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日本的第一天】
⠀⠀
⠀⠀
六年多前,櫻花盛開的某一天,我第一次踏上日本國土。那天也是我開始在日本居住的日子。
⠀⠀
對,在那之前我從來沒有來過日本,第一次來就是開啟日本留學之旅。
⠀⠀
許多人都說我這樣的行為很有勇氣,但當時真的沒想太多,只是憑著一股莫名的大膽直覺,想著應該不會有問題。
⠀⠀
⠀⠀
出發當天一早到機場,在等待時,很努力不展現太多情緒,但揮別家人朋友出關的瞬間,一轉身眼眶就紅了,又不敢回頭,怕被他們發現。
⠀⠀
到了成田機場,一下飛機,深呼吸一口,聞到的是跟台灣完全不同的氣味。原來不同國家的空氣聞起來是這麼的不一樣!這是第一次出國的我以前從不知道的事。
⠀⠀
⠀⠀
* * *
⠀⠀
⠀⠀
殊不知挑戰接下來才開始。外面是陰雨天,搭上 Skyliner 離開機場,到達日暮里出站後,我發現自己必須兩手拖著行李,沒有辦法一邊走路一邊看地圖。
⠀⠀
天生就是路痴的我拖著 30 公斤的行李,在人生地不熟的東京,毫不意外的迷路了。
⠀⠀
在離家兩千多公里外的地方迷路,搞不清方向;而行李因為太重,行李箱的輪胎好幾次卡在導盲磚上面,使勁力氣也拖不動。
⠀⠀
不管我再怎麼用力拉,距離還是只能前進一點點,內心的情緒早已從緊張興奮變成無力。由於雙手都要拉行李,我也沒有多餘的手可以撐傘為自己擋雨,只能任由雨滴打在身上跟行李上。
⠀⠀
冷冷的陰雨天,來來往往的行人沒有一個人願意停下來幫我,甚至臉上表情很明顯的顯現出我擋到他們的路了,用無聲的眼神叫我趕快閃邊。
⠀⠀
當下內心真的好想好想回家。那是第一次,感受到東京的冷漠,感受到自己是個外來者。
⠀⠀
幾小時前在國境內忍住不潰堤的淚,到了這裡終於聚成雨滴,一起掉了下來。
⠀⠀
⠀⠀
* * *
⠀⠀
⠀⠀
雙手一邊拖著行李一邊淋雨,在路上找到遮雨處時就查 Google Map 跟乘換案內,好不容易抵達秋葉原,找到要暫時落腳的 Airbnb 的所在地。
⠀⠀
是的,我的東京留學之旅第一個住宿處,不是學校宿舍,也不是飯店,而是一個素未謀面的人的家裡。
⠀⠀
出發前家人一直很擔心我,因為那時候我甚至還沒找到一個固定的住處,就直接飛來日本了,再怎麼看都是一個很莽撞的行為。
⠀⠀
我知道有些人會先來日本一趟,找房子順便簽約,但當時的我沒有時間、也沒有多餘的錢能這麼做。
⠀⠀
好不容易在網路上看到一間可以立刻入住、初期費用又比較便宜的 sharehouse,但還是必須到場看屋過後才能簽約入住,於是我在台灣時先在網路上預約好看屋日期,但在那之前必須先暫住在旅館或民宿,並且準備好手機號碼等聯絡方式。
⠀⠀
暫時住的地點,我想要選擇離大學近一點的地方,便上網搜尋,找了到一間位在秋葉原的 Airbnb。
⠀⠀
Airbnb 是一種把家裡空房當成民宿出租的服務,當時很流行。價錢會比住在一般飯店或民宿實惠許多,還有機會跟屋主交流,瞭解更多當地的文化。簡單來說,就像是要錢的沙發衝浪,但會提供你比較好的住宿條件。
⠀⠀
我找到的這間秋葉原 Airbnb 評分五顆星,而且所在位置交通方便,價錢又便宜,看起來也滿安全的。即使屋主是兩位男生,但評分中不乏女性的背包客說他們很友善而且是很棒的嚮導,因此我便抱著一點緊張的心情按下預約鍵。
⠀⠀
Airbnb 在預約時,必須寫一段簡單的訊息自我介紹,表明自己是誰、為什麼想預約這個房間。我在訊息裡說明,我是即將來東京的留學生,還沒有找到房子,因此想在你們那裡住兩三天,簽好租房契約再搬去新家。
⠀⠀
訊息送出。系統顯示預約成功。
⠀⠀
可是我馬上就後悔了。
⠀⠀
雖然嚮往,但以前從沒有住過 Airbnb,一個女生在人生地不熟的國家,住在男生家裡真的好嗎?
⠀⠀
雖然有數十筆來自不同人不同國家的評價,但如果那些評價都是假的怎麼辦?還是要住普通的旅館就好?
⠀⠀
不安的想法在我的腦海裡突然上演刑事劇場,一番天人交戰之下,我又按下了取消預約鍵。
⠀⠀
卻在此時,屋主 R 正好捎來了訊息。
⠀⠀
⠀⠀
* * *
⠀⠀
⠀⠀
「嗨,你是台灣人嗎?要來東京留學啊?之前也有很多台灣人住過我們這裡喔!」
⠀⠀
「⋯⋯咦?要取消了嗎?」時機太過巧合,R 大概是送出了上一則訊息後,立刻收到取消的通知。
⠀⠀
『啊,抱歉,我⋯我還不確定去日本之後找房子要多久、需要住幾天,所以想說確定再重新預約。』這時候哪敢老實說,我怕你們是壞人所以才要取消的。
⠀⠀
「原來你還沒找到房子啊!真辛苦啊~」
⠀⠀
「如果你需要的話,可以多住幾天,等找到房子再搬走沒關係喔。雖然中間可能會有其他背包客入住。」
⠀⠀
『⋯⋯真的可以嗎?真是太謝謝你了!』此時我早已忘記什麼不安,只覺得遇到救世主了,立刻再重新預約一次。現在回想起來,真是不知道自己哪來的熊膽。
⠀⠀
* * *
⠀⠀
⠀⠀
於是我在東京第一個落腳的地方,就是那位在秋葉原附近的小而溫馨的家。
⠀⠀
屋齡看起來有二三十年以上,兩層樓的木造建築,地板是傳統的榻榻米。屋裡四處擺滿動漫公仔、遊戲機、各國啤酒的玻璃瓶,看得出來住在這裡的人熱愛次文化,與它傳統的木造外觀十分衝突。
⠀⠀
而我在東京認識的第一個朋友,就是 R 和他的室友 H,還有那天剛好從北海道來玩而留宿的 K。
⠀⠀
一整天長途跋涉的我全身狼狽,因為淋了雨覺得身體有點寒冷,好像心也著涼了。在東京街頭拖著大行李箱緩步前行時,只覺得自己不屬於東京這個大城市,沒有自己的「居場所」,也不敢想像未來的生活。
⠀⠀
可是不知道為什麼,這個燈光昏黃的老房子,卻讓我有種自在的安心感。是這裡接納了無處可去的我。
⠀⠀
那天他們跟我分享過往的背包客們留給他們的土產——來自世界各國以及日本各地的銘酒,以及有些好笑又有些曲折的旅行故事。
⠀⠀
我們四人就這樣徹夜長談,分享彼此的經驗和價值觀,以及一些無用的垃圾話。
⠀⠀
他們不停的說「妳實在是太有趣了」,然後我回敬「你們也不差啊」。我才知道,人與人之間聊不聊得來、能不能當朋友,跟母語或國籍一點關係都沒有。
⠀⠀
也是他們三人的親切與款待,讓我卸下心防,對東京的印象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
H 把電話號碼借給我,讓我可以申辦自己的手機門號;K 明明是要來東京玩的,卻說怕我迷路,特地陪我搭了一段車送我到離學校最近的車站。
⠀⠀
因為受到他們的幫助,我在留宿這裡的三天內,順利簽約了接下來要入住的房子,也跟教授見了面,完成了該辦的手續。
⠀⠀
『這三天謝謝你們的照顧了。』
⠀⠀
「有空隨時歡迎來玩啊!鑰匙放在外面,妳可以自己進來。大學院加油喔!」
⠀⠀
『好,我會的!』
⠀⠀
就這樣,我告別了秋葉原 Airbnb,順利搬到接下來要住的sharehouse,正式展開了新生活。雖然 30 公斤的行李還是很重,我的步伐卻輕快了許多。
⠀⠀
⠀⠀
* * *
⠀⠀
⠀⠀
幾年之後,R 和 H 因為各自的工作和人生規劃而搬家了,秋葉原 Airbnb 也劃下了句點。
⠀⠀
但那個秋葉原的老房子,是我東京生活的起點,也是我永遠都忘不了的回憶之一。
⠀⠀
__
⠀⠀
照片為R 跟 H 家附近的竹町公園,攝於 2015 年 4 月 2 日。那是我來日本的第二天,看到這株開得正美的櫻花樹,忍不住駐足許久。
⠀⠀
__
〈後記〉
⠀⠀
最近開始把以前留學時期隨手寫的一些文章重新整理、排版。
⠀⠀
朋友問我怎麼可以記得這麼鮮明,其實是因為我來留學第一年時,自己做了一個 365 計畫,在 IG 的私人帳號裡每天都 po 一張照片然後寫下簡短的日記。
⠀⠀
現在才知道,來日本第一年那種看見什麼都覺得新奇、每天都有許多新想法迸發的日子,真的特別珍貴,過去就回不來了。雖然 365 計畫只持續了一年,但很感謝當時的自己有做這件事,才能讓現在的我回頭想想初衷,跟過去的自己對話。
⠀⠀
【踏上日本的第一天】這則,是我自己也特別喜歡的一則故事,最美的地方是,這些都是真實的。
⠀⠀
真實的部分還包括,其實當我開始了充實的留學生活後,幾乎很少有機會再跟 R 和 H 見面了。有時候萍水相逢就是這麼一回事吧。
⠀⠀
這一則故事先在 IG 上面連載的,因為完結了,也放到粉專這邊來。IG 上面有不同的照片可以看,歡迎追蹤。
⠀⠀
#Linn日本留學物語,是我在日本留學期間發生的故事,今後也會在 IG 上繼續連載,請多多指教。
 ̄ ̄ ̄ ̄ ̄ ̄ ̄ ̄ ̄ ̄ ̄ ̄
💛 追蹤 Linn 的 IG 看更多日本生活故事
|(IG 跟臉書有不一樣的內容呦)
|@linzomajp
⠀⠀
💛這篇文章的多圖好讀版在我的部落格:
|https://bit.ly/3uYLDOS
____________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收看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們要來談談,2020美國總統大選民調一面倒的說拜登贏川普一大截,川貴人,這次別選了吧?乖~我待會給你買個....樓?大家好,我是范琪斐。中間偏右的《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聯手中間偏左的《國家廣播公司》(NBC),在「川拜」首...
「手機顯示私人號碼」的推薦目錄:
- 關於手機顯示私人號碼 在 Linn / 老娘才不是日本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手機顯示私人號碼 在 黃山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手機顯示私人號碼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手機顯示私人號碼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手機顯示私人號碼 在 MEeeep Mor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手機顯示私人號碼 在 手機來電私人號碼- 閒聊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手機顯示私人號碼 在 人生重來也要選擇你、 - 凌晨4點48分手機顯示一通未接來電為 ... 的評價
- 關於手機顯示私人號碼 在 來電號碼強迫顯示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手機顯示私人號碼 在 來電號碼強迫顯示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手機顯示私人號碼 在 【教學】不想讓對方知道你的號碼? 教你如何設定隱藏(顯示 ... 的評價
手機顯示私人號碼 在 黃山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生命中,真的會有一位「想見卻不敢見的人」,希望他過得很好,即使我們的緣分不再繼續也沒關係。若相遇,只願遠遠看一眼彼此,什麼都不用說。
你知道,我知道,你很好,我很好。
十五年的情誼,小時候我們老是吵架拌嘴,
常常我鬧了脾氣不理你,你求和,後來你生氣我,我道歉。
可情同兄弟之間,真的沒有氣超過一天的,
我們都識相,替氣嘟嘟的對方找到一個台階下。
青春裡的我們,總以為彼此能永遠在一起,
一起成年,一起成熟,一起步入三十,一起變老。
可誰又知道,長大的過程,有千百個理由能讓互相珍惜的兩人,不再聯繫。說得清的理由,大概也不是真的理由。而有些說不清的,我們放在心裡,誰都不提。
想聯絡的,總有方法聯繫上吧?即使那年,我必須封鎖你的臉書、手機等各種聯絡方式,來暫停我們的友誼。
但或許,兩人之間,
只要有一人不放手,關係就永遠還在。
後來的某個情人節,我單身,心血來潮買了一台 Iphone X 當作自己給自己的情人節禮物,卡片插入手機,尚未同步通訊錄。當手機開機的瞬間,大約就是那桌面剛顯示出來的第一秒,一個熟悉的號碼打來了。
我記得,那是我曾按了許多年的,你的號碼。
我接了起來:「好久不見,怎麼突然打給我?」你告訴我:「我很常打你電話啊!只是你封鎖我,我打不通。今天是情人節,我想你應該單身,一個人,所以打電話跟你說情人節快樂。蠻驚訝的,我沒想到能打通。」
對,我也沒想到會通。
我已經封鎖他的號碼兩年了,但因為新手機尚未同步舊手機的設定,在那個新舊交替的縫隙中,是我們的重逢。
你相信命運嗎?我相信。
相信我們會是一生的摯友,
也相信我們不該聯絡的理由。
可我們卻開始每天通電話了,我甚至有了一個私人臉書帳號,裡面只有五個人,其中一人是你。接下來的每一天,醒著的時間,似乎我們用力追回被偷走的那些年,拼命把不小心丟掉了的我們,重新撿回來。
關於見不見面,我們心照不宣。
但終究,我們還是得把彼此從生活中移除;
那對我們是最好的選擇,我們再一次失聯了。
不見,不遺憾。
再見,如初見。
很久很久以後,在那條我們一起長大的街道,一抬頭就看見了你,直直站在我眼前。我們都將三十歲,歲月沈重壓在你肩膀,時間走過你臉上,再多變化,你依然是你,是我們青春裡的那個少年。
相遇那一刻,你凝視我,很沈默;
我遠望你,沒有打招呼。
那條窄窄的街道上,我沒有迴避,朝向你走。
八秒的距離,與你靠近,你沒動。而我與你擦肩而過。你依然站在原地,沒有眨眼,沒有說話,沒有回頭。我繼續走,回頭,人群已將你淹沒。而我們再一次的共識,是選擇錯過。
那八秒,當我走向你,像是花了整個青春。
那一眼瞬間
我沒有當面和你說,你還是要幸福。
沒有告訴你,我是真心希望,永恆在你身上先發生。
今天是你生日,我們不再像小時候總在凌晨00:00搶著第一個對彼此說生日快樂。但我知道,在00:00那一刻,在我們和枕邊那一位說完晚安以後,我們都掛念著彼此。
生日快樂
一願,即使有再多傷痕,
你也依然是你,擁有誠摯的善意。
二願,你對愛的真誠,
不被惡意扭曲,不被負面情緒佔據。
三願,
過往的銘心刻骨,都成就你擁有幸福。
記得剛分開的某天,你傳了這首田馥甄的歌給我:
「你如果很幸福,半夜的簡訊我就不需回覆。因為你的悲喜已經有了容身之處,我也能夠擁有最純粹的孤獨。」
而我找了一首「水星記」回覆你:
「咫尺遠近卻無法靠近的那個人,要多麽幸運,才能讓你發覺你不孤寂。」
我繞著你運行,環遊是無趣,至少默默陪著你。
十五年,我們參與了彼此的熱戀與失戀,青澀與成熟,即使我們不再聯繫了,我們也帶著彼此在對方身上留下的痕跡,人生繼續前進。
因為你是你,所以我是我。
若世界上有永遠
刻在彼此心裡,就是永遠了。
今天大家都在和你說生日快樂
我就不說生日快樂了
今天說晚安
晚安,好久沒有對你說了。 晚安。
.
.
.
.
.
.
.
.
.
#第三本書想寫這個故事你說好不好
#留言告訴我
#什麼都可以討論但不要猜他是誰
#猜中了也不要說因為你問了我也不會承認
#哈
#這張照片在 時刻旅行 TripMoment 拍的
#山料的Instagram:
iam_3636
#這只是一篇寫給失聯好友的生日快樂
讀完請先跟我說聲晚安
手機顯示私人號碼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杭特2019年4月將自己的Macbook Pro筆電在德拉威爾州送修後就沒有來取,導致「#電郵門」事件爆發,而筆電內的資料完全沒有經過特殊加密,杭特的護照、駕照、社會保險卡、信用卡和銀行帳單等個人文件,以及與毒品、性愛有關的照片,還有在某色情網站消費2.1萬美元等紀錄。杭特筆電裝載的資料還包括拜登的個人手機號碼和3個私人電子郵件地址,及特勤人員姓名、前總統柯林頓及妻子希拉蕊和前總統歐巴馬內閣的幾乎所有成員的手機號碼、1500人的聯繫資料庫,包括女演員葛妮絲.派特洛(Gwyneth Paltrow)、酷玩樂隊歌手克里斯.馬汀(Chris Martin)、前總統候選人約翰.柯瑞(John Kerry)、和前聯邦調查局長路易斯.弗里斯(Louis Freeh)。#一名與美國執法機構合作過的專家對杭特筆電資料進行驗證,#證實所有的資料都是真的,沒有跡象顯示筆電內容受到任何形式的更改。電腦專家格雷尼(Chris Greany)則表示,筆電的內部資料沒經過加密「令人震驚」,且杭特的Macbook Pro的密碼竟然是「Hunter02」,簡直是一場「國安惡夢」』
[新聞]「Hunter02」杭特筆電密碼太簡單遭輕易破解 專家:簡直國安惡夢【新頭殼報導。僅供參考】 https://disp.cc/b/163-cTlQ
手機顯示私人號碼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歡迎收看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們要來談談,2020美國總統大選民調一面倒的說拜登贏川普一大截,川貴人,這次別選了吧?乖~我待會給你買個....樓?大家好,我是范琪斐。中間偏右的《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聯手中間偏左的《國家廣播公司》(NBC),在「川拜」首場辯論後,到川普確診前這段時間,所做的民調顯示,拜登的支持率高達53%,足足領先川普14個百分點(53%:39%)。真的假的啦~這個幅度也太誇張,我們再參考一下別的。
(10/11公布)美國ABC News和《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在川普出院後做的最新民調,有54%的選民說會把票投給拜登,大幅領先川普12個百分點(54%:42%)。專門統計各家民調數據的Five Thirty Eight指出,拜登的平均支持率勝過川普10.4個百分點(52.2%:41.9%, 10/10數據)。另一個民調數據集合網站「真清晰政治」(Real Clear Politics)的網站顯示,從10月以來每一家主要民調公司統計出的結果,都是拜登遙遙領先川普,差距在5到16個百分點不等,其中不乏立場較為中間的The Hill和經濟學人。所以平均下來拜登的支持率領先9.8個百分點。(10/9公布)美國權威智庫與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做出來的結果是,52%的選民打算把票投給拜登,領先川普10個百分點(52%:42%)。
我們找了很多民調,可是只有很少數的說,川普領先拜登, 說很少數,是怕我們川貴人傷心,其實找來找去只有一個。 (10/5公布)英國《每日快報》聯手英美智庫Democracy Institute做的民調顯示,川普支持率在46%,小勝拜登1個百分點(46%:45%)。不過我還是註明一下,這個《每日快報》是英國的右翼八卦報,民主研究所的民調,也沒有被民調界公信力很高的538列入參考的近500家民調就是了, 所以現在大多數民調都顯示,拜登會獲得壓倒性勝利,但川貴人當然不認為他會選輸啊,最近又在那邊「Fake news」、「Fake polls」喊來喊去,民調統統都是假的!這都是幻覺~嚇不倒我的!
先不要笑,川貴人說的是真的,4年前一直到投票日當天早上,民調都還顯示希拉蕊一定會凍蒜,《紐約時報》做了大半年的民調,到選舉當天早上,還在說希拉蕊有80%以上的勝選機會,結果最後被「逆轉」,搖擺州統統被川貴人拿下!2016年的民調,被很多人認為是「壞掉了」、「走鐘了」,完全無法反映出真實民意,今年隨著大選日逼近,也有越來越多人開始質疑,真的假的啊?這幾年來專家們一直試圖釐清,當年的「希拉蕊慘案」到底是怎麼出現的,總之過去四年民調專家就很努力的要找出,民調為什麼會跟開出來的票差那麼多,但真的非常困難,因為變數實在太多了,我們今天就幫大家整理出幾個專家們認為可能的原因。
(一)手機的普及
還記得去年台灣不是在吵「手機民調要不要納入總統初選民調」嗎?美國其實也有類似的問題。美國現在就跟台灣「人手一機」一樣,有時候還兩三機,越來越少人使用家用電話了,而且年輕人、低收入者以及少數族群,都只用手機而已;反觀年長者和白人族群,就會比較依賴室內電話。大數據分析網站《Datanami》就指出,25歲左右的年輕人看到不認識的電話,幾乎都會pass不接;但70歲的長輩們則是每通必接,因此這樣進行的電話民調就很容易往某一族群傾斜。
那用手機民調不行嗎?根據1991年的《電話消費者保護法》(Telephone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of 1991;TCPA),美國是禁止「自動撥號系統」打電話給手機用戶的,所以如果要打手機做民調,就必須派出「真人」撥號,這有多麻煩呢?數據顯示,你想獲得1,000個回答,就至少得隨機撥號2萬次,其中大部分是空號,因為手機號碼是私人的,根本不會刊登在電話簿上,這實在太勞民傷財了,很想幫做民調的人馬殺雞一下耶,你們辛苦了。
(二)沉默的多數
每次選舉我都很期待接到民調電話,但大多數美國人可不是這麼想的,可能是因為擔憂個資和隱私外洩,導致選民接電話不敢說出真實意見,或者是覺得,蛤~民調很久欸,老娘才沒空理你。1970年代左右,美國「民調回應率」(Polls response rate)高達80%,你只要打過去人家多半都會回答你,但是根據「皮尤研究中心」最新報告,2018年美國「民調回應率」已經暴跌到6%,等於你打100通電話就只有6個人不掛你電話、願意花時間跟你聊兩句,但你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講真話。
像2016年的大選,支持川普的選民中,就有一群選前不願意表態的,或者在接受民調時故意說謊的,有些甚至不告訴鄰居他們其實支持川普。《Datanami》表示,這些選民會讓調查的結果失準2%到6%,6%很多欸,根本就是超出誤差範圍了。
(三)網路民調難
啊現在網路那麼發達,用網路做民調不就統統搞定了嗎?事實上恐怕剛好相反。數據顯示美國18-29歲的年輕人,有98%都使用網路,但偏偏這個年齡層的人最不愛投票,拿美國總統大選風向球:2018年美國期中選舉為例,雖然這群年輕人投票率比前一次大幅提高15.7個百分點,但仍是所有年齡層中最低的(35.6%),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是「鍵盤投手」,大家網路上搖旗吶喊超熱情,結果投票日當天大家都覺得不差我這一票。另一方面,你在網路上想填幾歲就幾歲,想變性就變性,別國網軍想來帶風向,也不是那麼困難,因此網路民調也非常容易失準。
(四)早期民調誇大
另一個大變數是「早期民調」的準確度很低,因為選民還沒有足夠時間去瞭解候選人到底在幹嘛,但早期民調卻是媒體報導所仰賴的主要資訊來源,結果就是候選人拿來造勢、媒體見獵心喜誇大報導,進而影響到後續選民對候選人表示支持的聲量。例如看到拜登領先,那支持拜登的人講話就會比較大聲,因為他們是「主流」,反之支持川普的人,可能就會比較不敢表達意見,形成「沉默螺旋」。
「皮尤研究中心」也加碼解釋,事實上2016年的全國民調還算準確,(預測希贏3.3%最後贏2.1%),但美國總統大選是以選舉人票為單位,希拉蕊全國總票數高於川普也沒屁用,最後川普拿下所有的搖擺州,入主白宮。而選前的州民調也無法反映出搖擺州的真實民意,地方往往沒有全國性民調那種資源,四年前他們就忽略了在最後關頭,投給川普的搖擺選民數量,也沒有準確掌握未受過大學教育的白人選民,他們到底支持誰,種種因素導致了中西部上演「大驚奇」。還有就是民調公司往往有特定的政黨傾向,最後很可能導向「護主」的結果,讓民調不盡然客觀。
那這些問題2020年還會再重演嗎?老實說,有些變數還是很難避免,《紐約時報》就整理了,和四年前相比,哪些因素可能讓美國民調更精準或更失準。
更精準的第一點就是,搖擺選民減少了。
四年前民調失準的一大因素就是搖擺選民,但今年跟民調人員說:嗯~我還沒想好,的搖擺選民數量變少了,四年前的這個時候,大概還有20%的選民說他們還沒決定要投誰,或是打算投給小黨候選人,但今年這群人的數量只剩一半,而且其中支持川普的人也老早就表態,尤其是搖擺州的白人工人階級選民。
更精準的第二點是,選民教育程度的加權。
大家要有個概念,民調準不準確,完全取決於你抽樣有沒有做到「隨機」,也就是每個族群的意見都要被採納進來,但這真的非常難做到,最後很容易讓民調結果出現偏差。例如在美國,如果你跑去郊區教堂裡做民調,那幾乎可以篤定會獲得一個偏共和黨的結果;但如果你對大學生進行抽樣,最後很可能獲得一個偏民主黨的結果。另外的數據又顯示,受過高等教育的選民,比較願意接受民調訪問,每個都是選我選我~而那些較保守、教育程度較低的選民,他們的聲音就很難反映在民調上,所以如果你沒有按照「教育程度」來做加權,民調就會充斥太多年輕大學生的意見,導致結果偏向民主黨。先前民調機構都不怎麼重視教育程度對選情的影響,結果導致2016「爆冷門」。
有鑑於4年前的「教訓」,今年有越來越多民調機構,把選民教育程度的權重提高了,簡單來說就是把教育程度較高的受訪者音量降低一點,把教育程度較低的受訪者音量調高一點,讓他們各自符合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今年從3月以來,美國各家民調機構做的幾十個調查中,已經有半數增加教育程度的權重,是先前的兩倍多(約20%)。
可能比2016年更糟糕的是,網路民調的增加。我們剛剛已經提過網路民調的準確度有待商榷,但過去幾個月來,越來越多機構採用網路民調的方式,比例佔地方民調總數的一半。他們採用的方法可能太過簡單,就是直接抓一群網路群組成員,然後再根據受訪者的人口統計資料進行分類加權,這樣的作法成本很低又很方便,但非常容易有樣本代表性不足的結果,而且最後民調可能左傾。 (最好的方式是結合電話民調和網路民調,例如AP/NORC/VoteCast的民調,電訪4萬人外加隨機抽樣11萬網友,結果可能較為客觀。
另一個可能不太客觀的做法是:請選民「回想投票」。
目前有越來越多投票機構採取這個方式,也就是要求受訪者回想2016年他把票投給誰,是希拉蕊還是川普呢?然後再依據他們的回答去做選舉意向的加權。這樣做可以讓民調數字看起來比較漂亮,也可以減少錯誤,但卻很難避免系統偏差,導致結果傾向某一政黨。再加上通常大家都會傾向回答,自己是投給獲勝的那一方,沒有人會想承認自己投給輸家嘛!再說這四年來誕生不少首投族,又有不少人往生,像是疫情導致那麼多人死亡,也有很多人搬到別的地方去,硬把2016年的投票意向套用到今年,恐怕不太合適。
所以這個民調到底是能不能看啊?你要是問我,我覺得就別看了 ,這是我們媒體想要預測選舉的結果, 或研究單位拿來做選民行為分析. 但一般選民還是把政策看清楚點比較要緊,你管別人怎麼投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美民調失準
#選情霧茫茫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U0BYUBtyig/hqdefault.jpg)
手機顯示私人號碼 在 MEeeep Mor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相信好多朋友都有用Facebook嘅習慣,不過你又知唔知原來Facebook入面有好多設定同埋功能,你未必知道,但又可能對你好重要嘅呢?
唔知你有冇留意,原來只要你開緊Facebook App或者 Messenger,就會有狀態顯示你係在線呢? 如果喺唔適當嘅時間俾人見到自己上咗線,有時都幾尷尬。其實你可以去「設定」、「在線狀態」、「顯示在線」一欄裏面熄咗呢個設定,咁其他人就唔會知道你當時有無喺Facebook上線啦!
你開設Facebook帳戶嘅時候,如果有入埋自己嘅電話號碼你可能會發現,現實生活入面新相識嘅朋友,交換電話號碼放入電話簿之後,新朋友就會喺「交友推薦」裏面見到你呢?
原來Facebook預設咗朋友可以透過本身手機嘅電話號碼,作配對搵番有可能認識嘅人,原先係希望方便用戶搵到更多自己識嘅朋友。但係有時其實又唔想俾新朋友睇到太多私人野。咁可以點預防呢?你可以去「私隱設定」入面嘅「誰可以經由你提供的電話號碼搜尋你」一項,揀番「朋友」或者「只限本人」,咁任何未確認為Facebook朋友嘅人,都唔可以透過電話號碼搵到你!
講多樣野俾大家知!唔知你有冇留意Facebook介面下面嘅捷徑欄呢?呢條捷徑其實係Facebook透過你日常嘅用法去計算你最常用嘅捷徑功能。不過有時又真係唔太啱用,如果見到唔放出嚟嘅捷徑,你其實可以長按住,之後揀番想取消呢條捷徑,咁Facebook日後就唔會加呢個功能在喺你嘅主畫面入面喇!
《Z世代達人》
麥卓華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c0d5fmR1DY/hqdefault.jpg)
手機顯示私人號碼 在 人生重來也要選擇你、 - 凌晨4點48分手機顯示一通未接來電為 ... 的必吃
凌晨4點48分手機顯示一通未接來電為私人號碼我多麼希望接起電話那一端是你的聲音。 ... <看更多>
手機顯示私人號碼 在 來電號碼強迫顯示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必吃
因為我的手機號碼是公開資訊,廣告簡訊非常多, 我幾乎是沒再看簡訊的,傳簡訊我很容易漏看, 而私人的FB,只要不是好友都會被擋到"其他"信件夾, ... <看更多>
手機顯示私人號碼 在 手機來電私人號碼- 閒聊板 - Dcard 的必吃
最近常常會接到私人號碼的來電= =覺得很煩不過我也蠻好奇私人號碼到底是在衝三小的,說是詐騙集團感覺也怪怪的,因為他都是響一兩聲就斷掉,也來不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