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人生第N次參加西藏抗暴紀念遊行。
每年三月,參加西藏抗暴紀念活動,不只是為了聲援藏人,更藉此機會,再度學習、認識西藏的歷史與血淚。
在追求民主自由的路途上,藏人不只是臺灣人的益友,更是良師。
我想跟大家分享,藏人教我的三件事。
藏人教我的第一件事是「記憶」
今年是西藏抗暴第62週年紀念,同時也是藏人被迫與中共簽署《十七條和平協議》的70週年。
中共的和平協議,本質就是欺騙。和平協議簽署後不久,立即遭到中共片面毀約。解放軍坦克開進西藏,達賴喇嘛被迫流亡。
留在西藏的藏人,被迫放棄自己語言、文化、宗教,遭到中共種族滅絕式的摧殘。
而流亡至世界各地的藏人,並沒有放棄記憶藏人的苦難。
流亡藏人在世界各地,堅持訴說藏人的訴求,堅持把藏人的歷史、語言、文化傳承給下一代。
每年抗暴遊行,在台藏人扶老攜幼參與,讓小孩子從小就知道西藏的過去,讓下一代有勇氣爭取自己的未來。
藏人拒絕忘記、堅持記憶,不讓中共扭曲淡化歷史。這樣的堅持精神,讓流亡藏人在世界各地維持驚人的向心力。
記憶過去的血淚,可以凝聚一個民族;忘記過去的苦難,足以讓一個國家四分五裂。
臺灣有民主自由的環境,但近年來,部分政客鼓吹遺忘、嘲諷記憶,把堅持訴說歷史的人貶低為操弄仇恨。
藏人在苦難中展現的強韌精神,正好映照出鼓吹遺忘的政客的懦弱與卑劣。
藏人教我的第二件事,是「堅持」
流亡世界各地的藏人,以和平非暴力的形式,呼喚世人的勇氣,至今六十餘年。
不管外界的冷嘲熱諷,流亡藏人在世界各國落地生根,仍堅持不忘初衷。
面對中共的殘酷種族滅絕,藏人以堅忍不拔的和平非暴力抗爭,得到世界各國民眾與政要的尊敬與認同。
臺灣和西藏都面臨中共帝國主義的威脅。藏人的家園被毀,但臺灣還守住一片自由民主的土地。
如果藏人都繼續堅持,臺灣更沒有理由放棄。
藏人教我的第三件事是「進步」。
今年是西藏流亡政府的大選年。流亡藏人將以民主選舉,宣傳自己的行政官員與民意代表。
達賴喇嘛是藏人至高無上的政治宗教領袖。如果達賴喇嘛想要,他絕對有實力長期實施獨裁統治。
然而,達賴喇嘛並不貪戀權力。
他大力支持、推動西藏流亡政府民主化,建立西藏的法治,將自己的權力交給民選的政府。
達賴喇嘛不以抗暴、反攻大陸作為獨裁的藉口;達賴喇嘛不以反共的名義實施白色恐怖。
達賴喇嘛尊者教導世人的,不只是宗教領袖的高貴情操,更告訴世人,我們在抗暴的同時,也可以信任民主、追求進步。
每年三月西藏抗暴紀念活動,都是我重新溫習藏人教我的「記憶、堅持、進步」的時光。
抗暴,是為了民主和自由。
今天在現場,不只有藏人和臺灣社團的旗幟,我還看到「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大旗。
中共必定會將今天的遊行斥為「台獨、藏獨、港獨」的合流。
我必須說,中共的解讀,過於膚淺,大錯特錯。
臺灣、西藏、香港站在一起,是因為我們都是熱愛自由、追求民主、愛好和平的人。
我們站在一起,不只是為爭取自己的自由,更是為了守護全人類的自由與尊嚴。
自由和尊嚴,是獨裁者永遠無法理解的價值,也是臺灣、西藏、香港共同追求的目標。
今天我代表社會民主黨,向愛好自由的臺灣人、藏人、港人表達敬意。
大家一起堅持,加油!
西藏台灣人權連線 Human Rights Network for Tibet and Taiwan
Taiwan Tibetan Welfare Association 在台藏人福利協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1的網紅躍動金門-楊鎮浯,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的第三件事 如果爸媽不舒服,我要上班怎麼辦? 如果我老了,我會不會拖累我的孩子? 如果孩子有人照顧,是不是我能更無後顧之憂去拼我們的未來? 如果政府會替我們想。 如果我們再也不用擔心。 如果政府會把我的親人當作他的親人來照顧。 如果,如果。 再也沒有如果,看看我的 #幸福照護篇 #Kinm...
我的第三件事 在 心理師想跟你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照顧他人之前 #要先把自己照顧好
#將正念精神帶到照顧服務裡面 #不累的生活
「愛護自己」是照顧別人所要學習的一門功課,這也是正念教我的第三件事。為了更為有力照顧別人,面對挫折感,你需要為自己創造出一個的避風港,一個風雨之中的喘息空間。
秀娟在家屬支持團體分享的故事,勾起了照護者所不願說出口的苦楚──無處發洩的挫折情緒。
秀娟從南部嫁到台北,婚後就和公婆共住。結婚第三年,公公因為糖尿病引起的足部病變而截肢。失能的公公需要專人照顧,而這責任就落在秀娟身上。婆婆很嚴格,除了要求她親自處理每一件事,包括餵食、如廁、洗浴、每日陪伴等,還會指導工作細節,搞得秀娟很緊張。
秀娟照顧公公至今也14年了,本來,她還在一間會計事務所從事會計的工作,但因生產、帶孩子和照顧公婆,以致於最後無法兼顧工作,這讓婆婆更有理由要求她全心在家照顧公公。生活就在無止盡的繁瑣細節中度過,最後,在無處可以喘息的壓力之下,秀娟發現自己想做的事就是「逃家」,就是「應該」在家的時間不待在家,就像小孩子不肯去學校,在「應該」上學的時間逃學一樣。
這是一個很特別的例子,秀娟用很平淡的語氣說著,當她說出「逃家」時,先是一陣笑聲,接著大家都沈默了下來。
「我會在送孩子去上學後就不回家了,關掉手機,在外流浪,讓所有人都找不到我。起初我很害怕,台北我又不熟悉,在公園的椅子上坐了大半天,最後還是得回家去。但現在我習慣了,我知道什麼時候該回家,什麼時候需要給自己空間」。
「我會利用逃家的時間去看電影、逛街、上課。」
照顧的工作是小時不停歇的,如果找不到這個平衡點,秀娟此刻不會出現在這個照護家屬支持團體,一派輕鬆地說著這故事。
#你會怎麼樣看待秀娟的行為呢?
如果我們以社會的道德觀來看秀娟,會認為照顧長輩是她的責任,怎麼可以隨意棄之不顧。但是,你可曾想像一下,秀娟的生活疲累與心神耗竭,難道照護者不需要被照顧嗎?
我個人是很佩服秀娟的勇氣,敢奮力跳脫社會框架,為自我的人生走出這一步。
在秀娟說出她的故事後,我停下來問了支持團體的所有家屬:「你們在照顧的過程中,曾經出現想逃的念頭嗎?但又因為禮教和道德束縛而壓抑自我,陷入痛苦的循環之中嗎?」
我一點也不驚訝,幾乎在場的所有人都默默地舉起了手。
正念應用在照護上有雙重目標:「照顧別人,愛護自己」,這兩者是有層次的,愛護自己要優先於照顧別人。特別是專業的照護者,如照顧服務員、護理人員、社工或志工,在提供別人照顧的過程中,需要給自己一個安全的庇護空間。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陳綺娥研究「自我疼惜」(self-compassion)對遭遇挫折時的影響,將受試者隨機分為3組:「自我疼惜」組、「自尊」組、「控制」組,分別給予任務和指示,
結果發現「自我疼惜」組比起其他兩組,可以表達出更高的同理心,包括明白他人的弱點,給予寬容、理解;同時,他們也比較樂觀開朗,客觀看待自己的負面情緒,不那麼焦躁沮喪。
照護者的「自我疼惜」心態可展現出幾種正面的行為模式:面對無法改變的條件,抱持接受與寬容,而非拒絕與批判。給予自己適度滋養,當犯錯或表現欠佳時,用平衡的心態去面對負面情緒。
遇到挫折時的回彈力增強,不會陷在負面情緒中不能自拔。心態調整決定了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會改善無法逃避責任的壓力感,即使出錯或過程不順利時,會有更佳的挫折回彈力。
照護者的「自我疼惜」無比重要,因為在付出的過程中,會不知不覺的嚴厲對待自己,產生自責、批判和罪惡感,也失去了追求快樂的勇氣。照護者需要將注意力引導到自己的福祉和成長上,知道自己也是一個需要被愛與呵護的生命。
有一個出自古代印度的佛教故事,說明照護者與被照護者雙方的對應關係:一對在街頭表演雜技為生的父女,父親會以自己的身體撐起女兒,讓她站在頭頂上表演高難度的伸展技巧,藉以贏得觀眾的喝采並獲取賞金。
父親總是認為在高處的女兒岌岌可危,一直把注意力放在她身上,隨時維護著她的安危。女兒是位有智慧的女孩,她告訴父親這樣是錯的,她需要父親對自身的安全採取最高的警戒和保護,唯有如此才是對自己最佳的照顧與保障。
同樣的道理,照護者與被照護者雙方是共同體,若是照護者沒有把「愛護自己」當作第一優先,就想去照顧別人,就像是一個深陷泥淖的人,想要指導另一個人從泥淖中脫身一般,這樣的邏輯令人無法理解。
照護者常常不自覺地把注意力放在被照顧的對象上,自己成為一個「能量的給予者」,最後能源都枯竭了,自己反而成為一個吸收能量的黑洞,空無而黑暗地吞食一切快樂。
身為照護者的角色,應先好好愛護自己,才有足夠的能量,使自己成為陽光,可以源源不絕地給予。終結照顧的辛苦,愛護自己的優先順序具有關鍵的意義。
--
本文出自《不累的生活:正念紓壓,讓照護更得心應手》,作者吳錫昌為台灣正念照顧協會理事長。本書由 四塊玉文創/橘子文化/食為天文創 三友圖書-微胖男女編輯社 於2020年4月出版。
📖歡迎大家參考:https://tinyurl.com/bulaydelife
我的第三件事 在 躍動金門-楊鎮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的第九件事情 #產經勞動
在金門,我們能留給下一代什麼樣的產業環境?政府應該致力打造更多有利條件,在金酒及觀光外,能夠讓青年朋友走出一條屬於他們的路。
三創,是我們接下來主要要發展的重點,青創、新創、文創。政府要扮演的角色,是成為青年創業的夥伴,而不是只是提供一個簡單的創業基地及優惠貸款。在創業過程中,所遇到的種種問題,才是政府應重視的。協助青年朋友們找出下個世代最適合的產業。
小型傳統商家是過去支撐金門產業發展的支柱,政府應培養、培育、協助,透過創意轉型結合傳統商家、金酒、旅遊、三創等,一同發展為新型態,協助小型商家走出自己的路,而不是讓大型企業連鎖進入,放任小型商家衰敗。
同時,我們可以利用境內關外打造一個免稅特區,結合金門特有的兩岸物流優勢與料羅碼頭便捷的通關模式,透過電子商務,我相信在這個結合之下,能為金門找出一個獨特的特色與利基。
單純的新,不能體現金門的厚度。
單純的舊,不能引領金門精彩的未來。
只有新舊的融合,才能創造金門這座島嶼精彩的未來。
#KinmenTogether
#我們所期待的金門
#真實系列
-----
更了解產經勞動篇:https://kinmen-truth.tw/politics/detail/1059
-----
我的第一件事 👉#廉能政府
https://goo.gl/KWUn4w
我的第二件事 👉#育才文化
https://goo.gl/py5aSn
我的第三件事 👉#幸福照護
https://goo.gl/ngqopr
我的第四件事 👉#醫療衛生
https://goo.gl/bwpNPx
我的第五件事 👉#環保永續
https://goo.gl/MmQodk
我的第六件事 👉#土地安居
https://goo.gl/ajxzp7
我的第七件事 👉#觀光啟航
https://goo.gl/Sjej6Z
我的第八件事 👉#交通建設
https://goo.gl/xRTXoi
我的第九件事 👉#產經勞動
https://goo.gl/oba5Co
我的第十件事 👉#金酒行銷
https://goo.gl/WZpR2N
我的第十一件事 👉#警政消防
https://goo.gl/n6y8HP
我的第三件事 在 躍動金門-楊鎮浯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的第三件事
如果爸媽不舒服,我要上班怎麼辦?
如果我老了,我會不會拖累我的孩子?
如果孩子有人照顧,是不是我能更無後顧之憂去拼我們的未來?
如果政府會替我們想。
如果我們再也不用擔心。
如果政府會把我的親人當作他的親人來照顧。
如果,如果。
再也沒有如果,看看我的 #幸福照護篇
#KinmenTogether
#我們所期待的金門
#真實系列
-----
更了解政見👉真實系列#3 幸福照護篇
https://kinmen-truth.tw/politics/detail/1065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_JL5wE_osY/hqdefault.jpg)
我的第三件事 在 墜機讓我學到的三件事(Ted演講中文字幕)(人生的目的) - YouTube 的必吃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2009年一月,當機號1549 飛機迫降紐約哈德遜河,Ric Elias 正坐在第一排。在墜機的當下,他的心中在想甚麼?在TED,他第一次在公開場合說出他的故事。 ... <看更多>
我的第三件事 在 公民論壇-大學最該學的三件事-陳以真-前青輔會主委 的必吃
樂舞佛朗明哥小酒館Tablao Flamenco LIVE! 《第三回》. शनि १९:०० UTC+08 · In The Alley 隱巷 · Taichung, Taiwan. १२ जना इच्छुक हुनुहुन्छ. ... <看更多>
我的第三件事 在 [請益] 趙敏與張無忌的三件事不是用完了? - 看板movie 的必吃
剛剛在看
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
裡面張無忌答應趙敏三件事
那三件不是用完了嗎?
第一件就是不准張無忌娶小昭
第二件就是不准用九陽神功
第三件就是不准用乾坤大挪移
這樣不是三件事了?
為什麼又說還差她一件事?
然後張無忌也沒感覺奇怪
--
我話講完了。 誰贊成? 誰反對?
你開馬自達的車,難怪會塞車。你遲到根本沒有資格來參加這個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3.33.13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20568377.A.F1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