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di Gras 懺悔星期二
#法國節日文化
#亞諾上學趣
兩週前亞諾的老師提醒我,19號星期五要舉辦嘉年華,家長們要替孩子們扮裝哦!
我回到家問啾登說為什麼?
啾登:因為Mardi Gras吧
我:那要幹嘛?
啾登:吃薄餅
我:為什麼?
啾登:哇瑪母災
(他抓到的重點應該只有吃薄餅這件事🤷♀️)
於是我就上網查,原來是基督教的節日(亞諾讀基督教學校),所以這是一個結合宗教及傳統的節日,在復活節前40天,教徒依照傳統會祈禱懺悔、齋戒苦身,以紀念當年荒野禁食40天的耶穌,由於這天後要進行齋戒,為免雞蛋、牛奶、牛油等食材變壞、浪費,古時家家戶戶都會在這一天做薄餅吃,所以,這一天又俗稱為「鬆餅日」。
除了吃鬆餅的習俗,還有以「狂歡節」,也就是盛大的嘉年華會形式登場。
想了解更多,可參考此篇文章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style/blog/15166
我問亞諾你想要裝扮成什麼?
我給了他兩個選項:恐龍vs消防員
(他最近很喜歡消防車)
後來他選擇了消防員,馬上請阿嬤送直送到家,一套要台幣1200媽媽心裡在淌血😭
結果今天早上他怎麼樣都不肯穿,我好說歹說才說服他穿上,但是怎麼樣都不肯戴上帽子
兒啊,你知道1200塊裡面大概有700塊都在帽子上嗎😑
到了學校後看到超多公主,應該所有的女孩都扮成公主了吧,還看到有爸爸貼心的幫女兒整理公主紗裙
這就讓我想到小時候萬聖節,我爸明明就是幫我辦成白色小天使,但卻拿媽媽的口紅幫我畫腮紅,結果整場都把我當殭屍。
—————————📒
所以我該拿這套消防員套裝怎辦?
1.明年繼續穿
2.便宜賣掉明年換扮別的
Instagram mydaysinfranc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MPWeekly明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詩人也斯曾經提問:「香港的故事,為什麼這麼難說?」 香港歷史難說,因殖民時代志在今朝的思想植根人心,歷史檔案零碎乏人整理。今日談本土如入迷宮,不知從哪裡去,從哪裡來。雨傘運動後,一位70後抱恙翻看舊檔案,一切由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前途問題說起。 一個以「世代懺悔錄」為名的網上專頁,主理人叫李嘉文...
「懺悔星期二」的推薦目錄:
懺悔星期二 在 DJ star 星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世紀的瘟疫
到現今的病毒
人類該崩潰還是冷靜?
你,已經盡力,
剩下的,靠禱告吧!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4372681
懺悔星期二 在 政變後的寧靜夏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瘟疫醫生 🇮🇹🤏
「黑死病的吶喊,瘟疫醫生聽見了,義大利人不怕、不要怕!」2月25日是基督教世界的「懺悔星期二」,也是2020威尼斯嘉年華,「原本」高潮狂歡的最後一天。由於過去一個星期來,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在義大利突發猛爆,威尼斯嘉年華也被迫提前中止。但一群應邀而來本地表演團體25日傍晚仍自行出現在威尼斯聖巴爾納伯小廣場,一行人打扮成中世紀的乞丐、神父、死神以及「瘟疫醫生」,以半預言半幽默的方式穿梭街頭,黑色地重演了「瘟疫大遊行」。
所謂的「瘟疫醫生」,指的是歐洲中世紀黑死病大流行時,因應疫情需求而遊走於各國城邦之間的「吟遊醫生」。由於古時候的醫療科學,無法因應各種傳染病的大流行,地方的基礎醫療系統也很難消化大量的病患與死者,因此城邦之間才會出現受聘而來、專職於瘟疫治療的「瘟疫醫生」。
根據紀載,早期的瘟疫醫生據說在公元541年的「查士丁尼大瘟疫」時,就已經出現。當時全球估計有2,500萬人因鼠疫而死,極大量的都市人口死亡率與地方醫療的崩壞,這才演化出了「瘟疫醫生」的職缺——一般來說,瘟疫醫生除了診療、照護流行病患者,還必須擔當「遺囑法官」與「驗屍官」的角色,一方面統計死者的死時與身份,一方面還得紀錄死者的遺產與地位分配。
除此之外,具有足夠疫情經驗的瘟疫醫生,有時還得充當公共衛生政策的設計顧問;在中世紀時代,還特別受教會許可,擁有以研究疾病為由「解剖人體」的特殊權力。不過由於瘟疫醫生的出現,必定伴隨著瘟疫;其「賞金醫生」的形象,伴隨著各種屍體恐懼、疾病迷思、醫學迷信,也讓瘟疫醫生的故事添上了不少奇幻、懸疑甚至駭人的傳說色彩。
在1630年代、奪走100萬人命的「義大利大瘟疫」之前,各地的瘟疫醫生並沒有制式裝備,直到來自法蘭西的「瘟疫名醫」德洛姆(Charles de Lorme),整合發明了第一套防護裝備後,瘟疫醫生的「鳥喙面具」才逐漸統一使用。
德洛姆所傳下來的防護裝備,包括:保護身體的手套、大寬帽與黑色連身皮衣;一根用於檢查患者生死,指揮病房免於接觸的長手杖;一副遮住面部、貌似「鳥嘴」的錐形面具,錐狀部位是置放各種不同「戰疫草藥」的防護設備——不過猶如「人型烏鴉」一般的裝扮,放在瘟疫橫行的恐慌時代,確實是令人不太自在。
由於「懺悔星期二」是天主教大齋期(復活節前40日)的前一夜,因此在因疫情恐慌而空空蕩蕩的威尼斯城裡,「瘟疫大遊行」的眾多表演者,也陸續以拉丁文誦讀了聖經,接著表演重現了瘟疫期間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詭異又略顯黑色幽默的氣氛,令人發笑卻又有些不寒而慄。
截至26日上午為止,疫情爆發的義大利,5天內就累積355例確診,其中11人死亡;是目前世界上僅次於中國、南韓的第三重災區。不過在過去72小時裡,一度不接受、恐慌,接著彼此推卸責任忙著內鬥的義大利各級政府,基本上已從「疫情震撼」中逐漸回神。
像是日前率先宣布疫區城鎮「封城停課」的倫巴底大區主席豐塔納(Attilio Fontana,極右派的聯盟黨),25日就與主張全面封鎖、防疫暴走中的聯盟黨黨魁薩爾維尼(Matteo Salvini)切割,淡淡地要求國民:「保持冷靜,切莫恐慌...新型冠狀病毒就和正常感冒一樣,沒有比較可怕。」
而透過防疫危機勉強團結了聯合政府免於垮台的義大利總理孔蒂(Giuseppe Conte),25日也透過視訊會議安撫了各大區的首長,並強調:「確診病例300多,被隔離者4萬多...但健康沒事的義大利還有6,000多萬人!因此我們沒必要恐慌,國家也不該就這樣被癱瘓。」
孔蒂認為,在過去72小時內,義大利的疫情雖然快速增長,但通報地點仍集中在義北幾個固定的群聚性傳染;但義大利社會、股市的恐慌,卻連日暴跌崩潰,「如果義大利因此國家破產的話,那可比武漢肺炎還可怕萬倍!」因此,危機當前的時候,孔蒂才佈達了「新聞冷靜命令」,要求全國媒體自律、自重、自肅封鎖假新聞的橫行。
根據義大利《共和國報》的報導,孔蒂25日中午親自致電《義大利廣播電視公司》(RAI,義國的公廣集團),希望新聞媒體能減少「疫情報導」的時間佔比,「講正確可靠的實證資訊,不要散播不必要的恐慌。」同時,義大利政府也希望各級媒體自肅,特別是不要用聳動標題、激動語氣、甚至是過激手勢來報導疫情新聞。但目前尚不知相關呼籲是否有強制力,亦不清楚義大利媒體的配合程度。
不過在一片恐慌與不安之中,義大利社會卻也出現了特別的現象。像是嘉年華被腰斬、狂歡客連夜逃竄、觀光業一片蕭條的威尼斯,城市裡的「書店」生意,就逆勢成長成了平日的2倍以上。
「疫情恐慌雖然讓威尼斯陷入停擺,但卻讓整座城市的生活步調,也慢了下來。」威尼斯書店「馬可波羅」的店長們如此表示:「難得能喘口氣,不享受一下閱讀的寧靜,豈不可惜?」
Photo Credit:法新社
#披薩加鳳梨啦 #瘟疫時代 #威尼斯 #瘟疫醫生 #SCP049 #威尼斯嘉年華 #武漢肺炎 #COVID19 #新型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 #疫情 #防疫 #Plaguedoctor #mask #Venice #carnival #Italy #virus #coronavirus #GiuseppeConte #國際新聞#udnglobal #轉角國際
懺悔星期二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詩人也斯曾經提問:「香港的故事,為什麼這麼難說?」
香港歷史難說,因殖民時代志在今朝的思想植根人心,歷史檔案零碎乏人整理。今日談本土如入迷宮,不知從哪裡去,從哪裡來。雨傘運動後,一位70後抱恙翻看舊檔案,一切由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前途問題說起。 一個以「世代懺悔錄」為名的網上專頁,主理人叫李嘉文,生於1978年,其時香港前途問題仍未搬上政治的議程中,然而在他成長的日子裡,卻處處佈滿了80年代的痕跡。
「為何香港弄至今天田地?」是李嘉文追問的核心問題。一個不解的疑惑,促使他拼命翻看一堆過去的資料,80年代是起點,因為那是香港走到如今面貌的關鍵時期。
全文︰http://bit.ly/2jQI2m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5-jzRuV1Ok/hqdefault.jpg)
懺悔星期二 在 懺悔星期二- 爭議、負評、缺點、PTT、dcard - ETtoday 的必吃
懺悔星期二 相關新聞報導、懶人包、照片、影片、評價、爭議、負評、缺點、PTT、dcard. ... <看更多>
懺悔星期二 在 懺悔星期二- 爭議、負評、缺點、PTT、dcard - ETtoday 的必吃
懺悔星期二 相關新聞報導、懶人包、照片、影片、評價、爭議、負評、缺點、PTT、dcard. ... <看更多>
懺悔星期二 在 英國的鬆餅節,又稱懺悔星期二(Shoved Tuesday)、Mardi... 的必吃
英國的鬆餅節,又稱懺悔星期二(Shoved Tuesday)、Mardi Gras(狂歡節)、Fat Tuesday(肥肥星期二),每年的時間不固定,今年是在2/17。由於復活節的前40天(不含週日)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