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比人:五軍之戰」:因失去,再擁有】
【哀悼永遠的比爾博巴金斯:伊恩荷姆】
從一開始不怎麼情願踏上冒險之旅,而且懦弱到老是受人保護,最後卻屢屢依靠智慧幫夥伴化險為夷,最後勇於投身戰場,並目睹同伴戰死沙場,那個來自於夏爾的哈比人,已經不一樣了。
或許比爾博終其一生只須要待在袋底洞,每天早晨享用豐盛的早餐,偶爾在家門口咬一咬菸斗,這種愜意的生活是眾人夢寐以求,但憑著一股衝動,比爾博還是展開了旅程。雖然最後比爾博如願以償地獲得金銀財寶,他才意識到真正的寶物並不是身外之物,而是那些曾經共患難的朋友。
患難見真情,所有經得起考驗的友情,都來自於大風大浪的試煉。每個人一生中最得來不易的就是真正的友情,當你遭逢人生劇變,有幾個人仍願意留在你身邊?
《哈比人:五軍之戰》的結局讓我忍不住想要再三回味,比爾博得到了財物,但卻顯的哀傷,因為他失去這一生來最珍愛的夥伴,雖然經歷了生離死別,但他也不後悔踏上這段旅程,因為人終究難免一死,但最重要的,我們能永遠活在彼此的記憶中。往後的日子比爾博在家門口咬菸斗的時候,多了段能讓他反覆咀嚼的回憶。
年紀愈長,逐漸明白最奢侈的事物不是可觀的財富,而是友情。離你而去的人會愈來愈多,也會發現真正理解你的人很少,酒肉言歡一番後,誰還願意傾聽你心中的寂寞與悲傷?當比爾博‧巴金斯從孤山歸來時,卻發現他的親友正在忙著拍賣他的財產,心寒的他更想念曾在孤山王國並肩作戰的矮人朋友們。
回到夏爾的比爾博依舊是孤獨的,但這份孤獨卻不一樣了,飽滿的內在更能讓他忽略周遭對他的非議。旅程之前,比爾博是老氣橫秋的,但回到家鄉時顯得多愁善感,他觀看世界的方式不一樣了。旅程不只讓人茁壯,也讓人的靈魂變的年輕許多。
私心而論,我喜歡《哈比人》三部曲多於《魔戒》三部曲一點。《魔戒》三部曲確實引領我認識中土世界,但因為故事大部分為史詩規模的戰役,所以氛圍凝重不少,《哈比人》三部曲則是比較著重於冒險旅程的形式,整體風格更加詼諧而俏皮許多,所以兩者各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我個人比較難以分辨優劣。
早在拍攝《魔戒》三部曲之前,彼得傑克森在殭屍電影《新空房禁地》中就展現出大膽而細膩的玩心。《魔戒》裡總是不時穿插一些頑皮的動作戲,比起《新空房禁地》明顯收斂不少,而《哈比人》三部曲則有更多空間展現彼得傑克森淘氣的一面,無論是《哈比人:意外旅程》矮人軍團在食人妖洞窟裡列隊沖垮半獸人大軍,或是《哈比人:荒谷惡龍》的木桶泛舟,以及《哈比人:五軍之戰》裡,精靈瑟蘭督伊騎著大麋鹿,將四隻半獸人「串燒」斬首,這些天外飛來一筆的幽默不會突兀,反而總是適時紓緩戰鬥場面的緊繃。與《魔戒》系列相較,《哈比人》三部曲觀眾驚嘆的捧腹確實明顯多了些。
《哈比人:五軍之戰》的片長是三部曲中最短的,劇情又回歸到之前魔戒一貫的大規模戰爭場面,由於超過三分之二的劇情在前兩部已詳述完畢,只剩最終五軍之戰的部分,所以節奏明顯比前二部曲還快了許多,文戲鋪陳沒多久就進入震懾山河的大戰。因為是前傳性質,戰爭場面規模自然略遜於《魔戒》三部曲,但整體精緻度提升許多,戰略的種類也相當豐富,每位角色個別的戰鬥場面篇幅也不少。與《魔戒》系列相較,《哈比人:五軍之戰》更有動作電影的風格。
《哈比人:五軍之戰》戰鬥上的細節有不少影像上的生動描寫,跨越了小說文本天生的侷限。例如,電影將惡龍史茅革,與長湖鎮弓箭手巴德的對手戲,描寫的更加生動而戲劇性,原作巴德只是將一支細小黑箭劍射進史茅革鱗甲中的細縫,電影中則是改成雕像上巨大的黑劍,還有增加了史茅革的叫囂台詞,凸顯了它的自負性格。彼得傑克森並未凌駕原作,他只是讓小說與改編電影間有著相輔相成的處理,文本與影像彼此各有長短之處,但導演沒有讓兩方犧牲各自的優勢,這是相當難得的。
原本矮人與半獸人的戰爭,在《哈比人歷險記》原作中沒有詳述,但彼得傑克森將死於大戰的半獸人首領「阿索格」,改編成與索林橡木盾結下世仇,從《哈比人》前二部曲就埋下了阿索格尋仇的另一條主線;另一方面,小說中的甘道夫也時常不明原因離開比爾博他們,直到關鍵時刻才出現,在《哈比人》三部曲裡,甘道夫離去的空白被處理成去對抗潛伏的黑暗力量,也藉機讓《魔戒》系列的經典角色串場,使得《魔戒》與《哈比人》的聯繫更加強烈。這兩條故事的線路,最終在《哈比人:五軍之戰》匯集成磅礡而具有宿命氛圍的決戰。
《哈比人歷險記》原作的形式為兒童文學,風格上自然比較淺白而詼諧,直到最後五軍之戰才轉變的較為嚴肅,中間的銜接性沒有很深刻的情感處理,《哈比人》三步曲因為埋設了支線的關係,所以原作的諧趣與悲壯風格在電影中間容並蓄,讓三部曲有了氛圍上的延續。原作小說的篇幅相當短,然而在彼得傑克森的詮釋之下,原本僅有一部電影的篇幅,被擴編成三部曲的形式。原作故事的擴編存在了加油添醋的風險,但因為重返中土世界的契機十分珍貴,也許彼得傑克森本身也不願意太快結束中土世界的旅程吧?
有人推測,哈比人原作的擴編是出於商業的考量,但我更願意相信是彼得傑克森私人的情感因素。重返中土世界的機會實在太難得了,等待了將近十幾年的歲月,如果我是彼得傑克森,怎麼甘心只能在中土世界駐足短暫的時光?再說魔戒三部曲早已於奧斯卡寫下風光的記錄,傑克森導演倒是不用再拘謹於許多考量,《哈比人》三部曲反而更顯的悠閒自在。
《哈比人》三部曲加入許多原創的劇情,可能讓電影變的有些冗長,但也不至於讓我厭煩,因為那些原創的劇情看得出來,是身為狂熱粉絲的導演才能做出的嚴謹架構,而不是沒有頭緒的東拼西湊,在不破壞大致原作架構的情況下,為故事創造新的可能性。彼得傑克森的獨到見解,讓讀過原作的我覺得耳目一新。
在《哈比人》三部曲最引人注目的原創角色,非陶烈兒莫屬。基本上《哈比人歷險記》原作沒有愛情的部分,所以陶烈兒就擔綱了《哈比人》三部曲重要的愛情戲路。愛情的曲折離奇,和緩了過於陽剛的戰爭情節。
在《魔戒》三部曲亦有一段淒美的戀情,人類遊俠亞拉岡與半精靈亞玟,他們克服了種族的隔閡與戰亂等諸多考驗,最後如願譜成完整的戀曲。《哈比人》三部曲中陶烈兒與奇力的相戀,也凸顯出精靈與矮人間的種族衝突,他們的戀情十分坎坷,最後卻沒有美好的結果。
《魔戒》三部曲中亞玟放棄了精靈的長生,選擇與亞拉岡廝守短暫的一生,這段愛情的命題在探討「放棄部分的自我而獲得完整的幸福」,但陶烈兒與奇力的戀情則是在探討「愛情的缺憾」。當陶烈兒摟著奇力的遺體,泣訴為什麼心這麼痛?精靈瑟蘭督伊僅回答一句:「這就是愛情」,簡短的一句,看似沒有任何回答,但也回答了很多。愛的越深,痛的越撕心裂肺,就是因為陶烈兒覺得痛徹心扉,才證明她與奇力之間的愛是真摯的,但天底下並不是所有的情人都能受到祝福。失去,也是愛情的一部分,短暫得轟轟烈烈,成為無盡的思念,失去奇力的陶烈兒之後何去何從?恐怕也只能成為無限遐想。
其實不只陶烈兒失去了摯愛,《哈比人:五軍之戰》通篇的論述都是以「失去」為中心,陶烈兒失去了奇力,比爾博巴金斯失去了幾位旅程的戰友,索林·橡木盾重新拾回失去的財寶與權力,但最後他意識到差點失去最珍貴的夥伴。然而最珍貴的事物,往往都是在失去之後才會顯現。比爾博歷經失去朋友的哀傷,但他帶著這一生中最磅礡的回憶返鄉,不再只是虛無度日;索林·橡木盾曾經失去的太多,所以面對重新擁有的財富與權力時變的失心不悟,在最後一刻懸崖勒馬,雖然失去生命,但最終還是斷氣於比爾博的臂彎中,至少闔眼之前能意識到,真摯的友情不曾離開過他;陶烈兒必定會沉浸於哀傷一段不短的時日,但奇力已經永遠活在她的心中,再也不會離去。
《魔戒》三部曲的結尾,有種苦盡甘來的勝利感,然而《哈比人:五軍之戰》卻有濃厚的惆悵,但不會讓人感到絕望。面對失去與擁有,我們不免會顯得愚痴,失去的懼怕與憂愁,會暫時遮蔽我們的視野,最後才意識到,手握的愈緊,你就再也無法得到任何珍貴的事物。若比爾博不願意放下安逸的生活圈,怎麼能擁有能讓他反覆回憶的冒險旅程?
《哈比人》從首部曲開始埋下的支線,最後在《哈比人:五軍之戰》產生極大的效果,無論是橡木盾索林從對於財寶與權力的執迷中醒轉,亦或對於友情與愛情的深鑿細劃,因為有前二部曲的鋪陳,讓三部曲整體有了動容而完整的收尾,從一個可能只是單純的尋寶故事,被重新詮釋為讓人歌泣的磅礡史詩。彼得傑克森對於中土世界濃烈的情感與眷戀,灌溉出《哈比人》更多層次的新生命。
「哈比人歷險記」原作小說是一個架構十分簡單的故事,一個被惡龍看守的寶藏,以及一群想要征伐惡龍的勇者,這樣的簡易的故事概念啟發了許多經典的「角色扮演(Role-Playing Game)」類型的電玩,也成為後來許多奇幻文學的濫觴。在《哈比人》三部曲裡可以看見許多奇幻作品的角色原形,在《哈比人:五軍之戰》更是傾巢而出,哥布林、半獸人、精靈、矮人、哈比人、以及人類等等,全在戰場上殺成一塊兒,曾經被許多奇幻創作者奉為圭臬與教材的經典文學,如今化為生動的史詩影像,我想應該不少人激動不已吧?
雖然奇幻創作的後起之輩源源不絕,但中土世界的故事仍舊不會褪色。當代的文學世界觀越來越龐雜,恩怨情仇的支線也愈加繁複,種族也多到眼花撩亂,但「哈比人歷險記」的歷史地位始終屹立不搖。然而這不是「舊愛總是最美」的無病呻吟,而是許多奇幻文學作者沒有領略「少即是多」的創作精神。「哈比人歷險記」的創作脈絡單純清晰,真誠的友情描繪,面對財寶與權力的愚痴,當代真的很難再閱讀到俐落而率直的奇幻創作。
當一道料裡裹上一層又一層的糖霜與調味料,食材本身的鮮味早已被覆蓋殆盡。再多的種族,再多的恩怨情仇,再多的世界觀,那些僅是調味料,洋洋灑灑的一大堆設定,最後卻瓜分了純粹冒險的精神與樂趣。托爾金學識豐富,然而哈比人與魔戒卻未曾讓人感受過學識的繁重,他將自身豐富的閱歷濃縮成筆下簡潔有力的冒險故事,化繁為簡是智者重要的表徵。
經典的文學、電影或是歌曲,總是難免被後人改編或是重新詮釋。很多的重新詮釋有時只是技術層面的精進或改變,例如電影特效的進步,或是歌曲更換了演奏方式,但很多只是為原本的靈魂換上了另一副不合適的軀體。哈比人與魔戒十分幸運,而且是價值連城的幸運,遇上了真心熱愛它們的導演彼得傑克森,保留了原先文本的精髓,用影像將文本未詳述的細節加以強化,並將托爾金筆下中土世界的設定融會貫通,創作出符合當代精神卻又不失原作特色的作品。除了魔戒與哈比人之外,彼得傑克森也翻拍了小時候所崇敬的《金剛》,再再顯示改編與忠於原作之間拿捏的熟稔。
或許這一生中,很難再找到能比彼得傑克森更熱愛魔戒的導演了。《哈比人》三部曲絕非善盡善美,但那絕對是一堵不矮的「中土世界障礙」高牆,我難以想像誰能跨越過這個高牆。之後魔戒或是哈比人或許都有在被重新翻拍的機會,但這種天時地利人和的契機能否再現?無論如何,《魔戒》與《哈比人》已經成為我這一生中最重要的回憶之一。
雖然不捨,但在怎麼漫長的旅程,終究要曲終人散。與其讓電影因為要壓榨剩餘的商業價值而延續下去,也許即時畫上最完美的句號,能讓這段史詩保持永恆的絢爛。
我與魔戒的邂逅,算是無心之柳。當初《魔戒》三部曲上映時,我還是個高一生,對於史詩類型的電影不感興趣,但在同學邀約之下,於農曆年假看了《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那時電影已經上映了將近三個月,但電影院仍舊坐無虛席,甚至只能買到前三排的座位,讓我覺得不可思議,但很快的這個疑惑在接下來的聖盔谷的磅礡的戰役中一掃而空,從此我深深著迷於托爾金所打造得中土世界。
十三年過去了,現在的我已經到了必須為自己人生負責而焦頭爛額的年紀。這十三年間歷經大風大浪的洗禮,稍微少了青春時期對於夢想的衝勁,甚至有點畏怯於冒險與嘗試。就在這個時候,《哈比人:意外旅程》上映了,我再度走進揆別九年的中土世界。看著曾經被矮人們視為累贅,後來卻成為拯救眾人的英雄的比爾博‧巴金斯,我在他身上看到了那個曾經受人否定與嫌棄,但又努力振作的自己,《哈比人》三部曲剛好符合我人生的歷練,所以看來格外有感觸,我不禁反問自己,那個嚮往冒險的靈魂究竟去哪了?
跌跌撞撞的十三年,曾經失去很多,也曾經擁有一些事物,或許我還沒有抵達人生中的孤山王國,也還沒有見識過真正的狂風暴雨,但我唯一能確定的是,現在憧憬安逸的生活還太早了。從《魔戒》到《哈比人》之間,經歷過許多人生層次的轉變,但《哈比人》再度讓我憶起當年喜歡上《魔戒》的情境,而我也意識到我已經和十三年前的自己不一樣了,雖然自身的孤寂並未改變,但面對孤寂的心境已經不同了。
如今中土世界的旅程再度落幕,我不確定未來能否再踏進中土世界,若再有下一次的旅程,或許已經又是十幾年後,而那時我又在何處漂泊?或是已經安定下來?我已不敢再多做遙想。歲月一直是人們最大的頑敵,也許未來的中土旅程也不再是原班人馬,或許飾演甘道夫得伊恩麥克連已經安詳仙逝,飾演精靈王的雨果威明已經垂垂老矣....... 腦海中無限浮出的「或許」,都是對於即將告別的中土世界的強烈眷戀與不捨。無論魔戒與哈比人是否會再被重新演繹,但屬於我們這個世代的中土旅程,確定已經永遠落幕,成為青春歲月中最精華的印記。
曾於《魔戒》三部曲中,飾演皮聘的比利包伊德,雖然沒有正式回歸《哈比人》三部曲的演出,但他為《哈比人:五軍之戰》獻唱了片尾曲The Last Goodbye。在錚錚吉他聲、與充滿深情思念的歌聲中,我的雙眼逐漸濕熱而模糊起來。
再見了,那些中土永恆流傳的英勇故事;再見了,那些驍勇善戰又樂天的矮人軍團;再見了,那些善良又單純的哈比人們;再見了,那些神聖又英勇的精靈們;再見了,那些走遍天涯的遊俠;再見了,那些為了守護愛人而殞命戰場的英靈們。
以及,再見了,那個熟悉的袋底洞木門。若未來有幸再度歸返,請再為引頸期盼的我們敞開。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5萬的網紅相信音樂BinMusic,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人生半路 我不離場 儘管命運 總是比愛還囂張 哪怕遺憾 是一輩子必經的流浪 心還是會發燙 劉若英2014年全新單曲「半路」 張國立自導自演電視劇【半路父子】片頭曲 2014年10月份即將在大陸五家衛視同時開播的電視劇【半路父子】,由大陸硬底子資深名演員張國立自導自演,他為本劇投注極大心力,從劇...
我唯一的守護者片尾曲 在 老爹談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哈比人:五軍之戰」:因失去,再擁有】
【哀悼永遠的比爾博巴金斯:伊恩荷姆】
從一開始不怎麼情願踏上冒險之旅,而且懦弱到老是受人保護,最後卻屢屢依靠智慧幫夥伴化險為夷,最後勇於投身戰場,並目睹同伴戰死沙場,那個來自於夏爾的哈比人,已經不一樣了。
或許比爾博終其一生只須要待在袋底洞,每天早晨享用豐盛的早餐,偶爾在家門口咬一咬菸斗,這種愜意的生活是眾人夢寐以求,但憑著一股衝動,比爾博還是展開了旅程。雖然最後比爾博如願以償地獲得金銀財寶,他才意識到真正的寶物並不是身外之物,而是那些曾經共患難的朋友。
患難見真情,所有經得起考驗的友情,都來自於大風大浪的試煉。每個人一生中最得來不易的就是真正的友情,當你遭逢人生劇變,有幾個人仍願意留在你身邊?
《哈比人:五軍之戰》的結局讓我忍不住想要再三回味,比爾博得到了財物,但卻顯的哀傷,因為他失去這一生來最珍愛的夥伴,雖然經歷了生離死別,但他也不後悔踏上這段旅程,因為人終究難免一死,但最重要的,我們能永遠活在彼此的記憶中。往後的日子比爾博在家門口咬菸斗的時候,多了段能讓他反覆咀嚼的回憶。
年紀愈長,逐漸明白最奢侈的事物不是可觀的財富,而是友情。離你而去的人會愈來愈多,也會發現真正理解你的人很少,酒肉言歡一番後,誰還願意傾聽你心中的寂寞與悲傷?當比爾博‧巴金斯從孤山歸來時,卻發現他的親友正在忙著拍賣他的財產,心寒的他更想念曾在孤山王國並肩作戰的矮人朋友們。
回到夏爾的比爾博依舊是孤獨的,但這份孤獨卻不一樣了,飽滿的內在更能讓他忽略周遭對他的非議。旅程之前,比爾博是老氣橫秋的,但回到家鄉時顯得多愁善感,他觀看世界的方式不一樣了。旅程不只讓人茁壯,也讓人的靈魂變的年輕許多。
私心而論,我喜歡《哈比人》三部曲多於《魔戒》三部曲一點。《魔戒》三部曲確實引領我認識中土世界,但因為故事大部分為史詩規模的戰役,所以氛圍凝重不少,《哈比人》三部曲則是比較著重於冒險旅程的形式,整體風格更加詼諧而俏皮許多,所以兩者各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我個人比較難以分辨優劣。
早在拍攝《魔戒》三部曲之前,彼得傑克森在殭屍電影《新空房禁地》中就展現出大膽而細膩的玩心。《魔戒》裡總是不時穿插一些頑皮的動作戲,比起《新空房禁地》明顯收斂不少,而《哈比人》三部曲則有更多空間展現彼得傑克森淘氣的一面,無論是《哈比人:意外旅程》矮人軍團在食人妖洞窟裡列隊沖垮半獸人大軍,或是《哈比人:荒谷惡龍》的木桶泛舟,以及《哈比人:五軍之戰》裡,精靈瑟蘭督伊騎著大麋鹿,將四隻半獸人「串燒」斬首,這些天外飛來一筆的幽默不會突兀,反而總是適時紓緩戰鬥場面的緊繃。與《魔戒》系列相較,《哈比人》三部曲觀眾驚嘆的捧腹確實明顯多了些。
《哈比人:五軍之戰》的片長是三部曲中最短的,劇情又回歸到之前魔戒一貫的大規模戰爭場面,由於超過三分之二的劇情在前兩部已詳述完畢,只剩最終五軍之戰的部分,所以節奏明顯比前二部曲還快了許多,文戲鋪陳沒多久就進入震懾山河的大戰。因為是前傳性質,戰爭場面規模自然略遜於《魔戒》三部曲,但整體精緻度提升許多,戰略的種類也相當豐富,每位角色個別的戰鬥場面篇幅也不少。與《魔戒》系列相較,《哈比人:五軍之戰》更有動作電影的風格。
《哈比人:五軍之戰》戰鬥上的細節有不少影像上的生動描寫,跨越了小說文本天生的侷限。例如,電影將惡龍史茅革,與長湖鎮弓箭手巴德的對手戲,描寫的更加生動而戲劇性,原作巴德只是將一支細小黑箭劍射進史茅革鱗甲中的細縫,電影中則是改成雕像上巨大的黑劍,還有增加了史茅革的叫囂台詞,凸顯了它的自負性格。彼得傑克森並未凌駕原作,他只是讓小說與改編電影間有著相輔相成的處理,文本與影像彼此各有長短之處,但導演沒有讓兩方犧牲各自的優勢,這是相當難得的。
原本矮人與半獸人的戰爭,在《哈比人歷險記》原作中沒有詳述,但彼得傑克森將死於大戰的半獸人首領「阿索格」,改編成與索林橡木盾結下世仇,從《哈比人》前二部曲就埋下了阿索格尋仇的另一條主線;另一方面,小說中的甘道夫也時常不明原因離開比爾博他們,直到關鍵時刻才出現,在《哈比人》三部曲裡,甘道夫離去的空白被處理成去對抗潛伏的黑暗力量,也藉機讓《魔戒》系列的經典角色串場,使得《魔戒》與《哈比人》的聯繫更加強烈。這兩條故事的線路,最終在《哈比人:五軍之戰》匯集成磅礡而具有宿命氛圍的決戰。
《哈比人歷險記》原作的形式為兒童文學,風格上自然比較淺白而詼諧,直到最後五軍之戰才轉變的較為嚴肅,中間的銜接性沒有很深刻的情感處理,《哈比人》三步曲因為埋設了支線的關係,所以原作的諧趣與悲壯風格在電影中間容並蓄,讓三部曲有了氛圍上的延續。原作小說的篇幅相當短,然而在彼得傑克森的詮釋之下,原本僅有一部電影的篇幅,被擴編成三部曲的形式。原作故事的擴編存在了加油添醋的風險,但因為重返中土世界的契機十分珍貴,也許彼得傑克森本身也不願意太快結束中土世界的旅程吧?
有人推測,哈比人原作的擴編是出於商業的考量,但我更願意相信是彼得傑克森私人的情感因素。重返中土世界的機會實在太難得了,等待了將近十幾年的歲月,如果我是彼得傑克森,怎麼甘心只能在中土世界駐足短暫的時光?再說魔戒三部曲早已於奧斯卡寫下風光的記錄,傑克森導演倒是不用再拘謹於許多考量,《哈比人》三部曲反而更顯的悠閒自在。
《哈比人》三部曲加入許多原創的劇情,可能讓電影變的有些冗長,但也不至於讓我厭煩,因為那些原創的劇情看得出來,是身為狂熱粉絲的導演才能做出的嚴謹架構,而不是沒有頭緒的東拼西湊,在不破壞大致原作架構的情況下,為故事創造新的可能性。彼得傑克森的獨到見解,讓讀過原作的我覺得耳目一新。
在《哈比人》三部曲最引人注目的原創角色,非陶烈兒莫屬。基本上《哈比人歷險記》原作沒有愛情的部分,所以陶烈兒就擔綱了《哈比人》三部曲重要的愛情戲路。愛情的曲折離奇,和緩了過於陽剛的戰爭情節。
在《魔戒》三部曲亦有一段淒美的戀情,人類遊俠亞拉岡與半精靈亞玟,他們克服了種族的隔閡與戰亂等諸多考驗,最後如願譜成完整的戀曲。《哈比人》三部曲中陶烈兒與奇力的相戀,也凸顯出精靈與矮人間的種族衝突,他們的戀情十分坎坷,最後卻沒有美好的結果。
《魔戒》三部曲中亞玟放棄了精靈的長生,選擇與亞拉岡廝守短暫的一生,這段愛情的命題在探討「放棄部分的自我而獲得完整的幸福」,但陶烈兒與奇力的戀情則是在探討「愛情的缺憾」。當陶烈兒摟著奇力的遺體,泣訴為什麼心這麼痛?精靈瑟蘭督伊僅回答一句:「這就是愛情」,簡短的一句,看似沒有任何回答,但也回答了很多。愛的越深,痛的越撕心裂肺,就是因為陶烈兒覺得痛徹心扉,才證明她與奇力之間的愛是真摯的,但天底下並不是所有的情人都能受到祝福。失去,也是愛情的一部分,短暫得轟轟烈烈,成為無盡的思念,失去奇力的陶烈兒之後何去何從?恐怕也只能成為無限遐想。
其實不只陶烈兒失去了摯愛,《哈比人:五軍之戰》通篇的論述都是以「失去」為中心,陶烈兒失去了奇力,比爾博巴金斯失去了幾位旅程的戰友,索林·橡木盾重新拾回失去的財寶與權力,但最後他意識到差點失去最珍貴的夥伴。然而最珍貴的事物,往往都是在失去之後才會顯現。比爾博歷經失去朋友的哀傷,但他帶著這一生中最磅礡的回憶返鄉,不再只是虛無度日;索林·橡木盾曾經失去的太多,所以面對重新擁有的財富與權力時變的失心不悟,在最後一刻懸崖勒馬,雖然失去生命,但最終還是斷氣於比爾博的臂彎中,至少闔眼之前能意識到,真摯的友情不曾離開過他;陶烈兒必定會沉浸於哀傷一段不短的時日,但奇力已經永遠活在她的心中,再也不會離去。
《魔戒》三部曲的結尾,有種苦盡甘來的勝利感,然而《哈比人:五軍之戰》卻有濃厚的惆悵,但不會讓人感到絕望。面對失去與擁有,我們不免會顯得愚痴,失去的懼怕與憂愁,會暫時遮蔽我們的視野,最後才意識到,手握的愈緊,你就再也無法得到任何珍貴的事物。若比爾博不願意放下安逸的生活圈,怎麼能擁有能讓他反覆回憶的冒險旅程?
《哈比人》從首部曲開始埋下的支線,最後在《哈比人:五軍之戰》產生極大的效果,無論是橡木盾索林從對於財寶與權力的執迷中醒轉,亦或對於友情與愛情的深鑿細劃,因為有前二部曲的鋪陳,讓三部曲整體有了動容而完整的收尾,從一個可能只是單純的尋寶故事,被重新詮釋為讓人歌泣的磅礡史詩。彼得傑克森對於中土世界濃烈的情感與眷戀,灌溉出《哈比人》更多層次的新生命。
「哈比人歷險記」原作小說是一個架構十分簡單的故事,一個被惡龍看守的寶藏,以及一群想要征伐惡龍的勇者,這樣的簡易的故事概念啟發了許多經典的「角色扮演(Role-Playing Game)」類型的電玩,也成為後來許多奇幻文學的濫觴。在《哈比人》三部曲裡可以看見許多奇幻作品的角色原形,在《哈比人:五軍之戰》更是傾巢而出,哥布林、半獸人、精靈、矮人、哈比人、以及人類等等,全在戰場上殺成一塊兒,曾經被許多奇幻創作者奉為圭臬與教材的經典文學,如今化為生動的史詩影像,我想應該不少人激動不已吧?
雖然奇幻創作的後起之輩源源不絕,但中土世界的故事仍舊不會褪色。當代的文學世界觀越來越龐雜,恩怨情仇的支線也愈加繁複,種族也多到眼花撩亂,但「哈比人歷險記」的歷史地位始終屹立不搖。然而這不是「舊愛總是最美」的無病呻吟,而是許多奇幻文學作者沒有領略「少即是多」的創作精神。「哈比人歷險記」的創作脈絡單純清晰,真誠的友情描繪,面對財寶與權力的愚痴,當代真的很難再閱讀到俐落而率直的奇幻創作。
當一道料裡裹上一層又一層的糖霜與調味料,食材本身的鮮味早已被覆蓋殆盡。再多的種族,再多的恩怨情仇,再多的世界觀,那些僅是調味料,洋洋灑灑的一大堆設定,最後卻瓜分了純粹冒險的精神與樂趣。托爾金學識豐富,然而哈比人與魔戒卻未曾讓人感受過學識的繁重,他將自身豐富的閱歷濃縮成筆下簡潔有力的冒險故事,化繁為簡是智者重要的表徵。
經典的文學、電影或是歌曲,總是難免被後人改編或是重新詮釋。很多的重新詮釋有時只是技術層面的精進或改變,例如電影特效的進步,或是歌曲更換了演奏方式,但很多只是為原本的靈魂換上了另一副不合適的軀體。哈比人與魔戒十分幸運,而且是價值連城的幸運,遇上了真心熱愛它們的導演彼得傑克森,保留了原先文本的精髓,用影像將文本未詳述的細節加以強化,並將托爾金筆下中土世界的設定融會貫通,創作出符合當代精神卻又不失原作特色的作品。除了魔戒與哈比人之外,彼得傑克森也翻拍了小時候所崇敬的《金剛》,再再顯示改編與忠於原作之間拿捏的熟稔。
或許這一生中,很難再找到能比彼得傑克森更熱愛魔戒的導演了。《哈比人》三部曲絕非善盡善美,但那絕對是一堵不矮的「中土世界障礙」高牆,我難以想像誰能跨越過這個高牆。之後魔戒或是哈比人或許都有在被重新翻拍的機會,但這種天時地利人和的契機能否再現?無論如何,《魔戒》與《哈比人》已經成為我這一生中最重要的回憶之一。
雖然不捨,但在怎麼漫長的旅程,終究要曲終人散。與其讓電影因為要壓榨剩餘的商業價值而延續下去,也許即時畫上最完美的句號,能讓這段史詩保持永恆的絢爛。
我與魔戒的邂逅,算是無心之柳。當初《魔戒》三部曲上映時,我還是個高一生,對於史詩類型的電影不感興趣,但在同學邀約之下,於農曆年假看了《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那時電影已經上映了將近三個月,但電影院仍舊坐無虛席,甚至只能買到前三排的座位,讓我覺得不可思議,但很快的這個疑惑在接下來的聖盔谷的磅礡的戰役中一掃而空,從此我深深著迷於托爾金所打造得中土世界。
十三年過去了,現在的我已經到了必須為自己人生負責而焦頭爛額的年紀。這十三年間歷經大風大浪的洗禮,稍微少了青春時期對於夢想的衝勁,甚至有點畏怯於冒險與嘗試。就在這個時候,《哈比人:意外旅程》上映了,我再度走進揆別九年的中土世界。看著曾經被矮人們視為累贅,後來卻成為拯救眾人的英雄的比爾博‧巴金斯,我在他身上看到了那個曾經受人否定與嫌棄,但又努力振作的自己,《哈比人》三部曲剛好符合我人生的歷練,所以看來格外有感觸,我不禁反問自己,那個嚮往冒險的靈魂究竟去哪了?
跌跌撞撞的十三年,曾經失去很多,也曾經擁有一些事物,或許我還沒有抵達人生中的孤山王國,也還沒有見識過真正的狂風暴雨,但我唯一能確定的是,現在憧憬安逸的生活還太早了。從《魔戒》到《哈比人》之間,經歷過許多人生層次的轉變,但《哈比人》再度讓我憶起當年喜歡上《魔戒》的情境,而我也意識到我已經和十三年前的自己不一樣了,雖然自身的孤寂並未改變,但面對孤寂的心境已經不同了。
如今中土世界的旅程再度落幕,我不確定未來能否再踏進中土世界,若再有下一次的旅程,或許已經又是十幾年後,而那時我又在何處漂泊?或是已經安定下來?我已不敢再多做遙想。歲月一直是人們最大的頑敵,也許未來的中土旅程也不再是原班人馬,或許飾演甘道夫得伊恩麥克連已經安詳仙逝,飾演精靈王的雨果威明已經垂垂老矣....... 腦海中無限浮出的「或許」,都是對於即將告別的中土世界的強烈眷戀與不捨。無論魔戒與哈比人是否會再被重新演繹,但屬於我們這個世代的中土旅程,確定已經永遠落幕,成為青春歲月中最精華的印記。
曾於《魔戒》三部曲中,飾演皮聘的比利包伊德,雖然沒有正式回歸《哈比人》三部曲的演出,但他為《哈比人:五軍之戰》獻唱了片尾曲The Last Goodbye。在錚錚吉他聲、與充滿深情思念的歌聲中,我的雙眼逐漸濕熱而模糊起來。
再見了,那些中土永恆流傳的英勇故事;再見了,那些驍勇善戰又樂天的矮人軍團;再見了,那些善良又單純的哈比人們;再見了,那些神聖又英勇的精靈們;再見了,那些走遍天涯的遊俠;再見了,那些為了守護愛人而殞命戰場的英靈們。
以及,再見了,那個熟悉的袋底洞木門。若未來有幸再度歸返,請再為引頸期盼的我們敞開。
我唯一的守護者片尾曲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宅在家日劇推薦
#法醫女王(アンナチュラル,UNNATURAL)
到現在才看過法醫女王會不會很遜🤔
這齣日劇是2018年冬季日劇收視率第三名,由石原聰美主演。是日劇熟悉的職業劇套路,但是一個非常少見的行業:法醫。劇中描述在日本厚生勞動省新設立的「UDI Lab」『Unnatural Death Investigation Laboratory,(不自然死亡實驗室)』裡,由法醫在懷疑不自然死亡的屍體上找出其真正死因。並點出日本死亡鑑定執行解剖比例過低的問題。
1.第一集講的無名之毒,以為是中毒而死,後來竟然是冠狀病毒MERS,在新冠疫情嚴峻的此時各位回頭去看應該會更有感觸。
2.劇情套路和絕對零度有點像,就是雖然是一集一集的案件,但有一個大秘密,每集會有一點線索,然後最後兩三集把故事說完。會讓人很想看下去,非常緊湊。
3.法醫解剖難免有遺體的畫面,幸好劇中沒有太多寫實的血腥畫面。劇中也在在表現出法醫的專業,唯一沒有解剖的一集:直播死因對決令人印象深刻,在一些偏遠的地方,遠距死因鑑定是可能的嗎?
4.除了每集探討一種死因外,也有帶入許多議題,可以讓人思考。比方說第四話「幸福蜂蜜蛋糕」工廠過勞死的問題,第七話殺人遊戲的校園霸凌問題,第八話更生人回家路途遙遠的問題等等。
5.三澄美琴(石原聰美飾)因為某件往事,造成她不易對他人敞開心胸,交往三年的男友也分手。養母藥師丸博子是個律師,所以工作上和法醫也會有關,兩者也有精彩的親子對手戲。
6.劇中最神秘的角色是中堂系(井浦新飾),看似惡劣不好相處的個性還有一些奇怪的行為,一切都是為了替八年前論及婚嫁的女友找到真凶,隨劇情進展三澄也越來越能理解中堂,彼此互相幫助,有一個團隊的感覺。
7.神倉保夫(松重豐飾)所長,默默守護每個成員,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警察找上門,中堂要所長搪塞過去,結果所長一講就連珠砲像背書一樣講出來XD
可是我看到所長都會肚子餓(孤獨的美食家🤣)
8.最後兩集兇手大魔王出場,還有讓他繩之以法的橋段,看來也很過癮。
9.看完此劇,會不會有更多醫學系畢業生和久部六郎(窪田正孝飾)一樣立志走法醫呢^^
10.片尾曲米津玄師的Lemon也因此大紅,感覺是唱出了中堂醫師的心聲。
11.本劇在第96回日劇學院賞一舉囊獲作品賞、主演女優賞(石原聰美)、助演男優賞(井浦新)、主題曲賞(《Lemon》米津玄師)、導演賞、劇本賞6項大獎。
我唯一的守護者片尾曲 在 相信音樂BinMusic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人生半路 我不離場
儘管命運 總是比愛還囂張
哪怕遺憾 是一輩子必經的流浪
心還是會發燙
劉若英2014年全新單曲「半路」
張國立自導自演電視劇【半路父子】片頭曲
2014年10月份即將在大陸五家衛視同時開播的電視劇【半路父子】,由大陸硬底子資深名演員張國立自導自演,他為本劇投注極大心力,從劇本發想時期就力邀劉若英共同演出,認為她就是女主角的不二人選。
這部劇描述一個混日子的中年浪子,在遭遇一連串意外之後,突然面臨前大半輩子不曾體會的考驗:他是否能在關鍵時刻守護一家人的幸福,完成他不擅長的「擔當」?女主角是改變這位男子人生的關鍵人物。兩個人生走到半路的孤獨靈魂相遇,碰撞之後撞擊出猛烈火花,翻轉了彼此原本看似平淡的生活。
整齣劇刻劃人在危難之中的強大韌性,在愛情、親情上都有動人的鋪陳,生活化的題材,樸實的場景,卻真實如人生,在演技傑出的男女主角真情演繹之下,擁有獨特的生命力,看過預告的人都覺得非常好哭。
史上最早班錄音歌曲 戲裡戲外都真實的奶式情歌
金曲製作人鍾成虎 VS. 知性天后劉若英
「半路」再創情歌新境界
人生走到半路,儘管千瘡百孔、顛簸無數,循著愛的軌跡而去,無論悲喜,都仍是唯一能讓人生完整的道路。
奶茶在看過【半路父子】劇本之後,深受感動,因此雖然近年休養生息,已減緩接戲,還是義無反顧地答應演出。而這首劉若英今年度唯一單曲「半路」,為搭配戲劇內容量身定做,不僅歌詞修改十數版,製作過程也煞費苦心。唱片公司與劇組從數十首DEMO中來回挑選,最後由奶茶的暢銷名曲「我們沒有在一起」原作詞曲班底黃婷和陳韋伶出線,並邀請熟知奶茶聲線的金曲製作人鍾成虎(製作「幸福不是情歌」)操刀,打造原汁原味的奶式情歌。
而在歌曲錄製過程裡,也創下「錄音最早班」的記錄。奶茶近年生活規律、作息正常,製作人鍾成虎也屬於晨型人,兩人隨意聊出「早上九點來錄音室錄音」的想法,竟然一拍即合,立刻付諸實行。因此「半路」就是以奶茶早晨精神奕奕的聲線錄製,全然有別於過往的錄音經驗,堪稱史上最早班錄音歌曲。
「半路」在娓娓道來的旋律裡,以奶茶一貫溫柔而堅韌的態度,陳述一種在人生裡不放棄的執著。就算很痛苦,就算有遺憾,就算人終究是孤獨的,還是要在能愛的時候,無怨無悔去愛一場。製作人精挑溫文的鋼琴與鋼弦吉他音色,搭配畫龍點睛的手風琴,就像是流過無數卵石的悠悠溪水,不慌不忙熨貼著每個人的心。
在紛亂的世界裡,聽見奶茶劉若英仍是以從容的態度,唱出發人深省的樂音,我們仍是會相信,走到半路,儘管千瘡百孔、顛簸無數,循著愛的軌跡而去,無論悲喜,都仍是唯一能讓人生完整的道路。
半路
詞|黃婷 曲|陳韋伶
就算最後到達的地方 沒有任何人能分擔
誰能永遠獨自去闖蕩
就算將靈魂築成圍牆 也不可能安然無恙
何不就勇敢走到邊疆
我們兩個有多不一樣
任性倔強都能原諒 不完美又怎樣
痛過瘋過 再不問然後呢
我不怕失望 只怕你健忘
愛情半路 我不孤獨
你在身旁 幸福就不再偽裝
哪怕遺憾 是一輩子必經的流浪
心還是會發燙
人生半路 誰先離場
從不奢望 幸福能無限延長
如果還能 再無怨無悔去愛一場
我不留戀 錯過的每一個天堂
愛情半路 我不孤獨
撫平舊創 背起了新的行囊
重複回憶 能洗掉生命中的狂妄
不對自己說謊
人生半路 我不離場
儘管命運 總是比愛還囂張
我會守著 一寸寸握著你的力量
等在未來 藏一段最美的時光
製作人:鍾成虎
編曲:JerryC
和聲:許哲珮
混音:楊大緯
製作助理:周谷淳
劉若英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Rene0601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P5h88eh0_M/hqdefault.jpg)
我唯一的守護者片尾曲 在 相信音樂BinMusic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等著我歸去
變成一座
守護著你的城牆
[為你平定的天下] 李劍青
由唐人電影製作有限公司投資拍攝,改編自《步步驚心》作者桐華的小說《大漠謠》之經典華劇《風中奇緣》,為2014年最受注目歷史古裝戲劇,由劉詩詩、彭于晏及胡歌領銜主演,講述一段橫跨大漠與京城、將軍與素人的唯美曲折愛情故事。
相信音樂與唐人電影製作公司合作戲劇配樂和插曲,經過長時間的磨合討論,所有歌曲都是量身定做。而在尋找主題曲的過程中,製作單位希望有一首「既帶有古典氣質、又能將俠骨柔情以現代樂風詮釋」的歌曲,五月天阿信以中國古代的將軍故事為藍本,寫出「為你平定的天下」的歌詞,唯美詩意的文字,格局開闊卻又柔情無盡,切中故事核心。李劍青對歌詞很有感覺,譜出了讓製作單位滿意的旋律,一版定案,而他唱的DEMO一給製作單位聽,所有人都為之驚豔,當時也並不在乎這位音樂天才其實還名不見經傳,立刻確認為《風中奇緣》的主題曲。
故事在感傷的旋律、「為你平定的天下」亦柔亦剛的歌詞引導下,莘月、衛無忌、莫循三位主角悉數登場,歷歷在目的刻劃了三人在劇中的愛恨情仇,有喜有悲,有甜蜜溫存,也有苦斷愁腸,幕幕動人心弦。同時為了貼近劇情,這首歌更特別製作了兩個版本「柔情版」和「奔騰版」,前者以柔和溫情的弦樂為主,後者加入澎湃的搖滾元素,詮釋出將軍在天下與愛情之間的掙扎選擇。
華語樂壇音樂教父李宗盛15年來唯一男弟子的李劍青,沈潛十年磨練,在師父的演唱會上一鳴驚人,是集結了歌手、小提琴手、作曲人於一身的天才型音樂創作人。清瘦的身材、斯文的臉孔,卻擁有一個清亮厚實的嗓音,李劍青在數次現場演出時一開口就技驚全場,彷彿要把整片大地都唱進一個萬人的空間裡。
李劍青來自中國廣西鄉下的一個小城鎮,七歲開始學習小提琴,1990年考入廣西藝術學院學習小提琴演奏專業,經歷過廣西交響樂團小提琴副首席,紫太陽樂隊的主唱兼節奏吉他。音樂風格在古典的基礎上注入流行元素,卻不媚俗、不跟風,始終以自己的品味與步調,走一條獨特的路。
李劍青於2013年發行了單曲《匆匆》,李宗盛談起與李劍青的緣分,直說這個才華橫溢小伙子的旋律,總能帶給他許多的靈感與感動。正因《匆匆》獨特的音樂氛圍以及詞曲韻味,受到樂迷注目。熱愛音樂的劍青,一直確認這是他最想走的路,也不急不躁,始終跟在李宗盛大哥身邊學習,慢工出細活地進行著落實許多音樂想法的計劃,他將用他的才華給這世界更多更好的音樂。
《風中奇緣》將於10月1日起,每週三、四晚10點於湖南衛視播出。
為你平定的天下
詞|五月天 阿信
曲|李劍青
我不敢再看那月牙 像你溫柔的眉 高掛 照映大漠思念無涯
我不怨連年的爭殺 只要有一天能回家 嚐一片和你安居的晚霞
讓我的臂膀 變成你的城牆
如果我倒下 也相約在天堂 就讓逆風的野望 風乾最後的淚光 直奔向 生死的前方
讓我的臂膀 變成你的城牆
如果我倒下 就相約在天堂 因為我知道你也望著 這月亮 等著我歸去 變成一座 守護著你的城牆
(等著我歸去 輕輕獻上 為你平定的天堂) 軍令急如火星落下 思念也從不曾駐紮 亂未平定何以為家 此一去勝負無定甲 孤軍長驅祈連山下 馬一跨 那怕生命是代價
讓我的臂膀 變成你的城牆
如果我倒下 就相約在天堂 就算我血液變成紅花 般綻放 就讓我落在 你的土壤 從此再也不流浪 就讓我落在 你的土壤 為你灌溉著希望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rG2yLRi1HA/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d77-YPoZZxbkVQ2rmI9tbT8ykYA)
我唯一的守護者片尾曲 在 相信音樂BinMusic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等著我歸去
變成一座
守護著你的城牆
[為你平定的天下] 李劍青
由唐人電影製作有限公司投資拍攝,改編自《步步驚心》作者桐華的小說《大漠謠》之經典華劇《風中奇緣》,為2014年最受注目歷史古裝戲劇,由劉詩詩、彭于晏及胡歌領銜主演,講述一段橫跨大漠與京城、將軍與素人的唯美曲折愛情故事。
相信音樂與唐人電影製作公司合作戲劇配樂和插曲,經過長時間的磨合討論,所有歌曲都是量身定做。而在尋找主題曲的過程中,製作單位希望有一首「既帶有古典氣質、又能將俠骨柔情以現代樂風詮釋」的歌曲,五月天阿信以中國古代的將軍故事為藍本,寫出「為你平定的天下」的歌詞,唯美詩意的文字,格局開闊卻又柔情無盡,切中故事核心。李劍青對歌詞很有感覺,譜出了讓製作單位滿意的旋律,一版定案,而他唱的DEMO一給製作單位聽,所有人都為之驚豔,當時也並不在乎這位音樂天才其實還名不見經傳,立刻確認為《風中奇緣》的主題曲。
故事在感傷的旋律、「為你平定的天下」亦柔亦剛的歌詞引導下,莘月、衛無忌、莫循三位主角悉數登場,歷歷在目的刻劃了三人在劇中的愛恨情仇,有喜有悲,有甜蜜溫存,也有苦斷愁腸,幕幕動人心弦。同時為了貼近劇情,這首歌更特別製作了兩個版本「柔情版」和「奔騰版」,前者以柔和溫情的弦樂為主,後者加入澎湃的搖滾元素,詮釋出將軍在天下與愛情之間的掙扎選擇。
華語樂壇音樂教父李宗盛15年來唯一男弟子的李劍青,沈潛十年磨練,在師父的演唱會上一鳴驚人,是集結了歌手、小提琴手、作曲人於一身的天才型音樂創作人。清瘦的身材、斯文的臉孔,卻擁有一個清亮厚實的嗓音,李劍青在數次現場演出時一開口就技驚全場,彷彿要把整片大地都唱進一個萬人的空間裡。
李劍青來自中國廣西鄉下的一個小城鎮,七歲開始學習小提琴,1990年考入廣西藝術學院學習小提琴演奏專業,經歷過廣西交響樂團小提琴副首席,紫太陽樂隊的主唱兼節奏吉他。音樂風格在古典的基礎上注入流行元素,卻不媚俗、不跟風,始終以自己的品味與步調,走一條獨特的路。
李劍青於2013年發行了單曲《匆匆》,李宗盛談起與李劍青的緣分,直說這個才華橫溢小伙子的旋律,總能帶給他許多的靈感與感動。正因《匆匆》獨特的音樂氛圍以及詞曲韻味,受到樂迷注目。熱愛音樂的劍青,一直確認這是他最想走的路,也不急不躁,始終跟在李宗盛大哥身邊學習,慢工出細活地進行著落實許多音樂想法的計劃,他將用他的才華給這世界更多更好的音樂。
《風中奇緣》將於10月1日起,每週三、四晚10點於湖南衛視播出。
為你平定的天下
詞|五月天 阿信
曲|李劍青
我不敢再看那月牙 像你溫柔的眉 高掛 照映大漠思念無涯
我不怨連年的爭殺 只要有一天能回家 嚐一片和你安居的晚霞
讓我的臂膀 變成你的城牆
如果我倒下 也相約在天堂 就讓逆風的野望 風乾最後的淚光 直奔向 生死的前方
讓我的臂膀 變成你的城牆
如果我倒下 就相約在天堂 因為我知道你也望著 這月亮 等著我歸去 變成一座 守護著你的城牆
(等著我歸去 輕輕獻上 為你平定的天堂) 軍令急如火星落下 思念也從不曾駐紮 亂未平定何以為家 此一去勝負無定甲 孤軍長驅祈連山下 馬一跨 那怕生命是代價
讓我的臂膀 變成你的城牆
如果我倒下 就相約在天堂 就算我血液變成紅花 般綻放 就讓我落在 你的土壤 從此再也不流浪 就讓我落在 你的土壤 為你灌溉著希望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iz9msSrR3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