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成為我 #02 #努力從來不保證收穫
讀者詢問為何選擇中文系?
我只能說,不是我選擇中文系,是 #中文系選擇我。
我高中的時候上過清華大學的外文營,因為德國老師太帥了,因此對於德國是有莫名的嚮往的,我的第一志願就是考上五大(台大、清大、交大、成大、政大)的外文系。
可是我的英文跟數學很爛,這些一流的學校就是需要五科都是要高標,否則,一位難求,我的數學在學測時候只有3級分。3級分是什麼概念?就是當年的低標(後25%的人的平均)是5分,我考得比最後25%還低。
我高中決定放棄填寫任何一間學校,因為,怎樣都不會上我心目中的學校。
當然,這件事情讓導師1-1關心我。
但畢竟導師也不是第一年當導師,也不是第一天認識我,確定我義無反顧之後,就叫我好好唸書考指考。我其實現在也不知道為什麼那時候那麼義無反顧,我大致的想法是:反正我現在可以上的學校,我之後也可以上,但是只要弱點補起來後,我可以考上更好的。(我完全沒有想過可能會考爛啊哈哈哈哈)
於是,我開始面對我的數學跟英文,數學老師說,社會組的數乙太簡單了,歷屆考題算10次就好了,保證你第一名。我那時候,數學爛成這樣,於是我真的算了10次,總共10屆,每一屆10次,#我的方法是每一次都是10屆算完再算一次10屆。
那時候,很多人都不考指考,數學課也自習,數學老師說,考上了就自己看書,還要考的就自己問問題,但沒有人要問,於是 #我就把數學老師當個人家教。
一開始,老師發現我真的都不會的時候,他超級崩潰,但是我每堂課問(還準備好了一大疊計算紙給老師導公式),老師可能也是無聊(或是我感動了他),就真的重新教我。
一開始真的超慘,什麼都不會,看了解析還是不會,但是漸漸地,我已經開始可以教別人了,指考數乙成績放榜,我是整間學校考最高分的,PR90,老師怎麼都沒想到,這個他當了2年的學生,竟然考了最高分。
好,可是,我的英文還是普普,我現在想想,普普很正常,因為我沒有花同樣的心力在英文上,自然不會有成效。
好笑的是,因為數學高分,可是英文沒有跟著高分,導致於我的科系加權(通常外文系加權數學跟英文)也加權不高,但我不想重考,我一個在房間,把指考可以填100個,依舊是從五大一路往下填,先填了全部的外文系,再填了全部的中文系,最後,放榜那天,我上了中正中文。
我起初非常不願意,但我爸媽很快樂,因為我是嘉義人,上了嘉義的學校,雖然需要住校, 但總歸來說比去其他城市好太多了。加上我不願意重考,於是,就底定了。
但我一直記得,我要去德國的事情,我暗自下定決定,我要去德國交換學生。我大一的時候去修了我們學校外文系的德文課程,它是3學分的必修,我上了兩年,把可以上的都上完後,我大二升大三的暑假到了高雄的文藻學習德文。
你說前面的打工的錢花去哪裡了?就是這時候花掉了。
因為我只有一個暑假的機會,我把可以報名的課程都報名完了,住在我朋友高雄的家,她是我的best friend,我每天像高中生一樣,起來就是背單字,然後做作業,去唸書,再回家寫作業,日復一日。
大三開學前,和一個在課堂上認識的姐姐一起到台北來考檢定考,我們都通過了A1,但這不算什麼,這就是全民英檢初級的概念,可是對她來說,意義非凡,因為她老公是德國人,她要依親,需要這個檢定考。
我則是回到了中正。
雖然花了這麼多的時間在德文(還有錢),但其實德文還是很爛(按照德文老師說的,就是你現在會的去到德國等於不會德文),但我發現其實我如果只是想要交換的話,德文不是重點,因為交換的簡章上沒有規定,只說你要會英文,而且會德文是反而是額外的加分,我非常的開心。
我想去德國這件事情,我爸媽一直都知道,他們也知道我特地去高雄上課的事情,我一直以為我大三會出國,我也密切的在查學校的資料,有一天我爸打了一通電話給我。
他跟我說,爺爺需要住養老院,需要一筆錢,他想要問我,原先打算給我出國的錢能不能用來給爺爺住養老院,我那時候直接答應了。
不會有任何事情比爺爺更重要,我後來才知道,那是一筆綿綿無絕期的開銷,你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結束,一方面你也不希望他結束,很矛盾的心態。
我後來沒有去德國。
但我還是想要出國,加上那時候的打工太崩潰了,於是我就在系上的課程找到了另外一條路。
#華語文老師。
簡單來說是教非以中文為母語的人士中文。
我欣喜若狂,我想,這不就是用了中文系的專業加上可以出國嗎?
但事實上並不是,這個技能的底層是語言學,並不是中文,但我還是想要,於是我先上了基礎的課程,後來這個學程沒有開成,可是老師說,如果我們願意,他願意開一門課,然後我們可以當語言中心的外籍交換生的中文小老師,類似輔導他們課業,我直接報名。
我還是繼續打工,因為我知道出國需要錢,而且家裡是沒有辦法給我的。
於是,崩潰的打工,加上這個小老師,我發現後者快樂太多了。
他們是自發性學習,而且有趣,加上教的東西很生活化,準備起東西非常快樂,還可以交流異國文化,我深深愛上。
每一次跟老師的1-1或是群體小會,我都十分珍惜,而且準備充足,我決定這就是我的目標,#我開始認真研究如何可以去國外教中文。
這時候,我發現,如果你要進大學教書,那麼就不能只有大學的學歷,#必須至少是研究所,而且必須是華語文研究所,我從來沒想過考研究所,但沒關係,我們就重來。那時候,這個研究所不多,就是政大、台師大(後來隔年新增了台大)
我前面說過,這個專業跟中文沒關係,跟語言學比較有關係,因此,我等於是重唸了全部的書(因為語言學佔據中文系比例不高),那時候,我跟我高雄的那個best friend S每天都六點起床,到自修室唸書,然後中午隨便吃,繼續唸,下午4點去運動,洗完澡後,六點繼續進到自修室,然後半夜兩點回家。這時候我把全部的打工都取消了。
我們那時候不太吃東西,因為,只要你吃了東西,體溫上升1度,你就會想要睡覺,因此,我們只吃冷的,以及吃很少。
放榜的時候,#我落榜了。
她上了成大會研所。
我很為她感到高興,她唸書的衝勁真的是我的100倍,可是,我沒上研究所,只能思考工作,原本考研究所的時候,就沒有了需要就業的恐懼。
但現在,這個恐懼又衝上來了。
(我每次看都報導,說有人考研究是為了延遲就業,我就特別感同身受,因為我覺得我過去也有段時間是這樣)
這時候,有一個學姐問我說,
「#要不要我幫你介紹一份工作?說我從小到大認識的補習班」
補習班?!
「去」還是「不去」?
To Be Continued
我開始認真研究如何可以去國外教中文 在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我如何成為我#02 #努力從來不保證收穫 ... 的必吃
... 我決定這就是我的目標,#我開始認真研究 如何可以去國外教中文。 這時候,我發現,如果你要進大學教書,那麼就不能只 有大學的學歷,#必須至少是研究所,而且必須是華語 文 ... ... <看更多>
我開始認真研究如何可以去國外教中文 在 Re: [請益] 有關於在日本教中文的事- 看板Japan_Living 的必吃
華語教學是一個專業,真的不是會講就會教。
光語音跟語法就夠頭痛了。
我之前在一個日本的協會當過幾個月的華語教學志工,
接觸到了中文能力不同程度的日本學生,稍微來分享一下。
首先,坊間的語言教室通常是實用為主,也就是主流學習是學簡體字啦,
雖然正體字(繁體字)對日本人來說其實比較容易,
但就算他們對台灣有愛、因為比較好記想學正體字,
他們選擇拼音而不是注音的機率還是非常高。
也就是說除非你可以反射出簡體字、拼音,不然很難跟在日中國人競爭,
甚至連中國人內部都有 北>南 的情況,
因為中國南方人兒化音不明顯,但教科書通常都會特別教兒化音,
這些還要刻意去做出來。(臺灣也是,兒化音跟捲舌音也不明顯)
再說,用字上也有很多不同,什麼被當/掛科、飯店/酒店,
生活上食物西蘭花阿土豆阿獼猴桃阿也都不一樣,
這些差異不只是臺/中之差,也有中國北/南之差,
你要嘛看著教科書不會解釋,要嘛你學生都學到你的臺灣用語,
最後去中國出差回來表示:老師我怎麼都聽不懂QQ
再來就是剛剛的N大回文有提到的,文法的修正。
這點真的是...
很多人會說 中文沒有文法阿 中文很簡單啊 把字湊起來就對了
才怪啦。
N大的例子就很多:把、給、主動被動用法;著、了、過去式或事實陳述的用法,
「了」什麼時候插在中間?什麼時候加在最後面?
(可以講他「吃了飯」,為什麼不能講他「愛了我」?)
其實我們長大之後很容易忘記,自己小時候也花了很多時間學中文,
像是「一、不」的發音,「得的」的差異(想到現在一堆人在再不分我就...)
而且我們也是一句一句的造詞造句這樣練出來的,
還有什麼四大句型:表態句疑問句直述句否定句的(這我語言交換的時候常用)。
不過因為是母語,所以有些微妙的點我們可能聽一聽就知道,但難以解釋。
(就像是我問日本人自動詞他動詞,他們常常整個問號)
所以中文不是沒有文法的!!
我現在有正職後,最近也有幫即將外派到台灣的同事查公司附近的語言學校,
剛好看到語校以前的徵才題目,這個現在應該網路上還找得到,
像是要你用日文解釋「了」的用法:我吃飯了 和 我吃了飯 差異在哪?
而且你要先設身處地自己是外國人,為什麼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有些問題真的會沒想過)
我之前當國際志工的時候有陪讀的經驗,就有遇到一個英日混血的學生,
他一直問我志工夥伴為什麼不會講「現在五點鐘十五分」
我夥伴說「因為五點後面不會加鐘」
學生萬分困惑
我忍了很久終於出手「你是不是學過『現在五點鐘』的用法,所以覺得後面要加鐘?」
他點頭如搗蒜。
因為常常看到這種很接近誤人子弟(XD)的教法,
所以我對什麼都不懂就想教人有一點感冒,
不過如果原po真的有想要教,給你一個方向:
找一個對臺灣有愛又學注音又學正體字、已經有華語基礎、文法沒大問題
發音不需要修正、只是想要跟人練習會話的學生
至於找不找得到就......
其實光最一開始跟大家解釋臺灣官方語言不是臺灣語而是中國語,就超困難了,
日本人會一直用「弁」的角度去看所謂的「漢語方言」(像是閩語客語粵語),
甚至以為雖然用字遣詞上不同,但是能互相溝通的。
這裡是日本生活資訊板,所以補一些跟日本有關的點,
是我一路上教日本學生得到的心得:
1)日本人普遍對 j(ㄐ) zh(ㄓ) z(ㄗ) 這三組滿有障礙的。
母音的部分看到e很容易會念成ㄝ,ㄩ則是超難發對。
(注音的ㄜㄝ在漢語拼音裡面共用e,簡單分;前面有i.u時是ㄝ,單獨出現是ㄜ)
就像臺灣人學日語ずづ難分Q_Q
2)第一課通常是聲調,但日本人看著三聲真的很難念得標準。
3)我問過不少中文能力非常強(漢語檢定六級)、對話很好甚至能同步口譯的日本人,
「你們覺得日本人學中文容易,還是臺灣人學日文容易?」
幾乎每個人都回答我日本人學中文容易
日本人有漢字圈優勢,加上華語圈不像日語有那麼多音讀訓讀(頂多破音字),
因此他們只要把華語最難的語音學起來,接下來就能少背一堆單字。
4)很多日本人對於 了吧 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執著,
就像是「這場比賽應該是我會贏了吧」
這我目前還沒有在別的國家的學生間觀察到。
這幾點大家可以看看台灣的日本Youtuber,像是iku老師、三原、漫才少爺,
應該都能觀察到幾點,
像是 三原介紹自己會是一二三~三「ㄧㄢˊ」而不是三原XDD
祝大家住在日本教華語順利。
--
妹子對情郎 恩情深,
你莫負了妹子 一段情,
你見了她面時 要待她好,
你不見她面時 天天要十七八遍掛在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45.203.18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_Living/M.1535693011.A.BBD.html
※ 編輯: vul35858 (61.45.203.189), 08/31/2018 13:49:15
我語言所的朋友在研究漢語語法的,
偶爾看他的文了解學術界是如何系統性研究漢語,就覺得超猛。
光是「了」還有「的」討論真的就飽了,尤其中文的「的」到底有幾種用法也是未定,
查Chinese "de"會出現一堆論文XD
也曾經幫外國華語系填過問卷,在討論主動被動,整份都在那邊:
我把湯灑了
我灑了湯
湯被我灑了
狗把我追了
狗追了我
我被狗追了
要考慮各種語境,填完覺得我人生好難。
我覺得應該是でしょう?轉過來的,但樣本數還不夠多沒有認真研究,所以不敢妄言。
感謝L大現身說法讓我知道自己教到的不是個案wwww
華教發展也是基於前人對漢語語法的整理,一個Respect!
這三篇一串看下來,發現華教的諸位大大頭痛的字也都差不多XD
「了、的、把」這幾個真的是魔王,超複雜。
幫你想一個國中很愛考的例子: 大勝 跟 大敗
就有符合你說的相反意思一樣的情況了。
(但其實日文的勝つ跟負ける我也搞混誰輸誰贏過XD)
我都覺得如果他們遇到三聲+後面有字的組合,
那個三聲都不是發31、是20(一種低到超過五度制的概念)
感覺日本人對華語聲調的不習慣狀況,似乎比其他外國人再嚴重一點,
回去翻翻手邊有的外國youtuber看看能不能整理出一些邏輯,
日本人二三聲真的很不會分,
除了感知相似外還有三聲的各種規則。
三聲+三聲 -> 二聲+三聲 以外
前面有字+三聲 跟 三聲+後面有字 其實發音也都有差,
但不管什麼情況都直接發15/35/24(總之是上升調)的日本人也很多XD
可是 聽起來像 殼是 這種。
一聲為什麼我會覺得自己聽到 66 阿XDDD
但我自己很不會聽五聲就是了...囧
客語的我怎麼聽都聽不出是什麼聲嗚嗚
二聲上不去聽起來很有喜感,但現在突然沒辦法想像是什麼感覺,
回去找一些日本人說話影片來看好了。
其他人才是真正語法的專業,
我只是因為常常跟中國人打交道又有微不足道的華語流變歷史概念,
剛好可以說上幾句話,感謝大家不棄嫌,讓我這種差一個層級的在這邊說大話(鞠躬
但這是日本生活板我還是不要野人獻曝了,不然專家真的出來打臉我,
就真的不是日本生活了XD
我覺得用琉球語比喻很聰明!學一下這招(筆記
中文、華語、漢語這幾個概念很難解釋XD
尤其日文又把現代華語/臺灣閩南語翻成中国語/台湾語這兩個怎麼聽怎麼誤會的詞
這後面的歷史脈絡連臺灣人很多都不曉得了。
(像是北京的「普通話」、臺灣的「國語」到底是怎麼來的?)
中華/中國英文都是CHINESE,所以很難解釋啊!!!
※ 編輯: vul35858 (61.45.203.189), 09/01/2018 16:18:4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