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兒童人權日,讓我們一起繼續為兒童人權努力!」
進入立法院以來,任何有關孩子的議題,一直都是我們最在意的事。
我們從最根本的法規《兒少法》、《幼照法》開始著手修正,也針對托育環境、幼托政策全面檢視,希望能提升幼保員勞動環境,減少虐童事件的一再發生。
對於弱勢孩子的照護,我們直接到兒少安置機構,傾聽第一線的聲音;為了保障孩子的遊戲權,我們也持續關心公園、兒童遊具的安全;我們也希望孩子的教育能有更全方面的發展,同時,也強調性別平權教育的重要,期待孩子尊重多元、能成為各種想成為的樣子。
孩子往往會因為年紀小、生活經驗不足,而被忽略他們的主體性,甚至將他們視為大人的附屬品,進而容易漠視兒童的權利。
台灣雖然從 2014 年有了《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希望能全方位構築守護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環境,但是,長期陪伴著孩子下來,我仍感覺,台灣對於兒童人權的認知與重視,仍都還有很大的改善與進步空間。
還有太多太多的事需要繼續推進,未來,我們會持續透過積極倡議、推動落實與監督執行等面向,來盡力促使兒童人權的重視與邁進,也期待各位家長能一起參與。
今天是國際兒童人權日,我們一起繼續為了兒童人權努力!
-
🙌🏻工商時間🙌🏻
國家人權博物館 National Human Rights Museum 以「我是兒童,我有權利」為題舉辦了主題園遊會,將於這週日(11月22日)開始,在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舉辦。活動邀請不同的兒權倡議者,以工作坊集體創作、體感遊戲親子闖關、兒童權利講座等方式,讓小朋友們透過做中學,倡議自己的權利,讓大朋友們強化兒權觀點,思索兒權多元的實踐面向。
人權博物館的活動,推薦給大家,詳細資訊可以看這邊:https://reurl.cc/WLYdze
-
👉🏻過去關於兒童人權的相關發文
🔸你有發現少領一個月的育兒津貼嗎?我幫你爭取回來了!:https://reurl.cc/MdmbLv
🔸兒少安置業務費用少,社福人員待遇低:https://reurl.cc/D6MdL5
🔸本該讓孩子開心遊玩的遊樂場,怎麼會發生駭人的斷指意外?:https://reurl.cc/k0b7gr
🔸衛福部平台未來將公開判決有罪托育人員名單!:https://reurl.cc/Q3ljgZ
🔸家暴事件零容忍,保護孩子免於傷害!:https://reurl.cc/v1be2j
🔸教保員勞權有保障,家長托育更放心!全面提升幼兒園勞檢次數與品質!:https://reurl.cc/Mdmbo4
🔸全國教保資訊網應該更準確、直覺、方便!:https://reurl.cc/2gADOn
🔸明明都是需要保護的孩子,為何法律規定上有這麼大的差異?:https://reurl.cc/9XAOAn
🔸終於等到!幼兒園超收一再發生,教育部承諾:朝加重罰鍰方向修正:https://reurl.cc/zzGMGa
🔸現形吧,惡質幼兒園!違法幼兒園裁罰紀錄大公開!https://reurl.cc/bRbk83
🔸肯定國家對於兒童人權的重視!:https://reurl.cc/zzGMay
🔸讓青少年也能擁有屬於他們的戶外運動場、遊戲場!:https://reurl.cc/OqapNy
🔸少事法修正後,我們如何看待觸法的兒童與少年?:https://reurl.cc/VXZjby
🔸若安置機構發生問題,孩子的權益如何保障?:https://reurl.cc/j54k0n
🔸兒童節前夕,提出《兒少權法》、《幼照法》修正案!:https://reurl.cc/Ldxpky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48的網紅專業活動主持人小優,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是兒童-我有權利🧒 兒童權利公約頒布30週年主題特展/開幕記者會囉恭喜🎉 在這個具有歷史意涵的空間和大家一起慶祝「世界兒童人權日」 為了讓更多人可以對兒童權利有所認識, 國家人權博物館🏠特別舉辦兒童權利公約頒布30週年主題特展 透過不同以往的觀展方式,將帶給大家一連串驚奇的體驗,在展區...
我是兒童我有權利 在 張家銨 家家平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是兒童我有權利
#國際兒童人權日
11月20日是國際兒童人權日,這是對世界上所有的孩子許下承諾重要的日子💪🏻
📌兒童權利之父柯札克也曾說「每個孩子都有權利,擁有自己的夢想和秘密。」
臺中原本是臺灣唯二沒有設立兒少代表的縣市,因此,家銨在議會提案要求市府設置「兒少政策協調與監督機制」,並招募兒少代表。
如今已成立一年多了,家銨再一次提醒市府,建立參與機制只是開始的第一步,應提出具體的政策出來,切勿以欺瞞、拖延等方式來對待,這是對兒少代表的不友善,完全無法符合兒童權利公約所保障的受傾聽權或參與權的精神。
因為家銨認為每位孩童皆享有與大人一樣的人權且受到尊重,讓他們相信自己擁有能力、自主權來決定未來方向,並且為自己權利發聲。
🎥影片分享
https://youtu.be/arCRAe814N0
#銨讚就分享
#家家平安張家銨
#家銨用心監督
—
✅家銨的LINE@
https://goo.gl/ZP7g7T
✅家銨的IG
https://goo.gl/cWFhaz
✅家銨的Youtube
https://is.gd/zsdEaR
我是兒童我有權利 在 親子天下‧悅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是 #國際兒童人權日 ,在1989年的這一天,聯合國發布「兒童權利公約」,台灣也在2014年將公約納入國內法。這30多年來,愈來愈多孩子積極為自己的權利發聲,台灣有爭取穿短褲的女校高中生,國外也有瑞典氣候少女桑柏格。
雖然 #兒童人權 是一個相對沉重的主題,卻是和兒童發展、公民教育密切相關的議題,大人小孩都不能置身事外。推薦可以從4種主題繪本與孩子共讀,以此入門。
1⃣ 認識兒童權利
2⃣ 戰爭
3⃣ 讓孩子發聲
4⃣ 社會參與
此外,也可以透過相關展覽來認識兒童權利的精神,例如
#故宮南院 的「我是兒童.我有權利」特展
#國家人權博物館 的「歡迎來到兒童權利動物園」...等等
🙋大家還知道有哪些兒童人權日相關活動嗎?歡迎分享喔!
📚延伸推薦|透過繪本,把重要的國際議題說清楚講明白
>> cplink.co/6sUSQGVP
(預覽圖片出處:wavebreakmedia_shutterstock)
我是兒童我有權利 在 專業活動主持人小優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是兒童-我有權利🧒
兒童權利公約頒布30週年主題特展/開幕記者會囉恭喜🎉
在這個具有歷史意涵的空間和大家一起慶祝「世界兒童人權日」
為了讓更多人可以對兒童權利有所認識,
國家人權博物館🏠特別舉辦兒童權利公約頒布30週年主題特展
透過不同以往的觀展方式,將帶給大家一連串驚奇的體驗,在展區內,規劃許多互動式設計,讓你看完展的同時,彷彿經歷一場奇幻旅程
記者會揭幕儀式.具有意義
又有趣
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
特別準備這一本超大本的《兒童權利公約》
並且為這四大權利設計專屬的插圖,讓長官與與會貴賓們,可以共同將這些權利貼在書上,象徵四大權利的重要性。
展出地點:國家人文博物館
#主持人小優
#更多影片請上網參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9BpD8zmQck/hqdefault.jpg)
我是兒童我有權利 在 702葉芮妍導覽內容:兒童權利—#生存權 - Facebook 的必吃
23 views, 1 likes, 0 loves, 0 comments, 0 shares, Facebook Watch Videos from 新北市蘆洲國中圖書館: 人權故事行動展#第六部「 我是兒童我有權利 」兒童權利公約主題 ... ... <看更多>
我是兒童我有權利 在 Re: [心得] 反推中國醫兒童醫院新生兒科宋X舉- 看板BabyMother 的必吃
欸 看到大家熱烈推文壓力有點大,
但還是有點意見跟疑問想提出來討論一下。
摒除原原po的情緒性發言跟反應,大家真的能接受對病人進行侵入性醫療可以不用告知?
對於我來說有幾點我感到疑惑不解
1. 驗尿需要留尿,但留尿必須要用導尿管嗎?之前也有護理師提出一般使用留尿袋,此與
個人經驗相符。
2.導尿管放置屬於侵入性醫療,以衛福部發布的sop來說需要跟病人與家屬說明處置的目的
過程與可能的併發症。嬰兒聽不懂,但跟監護人說明以sop來說應該是需要的,這部分大家
真的可以接受?
會對這個議題特別提出來討論是因為,我的小孩在很小的時候也經常進出醫院,當時因為尿
液會污染傷口造成當時醫療團隊非常大的困擾,我還很有印象當時的主治醫師(正巧也是台
北榮總的主任)跟我說放置導尿管是最後的選擇,並且需要麻醉來進行,當時也讓我去自費
購買醫院內沒有常備的最細的導尿管。這種種相異之處讓我感到疑惑。當然醫療處置因時空
環境病症不同而有所不同可以理解,但我的疑問是說“告知病人及家屬處置的目的過程與併
發症”不是醫療流程中必要的一環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136.200.6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78932665.A.12F.html
"告知"這個步驟的必要性跟是否有完成SOP吧!
各位家長是可以接受的嗎?
※ 編輯: ONLYlove (210.61.97.145 臺灣), 03/16/2023 10:29:46
※ 編輯: ONLYlove (210.61.97.145 臺灣), 03/16/2023 10:36:29
※ 編輯: ONLYlove (210.61.97.145 臺灣), 03/16/2023 10:38:24
我可以接受醫生很忙不能當下說,但是我如果找醫生做醫療諮詢而醫生不理我,
我應該無法接受
醫生稱讚的好病人跟病人家屬耶!
※ 編輯: ONLYlove (210.61.97.145 臺灣), 03/16/2023 10:58:25
不過這圖看起來是投訴後醫師的回覆? 看看有沒有人好心幫忙說明一下。
-----
另外,其實我沒有要針對原原po的事件有什麼評論或是翻案,不須糾結於此。
重點還是侵入性醫療是否需要讓病人或其家屬知道
以及其延伸話題:
1. 驗尿是否等於導尿(在新生兒看起來是,但一般大眾認知可能有落差)
2. 如何才是有效溝通與傳達?(太著急、忽略重點..)
3. 醫院工作是否繁重到無法適當說明(這裡可能是系統性的風險,耐心了一百次
還是忽略了一次,總有一個人會出事?)
--
以上 大概是我自己的心得 還是感謝大家提供意見 希望大家在討論過程中也能有所獲得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