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成功大學心理系 邱萱
研究者找來了232位不排斥運動的人填寫問卷,並紀錄接下來30天他們會觀看到有關運動貼文的數目,除此之外還請他們挑出發文數較多的幾位好友,自評與他們的相似程度。
接下來還會測量參與者的社會比較(social comparison)傾向。會做向上社會比較的人,也就是把自己跟比他能力好的人做比較,所以研究人員就假設,常常接觸這些能力較高的人,比較會受到他人正向的影響,希望也能達到向他們一樣的能力,而產生想增進自己的態度。相反的,做向下社會比較的人,把自己跟比自己能力低的人做比較,雖然能夠提升自己的信心,但也因為這樣,比較不會覺得自己的能力不足,不會擔心太多,上進心也不會這麼強烈。
結果發現,瀏覽社交網站上朋友的貼文時,接觸與運動相關的貼文數越高,對自己的體重擔心程度也越高。而且覺得自己與常發運動文章的人越相似,貼文數與體重擔心程度的關係越明顯。另外,會有向上社會比較傾向的人,觀看運動貼文數越多,運動的態度也越高,也就是會有更多的動力和意願去運動。
雖然做出來的結果只是相關,表示他們之間可能有一定的關係,卻沒辦法說「因為看了很多運動貼文,讓我對自己身體很不滿意」這種推論。不過如果你是向上比較的人,常關注運動相關訊息是好事哦,可以常提醒你該起身運動一下啦。
參考文獻:
Tricia J. Burke, Stephen A. Rains. The Paradoxical Outcomes of Observing Others’ Exercise Behavior on Social Network Sites: Friends’ Exercise Posts, Exercise Attitudes, and Weight Concern. Health Communication, 2018; 1 DOI: 10.1080/10410236.2018.1428404
#成大心理科普新知
成大心理科普新知 在 哇賽心理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 成功大學心理學系 喬琳
美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的研究學者愛敬.金(Aekyoung Kim)的研究顯示,過於追求幸福的人,可能會認為自己時間不夠,進而導致他們的不快樂。
研究者找來100位參與者,一部分人是「追求幸福感」組,需寫下「能讓他們變更快樂」的十件事;而另部份則是「已經幸福」組,則需寫出十個原因說明「為什麼自己是快樂的」。寫完後所有人都需要對自己的時間感受與幸福程度進行評分。
結果發現:相較之下「追求幸福感」組會認為自己擁有的時間不夠多,幸福程度也較低。研究者認為:當把「追求幸福」當成一項持續要完成的目標時,反而會影響到我們對時間的感知,從而使我們認為自己的時間永遠不夠,削減了我們的幸福感。
尋覓幸福的同時卻反而與它漸行漸遠,多麼令人諷刺!
別把「獲得幸福」當作一項追求目標。當你相信你已經擁有幸福時,自然會感知到你有富裕的時間,也因而能放慢生活步伐,愜意地欣賞周遭的一切;漸漸在不知不覺中達到快樂,得到嚮往已久的幸福。
參考文獻:
Kim, A., & Maglio, S. J. (2018). Vanishing time in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1-6.
#成大心理科普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