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者養成筆記》重點整理及讀後感part1
我有個習慣,我對於我喜歡、我覺得有意義、重要的書,我會一邊看,一邊打字,把重點做整理,同時附上我個人的心得感想,這是一個「加深印象」以及同時進行「與自己對話」的一個過程。
一個多月以前,總裁送給了我這本書,我越看越起勁,因為工作忙,只能利用零碎的時間分階段看,如今,總算被我看完了。前後加上找錯字整理、補充個人心得,一來一回等於被我看了三次。
這本書真的很棒,希望大家看完之後,也能跟我一樣,覺得收獲滿溢!
閱讀進度:《序》......↓
《第一節-經營者的意義》
作者定義所謂的經營者,指的是「創造成果的人」,而創造成果必須許下「發展方向、實施方針、具體方法」,而成果指的也不只是業績上的成果,還包含其他。一旦許下承諾,就要兌現,設法實現,這是經營者的責任。
另外,提醒讀者,要思考自己的使命是什麼?也就是自己於社會中存在的意義。因此要好好思考當初成立公司的目的是什麼?「使命感」這個意義沒有終點,也永遠無法達到終點,但必須向終點不斷前進,這就是正確的企業態度與行動。
因此,我們應該要設定5年目標,明年的目標和今年的目標,下個月、下周、今天要做什麼事?要做出承諾,並努力兌現。
使命和成果必須互相連結,畢竟不是慈善事業,做不出業績就不是位合格的經營者,但作者強調,千萬不要誤解「只要能獲利就行!「獲利很重要」與「只要能獲利就好」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只要能獲利就好」會衍生出「什麼手段都行」的想法。而這樣觀念的人,不能說他是經營者,只能說他是「黑心商人」。
所以「正確的獲利方法」是在「兌現承諾、創造成果」的基礎上獲利,作為一個經營者,如果只有賺到錢,就必須意識到自己並沒有把工作做好。一個只求業績、只求結果的公司,絕對無法長久維持。
【心得】
我的使命感是什麼?我存在於社會中的意義是什麼?
回想起當初為何想做房仲?不外乎就是只想賺錢,早日把債還清,根本沒想過這份工作的使命感是什麼?正因為如此,自己也曾迷失、自大、走偏過,甚至惹上消費糾紛,我想,關鍵就在於我缺少了我對房仲這份工作的使命感。
我試著去描繪、詮釋我對房仲的使命感:讓屋主開心賣掉房子,讓買家買到心目中理想、不會買了後悔的房子,我要讓每一位跟我買賣、透過我招租、承租房子的客戶們,都感到安心、開心,被我成交的案子,客戶們都對我「零負評」,甚至還能感到「驚喜」。→這就是我的使命感。
我的發展方向:我想成為真正的「房仲王」,我要我的個人業績,足以大過別人整個店頭創下的業績。
我的實施方針:
1.讓自己在專營的區域─大直,委賣物件最多。
2.提升指名度,讓客戶有需求時,都會主動想找我服務。
3.提升知名度,讓客戶們想到大直就想到我。
4.培養自己的組織,做起事來能夠事半功倍。
我的具體方法:開發、銷售、行銷個人品牌/曝光、招募。
我自認為是一個嚴以律己的人,向來每天都把自己的行程安排很滿,每天都有規定自己一定要做完的功課,例如:
1.每天上各大主要房仲網站,掃瞄一輪,觀察是否有新物件釋出?是否有物件下架?原銷售物件是否有調整價格?
2.每日掃讀房地產重點新聞。
3.為正在尋找房子的買家,提供「每日一物件介紹」的服務。
4.每日輪流追蹤屋主們的售屋心態,每半個月至少互動一次,最少每個月一次。
5.每周,發佈在地新聞,經營自己商圈的活動,學校園遊會、百貨公司周年慶、鄰里與廟會活動,還是社會新聞事件等等。
6.每月發布一次大直最新實價登錄,讓所有關心大直不動產趨勢的民眾,都能透過我整理過的資訊,更能清楚掌握大直房價漲跌。
我曾經與某位店東吃飯,我問:「為何有些公司可以容忍整日不做業績,來公司就是上網打電動,或者是心術不正,騙客戶、連自己同事的客人也不顧情面、不擇手段去搶客戶?」
這位店東告訴我:「因為你沒有開過公司,等你有天當了店東,發現每個月要繳房租、水電、秘書薪水等等營運開銷後,你就會知道,一旦有了經濟壓力,管他黑貓白貓,能抓老鼠(做出業績)的就是好貓。」
說實話,我能理解他的想法,但我無法認同,規矩與法律,只要有心,永遠有漏洞可鑽,一家公司若少了道德準則,很容易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一個只求業績的公司,如同作者所言,並沒有將經營者的工作做好,也絕對無法長久經營。
《第二節-經營者必備的四種能力》
第一:變革的能力─創新者
市場殘酷無情,顧客需求也瞬息萬變,若不具備客戶所要的附加價值,那它根本就賣不出去,沒有變革能力,就無法「創造顧客」。
第二:獲利的能力─生意人
變革若無法轉化實質的業績(金錢),也無法維持下去。變革後若獲利,等於獲得顧客的支持。
第三:建設團隊的能力─領導者
一個人時間與能力有限,如果不具備建設團隊的能力,也不可能取得大成果。
第四:追求理想的能力─為使命而生的人
變革、獲利、建設團隊,都是為了實現使命而採取的手段。
【心得】
確實,人家為何要找我服務?是因為我能幫屋主賣高價?我能幫買家殺價?還是我能降低消費糾紛?讓交易都是圓滿的?我能幫房東過濾房客?我能幫租客租到好房子?除此之外,我還有什麼「附加價值」?如果我跟一般房仲一樣,如何「創造顧客」?
說句心裡話,我之所以努力爭取媒體曝光、寫不動產文章,就是為了增加我的「附加價值」,至少有顧客會覺得,找「陳泰源」服務,還可以順便「認識這個人、結交這位朋友」,我努力讓客戶覺得「我不只是一位房仲」。
《第三節-為何必須培養經營者》
成為大企業很好,但成為大企業之後,與客戶打交道、和部下相處,以及資金運用等方面,難免會表現出大企業的作風。然後就停止不前、做不出成果、得不到部下支持,因為習慣,而無法改變自己的工作方式。
書中提到,作者年輕剛從父親接手公司時,最慘的窘境是只剩下一名員工,其他人都辭職了,他強調他經歷了多次失敗,交了許多學費才感悟到的思考原理,他希望透過這本書,可以讓大家不要經歷失敗,避開不必要的風險。作者更希望讀者不要滿足於「還算稱職的經營者」,而要成為「對社會做出巨大貢獻,努力讓社會變得更美好的經營者」。
【心得】
房仲通常都是單打獨鬥,很少店頭的文化與制度,可以迫使業務員想去培養自己的組織,如今,美商era不動產的全新合夥人制度,就是一個可以讓業務員自動想去發展自己組織的制度,只要組織越壯大,被動收入就越多。
過去待在大直傳統店頭,因為有同事們幫忙開發找屋主,我基於「在團體裡要扮演互補的角色」這樣的想法,自動轉做純銷售(找買家)的房仲經紀人,雖然因此難以獨泡成交,卻也交出「年度該店第一名、年度該店成交總件數第一名」的雙料冠軍。
到了新公司之後,目前除了我,公司沒有別人在經營大直,我想這是上天給我最好的禮物,什麼也沒有之後,我就不能再倚靠同事幫我開發,因為同事們有各自經營深耕的地區,新環境,將迫使我再度重操開發(賣家)能力,這,就是我該改變、也要持續進步的方向。
未完待續......
部落格網址→http://taiyuanchen1223.blogspot.tw/2017/12/part1.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90的網紅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41204中天 大學生冰的啦 陳泰源當來賓 【房東過濾房客,標準千奇百種?】 我有遇過比較好的房東,她的房子是公寓隔間雅套房,假設先住進來的是女生,剩餘房間房東就會要求性別統一,也是只讓女生進住,會過濾性別。 包含出租一些豪宅物件,屋主也會有各別的條件需求,比如說希望單純夫妻兩個人就好,如果有...
房東過濾房客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141204中天 大學生冰的啦 陳泰源當來賓
【房東過濾房客,標準千奇百種?】
我有遇過比較好的房東,她的房子是公寓隔間雅套房,假設先住進來的是女生,剩餘房間房東就會要求性別統一,也是只讓女生進住,會過濾性別。
包含出租一些豪宅物件,屋主也會有各別的條件需求,比如說希望單純夫妻兩個人就好,如果有帶年紀過小的小孩子,就不願意出租,擔心小朋友會亂畫牆壁搞破壞。或者不要租給老人,年紀太大擔心會出意外,還有規定只租給外國人/外商公司,台灣人不租,因為可以對房子有加持效果。......↓
【誇張的出租經驗】
我曾經出租過三重(非大直區)的房子,簽約承租兩年,結果只住2個月就退租,首先是簽約人與承租人不同,再來是房客疑似在屋內拉K吸毒,因為房客幾乎天天被鄰居檢舉,三不五時警察也會上門檢查,但是苦於證據。
所以很多包租公/婆現在都寧願多支付一筆房仲服務費,多一層把關,多一層過濾,例如我們也會要求房客拿出名片,知道對方的工作背景,收入是否穩定?當然,當雙方有糾紛時,至少有房仲居間協調當潤滑劑。
【租期未到不得用押金扣除】
過往有發生過承租1年,住滿10個月剩餘2個月,有的房客就會要求房東乾脆直接從2個月的押金直接扣除折抵租金,建議不要這樣做。
我們通常都會建議房東,要求房客,在承租期滿後,檢查水、電、瓦斯、管理費是否結清,同時檢查屋況,家具家電是否毀損不堪,這些都可以從押金去扣除,剩餘多少錢再退還給房客,這樣比較有保障。
【房客忌諱與房東住同一社區】
一般我們在租房子時,房客都會問「房東是否住同一棟?或者住很近?」因為現代人多半注重隱私,都不希望跟房東住太近,有時候也會發生房東過份關心房客,這個都讓承租人感覺很差。
【凶宅難查證】
凶宅基本上除非「很兇」,才能查資料查到,一般凶宅分成兩種:一種是自殺,另外一種是他殺。
一般我們去警察局詢問某戶是否為凶宅?警局的標準回答就是:涉及個資不便透露;就算透過管道可以查詢,也只能查「是否有刑事案件」發生,換言之,只能查得到是否有發生過他殺,如果是自殺,在警局也是沒有紀錄的。
我個人處理過類似凶宅的糾紛,朋友承租房子,越住越不順、身體越來越糟糕,後來鄰居好心告訴他原來這是間「凶宅」,他就去找房東要求返還押金,他要退租。誰曉得房東剛好是黑道,全身刺龍刺鳳的,還反嗆我朋友說:誰告訴你這是凶宅?你叫他來!……誰敢來作證啊?於是我朋友就只好摸摸鼻子趕緊退租閃人。
【凶宅可以投資嗎?】
只要你不信邪,當然可以投資,反正也可以賣給基督徒。
有些投資客買凶宅是因為可以兇宅可以透過法拍市場來漂白,買了之後很便宜,故意不繳房貸流落到法拍市場,反正法院又不擔保物件的瑕疵,海砂、輻射、漏水、凶宅,都不擔保,只要法拍沒有註明是凶宅,購買人再用市價買回,就會以為買到一個乾淨的房子。
但如果今天這個法拍屋已經明擺著告訴你是凶宅的時候,有些人買來投資並不是從房子本身增值的角度去買,而是從租金投報率去買,因為台北市目前也只有套房勉強破2%,其餘正常三房兩廳的產品租金投報早就已經在1%多了!但是凶宅因為購入成本低,加上買來出租又不是自住,很多房客未必介意凶宅,畢竟只是租房子,投報率就至少5%以上。
【惜命條款】
現在很多租約都會在附註條款載明,如果房客承租期間發生非自然死亡事故,影響房價下跌,法定代理人需按照市價的兩成賠給屋主。這條至少有一個嚇阻作用,讓想輕生的人,覺得死就死在外頭,不要拖累到家人。
【租比買划算】
政府要做的是人人有房住,而不是人人都可以買得起房子,房子可以是種商品,價格就讓市場機制自己去控制漲跌,其實我們可以把房子當做是骨董、名畫、跑車、遊艇、私人飛機,今天就算這些東西一個就要上億元,我們老百姓沒有這樣的需求,自然也就不會有「相對剝奪感」,你漲你的,關我屁事,對吧?
不過現在確實租可能比買划算,畢竟要買新房子,1000萬頂多就是套房,但是你有可能每個月才1萬多元就可以承租到,比屋主要繳給銀行的利息還低,畢竟房價與租金行情是完全脫軌的,對於小資男女而言,租房子反而是一個容易存錢的方式。
網址→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82614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