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 逐筆交易上路了喔!證交所表示,盤中逐筆交易新制上路,市場資訊更透明,且買賣委託種類更多元,投資人可更加靈活操作交易策略,台股將邁入新的里程。本文介紹什麼事逐筆交易? 逐筆交易改變的四大改變?投資朋友注意事項有哪些.
I. 什麼是逐筆交易:
逐筆交易早已是國際市場主流,美股是採逐筆交易. 投資人下一筆委託單後,會立即與委託中的單進行撮合,當委買與委賣價格符合條件即可成交,因此一筆委託單可能於瞬間產生多個成交價格。新制盤中共有6種委託方式,分別為限價ROD、限價IOC、限價FOK、市價ROD、市價IOC及市價FOK。盤中逐筆交易可提供多樣化委託下單種類,由2種價格「限價」及「市價」搭配3種有效期別,當日有效(ROD)、立即成交否則取消(IOC)、全部成交否則取消(FOK)。由於台股即將實施盤中逐筆交易,3月23日逐筆交易上路,建議投資朋友們3月22日晚間或3月23日開盤前提早登入證券APP或電子平台做更新,以免3/23日要下單時發現APP 已無法使用需要更新, 錯失交易機會.
由於個股交易有熔斷機制,即「瞬間價格穩定措施」,原則上,盤中採逐筆交易,投資人下單隨到隨即撮合,但也有例外,即個股漲、跌達3.5%時,須採取瞬間價格穩定措施,暫緩2分鐘後以「集合競價」撮合成交。
以限價立即成交否則取消為例,例如有一檔股票當時的「瞬間價格穩定措施」參考價為新台幣100元,以漲、跌3.5%計算,可成交價格上限為103.5元,下限為96.5元,理論上一旦成交價碰觸這兩種價位,都會面臨「瞬間價格穩定措施」,但因有「立即成交否則取消」的必要條件,所以仍可避開。因此,假設有投資人採上述方式下單,新進委託採取限價105元「立即成交否則取消」的方式買進10張,結果可成交101元1張、102元2張,104元則因超出可成交範圍,不會成交,該筆剩餘未成交7張買進委託自動退單,該檔股票也不會進入瞬間價格穩定措施。
盤中逐筆交易新制有6種下單方式,遇到「瞬間價格穩定措施」都有不同結果。
除了盤中時段,證交所說明,投資人若是在上午8時30分至9時開盤前下單,仍在9時開盤的一剎那間採集合競價一次撮合,且只能採限價委託下單,以當天有效的方式進行。若是在下午1時25分至1時30分收盤前下單,也只能採限價委託下單,當天有效。
II. 逐筆交易的四大改變如下:現有機制:集合競價 Vs. 新制逐筆交易撮合有何不同?
一、先來先贏、價格依序成交
投資人下委託單後,立即進行撮合,只要委買委賣價格符合條件即可成交,等於先到先贏,且會一次產生多個成交價格。
二、行情透明
逐筆交易提供「即時交易資訊」及「5秒行情快照」,引誘投資人進場,這種「引誘性假單」操縱空間,將隨之減少。
三、委託制度更彈性
集合競價時期,委託制度只有「限價」且「當日有效(ROD)」,逐筆交易則多出五種委託方式,價格除了限價還多出了「市價」,交叉使用下,共出現六種委託方式。
四、瞬間價格穩定措施
由於證交所擔心,只要價格、數量情投意合就成交,行情將出現劇烈波動,因此設計「瞬間價格穩定措施」,當成交價超過前5分鐘加權平均價的3.5%就會延緩2分鐘撮合,2分鐘過後以「集合競價」撮合一次,再恢復成「逐筆交易」。讓投資人在這2分鐘冷靜,避免市場過熱、投資人做出不理智的決策。
成交價 委買 價 委賣 價 在 惇安法律事務所 Lexcel Partner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法律一分鐘】逐筆交易制度
作者:李宜芳律師
台灣證券交易所預計於2020年於台灣證券交易市場推動逐筆交易制度。現行交易制度採行集合競價模式,亦即交易將會累積一段時間後(現行制度下為五秒鐘),系統將選擇滿足最大交易量之價格成交,每次交易僅會有單一成交價格,因此即便是較晚進入交易的委託交易,亦可能因為價格優勢而優先成交。而逐筆交易則是一有委託立即進行交易搓合,即當投資人進行委託時,便立即與委託庫中進行搓合,如買賣單各有不同的價格,進行搓合時,只要買賣單符合所需之價格,便可搓合成功進行成交。
不論是集合競價或是逐筆交易,交易的原則皆為「價格優先」,買價高者或是賣價低者優先成交。舉例而言,在投資人委託一筆價位102元、單位50張之委託時,交易庫中原先有100元(10張)、101元(20張)、102元(30張)、103元(40張)的委賣,當證券商輸入上開委買交易時,則系統將立即進行搓合,以賣價低之100元委賣優先成交,其次依序成交,即完成 100元(10張)、101元(20張)、102元(20張)之搓合交易。雖然集合競價與逐筆交易皆為「價格優先」,然而由於逐筆交易無需等待一段時間,優先進入系統之委託交易,可立即與最佳之價格優先成交,因此若台灣證券交易市場採用逐筆交易制度,時間將成為關鍵投資因素。而對市場參與者而言,不論是證券商、專業投資法人或散戶投資人,皆須將時間因素納入考量,例如考量將相對應之資訊設備升級,以因應新交易制度上路。
(本文之內容不代表本所之立場或法律意見)
成交價 委買 價 委賣 價 在 投資藝術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別以為台股量能不足,跟你、我無關
台股量能長期不濟,許多人聽到這種消息,心理一定會想:「我又沒買股票,不干我的事。」,但股市量能不足,真的只跟有在市場上交易的投資人有關嗎?首先,我們從市場面來看,量能不足代表市場上投資人變少、投資金額不多,目前台灣上市櫃公司超過1200家,其中必定會有某些賺錢、體質不錯的公司,因不受媒體關注,而難以獲得投資人的青睞,導致股價偏低,無法正確反映其真實的價值;從今年520換新政府以來,加權指數一路向上狂奔,表現可以說是亞洲一哥,但大家手上的股票都有賺錢嗎?量能不足,資金都集中在法人手上,法人偏好大型權值股,而一般台灣散戶投資人不喜歡投資大型權值股,總認為「大支ㄟ,袂振袂動。」,結果這波指數從8000點左右漲到9400點附近,漲的幾乎都是權值股,沒買權值股的投資朋友幾乎都沒賺錢,甚至還賠錢,也就是量能不足導致上漲股票家數不多,與過去台股萬點百花齊放,大部份股票都在漲的盛況不可同日而語;量能不足,也代表委買、委賣的掛單數量不多,可能造成委買、委賣掛單價格差距過大,使得股票成交價格上下波動劇烈,難以買進或賣出,提高流動性風險。
另外,從實體經濟面來探討,當大家在討論基本面、技術面尋找飆股時,許多人早已忘記股票最原始的目的是「籌資」,創新事業尤其需要以股票的方式籌措資金,讓新創事業能夠毫無後顧之憂的專注在研發與創新上,但股市量能不足,投資人趨於保守,對於高風險較的新創事業接受度較低,造成新創事業籌資困難,將影響台灣新創事業的發展,少了新創事業,產業難以汰舊換新,台灣產業就只能墨守過去的產業,成熟產業競爭者眾多、利潤低,經濟成長動能不足,難以重現當年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奇蹟。
今年10月聯發科轉投資的匯頂科技在大陸上市,一上市就連飆19根漲停板,從23元一路漲到最高178元,以匯頂去年EPS為1.51元計算,本益比最高達117倍,而台股本益比長期被低估,目前整體本益比約在12-25之間,假設排除匯率相關問題,相同獲利的公司,在台灣上市最高價格大約只有37.75元(1.51X25,市價等於EPS乘本益比),相差4.72倍,試問若你是準備上市公司的老闆,你會選擇在台灣還是在大陸上市?
籌資難度提高,會造成公司投資意願較低,公司用錢趨於保守,應徵、給薪也較為嚴謹,一般大眾賺錢、找工作的難度提高,使得消費意願低落,加上市場飽和、競爭激烈,公司更難以賺到錢,又回頭縮減投資,形成一個惡性的經濟循環,所以別再說股市量能不足跟你、我無關,股市是經濟的櫥窗,唱衰台股,你也不會變更好,何不大家一起積極面對,正面思考,有錢一起賺,豈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