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招解決深蹲足弓塌陷」
完整文章 👉 https://hypercore.com.tw/blogs/352
▎什麼是足弓塌陷 🦶
足弓塌陷就是當我們的腳承受重量的時候,足弓扁下去、整個腳底貼平地面的情況。
很多人來超核心上教練課,都會反映他們有扁平足的問題,但其實大部分的人都是柔軟性扁平足哦!或者說是假性扁平足,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足弓塌陷。
▎什麼是假性扁平足 🦶
根據統計,成年人約有 15-30% 是扁平足,比率比想像的高非常多。且扁平足也有遺傳傾向,父母長輩若是扁平足,小孩也有較高機率為扁平足。
但是扁平足又分成假性扁平足與僵硬性扁平足。其中假性扁平足就佔了約 9 成的比例!假性扁平足的人的腳在非承重的時候,也就是坐著的時候,腳底的足弓是有一個弧形的。
而僵硬性扁平足因為跗骨聯合,導致足弓永遠也不會出現。
▎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扁平足呢?
比較嚴謹測試扁平足的方式可以用費斯線(Feiss line)[註一]、濕足印、以及 X 光檢查的方式來判斷自己是不是僵硬性扁平足。
但還有另一個簡單的測試,就是雙腳踮起腳尖,如果你發現踮起腳尖的時候,足弓有明顯的弧度,就代表你不是僵硬性扁平足。
▎那深蹲的時候足供塌陷會怎麼樣嗎?
1️⃣ 容易造成膝蓋往內(膝外翻),長期下來會導致膝蓋的不適與疼痛
2️⃣ 長期承重的足弓塌陷也會造成足底筋膜炎,導致腳底疼痛
3️⃣ 足弓塌陷又會更進一步造成拇趾外翻,進而影響步態(走路的姿勢),除了不美觀以外,也會導致走路的時候,容易出現膝外翻,造成膝蓋的疼痛與不適
4️⃣ 透過螺旋線影響骨盆與脊椎排列:因為影響足弓支撐的肌肉包含脛前肌與腓骨長肌,這兩條都是屬於螺旋線的一環,所以當足弓塌陷或失能的時候,勢必會往上產生連鎖反應,影響骨盆與脊椎的排列,長期下來也會造成骨盆與上半身的疼痛與不適感。
▎而常見造成深蹲足弓塌陷的原因包括:
❌ 臀中肌無力
在深蹲或是走路的時候,臀中肌如果沒辦法很好的作出外展與外轉的話,就容易造成股骨內轉、膝蓋往內,進而導致足弓也跟著塌陷。
💡 解決辦法-放鬆內收肌群,再用彈力帶套在腳上進行怪獸走
❌ 穿著不合腳的鞋子
現代人長期穿著不合腳的鞋子,同時又因為鞋子裡的鞋墊長期支撐我們的腳底,導致我們都沒有在使用足底肌群,進而使得足底長期維持在同一個姿勢,而不知道怎麼樣維持一個具有彈性的足弓。
💡 解決辦法-放鬆足底筋膜,再做 3D MAPS 的 opposite side rotational,讓腳底感受足弓撐起的感覺,接著再嘗試以赤腳的方式訓練。
💁 不過,如果你有足弓塌陷的情況,建議還是請專業的教練或是物理治療師幫你評估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超核心線上課程
🎉《你的遠端私人教練,從零開始的增肌訓練課程》
👉 https://lihi1.com/RKqL9/fb粉絲團
🙋♂️ 馬上預約體驗頂級場館 https://hypercore.com.tw/free-trial
扁平足遺傳機率 在 堡醫師的痠痛堡健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根據統計 每10個人就有3個人有扁平足的問題。扁平足因為足弓無法吸收重量,因此身體其他骨架就必須額外吸收衝擊力,容易有全身酸痛問題。
你有扁平足的問題嗎?快來看看
扁平足,台語俗稱「鴨母蹄」,意味腳掌像鴨子蹼一樣平貼於地面。前面曾提過,扁平足患者由於足弓塌陷,而無法吸收身體重量及地面的反作用力,因此會增加運動時重力對關節產生的衝擊。
成年人約二到三成有扁平足。而且扁平足也有部分遺傳傾向,父母長輩若是扁平足,小孩也有較高機率為扁平足。
https://goo.gl/oagczJ
扁平足遺傳機率 在 罕病歌手Seven-向麻煩say"YE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他的父親,
馬凡氏症。
三十歲時,
主動脈剝離,
離世。
他的弟弟,
二十六歲,
馬凡氏症。
今年八月主動脈手術第二次失敗,
離世。
他弟弟的兒子,
九歲,
馬凡氏症。
他,
三十一歲,
馬凡氏症。
剛動完第二次主動脈手術,
復原狀況不佳。
這條人生的復健路,
不知要走多久才能迎向朝陽。
去探望兩次,
都沒和他說上話。
他此時的痛苦,
是不能被打擾的緘默。
人生,
有時快樂比痛苦多,
有時痛苦比快樂多。
忍受煎熬的,
不僅是受難者本身。
燒痛的,
還有愛他的每顆心。
如果能盡早接受治療及定期追縱,
留意生活作息及相關注意事項,
避免加逮主動脈擴張,
就能減低主動脈剥離猝死的機率。
我們只是生病了,
痛苦的時間比健康的人多。
但並不等於,
我們的人生只能被疾病綁架。
雖然我們生病了,
每分鐘都可能與死神擦身,
我們仍然擁有追求幸福和快樂的權力。
認識馬凡氏症,讓悲劇可以再減少一點。
歡迎分享轉載此文章,
讓更多人對罕見疾病有正確的認識。
謝謝您!
以下文章內容,來自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外科,著作權為其所有
馬凡氏症 Marfan Syndrome (MFS)
簡介、病因
馬凡氏症是一種系統性的結締組織病變,古時候的劉備(傳言其雙手過膝),及高瘦的美國總統林肯均被懷疑為馬凡氏症候群之病患。最早於1896年由法國小兒科醫師 Marfan 提出臨床報告。馬凡氏症患者在臨床上具有骨骼系統、眼睛系統、心血管系統等三大方面臨床特徵,目前已知約70%~93%馬凡氏患者是因為位於第15對染色體上的fibrillin-1 (FBN1) 基因發生突變所造成,帶有此基因突變者均會發病,但是依據基因突變點的不同,臨床症狀也有相當大差別,甚至同一家族中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臨床症狀,嚴重者可能出生即有生命危險,輕微者早期幾乎不具任何症狀。
發生率、遺傳模式
馬凡氏症的發生率依國外統計約為1/10000,而且不具有人種或性別差異性,國內並無相關統計資料,但依照台北榮總患者人數估計,國內發生率約與國外相當。馬凡氏症為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因此如果雙親中有一人患有此症,其子代不分性別,每胎皆有50%的機會患有此症。
臨床症狀及診斷
臨床診斷標準根據 1996 年 DePaepe 等人所提出的主要及次要特徵作為診斷的參考:
一、 骨骼系統
1. 主要特徵
胸腔骨骼異常:胸骨突出或凹陷(雞胸或漏斗胸)
上下半身比例縮減( < 0.85/成年及年長之兒童)、展臂長與身高之比值過高( > 1.05)
因為四肢骨骼過度生長,因此具有蜘蛛狀手指,使得手腕有Walker-Murdoch之特徵(當一邊手掌握住對側的手腕時,其姆指與小指能夠重疊在一起);姆指有 Steinberg特徵(指在沒外力的協助下,當手姆指可以向尺骨側彎曲時,可以超出掌面)
脊柱側彎(scoliosis)、脊柱後凸(kyphosis)或脊柱脫位(spondylolithesis)
肘關節伸展程度減小( < 170 度)
扁平足
髖骨突出(protrusio acetabuli)
2. 次要特徵
漏斗胸嚴重程度中度
關節過動(hypermobility)
高而呈拱形的上顎及發育不全的下顎、牙齒排列擁擠
臉部特徵:頭骨細長(dolichocephaly)、Malar hypoplasia、眼球內陷(enophthalmos)、下顎後縮(retrognathia)、眼瞼下垂、眼裂。
二、 眼睛系統
1. 主要特徵
水晶體異位(ectopia lentis):容易引發高度近視、視網膜剥離、青光眼、白內障
2. 次要特徵
異常平坦角膜
眼球軸長過長
虹膜或睫狀肌發育不全
三、 心血管系統
1. 主要特徵
升主動脈擴張
主動脈管壁有裂縫、剥離
2. 次要特徵
二尖瓣脫垂、閉鎖不全
肺動脈擴張(40歲以前且無其他影響因素)
二尖瓣鈣化(40歲以前)
其他動脈擴張或破裂(50歲以前)
四、 其他
除了主要三大系統的臨床表現外,其他的系統也有一些臨床症狀
1. 肺臟:自發性的氣胸、肺尖的水泡
2. 皮膚包膜:皺縮的紋路(非壓迫、懷孕或體重減少所引起)、週期性或割口性的疝氣
3. 腰椎部位的硬腦膜膨大(lumbosacral dural ectasia),這是三大器官系統以外的主要標準,可以利用CT或MRI來檢查。
馬凡氏症臨床特徵中,心血管的病變是造成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最常見的是主動脈瘤、主動脈管壁剥離、二尖瓣脫垂及閉鎖不全所造成的回流。目前已有藥物可以延緩心血管症狀的發生,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馬凡氏症患者有相當大的幫助。最常用的藥物是proprannolol,這是一種已經被使用很久的藥,主要可以減緩心跳的速度,並減少心臟的收縮力,藉此減少血流對升主動脈的衝擊,進而避免主動脈瘤的破裂,長期使用後需注意不可貿然停藥,否則將有心律不整的危險。
治療與照護
目前仍無有效治療方法,早期診斷後藉由藥物治療可改善預後情形,延長患者生命及生活品質,若能早期診斷,避免劇烈運動,將可延緩併發症發作時間,許多患者往往因為體型高大因而成為球類校隊,嚴格的訓練更提早心臟病的發生。
馬凡氏症患者應定期進行心臟超音波以及主動脈血管的檢查和監測,同時須定期追蹤眼睛及水晶體功能及異常情形。由於骨骼發展嚴重程度會隨年齡而增加,尤其青春期時惡化速度會加快,因此孩童及青少年時期應細心觀察骨骼系統發展,如脊柱側彎情形嚴重或胸骨有嚴重異常壓迫心肺正常功能時,都必須適時進行手術矯治。
眼睛部份水晶體異位幾乎雙眼都會發生,其中以往上方的異位最多見,通常水晶體異位本身並不會嚴重影響視力,但其可能引發的高度近視、視網膜剥離、白內障或青光眼,造成視力的損傷,甚至有失明的可能。關於水晶體異位的治療,通常只有針對其造成的視力不良以眼鏡矯正,除非異位情況嚴重才需要進行手術摘除。
正常的主動脈直徑決定於身高與體重,因此用體表面積可以評估理想的主動脈大小。當患者主動脈直徑大於正常值的1.5到2倍時,可進行預防性的手術修復,因為隨著管壁增大,發生管壁剥離的機率也增加,最後可能造成主動脈瘤而危及生命。
基因檢測及產前檢查
目前已知約70%~93%馬凡氏症患者是因為第15對染色體上位於q12-q21.1的FBN1基因發生突變所導致。由於FBN1基因的組成多達65個外顯子(exons)區域,大小約110Kb,實為相當大一段區域,而且突變位置分散,各個家族間有獨特的突變點及臨床表現,家族中成員進行連鎖分析以早期診斷,適時給予預防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