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 #看劇學文化 #從RuPaul's Drag Race看「變裝文化如何成為主流」〕
雖然疫情已經趨緩,但是小編也是在家裡待了將近三個月(驕傲),把網路上能看的劇都搜刮了一遍,正式進入片荒......在看劇的時候,在Netflix上看到一部很值得跟各位壯士們分享的劇《魯保羅變裝皇后賽》。
今天要向各位壯士們介紹,變裝皇后以及看「變裝文化如何成為主流」。
▌RuPaul's Drag Race
RuPaul's Drag Race中文翻譯為「魯保羅變裝皇后賽」,自2009年播出後至今已13季,算是相當長青的實境變裝電視節目,參賽選手全部來自各地,他們的服裝、化妝、造型等等通通要自己一手包辦。
每個星期都會有不同的主題,參賽者要在短時間內完成,每週完成挑戰和走秀,當週最優秀者有獎勵,同時,每星期淘汰一名表現最差的選手。經過12至13週選出四強爭奪冠軍,冠軍會獲得十萬美元的獎金和一份一年份的化妝品贊助。
▌Drag queen-變裝皇后
過去Drag queen一直與同志文化緊緊相連,大多數人對於 drag 的想像,是男姓扮演成女生,並刻意誇大各項女性化特徵,像是更誇張的濃眉大眼、性感身形等。
早在19世紀晚期,Drag queen一詞就出現了,drag一詞來自於19世紀的裙襯(裙擺拖在地上,或是裡面套著圓環讓裙擺膨大化,具備視覺上的效果),但Drag一詞用以形容變裝時,就指稱男扮女裝或是女扮男裝。
在女性被允許上劇場舞台演出之前,扮演女性角色的男性,就會進行變裝。但在當時,變裝在日常生活中並非被人們所接受。這些穿著女性著裝的男人,他們經常遭受警察逮捕,只有在表演行業變裝才稍被世人所接受。
▌Drag queen變裝皇后的變革
到20年代後,變裝皇后的活動範圍慢慢由喜劇劇場、歌舞廳與百老匯中的表演藝術,發展到與LGBT社團相依存的變裝晚會和地下俱樂部。
變裝皇后Yolanda Milan說:「把女性較陰柔的特質,也就是自己內心的特質,用比較藝術的形式表現給大家看」,變裝皇后在一般大眾的認知當中,就是性別轉換的打扮,且妝容華麗,但這其實只是變裝皇后的一部分。
其實變裝皇后並不全然是在模仿女性,扮演變裝皇后最重要的靈魂,就是將內心的陰柔特質以外在形象展現出來,特別是以藝術或是肢體語言。
▌Drag queen在美國成為主流
後來變裝皇后逐漸在美國不斷蓬勃發展形成次文化,美國導演Jennie Livingston於1989年以紀錄片《巴黎在燃燒》真實記錄了這些地下舞場的LGBTQ+群體如何發展出屬於自己的「舞廳文化」的珍貴片段。
「在舞廳裡,你可以成為你想成為的人。(In a ball, you can be anything you want.)」
2018年,美劇《驗放80》(Pose)也重塑了80年代,當時的紐約街道上,卻有許多無家可歸的人煩惱著落腳處。飽受排擠的LGBTQ+群體及有色人種聚在一起,互相給予溫暖與支持,進而演變成獨特的舞會文化及家族關係,由「母親」給予那些被放棄和被社會排斥的孩子們有個能回去的家。
同年,舊金山的公共圖書館也創立了「變裝皇后的故事時間(The Drag Qreen Story Hour)」,邀請變裝皇后為孩子們與家長說故事與進行互動遊戲。
▌推廣變裝文化的功臣
而RuPaul's Drag Race節目的靈魂人物Rupual(魯保羅)是史上最知名與最具影響力的變裝皇后。在90年代,魯保羅以熱門歌曲Supermodel(you better work)風靡大眾,並在1996 年擁有了屬於他自己的脫口秀,The Rupual Show甚至拍攝了多達100集。
魯保羅也在2009年創立了「魯保羅變裝皇后賽」,現已成為全美知名的電視節目。如今,魯保羅早已成爲了美國電視名人,還在2017年入選了《時代》雜誌年度全球百位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甚至自2016年連續兩度獲得艾美獎最佳實境節目主持人獎的肯定,可謂是將變裝帶入主流文化的最大功臣。
▌結語
其實在台灣也有許多人也算是變裝皇后的範疇,從早期搞笑藝人或「鐵獅玉玲瓏」等綜藝型態的節目,到承襲美式「變裝皇后」風格的變裝派對活動,其實扮裝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
話雖如此,但在台灣變裝皇后表演的市場規模小,許多表演者其實依然難以此為主業,收入頂多就是和昂貴的妝髮服裝開支損益兩平,所以大部分的表演者都有自己的「正職」。
甚至有些變裝皇后會遭遇到家人的不諒解,受到家人強烈反對。甚至有人放棄變裝去做上班族。但在萬聖節時,所有人不論性別與年齡,都能穿上戲服、打扮誇張,走在路上完全正常合理,但到了隔天,仍穿著戲服的人卻成了「異類」、「怪人」。
期許台灣未來的變裝皇后環境,人們能夠對其不再有異樣眼光,讓變裝成為專職的工作而不只是晚上的活動,像是變裝皇后為主題的飲料店、咖啡店,就和任何主題的裝扮一樣。
畢竟 ''We're All Born Naked and the Rest Is Drag''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赤身裸體來到這世界,其餘的一切都是變裝。)
我的母親次文化 在 基督影評故事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傑德的人生是這個次文化族群的異類,他走出截然不同的人生路徑:高中畢業從軍,在美國海軍陸戰隊中服役,伊拉克戰爭時在軍中負責公關工作;之後在俄亥俄州大學完成文學學士,再進入耶魯大學完成法學博士。他的外祖父母是勞工,母親是生活脫序的吸毒者,然而他努力打破所屬社群的「宿命」,力爭上游……
https://ct.org.tw/html/news/3-3.php?cat=27&article=1386305
我的母親次文化 在 Bigi Yang楊佩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Catwalk聊時尚 《#時尚惡女:#庫伊拉》
.
雖然! 無法親自在戲院「感受」庫伊拉的跋扈魅力…😭
但是! 還是可以一起聊聊電影中的「#時尚」瞬間~~😎
今晚,我們邀請到 #凱渥資深秀導 Bigi Yang楊佩綺 老師! ✨✨✨
一起 Catwalk聊時尚🍷
(下次想看我們聊什麼,歡迎在 #下方留言 唷~)
.
【電影簡介】
艾絲黛拉·米勒天資聰穎,服裝設計的能力異於常人,但由於待人刻薄,外界對她的評價較差,連母親凱薩琳都給她起了綽號「庫伊拉」(Cruella)。因艾絲黛拉天性叛逆,凱薩琳決定帶她離開學校,搬到倫敦去住…。電影背景設定在20世紀70年代的倫敦朋克搖滾時代,影片裡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佈景和華麗的服裝設計…。
.
【Catwalk聊時尚】
🤓小編發問: 請問老師! 什麼是 #倫敦 的 #朋克搖滾 時尚呢?
💖老師時尚小講堂:
提到英國的 #龐克文化,熱愛時尚的你應該會立即聯想到英國的 #龐克教母“Vivienne Westwood”! 她的設計完全是英國龐克風格的最佳典範 !
.
她擅長利用異材質與大量誇張的顏色染布或圖紋,甚至以回收衣物、破碎的英國國旗、英國農村的紅白格窗簾布料,或帶著性變態色彩的SM皮革,搭配誇張的濃烈煙燻妝!混搭交織成充滿衝突感的 #英國街頭次文化!
.
關於龐克文化起源,是以大批的地下音樂的追隨者,極限搖滾等音樂型態為基礎,當時顯現在其穿著風格上,充滿著性暴力傾向的輪廓,容易使人聯想到犯罪的味道。劇照中的庫伊拉,看起來就是個不折不扣的「 #英倫龐克風極權專制女」!加上她那邪惡的笑容,就是在警告你:「 別擔心!等著看老娘發威!」
.
總之~英倫龐克風格,就是使自己的造型極度誇張化,展現放蕩不羈、充滿挑釁性的態度!
.
.
.
🤓小編發問: 請問老師! 真的有設計師在秀台上「#玩火」嗎?
💖老師時尚小講堂:
轟!同一件事是聖潔或邪惡?它往往就在人不同的腦海中定義著,意念往往於一念之間就被確認了!如同庫伊拉在這幕中,大膽的以火焚燒身上的白色斗篷,並狂妄地說:「#我想惹些麻煩,#你也想嗎?!」我覺得這幕真是邪惡完美到恰到好處!當然~動畫效果也是做得極好!
.
在真實世界中,哪一位服裝設計師敢於伸展台上玩真正的火? 那就非已故的天才設計師 Alexander Mcqueen 莫屬了!Mcqueen 於1998年那一場fashion show,到底對models 做了什麼事?
.
這位天才設計師最崇拜的女子,就是聖潔無瑕的 #聖女貞德Joan。這一年,他的靈感繆思正是#Joan,全部的女模特戴上紅色隱形眼鏡片,雙眼透露著如火光般的聖靈紅光,當最後一位模特出場時,她所身處的的同心圓舞台,突然燃起了熊熊的烈火!幸好模特兒配合情境所擺出的身軀動作優雅並高級,觀眾們確實也替她的安危捏了一把冷汗,因為這是 #實景live show! 可不是動畫…。
.
縱然這場秀被許多時尚評論家批判著:「這是火烤模特嘛~」,但我身為Mcqueen的死忠粉絲,愛他的心依然存在,至今還是對他崇拜不已!
.
.
.
🤓小編發問: 請問老師! 在秀台上,有令您最印象深刻的與 #動物 共演舞台嗎?
💖老師時尚小講堂:
什麼?跟動物們一起在舞台上演出嗎?那是一定有的啊!除了可愛的狗狗、威武的馬、調皮的猴子、會說話的鸚鵡、訓練有素的老鷹外,還有會嚇死人的蜥蜴啊!
.
超難忘的一次經驗,是有一年我還身為模特兒的時候,有一場“蒂芭蕾”絲襪的秀。90年代的服裝秀演出,走的大都是有穿叉著情境式的台步。記憶深刻當時某位學姊牽著她家心愛的的狗狗上台(是有可愛長耳朵的可卡犬),它一出場,即獲得觀眾們如雷的掌聲和口哨聲! 也許狗狗當時在伸展台上太投入、太開心了,牠的媽咪牽著牠一起走台步回到舞台底時,牠非常興奮地拉了坨巨大漂亮的便便…就落在舞台正中央,留下了一個超難忘(完美)的ending!
.
See ~ 狗狗真是天下最無敵可愛的動物了~還不忘跟媽咪一起留下一個「驚艷」眾人的畫面!
.
有動物參與演出真的非常加分~這麼多年親眼看過最灰姑娘+諾亞方舟的畫面,是於2005 #巴黎 的秀場,觀賞了當時設計師 John Galliano的Dior haute couture 。他安排了一幕馬車開場的畫面,有真人版職業馬車伕,與皇室小男孩一起和超模們演出。馬車出現了,馬即離場,一切都順利進行,這一場訂製服秀,更有著眾多使出渾身解數、台步技巧高超的超模們參與!最後珍貴的ending收場時,是由當時火紅、如日中天的John Galliano謝幕,難忘那一刻當 models於舞台上夾道歡迎設計師出場時,設計師渾身充滿榮耀光芒的畫面呀!
(參考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hWh7B-a9Jw)
.
.
.
.
#凱渥 #catwalk #時尚 #電影 #VivienneWestwood #JohnGalliano #AlexanderMcqueen
我的母親次文化 在 母親最後的昭示,生命旅程的意義:談井上靖《我的母親手記》 的必吃
Public · Event · by 木馬文化ECUS Publishing House and 2 others ... 《我的母親手記》是井上靖在父親去世之後,記錄母親八十到八十九歲之間的失智生活。 ... <看更多>
我的母親次文化 在 我的母親(紀錄片) - YouTube 的必吃
台灣Taiwan│2009│紀錄片Documentary│Colour│37 min 導演林麗芳(入圍女性影展、雲林縣文化藝術獎紀錄片類第二名) 故事大綱李秋菊她出生在農家,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