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期間許多人宅在家裡,聽到以下患者的苦惱變多了:
「用完電腦一放鬆,發現脖子和肩膀超級僵硬,一轉頭還會有喀喀的聲音。」
「最近一直追影集,看完就腰痠背痛,要起身的時候特別辛苦。」
「才坐一下子,腰就痠痛得不得了,有時候還會麻到兩條腿!」
其實大許非常能體會#肩頸僵硬、#腰酸背痛 這些現代人常有的症狀🥲,幾乎天天長時間坐在電腦前看診、彎腰針灸…等等日復一日的工作常態,如果我還沒有肌肉痠痛的問題,那就堪稱是骨骼精奇、萬中選一的武學奇才了吧!🤸🏻♂️
雖然大許不是絕世高手,但好歹也是個懸壺濟世、苦患者所苦的中醫師👨⚕️,所以今天要將大許每日私房解決肩頸僵硬、腰酸背痛的穴道和撇步分享給大家㊙️
😫頸椎痛(低頭+姿勢不良+聳肩造成):
🎯肩中俞:手太陽小腸經。第7頸椎棘突下旁開2寸(=2指幅)處。可釋放頭部重量在頸椎所承受的壓力。
🎯肩外俞:手太陽小腸經。背部第1胸椎棘穴下旁開3寸處,在肩胛骨內緣上方。此穴在提肩胛肌接近肩胛骨的肌腱處,能釋放過度專注造成提肩膀肌群的緊繃張力,對於因為肩頸僵硬而導致血循不順引起的頭痛也有緩和的效果。
👉需要長時間閱讀的學生或是經常使用3C產品的現代人可以多多按摩這兩個穴道。
😫背痛胸悶(固定姿勢太久造成):
🎯風門:足太陽膀胱經。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即脊椎棘突與肩胛骨內緣的中間線)處,約與肩胛骨內上角等同高度。
🎯心俞:足太陽膀胱經。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以上兩個穴道能釋放斜方肌(淺)、大小菱形肌(中)、豎棘肌(深)等固定肌的肌群壓力,讓你不會因為背痛而無法挺胸,也不會因為胸悶而時常感覺喘不過氣。
😫腰臀痠痛(久坐或姿勢不良造成):
🎯腎俞: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足太陽膀胱經)處,約與肋弓緣下端等同高度。
🎯大腸俞: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約與髂嵴最高點相平。
👉以上兩個穴道能釋放腰背筋膜、最長肌和髂肋肌的壓力,也能改善因為久坐容易造成的便秘、脹氣和下肢水腫問題!
以上這些都是可以化解痠痛的好用穴道,建議每天回家後or睡前按個幾分鐘幫助消除肌肉及筋膜疲勞💆🏻💆🏻♀️
不過……這些穴道都在背後,常人的手應該跟大許一樣沒有長到可以在背部隨意移動,要怎麼徹底按壓這些穴位呢?🤔
嘿嘿~~這就不能不提到這陣子日日跟大許最親密的好物 #Masa智慧按摩椅墊 了😎😎
雖然市面上已經有不少按摩椅、按摩器具,但大許會特別青睞這台 #Masa智慧按摩椅,是因為它可依照個人不適的部位與症狀,將按摩點調整到上面介紹的穴位,簡短幾分鐘做重點式的推按就能達到鬆經活絡的效果💯💯 肩寬的就調整往外按摩的點位,肉厚、喜歡重手法的就強化力道按摩🆙;而非一成不變的只在固定的點上按壓,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忙碌一整天筋疲力盡地回到家後,坐在智慧按摩椅墊上來個#暢快中不帶痛感 的#高質量居家按摩,放飛所有的僵硬疼痛吧🤗🤗
• 看看更多介紹: https://masalifes.com/dashlife
#化痠痛為幸福🥰
#中醫暖爸 #許淳彰中醫師 #大許中醫師 #肩頸痠痛 #腰背痛 #按摩穴道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NTDHealt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節目表 http://https://goo.gl/7fN6pB 線上直播請看 http://www.ntdtv.com.tw/live 或是加入我們的 談古論今話中醫FB粉絲團 得到更多中醫調理的最新資訊。 ---------------------- 長期坐在辦公桌或電腦前的上班族們只要坐的...
手太陽小腸經 在 常常好食Good Food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中醫養生 #穀雨去濕氣
【#穀雨】
「清明田,穀雨豆」指清明時插秧、穀雨要種豆,這時水稻已插秧完畢,需要雨水滋潤大地,此時正好雨量充沛,故稱為「穀雨」,是第六個節氣。
若本身體質又偏寒的人,在這時節容易寒上加寒,因此可以利用運動出汗來去除體內溼氣、加速氣血活化,或善用如山藥、茯苓、紅豆、薏仁等食療來健脾袪溼。
宜 ✅ 運動出汗、去除體內溼氣
忌 ❎ 冰冷食物、寒上加寒
#穴道按一按 「後谿穴」
看到谿這個字,會不會覺得是水氣聚集之地?在我們手上有個「後谿穴」,多按可以去水腫、加強水分代謝,覺得渾身沉重不舒服時,按按「後谿穴」疏通一下。
▌穴道位置
「後谿穴」在手外側,將手握拳,小指關節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也就是指關節橫紋的盡頭處。
▌按摩方法
早中晚3次,以對掌大拇指指腹按壓「後谿穴」5分鐘。
▌功效
「後谿穴」位於手太陽小腸經上,能疏經利竅、通督脈、預防駝背、正脊椎,按揉此穴可提升體內陽氣、去除溼氣。陽氣足則百病除,多按此穴能壯陽氣、打擊內外溼答答。
--
🔎《365日中醫歲時養生曆 》
博客來 https://reurl.cc/5oqr46
誠 品 https://reurl.cc/WEL3ge
金石堂 https://reurl.cc/e98EoW
食醫行 https://reurl.cc/dV9QQy
#常常生活文創
手太陽小腸經 在 Victor 陳紹誠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針眼怎麼處理?】
有些小朋友和大人常常長針眼,左眼長完換右眼,右眼長完換左眼,既不舒服又難看,該怎麼處理呢?
針眼在醫學上又稱為麥粒腫,是因為眼部的皮脂腺阻塞,加上細菌感染所引發的發炎紅腫。人的睫毛根部,也就是上下眼瞼邊緣都有許多皮脂腺,當油脂分泌過多,而代謝又不順時會造成阻塞,容易引起細菌的大量繁殖,造成發炎急性化膿感染。這和臉部皮脂腺感染、發炎,長青春痘類似,所以針眼可稱為眼皮的青春痘。
針眼還有分長在眼皮外的和眼瞼內的。眼皮外的比較淺,也比較容易治療。眼瞼內的比較痛,也比較難恢復。
有很多方法治療針眼,西醫大多以塗抹抗生素的眼藥膏為主,有些嚴重點則需要透過手術,
在局部麻醉下切開膿包,引流膿液。在西醫治療下,一般以、二週才會痊癒。小孩的話因為配合度較差,有時候可以拖到一個月,恢復期相當久。
千萬不要自己試圖去刺破,因為如果用未消毒完全的器具去刺破,很有可能造成二次感染,嚴重可能會變成蜂窩性組織炎,萬一血液回流進入中樞神經,感染擴散,嚴重可能會引起腦內感染。
那麼中醫怎麼治療針眼呢?中醫有個非常簡單且快速的方法治療針眼,那就是用艾灸後溪穴!
「後溪穴」是手太陽小腸經所注為「輸」之穴,亦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靈樞·經脈篇》說:「小腸手太陽之脈,起於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目之上下眼瞼,不僅是手太陽小腸經脈之所過,也是十四經脈之所聚也,尤其是與陽明經脈的關係密切。今選取後溪穴是按「經脈所通、主治所及」的原則。 而用艾灸,是因爲艾絨具有溫經散寒、活血祛風、除濕止痛的作用,可起瀉實補虛之效。
如何艾灸後溪穴呢?
取穴方法:後溪穴,握拳,掌心向上,在第五掌指關節後尺側,橫紋頭赤白肉際凹陷中取之。
施灸方法:左眼長就灸右手,右眼長就灸左手,離穴位約2-3公分,在穴位上行直接灸,待艾炷燒為灰燼,再加一炷、二炷,連續灸至三柱為止。
治療效果:經上方法施灸後,如未成膿的麥粒腫將自行消退,不會再成膿;如已成膿的麥粒腫,在施灸後第三天開始潰膿,三天後膿排清,局部不留疤痕。一般患者,施灸一次可愈;如反覆發作的患者,施灸兩次後可根治。
切記:化膿不可擠壓,以免細菌擠下流入眼睛,造成嚴重後果。
用艾灸後溪穴,除了不必接觸吸收抗生素,還比使用抗生素更快好,下次長針眼可以試試!
手太陽小腸經 在 NTDHealth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節目表 http://https://goo.gl/7fN6pB
線上直播請看 http://www.ntdtv.com.tw/live
或是加入我們的 談古論今話中醫FB粉絲團 得到更多中醫調理的最新資訊。
----------------------
長期坐在辦公桌或電腦前的上班族們只要坐的時間一長,頸肩部就會發緊、發酸、疼痛,後背肌肉僵硬、酸痛,等的現象,這時在小腸經的穴道上敲一敲或按摩按摩疼痛就會好一些,還有,打通小腸經能預防心臟病您知道嗎?
打通小腸經還有甚麼好處呢?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國際東洋醫學會新任會長也是台灣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講座教授林昭庚醫師來到現場和大家分享中醫經絡養生法(六) 手太陽小腸經(簡稱小腸經)
這一集內容主題如下:
1.小腸經的循行路線和流注時間
2.小腸經主治功能
3.小腸經重要穴道,各有哪些作用
4.小腸經不通,人體會出現甚麼症狀:
5.左肩痛要小心!可能是「心肌梗塞」前兆
6.為甚麼按摩小腸經能緩解聽力衰退
手太陽小腸經 在 人體修復坊- 手太陽小腸經循行概要... - Facebook 的必吃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