溪床上,
也記得山區邊坡上,我們坐在巴士內搖搖晃,
如果車輪壓過山壁邊的高突石塊,另一側窗邊的人只要低頭,就可以直接看到谷底的真實驚嚇。
對於照亮生命英語小學(LLES,Lightening the Life English School)的孩子來說,巴士更是生活的戰車。
LLES,位於第二大城波卡拉市區一兩小時外的阿克蘭山區。
台灣的團隊志工,三年前協助買了校車巴士,開始陪著孩子的上學路,
因為可以上學對孩子們來說,就是可以透過教育銜接上學習知識和思考的生活。
孩子們有了校車,原本需要走路兩三個小時到學校,縮短為一個小時左右。
為什麼要鋪路?
然而,這幾年下來的經驗,雨季時車子也還是會卡在泥巴裡。
因此社區開始想透過改善路況來降低維修頻率、成本,
也希望減少在路上社區居民、孩子必須下車等待、走路、淋雨,或協助車子的安全風險。
和社區志工一起評估後,今年我們希望能開始相對長久的路面鋪設。
希望這條路,未來直接受惠於孩子們上學,間接受惠於進城的醫療、教育銜接。
為什麼要跑去外地做呢?
從我們開始支持磐石服務學習的這幾年,的確不時聽見傳來這樣的懷疑。
雖然我們暫時無法用文字回應真實體驗才能得到的視野,但是,我們可以一起試試看想過以下問題:
為什麼要去國外旅行,不多在台灣旅行?
為什麼願意坐飛機很遠去看極光?
為什麼在台灣要吃北海道的螃蟹、紐西蘭的奇異果、進口的麥子?
當可以開始同時平心地回答這些提問,就會清楚價值觀的方向,以及提問時所站立的角度。
旅行的角度、學習的角度,
在我們看來總是融合的,就像硬幣的兩面黏在一起。
謝謝。
最後,是夥伴華人磐石領袖協會在進行的其他社區轉化。含括了泰北、尼泊爾、印度..
https://rockleadership.eoffering.org.tw/?p_id=3
磐石在每個社區進行的計畫,
都預計只有七~十年,希望讓社區能擁有自立營運的能量,和屬於社區自己的在地方法。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