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自己的事】臨床心理師的隱憂
◆我的臨床心理師之路
在談這些敏感的議題之前我想先交代一下我的背景,我從大學到博士班唸的都是「心理all the way」,起初就讀的是中正大學心理系,心理學雖然是一門非常廣泛的學問,但具體直接的出路在當時只有臨床心理師這個選項,大學時曾到醫院見習過,坦白說並不覺得心理師是一份體面的工作,給我的印象是必須關在一間間的小房間裡與一箱箱的心理測驗為伍,總有點「技師」的感覺(實際上早期某些醫院的確使用心理技師這個貶稱),儘管如此我對於人性與變態行為(不是日本那種變態你知道的)還是很有興趣,成績兩光的我爆氣考到成大以訓練臨床心理師為主的行為醫學所(咳,小聲地說好像還是榜首)。
在行醫所我們接受了許多關於心理病理與鑑別診斷的訓練,在研究上也是採取量化的實證主義思維,或許是處於醫學院裡,那種科學或醫學的氣氛濃烈且自然。心理病理博大精深,涉及了精神、神經與復健醫學等範疇,三、四年的訓練並不長,相較於病理與衡鑑的比重,心理治療的訓練顯得淺嚐即止。在成大精神科實習時,精神科主任陸汝斌教授同時接任行醫所所長,磨刀霍霍地我們當成住院醫師來操(實習一年都可以養出一個R1了,他說),我們幾個也就跟著住病房、半夜跑急診,分配到的扣機雖然有點些沉重,但卻也像榮耀的徽章,感覺自己成為醫院重要的一份子。還記得有次在護理站硬背各種藥的學名與副作用,有位護理師跑來問我能否下order來約束一位躁動的病人,我困惑地理解到,在階級分明的白色巨塔裡我畢竟不是醫師,難道我們的訓練等同於半桶水的精神科醫師?
心理衡鑑(評估)是我們實習的主要工作,由於評估耗時耗力,病人往往得排上數周,即使是對我們這些小毛頭也多畢恭畢敬。值班與熬夜開研究會議造成我長期睡眠剝奪,以至於脾氣暴躁,記得有一次幫一位自閉症的小朋友進行評估,媽媽怯怯地告訴我評估時她需要在場,不然小朋友無法接受,當時我面無表情地指示媽媽先離開房間,門才一關上孩子立刻大哭,用頭大力地撞牆,我嚇到馬上請媽媽進來安撫。我像是被這孩子的頭撞醒一般,看到了自己的傲慢與無知,披著白袍的我怎麼反而離人更遠了?
畢業後我在家裡附近的醫院待了兩年,很快就知道在醫院工作不是我要的,除了無止盡的評估外(才短短幾年智力測驗可能就做了幾百遍),心理師的發展也因健保給付而受限,更重要的是我不喜歡醫院的階級氛圍,以及與人較為遙遠的距離,畢竟醫院是看病而非看人。當時我迫切需要一位心靈導師的指引,而Yalom是我的偶像,我也開始接觸佛洛姆、阿德勒、荷妮等人的思想,後來決定轉換跑道到諮商心理學,在台師大完成了我的博士學位。
就如同所有學校,師大的課程並不如想像完美,但已補充我許多不足,例如失落與悲傷、家族治療等課程都開啟了不同的視域,我也更為細膩地學習到心理諮商中治療師與案主的人際歷程。坦白說更深刻的學習是身教,這是課本中學不到的。
◆臨床與諮商心理師的戰爭
有太多的新仇舊恨讓臨床與諮商心理師的關係緊張,當年臨床界辛苦耕耘才使得心理師法三讀通過,諮商界則撿便宜搭了個順風車,後來諮商心理師又努力地想打入醫院,被搶地盤的臨床界當然很不高興。互相對抗下不免開始詆毀彼此,例如聽到諮商說臨床心理師只會做心理測驗,而臨床說諮商根本不懂診斷和病理。我常戲稱自己是蝙蝠,兩邊都沒把我當成自己人,坦白說我對這樣的對抗感到厭煩,這些對彼此的貶低都隱含著偏見,即便都是臨床心理師,當中也有很大的個別差異,不能以一概全,我也漸漸體會到在校的訓練只是起點,好的心理師應該根據所處的工作場域與對象自我學習。
這場戰爭一開始臨床略佔上風,掛著醫院的招牌總是多了分優越感,但談到打仗,人數才是硬道理,諮商心理師人數增加速度是臨床的好幾倍,雖然有良莠不齊的問題,但是優秀的人才肯定也不少,尤其是因為研究所考試門檻較低,吸引了許多原本其他領域(如傳播、企管)的人才來學習,更增加了諮商界的多元豐富性,漸漸在媒體曝光率取勝,大眾越來越認識「諮商師」,有sense接受諮商的民眾也增加了。人多關係也就多,後來諮商心理師進入醫院,因為姿態較低通常與醫師的關係也比較好,終於臨床心理師連醫院的城門也失守了。
當我參加臨床公會討論時,發現很多前輩們仍執著於「臨床」這塊招牌,希望能讓民眾認識臨床心理師與諮商的不同,說白一點,他們還想打這場已經輸了的仗。這裡可以發現他們少了role taking(說同理太沉重)的思考,民眾關心的是有誰可以幫到他們的問題,有太多事情要煩憂(如我有沒有病、會不會改善),誰有那個閒工夫搞懂什麼臨床跟諮商?
◆危機與轉型
臨床心理的危機真的來了,不是因為諮商,而是健保給付制度限制了心理師在醫院的發展,職缺增加速度趕不上每年新培養的新血,許多優秀且滿腔熱血的生力軍畢業即失業,被迫從事「行動」心理師,到學校、社福機構、甚至監獄接案(政府的心理衛生經費缺乏整合,工作多零散地發布,東奔西跑的心理師們其實很辛苦)但如果研究所的訓練都是以醫院工作為前提,他們又怎麼有信心在社區面臨大量的競爭? 離開醫院後臨床與諮商的區分還有意義嗎?
我抱著戒慎恐懼的心情寫這篇文章,因為一定有很多前輩看了不高興,忠言逆耳,但我是真心覺得我們值得更好的發展。本文目的不在於輕臨床而重諮商,兩邊都有其優點與限制,但隨著醫院工作機會不在,臨床心理學界的大老們必須意識到這點並做出調整,究竟台灣需要怎樣的臨床心理師?
我們的心理學以美國馬首是瞻,美國是相當吃專家、實證主義這套的,但是台灣也是嗎? 從研究中發現好多的model與建構,是這些理論模型貼近民眾?
或者婆媳問題更值得關心? 光是「衡鑑」這個詞就夠讓人聞之生畏了,能不能用更為普及的話來說呢? 類似的問題有太多太多了,我沒有偉大到都提供答案,我只是想指出臨床心理學界的產學落差的問題,學會的老師們如果真的關心學生的發展,就必須跳脫學院的框架,草根地去認識台灣心理衛生的現況與需求,謙卑謙卑再謙卑(總統梗)地學習如何能學以致用。
當然工會也責無旁貸,我們需要更強的凝聚力,提攜後進,將不同場域的工作經驗予以傳承,例如最近台北市公會,由黃龍杰心理師主持的「一一成群」活動正有此意味。我也認為臨床與諮商不僅該停戰,更要開始彼此熟悉與合作,學習彼此的優點。坦白說心理師早已供過於求,與其爭食醫院這塊越來越難以下嚥的餅,不如一同開拓藍海。
我們都希望良禽擇木而棲,但現在的心理師很難待在一個安穩的位子直到退休,相反地,我們被迫去闖,去思考、開拓、改變、成長。我們更辛苦,但必定也更多元豐富,默默耕耘的同伴們一起加油吧,Rogers說 ”becoming a person” ,就讓我們becoming a psychologist!
「成大行為醫學研究所考試」的推薦目錄:
- 關於成大行為醫學研究所考試 在 方格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成大行為醫學研究所考試 在 [心得] 成大行為醫學所臨床心理組準備心得- 看板graduate 的評價
- 關於成大行為醫學研究所考試 在 吳季萱(成大/心理) 錄取學校: 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所(臨床組 ... 的評價
- 關於成大行為醫學研究所考試 在 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組】-余睿羚老師實驗室 的評價
- 關於成大行為醫學研究所考試 在 成大行為醫學研究所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成大行為醫學研究所考試 在 研究所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成大行為醫學研究所考試 在 研究所錄取率. 成大研究所最低錄取分數Ptt 的評價
- 關於成大行為醫學研究所考試 在 [心得] 成大行為醫學所甲組應考心得- graduate - MYPTT 的評價
成大行為醫學研究所考試 在 吳季萱(成大/心理) 錄取學校: 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所(臨床組 ... 的必吃
112心輔所考試準備經驗分享-連文寧@ 教育家補習班專辦:心理所(臨床/工商/認知發展/社會人格組)、心輔所(諮商&教心組)、心理相關司法特考(測驗/輔導員)及教育類研究所。 :: ... ... <看更多>
成大行為醫學研究所考試 在 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組】-余睿羚老師實驗室 的必吃
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 【臨床心理學組】-余睿羚老師實驗室-YU Lab (中文版). 余睿羚Yu, Rwei-Ling. 余睿羚Yu, Rwei-Ling. 22 subscribers. Subscribe. ... <看更多>
成大行為醫學研究所考試 在 [心得] 成大行為醫學所臨床心理組準備心得- 看板graduate 的必吃
雖然直到現在還是覺得我的名字出現在榜單上是一生中最大的謎,
也不覺得自己準備的有多週全,
但是因為準備的過程中從研究所版得到了許多資訊和協助,
所以放榜前就許願如果有幸考上要來分享一下心得。
而且關於臨床心理的準備心得實在好少唷!
希望能藉此拋磚引玉,
吸引其他臨床心理的考生也來分享一下讓之後的考生參考:)
方便大家閱讀所以分成以下幾點(有點落落長):
1.報考學校
2.個人背景
3.書單
4.準備過程
5.面試情形和心得
6.詳細成績
7.其他
-------------------------------------------
1.報考學校
台大- 筆試未過
成大- 正取
中正- 面試放棄
高醫- 正取
中山醫- 備取
2.個人背景
我報的學校除了中山醫之外都要面試,難免和個人的背景有關,
因此也提供一下以讓後來要考的人做個參考。我是政大心理的應屆畢業生,
各學期排名起伏頗大的(從22~4都有),總班排大約是10出頭。
成大和高醫面試在校成績都問得不多,但是因為我的變態心理學、
臨床心理概論和見習成績都還算算不錯(正好都89分)所以可以用來作為自介時的一個點,
而且有被教授稍微稱讚一下。雖然不太清楚教授是不是很重在校成績,但是至少和臨床有
關的科目不要太難看比較好,以免增加被攻擊的機會而且還要想理由解釋。另外,我沒有
補習,主要是因為從國高中就不喜歡補習,不想花太多錢而且懶得每次去都要坐車一個小
時,所以不知道補習的效果如何。
臨床心理每間學校的考科和出題方向都不盡相同,所以我的準備方式絕對不適用於
每間學校,(例如.我如果去考政大一定很慘)還是要依自己想考的學校來做調整、
規畫比較好。
3.書單
我一開始就是把成大行醫所當成第一志願,所以主要是以他們公佈的參考書目搭配
自己學校的教科書來讀。
* 變態心理學:
- Kring, A.M., Davison, G.C.,& Neale, J.M., Johnson, S.L.(2009) Abnormal Psychology (10th ed)
(已經有11版了)
- 中譯本 唐子俊審閱
- DSM IV
一開始想說至少變態要讀原文比較好,可是讀了一個月發現進度太慢所以就找中譯本
來讀,不清楚的再回去查原文。但是重要的名詞的英文還是要背。我比較有把握的應該
就是只有這科,因為在成大是獨立出來考分數占很重,而且也比較有興趣,如果以成大
為目標變態要讀熟一點。最好要盡量能記得每個重要疾病的各種症狀、主要的病因
和治療方式,至少成大除了今年以外的考古題幾乎都考很多。
*心統:
-心理與教育統計學 黃瓊蓉譯 (學富文化出版)
-心理與教育統計學 林清山 (東華)
因為以前轉學考的時候讀過林清山那本覺得太痛苦了,所以這次幾乎只有讀黃瓊蓉那本
我覺得他的觀念寫的很清楚,但缺點是一些比較深的就沒講到。例如這次成大選擇題
有考部分相關、淨相關和多重比較我沒讀到只好用猜的QQ
*心測:
-葛樹人 心理測驗,桂冠
信效度的部分寫的很清楚,相當重要
*心實:
-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 (學富文化出版)
-系上的筆記
*心理學
-成大考的心理學就是普心,我是看Atkinson那本的中譯本
-Richard J. Gerrig & Philip G. Zimbardo (2008) Psychology and Life ,
Allyn and Bacon, 18th Edi. 這本有稍微讀一下,但是發現讀太慢就改讀中譯本
我覺得這一科雖然算是普心,但是只讀普心可能有點不夠。
*社心
-Brehm, Kassin, Fein,Social Psychology, 6th Ed 的中譯本(王慶福等譯)
*性格
-Pervin等人. Personality: theory and research (9th ed) 的中譯本(洪光遠譯)
*發展
-Laura E. Berk,CHILD DEVELOPMENT (7E) 的中譯本
這本書要感謝去年版友的推薦
*認知
-系上老師的講義、筆記
4.準備過程、讀書計畫
我是從大三下開始蒐集一些相關資料和書籍,七月去醫院見習,八月開始準備。我覺得
去醫院見習是刺激自己讀書的好法,因為實際看到心理師的工作、接觸到病人會發現自己
懂得實在太少了,再加上我的督導很嚴格,常常問一些課堂上好像教過但是卻答不出來
的問題,所以讓我下定決心至少要把變態讀好一點。
一開始我就先決定自己的目標是成大和高醫,所以規畫讀書進度時對於這2間學校有考
的科目就會排比較多時間讀。 我規畫讀書進度的方式是先算出目前到考試有多少的時間
、有多少書要讀,然後把讀的量分配到時間表裡。例如:
----------------------------
9/14-9/29 (16天)
心統- 範圍?? v
變態(搭配DSM)- 範圍?? v
普心(中文)- 範圍?? v
英文 迳每天背5個單字 X
-----------------------------
等這段時間過了之後再檢視自己有沒有完成,並且調整之後的進度。
*8月-11月
這段時間我大概只有讀完一遍普心、心統、變態,做一遍成大98-96的考古題,
瞭解考題的方向。另外在家人的鼓勵下報了成大和高醫的推甄,雖然僥倖進了面試但是
我完全沒有研究成果面試又不突出所以成了砲灰,不過這個經驗還是對於筆試後的面試
有一點幫助,至少讓我比較不緊張。
*12-1月中
讀心實、心測、研方和變態第二遍+做變態筆記。
*1月底-過年前(寒假)
因為時間不夠所以發展、性格、社心、認知都只有趁這段時間讀重點章節而已,然後
有寫一下心統的題目,這幾科讀的超不扎實的好心虛,不要像我一樣這麼晚才讀阿。
*過年後-考試
開始寫成大98-91題目+訂正,自己訂正超級麻煩但是不訂正又怕寫的對不對所以
還是不要嫌麻煩訂正一下比較好。其他各校的考古題都是成大考完才開始寫,這樣超級
趕的,還是盡量提早寫比較好。
5.面試情形和心得
現在有點懶得回憶耶XD 如果有人需要我之後再補,不好意思
6.詳細成績
*成大
分數 百分比
面試 89.0 40%
行為科學研究法 48.0 18%
心理學 46.0 18%
偏差行為心理學 51.0 18%
英文(B) 68.0 6%
平均(加權)總成績 65.78
正取最低錄取分數:65.78 (就是我= =)
備取最低錄取分數:64.83
筆試分數好難看阿,記得前幾年好像沒這麼低?!
*高醫
原始分數-
英文 65
心理學方法 37
臨床心理學 47
面試 84.33
加權分數-
筆試成績 29.4 (佔總成績70%)
初試最低合格標準 26
面試 25.3 (佔總成績30%)
總成績 54.7
正取錄取標準 54.7 (依然就是我= =)
7.其他
我覺得考臨床心理研究所真是一條辛苦的路,準備的時候看到可怕的錄取率
和每間學校都不太一樣的科目實在很讓人灰心喪志,但不考研究所又無法成為心理師QQ
總之,雖然這條路很辛苦但是只要堅持下去、肯努力一定會有機會! 我考試前也完全
沒想過自己真的會考上成大,所以不要被錄取率打敗了,照著自己的計畫和目標走,
將來一定能考上理想的學校!
希望我的心得能對將來準備的人有些幫助,有問題可以寄站內信給我。也希望
其他臨床心理的考生也可以來分享一下讓之後的學弟妹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140.96
你是那位好心的提醒我要先去交備審而且面試有兩關連在一起的同學嗎X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