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馬陵之戰中孫臏的軍事指揮藝術
孫臏是繼孫武之後中國歷史上又一位偉大的軍事家。他一生歷盡艱難坎坷,但卻身殘志堅,史稱「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他的人生歷程極富傳奇色彩,他的精神品質極具誘人的魅力,他創造了輝煌的業績,《孫臏兵法》的思想博大精深。發生在西元前341年的馬陵之戰,是齊國與魏國為爭奪中原霸權而進行的重要戰爭,是戰國中期著名的一次戰役,歷來被稱作克敵制勝的光輝戰例而載入史冊。孫臏作為這次戰役的主要指揮者,具體運用和實施《孫臏兵法》主要的軍事思想,集中反映出孫臏超群的智慧和軍事才能,充分體現了孫臏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我現在就這一戰役的情況結合我和一些同事的想法試論一下孫臏的軍事指揮藝術:
一、以計為首謀在全域
西元前342年,魏惠王為懲罰不聽話的韓國,命龐涓率兵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當時齊國有兩種意見:鄒忌主張不救,田忌主張早救。而孫臏則認為:在魏、韓雙方軍隊還未疲勞的時候就也兵參戰,無疑是代替韓國去承受魏軍的打擊,而且也是被動地受了韓國的支配。魏國此次出兵的目的在於試圖一舉滅亡韓國,謀求中原的霸權,韓國在生死存亡之際必定求救於齊國,只要暗地裏深深結好於韓國,晚一點發兵救韓國再攻擊疲憊的魏軍,可以獲大利又而得到尊名,韓國仗有齊國相援,全國上下必定拼死抵抗,結果韓國五戰都失敗,韓國沒有辦法了不能看著自己亡國,又向齊國求救,此時齊威王才命田忌、田嬰、田盼為將,以孫臏為軍師前去救韓國。孫臏乘魏國內部空虛,採用「批亢搗虛」、「疾走大樑」、「減灶誘敵」、「設伏聚殲」等戰術方針,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孫臏在馬陵設伏,妙在先度其行,料定龐涓在暮時進入陵。國為不謀全域者,不足謀一時。
遠謀方有深韜略。孫臏在這次戰役中,正是表現出了一位軍事家具備的戰略頭腦,能夠統攬全域,不計一時得失,才取得了光輝的勝利。如果不能全域在胸,就無法把握戰局朝有利於我的方向發展。兵書中有一句「善除患者,理於未生;善勝敵者,勝於無形」。勝於無形的高深謀略,對於戰爭的勝負是至關重要的。
二、假裝不敵,利益誘敵
在馬陵之戰中,孫臏是如何戰勝強大的魏軍呢?孫臏在這裏提出了驕敵的策略。孫臏利用三晉之兵的方法引誘魏軍窮追不捨。第一天挖掘了十萬人造飯的軍灶,第二天減少為五萬人用的軍灶,第三天再減少為兩萬人用的軍灶,龐涓尾追齊軍三日,錯誤的認定齊軍膽怯畏戰,剛入魏境三天就逃走了一大半的逃兵,於是丟下步兵,只率輕銳騎兵車騎兼程窮追,被設伏聚殲,導致失敗。
《六韜發啟》中有這樣一個故事,雄鷹惡鷂之類的凶禽準備向獵物發起攻擊,先收縮翅膀盤旋低飛;兇猛的野獸準備捕食時,先抿着耳朵把身子貼俯在地上不動;聰明的人準備進行大的動作,常常表現出一副愚笨無為的樣子。孫臏指揮的馬陵之戰就是很好地體現了「能而示之不能」的戰術思想。還有一個這們的故事:春秋戰國時期,吳國名將伍子胥的朋友要離,個子又瘦又小,卻是個無敵的擊劍高手。他在和別人比劍時,總是先取守勢,待對方發起攻擊時,眼看那劍鋒快挨着他的身子時,才輕輕一躍,非常靈巧的避開敵人的劍鋒,然後突然進攻,刺中對手(現在看來就是叫防守反擊)。伍子胥向他請教取勝的訣竅,要離說:「我臨敵先示之發不能,以驕其志;我再示之發可乘之利,以貪其心。待其急切出擊而空其守,我則乘虛而突然進攻。」從擊劍到用兵,有條共同的道理;想要戰勝別人,必得先示之以不能勝人,使人心驕志懈而自己則積極準備,伺機乘隙而攻之。
一般來說,兩軍對壘,好漢都是想逞英豪,能而示之不能,常在造成敵人輕視自己的同時,也會使自己隊伍裏的人看不起。為將者如果只是圖一時虛榮,便很難成此大謀(就像我們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初期時一樣假作潰敗引敵人上鉤,再集中優勢兵力殲之一樣)。
三、直搗黃龍,攻其必救
當時,魏國攻打韓國之時,精銳主力都是韓國打仗,而魏國本身內部空虛。孫臏不直接去解韓國之圍,而是率兵攻打內部空虛的魏國,這實在是高明之舉。因為不去救韓國而去攻打魏國,是以強擊弱,容易取勝。等到魏軍疲勞、力量削弱,再去設伏聚殲。但是,擊虛並不是進攻無關緊要的地方,而是攻擊既虛弱而又是要害的地方,直搗大樑突襲魏國國都,那是因為只有大樑才是魏國最緊要的地方,魏軍不得不回救。在進攻戰中,如果主動進攻敵軍的主力,形式上固然是主動的,但把選擇戰場的主動權交給對方,其結果,不是碰到了釘子,就是陷入圈套之中。如果採取攻其必救的策略,讓敵人主動來尋我決戰,表面是被動了,但選擇戰場的權力就操在自己的手中了。齊魏馬陵之戰,孫臏靈活的運用了「批亢搗虛」、「攻其必救」的謀略,從而創造了輝煌戰例。自此,這種避實擊虛、敵進我進的「攻其必救」的打法就成了歷代軍事家轉換戰場局勢的常用之策。
「攻其必救」。運用之妙就在於掌握好一個「必」字,處理「攻」與「救」的矛盾關係,特別是在具體戰役戰鬥指揮上,作戰目的和用兵手段常常既有聯繫又有區別,指揮員尤其是要胸懷全域,隨機應變。
四、出其不意,攻其無備
出其不意的作戰方略,就是自己的行動要搶在敵人的前面。在馬陵之戰中,孫臏採用了「直搗大樑」的作戰方針,這也是這次戰爭中最驚人的一個舉動。但是,直搗大樑並不是齊軍的真實意圖,而是以奇示正,使自己的奇讓敵人看成是正兵,虛晃一槍,形似攻心,以期調動龐涓,迫其就範,擊其惰歸。事態的發展恰如孫臏所謀,直搗大樑這一大膽、果斷、精彩、出其不意的行動,使整個戰局立時出現了急轉之下的變化。魏惠王慌亂不堪,不得不急令龐涓回師;龐涓怒不可遏,既捨不得放棄韓國,又不能不回救大樑。孫臏因勢利導,減灶誘敵,馬陵設伏,全殲魏軍,創造了一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光輝戰例。
在馬陵之戰中,魏軍由鄭(現在的河南新鄭)從西向東回救大樑,距離比齊軍近。齊軍從東向西直趨大樑,只能調動魏軍回大樑以解韓國之危,沒有截擊魏軍的可能性。而且魏惠王已經調動十萬之師迎敵,準備在齊軍立足未穩之際,以其「武卒」之優勢痛擊齊軍。在這種情況之下,齊軍要想戰勝魏軍是沒有什麼條件的。孫臏善於因勢利導,用退軍減灶的手段,製造齊軍怯戰、逃兵過半、不堪一擊的假象,促成了龐涓殲滅齊軍的必勝之心,又一次調動了龐涓,使之丟下重裝步兵,只率輕裝騎兵兼程追趕。因為只帶輕銳,便將魏軍的優勢變成了劣勢;因為兼程式急追,不但將魏軍變成了疲勞之師,又為齊軍在馬陵設伏、以逸待勞、發動突然襲擊的大好機會。這就註定了龐涓失敗的命運。太子申後軍繼至,在龐涓覆滅、軍心大亂、沒有指揮的情況下,也就相繼被齊軍所殲了。孫臏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退軍減灶設伏的戰法,是孫臏用兵的精髓,也是進攻作戰發起階段謀略運用的要旨和戰術選擇的總則。古今中外的戰爭史表明,在敵人失去戒備或料想不到的時間、地點突然實施襲擊,能在軍事上和心理上取得巨大的效果,並使對方在慌亂中分蘖節和出錯誤的判斷,制定錯誤的計畫,採取錯誤的行動,以致慘遭失敗。
總括來講,戰略上攻其不備,是在於迫使敵人實行錯誤的計畫和方針,採取錯誤的戰略行動,以保證首次打擊成功的效果。其做法多是通過政治軍事欺騙,包括歪曲事實真相,迷惑敵人的情報,使對方在思想上陷入混亂而無法採取正確的作戰行動。戰術上的攻其不備,常指戰場上採取大膽而堅決的機動,巧妙的利用天時、地利、人和和空間,以創意的戰術使用現有的兵力、兵器,抓住戰機,乘敵之隙。在這裏,戰術手段的創新是最重要的。大凡新的第一次使用的東西敵人是難以料到的。那些在戰場上創造奇跡的英雄,不是新的手段的創造者,就是創新的方式使用某種手段的第一人。孫臏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
#知史 #中國歷史 #孫臏 #龐涓 #馬陵之戰
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近我寫的新書─《哥,就是個狠角色:不讀戰國,不知權力這樣玩!細數戰國風雲人物,誰能縱橫天下?》,已經可以在書店中購買到了喔!
這次的書籍我挑選出10位中國戰國時代的名將故事,話說,當初挑選10位名將時,有幾位強將也在我的考慮名單中,但因為各種理由,最終並沒有入選。那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有哪些遺珠之憾的戰國強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遺珠5 蒙恬
在戰國時代末期的首強─秦國,當時有兩大軍事家族。
一個是王家,代表人物是王翦、王賁父子,這對父子搭檔後來殲滅了五個諸侯國,是秦國統一天下的重要功臣。
另一個則是蒙家,蒙家的代表人物先是蒙驁,曾在秦莊襄王(也就是秦始皇的老爸),還有秦王嬴政的早期,攻下韓趙魏三國大量的土地;之後是蒙驁的兒子─蒙武,他曾擔任過王翦的副將一起攻破楚國,而蒙恬則是蒙武的兒子,換言之,是蒙家第三代的代表人物。
蒙恬曾參與秦國攻滅齊國的戰役,並立有大功;接下來為秦始皇北伐匈奴,並大獲全勝,之後則加固長城防線,使匈奴10多年不敢向南侵犯,而依照秦始皇將大兒子扶蘇派往蒙恬軍中擔任職務來看,蒙恬應該是秦始皇最信賴的將領,或許也能間接推測出:他是秦始皇統治時期的頭號戰將。
內戰及外戰都表現優秀,為何蒙恬沒入選呢?原因在剛剛的描述中已經曝光,因為......蒙恬在戰國時期的戰歷太少,只有一場。
所以若論「戰國名將」,蒙恬的資歷只是菜逼八,無緣入選,但從他日後的成名,他有不輸前輩們的可能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遺珠4 項燕
秦王嬴政統一天下的過程中有遇到兩大阻礙,一個是趙國的不敗軍神─李牧(他的故事有收錄在新書中),另一個則是項燕。
項燕是楚國將領,當初秦王嬴政攻楚時,先是派李信領20萬大軍進攻,項燕雖然先吃了幾場敗仗,但都只是為了保存楚軍實力而實施的戰術性撤退,等到李信後撤時,項燕一路尾隨,並抓準戰機一舉大破秦軍,非但使秦國吃到為數不多的敗仗,甚至楚軍還一度要反推進攻秦國領土。
那為何項燕沒有入選呢?
首先,李信的敗仗有其原因(這收錄在新書中);再來,後來秦國派出頭號戰將王翦攻楚,項燕之後不敵被殺,雖然當時秦楚雙方的戰略資源有明顯差距,但項燕一來沒有其他戰績證明自己的實力,二來又輸給了戰國四名將的王翦,所以我覺得他的實力是無法與我書中的10位名將並列的。
也話說,項燕的記錄很少,有紀錄的戰績是一勝一敗,也不見得多出色。會將他列為遺珠是有兩大加分因素。
一個是我書中的10名將沒有一個是來自楚國,雖然這代表曾是戰國首強的楚國一向戰績難看,但沒個代表人物也實在說不過去,所以難得讓秦國吃虧的項燕算是楚國戰將中,為數不多的亮點。
另一個則是項燕有個好後代,也就是後來在鉅鹿之戰以破釜沉舟之勢,殲滅秦朝主力軍的超級霸王─項少龍......說錯了,是項羽!
有這樣的後代,好啦,多少幫項燕加分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遺珠3 司馬錯
司馬錯是戰國中後期的秦國軍事家。
當時秦國正在崛起,謀臣張儀(就是那個超有名的縱橫家),曾主張秦國應該往東進攻,奪取中原之地好進一步發展。
但司馬錯卻主張,往中原發展,可能因鋒芒太露而引起各國的圍毆,還不如先往巴蜀擴張實力(巴蜀就是今天的四川省一帶)。
秦惠文王最終採納司馬錯的意見,並由司馬錯領軍,多次對巴蜀用兵,最終打下了四川盆地,這也為秦國贏得一個穩固的後勤基地,使秦國日後揮軍東進時,擁有足夠的糧草供給。
滅蜀的戰績,證明司馬錯宏大且穩健的戰略觀,而之後司馬錯亦在對魏國、楚國的戰役中獲得過勝利,可見他在戰術指揮上也有一手。
那為何司馬錯是遺珠呢?原因是在司馬錯的後期,他曾與一個人搭檔,而這個人純論攻打戰國七雄的戰績實在是高出他太多,而那個人名叫:白起。
有這樣的同僚,只能算司馬錯運氣不好了。(這相當於你擁有皮朋的實力,但你有一個隊友叫喬丹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遺珠2 樗里疾
樗里疾是戰國中期的秦國人物。
(是的,又是秦國,或許其他戰國七雄諸侯國也有頂級戰將,但整體武將人才的深度,確實在沒有哪一國能與秦國相比呀。)
樗里疾的身分尊爵不凡,因為他是秦惠文王同父異母的弟弟,也就是位王族,軍事生涯先是大破韓趙魏三國聯軍,之後數次大破楚軍,為秦國攻取數百里的楚地,當時的秦國人以「智囊」來誇讚樗里疾的機智。
看樗里疾的戰績,也是非常的猛,為何我沒有把他編入書中的正選呢?
一方面是如果把樗里疾放在書中,那秦國的代表人物實在太多了。另一方面,司馬遷在史記中,是把樗里疾跟一位叫甘茂的文官並在同一個列傳中,說明樗里疾在司馬遷心中或許更像是位文官。而從「智囊」的評價,好像也讓樗里疾的形象比較有軍師的文人感。
當然,戰國時代其實文武沒有分得很開,李牧、廉頗,兩位趙國武將也曾擔任過相國(可以想像是宰相),所以如果要誇大一點的比擬,或許樗里疾像是軍事戰績更加優秀的戰國諸葛亮?
總之,樗里疾真的算是因為我的私心而未能入選,但他的戰績說不定可以跟後來的秦國王牌將領─白起,相提並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遺珠1 趙奢
趙奢是戰國時期的趙國武將。
論軍事概念,他與領導齊軍收復故土的火牛計達人─田單,曾有一段辯論,而最終,田單心服口服的承認趙奢更高出一籌。
論戰績,他先是擊敗過齊國,後來又擊敗過秦國,重點是,本來趙國王牌武將─廉頗認為當時趙軍是打不贏秦國的,但趙奢卻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看法在那一次勝過廉頗。
論識人之明,他最早預言自己的兒子不可重用,而事後證明,他的兒子趙括,還真在被重用闖下大禍。
有以上的經歷,其實我自己認為趙奢在某方面是蓋過廉頗的,但可惜的是,趙奢的經歷紀錄不多,我個人不太願意用少數的孤例去支持一個人的強度。(舉個例,有兩個投手,一個只投過兩場比賽,結果兩戰皆勝,勝率是100%、另一位投手投了十二場比賽,結果勝9場、輸3場,勝率是75%。那能說勝率100%那位就一定比較強嗎?)
不過,我其實用另一種方式,讓趙奢不斷出現在新書的不同片段,以此來肯定他在我心中的強度,這也是為何我把趙奢擺在遺珠第一名的原因,因為我私心是很讚賞趙奢,但卻沒有讓他單獨列傳。
(話說漫畫《王者天下》,可是把趙奢設定為趙國第一代的三大天之一,而與他同列的是廉頗,第二代三大天之一,則是不敗軍神─李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就是未能入選新書中的戰國強將們,不知道大家的意見如何呢?
又話說,這些遺珠之憾都已經如此之強,那入選書中的10位強將,又有有多麼強大?
想知道的朋友,趕緊去購買新書《哥,就是個狠角色:不讀戰國,不知權力這樣玩!細數戰國風雲人物,誰能縱橫天下?》吧!
好啦,雖然這是業配自己的文章,但不覺得我業配的很用心嗎?看在我那麼用心的程度上,真得趕緊去買來收藏,順便支持我一波啊!
購書可往這裡走: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9266?loc=P_0004_181
然後再一次用圖片證明,新書已經在書店中上架,大家有心動的,趕緊用新台幣讓它下架,讓書店趕緊補貨、出版社趕快再刷、我趕緊賺錢呀!(呵,我現在講這些話已經臉不紅氣不喘了。)
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閱讀25本書(其中3本以上非歷史讀物)
順利達成,我總共看了30本書,然後首次使用直播的方式去紀錄及介紹我的閱讀書籍。
二、南京之旅
這是為了抗戰文章蒐集資料,結果過年期間先是鬧腸胃炎,然後就是病毒肆虐的2020,出國門也就成了空想,這也連帶讓我沒有進行蒐集資料之旅,然後抗戰文章就完全停頓下來。
也因為這一項的失敗,我決定明年抗戰文章的第一部份真的要先好好完成(畢竟那是不用出國也能完成的)。
三、抗戰前三章完成
前面說了,我失敗了。不過我藉機完成了戰國名將系列文,算是稍作彌補。
四、方格子12篇文章
今年我開始在方格子發表文章,類型主要是影視作品中的歷史元素,然後我趕在昨天發表完第12篇文章。
這當中我覺得自己最滿意的,是趁機完成八極拳及一代宗師電影的介紹及部分解析。不過其他成果我就自覺有些偷懶,事實上,我本來想寫「末代武士」以及「王者天下」的歷史元素解析就完全沒有動工。
所以這一項的完成,跟我原先構思的出入頗大,算是灌水型的完成吧。
五、學習
活到老學到老,所以今年初我給自己立下學習的目標。後來我選擇學爵士鼓以及武術。
先說武術吧,一來是為了鍛鍊身體,二來是為了解答我心中的一些疑惑(這疑惑主要還是對岸一堆傳武大師被痛扁而引起),所以我打算親身體驗。我本來的目標是拳擊,這是一個體系十分完善的競技,我本來在二月時連教室都找好了,但在即將報名前,膝蓋卻不明的疼痛,只好先暫時打消念頭。
不過在今年暑假有空檔時,我決定重啟練武計畫,而這次我的目標就是......八極拳!這也算是完成我的夢想了,畢竟從我看一代宗師開始,我就已經被張震的八極拳圈粉,何況學傳統武術,也能去驗證一下這個近年來一直被痛扁的武術體系到底是發生什麼問題,所以我利用兩個月的時間算是挺認真的進行練習。
結果大家也看到了,大家覺得我滿腦子八極拳,可能有些人覺得我太過著魔,不過其實我真正用心學的是......爵士鼓!
回想當初高三開始學爵士鼓,至今也在教會用鼓服事多年,但我覺得自己實在不夠專業,既然自學無果,那就求助專業。打從二月份,我就拜師學藝,而結果令我相當滿意。
我今年在鼓技術上的幾個進步,第一是觀念上的反省,也就是讓身體更加放鬆,然後用輕鬆的方式打出飽滿的力度,如此進一步追求自己在身體操縱上更高的細膩程度。第二是shuffle的練習,我會想要求助專業,就是我只會打搖滾樂風,如果遇到3連音的爵士系統,那事立刻當機。而shuffle就是很基礎的3連音節奏概念,現在我雖然在實際演奏上仍是非常的粗淺,但在概念上已經能比較迅速去解析,這是我最開心的一點。第三是音樂賞析的擴展,老師會帶著我聽一些音樂,並且告訴我一些樂團往事的典故,也是非常有趣。
今年姑且是以「開始學藝」為起點,接下來的明年,那就是要立下學習目標然後深化學習了。
五、體重90公斤
這一點是無庸置疑的失敗了,我年初的體重是98多,現在體重則是94。雖然已經是很接近我當初吃賀O芙的最低體重,而且有一度我來到92公斤(我小六的時候體重是99,換言之,這個92就是自我小學畢業以來的人生最輕體重),不過畢竟還是無法減到目標。那就.......明年再努力了,不然還能怎麼辦?
六、完成一年讀聖經計畫
說來慚愧,所有關於教會方面的目標,我幾乎都失敗,唯有這個目標,因為正好搭上教會的計畫,結果給它完成了。這難道就是天助自助嗎?
綜合我這一年的努力方向,最後我拍了這張照片作概念呈現。
首先頭戴M35頭盔代表我沒有忘記抗戰文章,右手的書是我讀書計畫、左手的鼓棒是我爵士鼓的學習,至於我的站姿則是八極拳中的頂心肘,最後那個吐舌頭的意義是......模仿愛因斯坦。
嗯,我就是無聊、自嗨,這大概足以定義我這一年的生活了。
那也謝謝這一年大家的觀閱、留言、參與,明年我會繼續用心經營粉絲團,期待讓未來大家有所得有所樂。
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在 哥就是個狠角色#戰國四大名將你心中最強的戰神是哪位?... 的必吃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戰國四大名將: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四位名將帶兵打仗各有千秋,也因他們各自的行事風格,導致際遇截然不同。 ... <看更多>
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在 [閒聊] 戰國四大名將的順序- 看板CFantas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讀秦吏正好看到這段:
鐃? 闻言哈哈大笑,他有自己的自知之明:“在军争用兵上,我只算是身上还带
着蛋
壳,刚刚睁眼的雏鸟,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呢!”
L看向遥远的北方,期待地说道:“这次将要统领六十万大军的王翦老将军,那
才是
名将!”
起牧颇翦,后世的战国四大名将,武安君自刎杜亭,廉颇老死大梁,李牧中反间而亡
,唯王翦仅存!
是說我自己第一感是起翦頗牧,
從千字文來的:
起翦頗牧 用軍最精 宣威沙漠 馳譽丹青
這個順序不同是中國歷史課本的關係?
還是是說其他書籍的排法,
例如說太史公排的之類的xd
這種小細節反映了對文化認識的差異
各位道友有在歷史類作品裡看過類似的情形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5.236.25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Fantasy/M.1529184337.A.413.html
※ 編輯: enjoytbook (42.75.236.254), 06/17/2018 12:57:33
※ 編輯: enjoytbook (223.141.147.204), 06/18/2018 02:15:0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