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念安頓疫情期間的身心反應]
很開心被 #睡眠管理職人 點名參與【疫情期間,心理師教你的心理照顧秘訣・文章串連】活動,剛好近期在防疫期間帶完四週的線上正念靜心活動,也整理分享一些方法與心得,這段居家防疫期間,正是時候學習與練習正念。:)
居家防疫期間,不能出門感覺無聊、煩悶?生活事務突然間都被迫暫停,感到不知所措?跟人相處的機會大減,感到孤單寂寞;和同住者相處時間增加,又感到諸多摩擦與不快?面對疫情變化的不確定升起強烈的焦躁不安?在疫情影響下,我們 #意識到生活諸多的不確定與無常,感受身心變動。這何嘗不是個機會,讓我們更認識與了解自我呢?或許我們會認為是疫情造成改變,才引發諸多身心反應,然而,靜下心來仔細想想,目前遇到的困擾是現在才發生的嗎?那些關於自我、關係、生命的困難。或許它們早已存在,但在過去自動導航般的生活模式下,可以暫時迴避這些議題?
讓我們練習以正念的態度,試著覺察、關照自己的身心經驗,在接納、允許與跳脫慣性框架、重新選擇的過程中,逐步的安頓自我。
#正念是什麼?
正念 (mindfulness) 定義為:「刻意的」將注意力放於當下,對一刻接著一刻的經驗「覺察」而「不給予評價」。經過科學研究證實對身心有益,已發展成提升身心健康的方案,及對焦慮、憂鬱、慢性疼痛等的心理治療方式,除了用於醫療領域之外,目前也被運用於教育、企業、政治界。
#練習正念有什麼好處?
透過正念覺察,能幫助我們在習慣的身心反應中,稍稍暫停下來,以好奇、接納、允許的態度面對當下經驗,並重新選擇合適的回應方式。研究顯示正念練習能改變大腦結構,提升認知功能表現,更有效決策與執行;強化調節情緒反應的大腦網絡,穩定情緒,減緩壓力的負面影響;強化感受悲憫能力的神經網絡,改善人際關係,提升幸福感與工作滿意度。
#怎麼開始練習?
讓我們 #帶著正念的態度自我覺察,意即帶著 #專注、#好奇、#接納、#不評價(或不被自動化評價帶走)的方式,#探索與覺察自己時時刻刻的經驗,#包含當下的身體感受、#情緒、#想法、#行為衝動或行動。看似很簡單,要執行起來卻不容易。好在透過一遍遍的練習,我們會漸漸熟悉正念覺察本身的意涵,就像為心智進行重訓一樣,會越來越強壯。就如重訓一般,我們不可能一開始就舉過重的重量,會從較輕的重量開始舉起,再慢慢加量,不貪心、不求速效,一點一點來。以下提供三種練習培養正念的方式,也呈現一些願意分享者的練習體驗,一起來認識正念。
1️⃣#正念飲食練習
挑選一餐的一口飯菜、一口飲料,在自動化的進食之前,先打開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觸覺的感官觀察一下食物,練習跳脫習慣反應。看一看食物的外型、顏色、質地、光影變化,聞一聞食物的味道,聽一聽觸碰或咀嚼發出的細微聲音,感受手指、嘴唇或身體部位接觸食物的感受,觀察食物在口腔、舌頭、齒縫間的移動,以及品嚐到的味道。注意力很可能被其他的想法、畫面帶走,就溫柔的把注意力帶回到感官經驗上。
🙋#成員心得分享:
「『活在當下』這件事情對我而言並不容易,雖然平常知道吃飯要專心,偶爾還是會不自覺拿出手機回一下訊息,而沒有一心一意地用完一餐;又儘管沒有拿出手機,腦中的千頭萬緒還是會淹沒大腦,思考著剛剛老師上課的內容、等會的行程等等,鮮少能真正地感受當下的食物。」
「很幸運地正念活動給予我機會,專注地去面對眼前的這一份食物,其實每一份食物,或大或小、或濃或淡、或平價或高昂,都是值得人們用心看待它,完食的時候我感到幸福、覺得感謝,平常儘管也知道要抱著感恩的心對待任何食物,而我又何曾真正地發自內心去感謝、尊重眼前那一份同為生命的植物呢?這是今天結束後,我想放在心上的事情,每一天的每一餐,每一餐的每一份食物,『真的謝謝你們:)!』」
2️⃣#靜態正念練習
以溫柔、好奇的態度覺察、關照呼吸、身體,讓注意力定位於每一次的呼吸、每一個當下的身體感受。每一次覺察分心,都是一個機會再次選擇回到當下。
#正念呼吸
呼吸是練習正念最基礎入門方式,每次呼吸都發生在當下。自在的呼吸,觀察呼吸的細微感受,可以觀察鼻腔、胸腔、腹部隨著呼吸的起伏變化,如果注意力飄走了,就再一次溫柔的帶回來。讓呼吸成為回到當下的定錨,把注意力帶回此時此刻。試著從1分鐘、5分鐘到10分鐘做做看。
🙋#成員心得分享:
「透過靜坐、呼吸練習,我感覺到自己和自己是貼近一些的,是同在的;也發現自己的思緒飄忽的軌跡(能夠一下子就跳到好遠的地方)。很喜歡老師說的概念:不要小看每一個小小的觀察、小小的開始,所有的累積都是這樣一點一點累積起來的。」
「過去可能會以為正念靜心是在教人如何往好的方面想,然而經過這次的活動後,發現更重要的是覺察,像自己在做一件事時,有時候可能因為慣性而沒發現自己做事情時會有一些冗餘的動作,導致需要花費更多時間來完成一件事情,覺察練習讓我能夠對於自己平常的習慣再重新去做審視。」
#正念身體掃描
可以坐著或躺著,讓注意力先聚焦在呼吸,安穩後再讓注意力跟著呼吸自由的在身體移動。吸氣時,想像把空氣吸到左腳大拇指,吐氣時,注意力跟著空氣從鼻子離開,來回幾次。
再次吸氣讓注意力聚焦左腳大拇指觀察一下感受,慢慢擴展到旁邊的腳趾、左腳掌、腳踝、小腿、膝蓋、大腿,觀察一下內外的細微感受。接著換到右腳大拇指開始,逐步往上覺察右腿的感受,讓注意力就像掃描機一樣,繼續一段一段的觀察臀部、後背、肩膀、雙手臂、手心、手背、手指頭、胸部、腹部、頸部、頭部、臉部。注意力可能會飄散開來,沒有關係,溫和的在將注意力帶回來身體感受。
以溫柔、好奇的態度覺察、關照身體,讓注意力回到身體感受的當下。
🙋#成員心得分享:
「原本覺得心情滿雜亂、滿焦慮的,但在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過程中,這種感覺神奇地慢慢消失了,現在覺得很平靜很舒服。」「靜下來做身體掃描時,能夠細微地發現身體肌肉的狀態。掃描完成後,緊繃和痠痛似乎也減輕放鬆。」
「正念作為觀察自身變化的一種方式,提供我一個機會審視身體想傳達的訊息,過程中能夠回想到底是生活中的哪件事影響了我,哪怕這件事情無法立刻解決,我認為對於自身狀態擁有清楚的意識,也能夠多少減少身心狀態混亂時的壓力」
3️⃣#動態正念練習
讓注意力定位於身體移動時的呼吸與身體感受,觀察時時刻刻的體驗。
#正念行走
在一段移動的路線上觀察一下身體行走的感受,例如從房間走到客廳時,觀察站立時雙腳腳掌踩踏地板的感覺,行走時先踏出哪一隻腳?踩好一隻腳、再移動另一隻腳,當一腳抬起時,腳掌、腳踝、腿部肌肉、關節、上半身的肌肉等身體感受是否有變化?怎麼變化?一開始可以速度稍慢的行走,方便觀察這些變化,比較敏銳後,在自由速度的過程中觀察行走歷程。
沒有趕著要去哪,每一步都是目的地,每一步都在當下。踩穩這一步,再踏出下一步。
🙋#成員心得分享:
「正念練習很有幫助,像是在重新審視自己身體既有的習慣跟動作。接受自己的身體,而不是去譴責。我有一點點長短腳,之前走路時會很責備自己走路狀態,但正念讓我有新的觀點看待自己。」
#正念伸展/運動
在家伸展四肢、活動筋骨,或居家運動時,可以讓注意力觀察身體移動時的動作與感覺。像是皮膚的觸感、溫度、濕度,肌肉、關節的緊繃或放鬆,血液的流動、脈搏的跳動、重量感受的變化...等等。過程中保持對呼吸與身心反應的觀察,尊重身體的限制。
🙋#成員心得分享:
「大學後偶爾會聽到『正念』,但一直不知道是什麼,今天體驗過後發現原來平常睡不著或是思緒太混亂時,會用類似的方法讓自己專心回到當下,冷靜下來。今天的體驗算是讓自己步調更緩慢,除了注意力回到當下以及注重一吸一吐外,更多覺察肢體的擺位、重量等等的,是相當特別的經驗!」
讓我們開始帶著正念覺察自己的身心經驗,沒有「正確」的經驗,只是去感受自己的感受,從今天就開始試試看,以正念練習安頓自己,也 #歡迎留言分享自己練習的身心經驗,讓更多人一起來學習體驗喔!
下一棒,想點名邀請 心理師的深夜學堂,繼續接力跟我們分享防疫期間的心理照顧秘訣喔!
其他串聯文章請見留言區!都非常推薦閱讀喔!
文、圖/洪千惠心理師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音樂天才—00後少女手指天生短幾截 鋼琴敲擊樣樣精 為深造音樂棄考DSE棄做手術 十隻手指有長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短處。馮汶諾(Sharon)因羊膜帶症候群(Amniotic Band Syndrome),雙手的中指及無名指比人短了一截,但她偏偏要以這雙手來展現她的長處──玩音樂。19歲的她現...
「手指長短相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手指長短相學 在 洪千惠心理師-生活紀錄x工作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手指長短相學 在 媽媽好孕,寶寶才好運:婦產科楊濬光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手指長短相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手指長短相學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手指長短相學 在 人生勝利組Life victory group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手指長短相學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手指長短相學 在 代表財運會很好女人的小指長過無名指第三節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手指長短相學 在 手指長度的推薦,YOUTUBE、PTT、DCARD和網路上有這些 ... 的評價
- 關於手指長短相學 在 手指長度的推薦,YOUTUBE、PTT、DCARD和網路上有這些 ... 的評價
- 關於手指長短相學 在 手指長度的推薦,YOUTUBE、PTT、DCARD和網路上有這些 ... 的評價
手指長短相學 在 媽媽好孕,寶寶才好運:婦產科楊濬光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淺談懷孕胚胎學】作者:楊濬光醫師
「醫生,我的寶寶會動了嗎?聽得到我講話了嗎?」媽媽最常問我的問題。
「醫生,寶寶會尿尿嗎?會大便嗎?」好可愛的問題,媽媽都很好奇。
「醫生,寶寶現在在長什麼?手腳長出來了嗎?」彷彿一長出手腳,媽媽就開始想像被拳打腳踢的感覺了!
「醫生,我要吃什麼,會讓寶寶更聰明更健康?」會讓寶寶聰明健康的食物,媽媽捏著鼻子都會吞下去。
(以下正文開始)
恭喜妳懷孕了!想像著肚子裡的一顆受精卵,分裂成兩顆細胞;三個星期後,噗通噗通的出現心跳了!接著,再慢慢的長出手和腳,然後手指與腳趾!寶寶在子宮內的小宇宙長大,讚頌生命的奇妙!
胚胎學(embryology)在醫學院的課程只占一學分,而且當年與解剖學(八學分)、生理學(六學分)、組織學(四學分)排在同一個學期上課。我和大多數的醫學生一樣,實在沒有太多時間關照它,總是到考試前一天才囫圇吞棗,但求過關。直到我當了婦產科醫生,才赫然發現,胚胎學是多麼重要的一門學問!
還有什麼比研究從一顆「受精卵」變成一個「人」的過程更有意思呢?這就是胚胎學。在一分為二,二分為四的分裂過程中,有的細胞有了跳動的功能,於是就變成心臟的肌肉;有的細胞賦予裝載養氣的功能,於是就變成了紅血球;有的細胞特化成可以感光,就像照相的底片一樣,於是就組成了視網膜。發育的過程,有些部位的細胞不斷的增加,就像我們的四肢一樣不斷的變長;有些細胞則會自動死亡,才會讓原本連在一起的指頭,因為指間的細胞死去,分出了五隻手指頭。胚胎發育真是個既精密又複雜的過程啊!
就因如此的精密複雜,所以才會常常出錯。
「常常出錯?別開玩笑了!」出錯還得了,心肌跳動功能不好、血球攜氧量降低、視網膜沒辦法感光、四肢長短不一、手指少或多……這還像話嗎?還有辦法長大嗎?
「因為胚胎發育如此的精密複雜,所以才會常常出錯」這句話,也是我用來安慰曾有小產、胚胎萎縮、寶寶沒心跳的媽媽。多數出錯的胚胎,都會選擇自然流產的方式來結束,而這樣的比例竟然高達20%,也就是說每五次的懷孕,就會有一次發育失敗。
就算通過自然流產這一關,也不代表發育一定沒有問題。唇顎裂、心臟破洞、水腦、脊柱裂等等這些「比較輕微」的問題,也都是胚胎發育上的缺陷。「懷孕別亂吃藥」、「不能照X光」、「要補充葉酸,預防神經管缺損」這些老生常談,其實就是都會影響到胚胎的發育。
上圖是胚胎學中,對孕婦最重要的一張圖表。表上方的數字代表周數,與一般孕期不同的是,胚胎學的周數是以受孕日為第一天,而非我們常提的最後一次月經,所以,發育完成的周數是38周而不是40周。
表中大致上可以區分為三個時期:胚胎早期(受孕1~2周)、胚胎期(受孕3~8周),以及胎兒期(受孕9~38周)。顯而易見,絕大多數器官發育的關鍵期,都是在受孕3~8周當中。所以,在這段期間別亂吃藥、別亂照X光,好好補充葉酸,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其他兩個時期,在懷孕的中、後期,藥物、輻射線或環境因子,因為器官發育都已經完成,只是從小器官變成大器官而已,所以影響相對就小很多了。
至於剛受孕的1~2周左右,是比較特別的時期。由於這段時間,細胞會直接受到影響,所以若真造成傷害,常常就會嚴重到流產。反過來說,若胚胎健在,應該就表示沒有受到影響。這就是所謂的「全有全無時期」(all or none period)。這個概念很重要,因為很多的孕婦,都是在這段還不確定懷孕的時期服用藥物或是照X光,其實反而不需要那麼擔心寶寶健不健康的。
胚胎學真的很奧妙,多一點知識,就會少一點擔憂。
手指長短相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十隻手指有長短,不同手指的長短亦有不同的意思,是次與大家分享無名指。
無名指又稱為「太陽指」,代表一個人的慾望、藝術細胞、名氣及社會地位。
無名指何謂長?何謂短?這因個人而異,無名指可與食指比較長短,若無名指長過食指則為長,無名指短過食指則為短。
無名指若較長的朋友,🔥在社會上容易得到地位,天生容易成功,對於人際關係處理得較好。
若無名指下的掌丘較為飽滿(即無名指下面的位置),並且有🌟直紋之人可光宗耀祖,揚名立萬,得到財富及成就。
根據非正式統計,無名指較長之人,天生成為老闆的機會較高,其決斷力及承受風險能力都較高,有望成為成功的創業者。
今期(13日)財位位於正南,可以以三區來劃分,港島區的淺水灣及赤柱;九龍區的土瓜灣、紅磡及尖沙嘴;新界區的青衣、荃灣及葵涌均屬該區財位。
玄來有機|有件幸運藍色綵衣 「保羅承傳」再接再厲(唐碧霞) https://hk.appledaily.com/racing/20210613/YGQ7BK6ZINCT5CY27X3PJWDRIU/
撰文:唐碧霞(洋名Yoki)
唐碧霞師傅是一名堪輿學家、書籍作家、專欄作家及電視節目主持。她從十多歲起便醉心研究玄學命理,並擅長於風水佈局、子平八字、易經占卜、三世書、紫微斗數、面相、掌相、流年運程等,更榮獲「年度傑出風水策劃顧問」大獎。
如有需要,敬請預約:
唐碧霞風水命理館
預約服務
www.tongpikha.com
WhatsApp預約:(852)5308 0488
電話預約:(852) 3412 8333
電郵地址: info@tongpikha.com
#玄機解馬 #唐碧霞 #玄學 #賽馬 #yokitong #運程 #面相 #掌相 #三世書 #八字 #命理 #玄來有機 #流年運程 #批命 #風水 #算命 #睇相 #占卜 #唐碧霞牛年運程書 #fengshui #fengshuimaster #家居風水 #碧霞老師
手指長短相學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音樂天才—00後少女手指天生短幾截 鋼琴敲擊樣樣精 為深造音樂棄考DSE棄做手術
十隻手指有長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短處。馮汶諾(Sharon)因羊膜帶症候群(Amniotic Band Syndrome),雙手的中指及無名指比人短了一截,但她偏偏要以這雙手來展現她的長處──玩音樂。19歲的她現時在歐洲音樂名校皇家北方音樂學院 (Royal Northern College of Music)主修敲擊樂,「借琴發揮」敲出自己的音樂夢。
「音樂已經成為我生命中的大部份,沒有音樂就如沒有了自己。」Sharon對音樂的熱情,很大程度是受媽媽的薰陶。馮媽媽是鋼琴老師,Sharon在她腹中的時候,已經日日聽她彈鋼琴,「貝多芬的音樂甫響起,(她)就會踢我踢得不行,但如果聽巴哈就會聽得很舒服。」對於身體上的缺陷,大家或會選擇遮遮掩掩藏起來,但Sharon卻選擇靠雙手發展她事業。Sharon除了敲擊樂達演奏級(ATCL),鋼琴亦同樣有演奏級(ATCL)的水平,素以高難度聞名的法國號亦考獲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七級。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手指 #羊膜帶症候群 #鋼琴 #DSE
#音樂天才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手指長短相學 在 人生勝利組Life victory group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運動、化妝都能讓人的外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不動刀的話,身體結構卻很難改變。研究發現,遺傳學與人的性格息息相關,還能影響人們感知世界的方式。照一下鏡子,了解真正的自己吧。
Music:Cry-Vibe Tracks
相關資料:
http://bit.ly/2Kh0rmC

手指長短相學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 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張晨facebook:www.facebook.com/birdnoup
Facebook原文: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526925074061812&set=a.223424077745248.57108.222634147824241&type=1&theater
我有一個習慣,會在一些夜裡,從wtsapp的聯絡人中,由上而下不斷拉動。 於不同的名字,不同的相片中,尋找在我成長路上出現過的緒位。
看見熟悉的名字,每每會把手指停住,回想種種。 我心中總有一個想法:「隔天找找這傢伙吧,看看他過得如何!」
這個「隔天」,隔了好久。
有很多舊友,我總是想主動問好,重新聯絡, 卻又沒有勇氣走下一步。
想在假期給他發個短信、想趁他生日重新聯絡、想在節日與他寒暄。
想過一千個想法,一千種借口,
最後拿出了手機,卻又緩緩放下,
心中說出一句:「都係下次先搵佢啦...」
正所謂「下次下次,下次大約死矣。」
一位舊相識,還算是一位朋友嗎?
一年未聯絡,還算是的。
兩年未聯絡,也算是吧。
三年未聯絡,也許已到邊緣。
到了四年之後,1459日從未聯絡,在街上恰巧撞見,你可能會本能地迴避他的眼神,然後對旁邊的伴侶說:「從前認識的,不過多年沒聯絡了。」
此時,這段友情正式死亡。
我相信每段友情都存在「保鮮期」,「保鮮期」的長短只在於雙方的感情重量。
有這一位大學的「兄弟」,曾經形影不離,「基」得即使放Break也要一起上廁所。實在想不到,對上一次與他說話已經是畢業禮。
社會很可怕,總令你有「攰」的借口,讓自己與朋友的關係慢慢丟淡。
我與這兄弟已經兩年沒有聯絡, 七百多天的時間令我不禁想:「大家也有新的生活,也許對方亦沒有與自己聯絡的打算。」
也是的,上堂喜歡畫畫的他早就穿起西裝、上堂睡覺的我也在朝九晚六中打拼。
幸而,正當我想放棄時,這位兄弟卻主動傳了一條短訊給我。
簡單的一句「點呀你!」我們開始了整晚的交談。
原來這些年來,我們沒有半句說話上的交流,但還是不經意的留意大家的轉變。
他說無意中知道我出書的事,有追看我的散文,更知最近作品被拍成影片而瘋傳。
這個夜晚,我公司還有幾份Report要做,可是我也全都不理,全力與這舊友聊天。
他,就是有這個價值。
我怪自己沒有做主動問好的一方,但也慶幸彼此的「保鮮期」未過。
也許聯絡一個舊友,得到冷淡回應很可怕,
但眼白白看著這個密友變成陌友,更可怕。
很希望自己可以有勇氣與每位朋友說一句「近來可好?」
很希望對方會微笑的回應「好好,好得很。」
之後發現,彼此的保鮮期依然未過,大家笑笑,一切平常。

手指長短相學 在 代表財運會很好女人的小指長過無名指第三節 - Facebook 的必吃
趕快伸出手指瞧一瞧看你是不是充滿財運的富貴手小指也能透露出一點關於自己的玄機嗎? 中國傳統相學云:小指過三關,不愁吃喝穿! 意思指的就是小指頭的長度,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