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ech
前言
以反追蹤為名的廣告大仗
98%, 80%, 1% 。
這是數位廣告營收在臉書、谷歌、蘋果三家公司的全年營收占比。這或許也解釋了為什麼在數位隱私權戰爭中,蘋果公司看似站在消費者的這邊,臉書站了個代表『中小企業』的位置,而號稱不作惡的谷歌立場卻有點搖擺,一會兒跟在蘋果後面阻斷追蹤工具(Chrome停用Cookie, Android系統的AAID追蹤也即將可選擇退出), 一會兒延後發生時間。
喔,還有三個配角你可能也會想知道 5% & GDPR
前者是Amazon & Microsoft 的廣告占總收入比(其實是Amazon 5.57% 與Microsoft 6.60% ,而且Amazon 還在急起直追中。但我們饒了自己的小腦袋,先記得數量級就好)
後者GDPR 則是歐盟的隱私權保護規範(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精神就是你收集消費者什麼東西都需要經過消費者同意,而且要讓消費者有隨時反悔餘地。
一切都是為了更多錢啊:鞏固現有利益、球員當裁判、入侵他人領地。
用技術、商業聯盟、輿論、法院,用盡一切方法擴充領土,打擊對手。
圍繞著數位廣告的Adtech 發展脫離不了這場反追蹤大戲;Martech 在大池旁邊不免老是收到波折影響。
本週的重要新聞仍是大巨頭間的反追蹤作戰。
/科普時間:Cookie、IDFA與AAID
跨網頁時的追蹤會使用第三方Cookie。蘋果陣營的Safari早先已阻斷其使用。Google 陣營的Chrome原定在2022年停止接受第三方 Cookie,但2021年七月初聲明將會延後到2023年才實施。
跨App的追蹤,在蘋果陣營是IDFA(Identifier for Advertiser),iOS14後使用者可以選擇不被追蹤。在Android陣營是AAID (Android Advertising Identifer)/
#AppleiOS14後廣告費用流入android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Apple iOS14 可以選擇退出追蹤後,只剩下不到33% 的Apple 用戶選擇接受追蹤。五月下旬以來,持續有報導顯示Android 裝置的廣告收入上漲幅度高過Apple 裝置。
評:看起來令人費解,可追蹤的蘋果用戶變少了,蘋果用戶廣告單價不是應該上漲嗎?為什麼結果相反?我的推論是,國外廣告主大量採用的是指定使用者樣貌購買方式,當一邊(安卓)仍可以指定使用者樣貌(我要買住在灣區喜歡衝浪的人)另一邊則否(總之就是一個不知道性別年齡使用偏好的Apple用戶)的狀況下,前者的廣告單價變高,後者則會讓既有的廣告投放者無從買起。
這狀況還會持續一陣子,直到廣告界找出新投放方式,或是善用Apple的SKADNetwork(由蘋果推出,可以在iOS追蹤轉換率的方法。詳情等我這週了解下再說明)
廣告商不愛蘋果用戶的高消費力了嗎?當然不是,只是暫時還沒找到方法愛。
#Apple阻止中國廣告協會支持的CAID相關App上架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蘋果阻止搭載中國廣告協會推出的CAID (CAA Advertising ID; CAA 是中國廣告協會China Advertising Association )的app 更新到應用商店。被阻止的字節跳動、百度、騰訊等公司沒有回應,或者拒絕評論此事。
早前金融時報亦曾報導,P&G 或將支持CAID 在蘋果用戶的追蹤,藉以投放廣告。
評:中國是蘋果的存量市場,廣告是蘋果的潛在增量市場。若蘋果此舉遭遇最糟結果(在中國被下架;但我認為是不至於啦),會不會影響它對iOS阻止追蹤的決定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由臉書贊助的研究顯示Apple應用商店的排行前四名程式均由Apple開發,Android亦同
Comscore 發表從去年底開始針對4000個手機用戶的追蹤調查,顯示App store 上面排名前四的App 均為原生開發。Apple 手機上的前四都是Apple 開發,Android 的也是。Apple 佔了排行前二十名的七成,Google 的也有六成。此報導暗示兩家業者在app store 上面進行不公平戰爭,對其他競爭業者不利。
Apple 反擊指出,同一家機構在今年四月的報導顯示狀況並非如此(註:其顯示Android 手機前四名app 的開發商,除了Google 之外還有臉書。完全是種二哥別笑大哥的反擊方式)
評:上週提到臉書面臨的反壟斷大戰,用反壟斷大招阻止對手也是種手法;至少你得浪費時間打官司或者回覆記者。
#Google表示將在Android12(2021年下半)後讓消費者選擇不被追蹤廣告ID
根據金融時報以及谷歌Play Store 管理中心資訊,谷歌也將在今年下半年後讓消費者選擇不被追蹤其廣告ID(AAID)
『谷歌補充說,在大修之後,試圖訪問那些選擇退出的人的廣告 ID 的開發人員“將收到一串零而不是標識符”』
評:“000000000 ”,不知道你覺得怎樣,我是覺得挺幽默的縫補措施。一來Android 用戶的更新幅度一直沒有蘋果那麼全面(現在去查,有多高比例的Android 使用者已經使用最新版OS,一定遠低於蘋果使用者。不但因為Android 裝置的向下支援做得比較保守,手機商不會主動推送也是另一個原因),就算Android 12採取跟iOS 14 一樣策略影響幅度也比較小。二來因為顯示為000000000 對廣告平台來說,仍不是空值(但代表什麼意思我就得查查了,至少可以解讀為『這是買得起新手機,換得起最新版OS使用者』,跟前面提到的iOS狀況不太一樣)
#Cyberbiz與Foodpanda合作提供企業級用戶半小時送達服務
台灣開店平台三巨頭之一的Cyberbiz 上週開始大舉推廣其與Foodpanda 合作的新服務,使用Cyberbiz 的商家可以搭載熊貓送貨服務,讓店家半徑五公里內的消費者選擇立即到貨,還可以進行低溫配送。
評:相較於國外的反追蹤大仗,我認為台灣未來兩年會發生的是物流大仗。除了上週提到的iKala與本週的Cyberbiz 加入戰局外,另一個新聞是韓國電商龍頭Coupang 也在上週來台,首波上市的就是生鮮雜貨外送。
*****
別擔心,我只是慢,沒有不寫。
就像王永福老師週末寫的:『不求連續,但求持續。』我好不容易在這場商業大戰中看出一點方向與端倪,可以的話,會盡量寫下去(但也得拜託大家幫我留言按讚分享等等,有人看才會有寫的動力啊)
一樣立下志願在這邊,可以連續寫十期後,再來推出訂閱服務。
好了,我繼續去把內文寫完了。光前言就寫了一千字... 內文不能再超過一千字啊。
果然又超過2500字...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手機chrome投放 在 Janie的愛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擔心小朋友近看ipad手機傷眼睛視力,
推薦好幫手:chrome cast.
可以直接投放YouTube、Netflix到電視螢幕上,
大螢幕容易保持更遠的距離。
若是線上課程(比如我幫芯芯買了英文幼兒課程),
可以使用HDMI轉接頭,接上ipad,
使用App:Google home.
也可以將ipad或電腦螢幕轉接投放在電視螢幕上唷。
Google home可以看到電視螢幕正在看什麼,
芯芯現在看YouTube #學學abc 中.
之前朋友有問,現在才想起來趕快寫寫~
#google #cromecast #googlehome
手機chrome投放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隱私權保護大浪下,谷歌的隱私沙盒與臉書的圍牆花園!
—-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蘋果與臉書之間,就為了隱私權保護與精準數位廣告的取捨之間,產生了好幾輪的口水戰。眼尖的觀眾一定會想,奇怪了,另一個數位廣告巨頭的谷歌跑到哪裡去了,怎麼在這場論戰中好像是個局外人,難道蘋果的政策修改不會影響到谷歌嗎?
事實上,谷歌 Google 的立場,的確也是頗為尷尬。同時身為 Android 平台的主控者,以及網路數位廣告巨頭的谷歌,在隱私權保護與廣告精準投放之間,的確是有著利益衝突的狀況。一方面,安卓 Android 手機平台為了要與 Apple iPhone 競爭,在消費者隱私權保護的立場上,似乎不能夠輸給蘋果太多。但另一方面,廣告又是谷歌真正賺錢的生意,谷歌無論如何,必須維持數位廣告市場的持續發展趨勢。
在這樣的壓力下,谷歌在去年年初,已經宣布了未來將在 2022 年,中止旗下 Chrome 瀏覽器對於第三方 Cookie 的支援。而在今年三月初,谷歌更是進一步發布了他們下一步的計畫 – 根據谷歌產品開發總監 David Temkin 的說法,谷歌在第三方 Cookie 技術落幕之後,不會開發類似的身分辨識技術來追蹤使用者跨網站的行為,也不會在谷歌的產品內使用任何同性質的技術。這等於是宣告了谷歌不會加入與支援由 The Trade Desk TTD 所推動的 Unified ID 2.0 計畫 (一個預計取代第三方 Cookie 來做跨網站行為追蹤的技術),也導致 TTD 的股價因此大跌,Unified ID 2.0 計畫前景堪憂。
而谷歌自己對於數位精準廣告的下一步,則是宣告將會採用所謂的隱私沙盒 (Privacy Sandbox) 的技術,透過所謂的 Federated Learning of Cohorts 同類群組的方式,來達成一個相對精準的廣告投放。到底谷歌這樣的宣示,會對數位廣告領域造成怎麼樣的衝擊呢?本期的科技巨頭解碼,就要來與大家討論,面對隱私保護大浪下,谷歌與臉書各自的因應策略,以及對於其他第三方廣告平台的衝擊。
---
【本篇為科技巨頭解碼 2021 三月份公開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