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Delta的正確態度,接連在英國美國出現
這禮拜美國最大的新聞,就是在昨天FDA專家開會討論 #第三劑
投票結果認為高風險群可以接種第三劑,#但是一般大眾尚不需要。
待下周9/22-23 美國CDC會再開會給出詳細的guideline
美國定義的高風險族群如以下:
1️⃣高風險- 65歲以上
2️⃣有特定慢性病(指免疫功能低下者)
3️⃣第一線醫護
📌不過目前的資料都是輝瑞而已
所以可能只會開放前兩劑打輝瑞的人接種第三劑
莫德納有跟FDA提出要第三加強劑的 EUA,
但是FDA還沒決定什麼時候開會討論莫德納
雖然FDA這結果,被視為大打拜登政府的臉
不過政治如何是其次
這是要我們重新審視科學態度解決問題的必要。
從此刻開始,疫苗的角色定位為 #防止重症
因為Delta 變異株的傳播、
完整接種完疫苗卻又確診陽性的人數增加
我們可能需要重新了解一下疫苗的帶給我們的保護,免得期待被實驗表面數據所誤導
📌 例如,輝瑞/BNT疫苗大約 44,000 人的研究中
170 人出現了具有至少一種受感染的Covid症狀。
其中,只有 8 人接種了疫苗,而 162 人接受了安慰劑。
95% 的效力是從這個比率得出的。
📌 但是來自以色列政府的數據顯示,在 6 月 20 日至 7 月 27 日期間,輝瑞在降低感染風險方面的有效率為39%,在降低有症狀疾病風險方面的效果為 40% ,
在此期間,Delta 是主要毒株。
該疫苗在同一時期預防嚴重疾病的效果為 91%。
📌 美國8月27日公布在CDC官網一份評估療養院第三劑的預印本也表示
美國在疫苗接種的早期(2021 年 3 月至 5 月),兩劑 mRNA 疫苗對療養院病人的感染有 74.7% 的保護力。在 2021 年 6 月至 7 月期間,當Delta占主導地位時,效果顯著下降至 53.1%。
✒️ 當研究人員使用“疫苗效力(vaccine efficacy)”一詞時
他們是在描述疫苗在理想的、嚴格控制的條件(例如臨床試驗)下的表現。
而疫苗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則是指疫苗在現實世界(real world)中的表現
是指當時人們在沒有相同控制措施的情況下過著正常的生活。
上述兩著最大的差異是
我們印象中文獻那些mRNA疫苗有九成保護力、AZ疫苗有七成保護力
指的是它是在特定的時間和特定的情況下計算出來的疫苗效力(vaccine efficacy)。
這可能還搭配實驗的規定,每個受試者還戴著口罩待在家裡和避免大型聚會
而但是現實世界複雜得多
除了新增加病毒變異的因素
你知道,現實世界有點混亂。並非每個人都在確切的時間間隔內接種疫苗。
並非每個人都具有相同類型的免疫系統,
許多地方發生的行為也不一致,也有不同種類的聚會活動。
這就是為什麼疫苗效力(vaccine efficacy)通常高於疫苗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的原因。
儘管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預防感染的有效性降低
但諸多研究仍然表明疫苗可以繼續預防嚴重疾病和死亡。
--
之前在英國第三劑標準出爐時,我說過未來篩檢會是需要大量製造提供的時代。
除了FDA剛通過投票不贊成第三劑在大眾施打、僅建議65歲以上人口接種的建議
其實也代表接著要面對大量的篩檢需求
在美國,CDC本來在 5 月份表示
在大多數情況下,接種疫苗的人不需要接受檢測,病例和住院人數正在下降。
而使製造商如雅培縮減了其快速測試的生產。
幾個月內,Delta 變種導致 Covid-19 病例和住院人數激增,供應突然緊張。
拜登政府上周承諾投入 20 億美元
來促進製造並向一些社區站點分發免費的快速測試。
零售商正在為消費者打折。
但美國國內公共衛生專家和經濟學家表示,製造商供不應求
而且價格仍然過高,無法鼓勵人們定期使用這些檢測。
現在,美國零售商的兩件裝快速檢測費用至少為 14 美元
而在德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地區,價格為 5 美元或更低,
亦有提供免費檢測,如果檢測為陰性,則可以出入酒吧和餐館,德國此免費檢測於10月終止
英國政府則是全面免費分發。
波士頓Simmons大學的生物化學家和公衛專家切麗·林恩·拉米雷斯 (Cherie Lynn Ramirez) 說:“聯邦政府沒有像疫苗那樣推動。” “ #現在我們意識到我們需要兩者兼而有之。(need to do both)”
公衛專家對拜登政府上週加強檢測的舉措表示歡迎
面對進入病毒活躍的寒冷月份
也表示我們不能再措手不及了(We can’t be caught flat-footed again)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90的網紅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10610東森 確診者猝死家中 內政部:染疫病逝不算凶宅 東森原影→https://youtu.be/cKYFQA9C8L8 ETtoday→https://house.ettoday.net/news/2003793?redirect=1 今(10)日本土新增263例,但從5月11至6月7日止...
慢性病定義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美國FDA專家諮詢委員會建議在65歲以上年長者和重症風險人群給予加強針
#FDA面臨難題 接下來輪到CDC上場
1.經過八小時的討論,美國FDA的專家諮詢委員會以16比2的投票結果,反對在施打六個月後為16歲及以上人群接種BNT新冠疫苗加強針。至於65歲以上的年長者人和重症高風險人群的加強針,則是以18票全票通過。
2.這項決定等於打臉白宮日前繞過FDA和CDC,逕自宣布讓所有成人都打加強針的政策。FDA不一定需要完全採納專家委員會的建議,但FDA通常都會照專家委員會建議來做。
3.CDC的疫苗諮詢委員會下周會開會,對何謂重症高風險人群做出定義。此外,許多委員也表示醫護人員或其他職業上高風險人員本身染疫雖然可能不是重症高風險,但也應該加入考慮中。
04b解讀:
1.這個決定會讓美國對加強針的建議比英國還保守。複習一下:
英國疫苗接種和免疫聯合委員會(JCVI)建議在接種第2劑疫苗6個月後,追加第3劑。包括以下六類人群:
長照機構住民
50歲以上成人
前線醫護人員和社工人員
16~49歲但有新冠重症因子的慢性病
免疫缺乏患者的同住者
2.多數專家們同意資料顯示疫苗的保護力在下降,但此刻對於重症還有死亡的保護力還是足夠的。且目前資料無法確認到底是因為時間因素,還是是因為Delta病毒本身造成所見的抗體和保護力下降。
3.而且打加強針可能帶來其他風險,目前第三劑的資料尚少,衝上來的中和抗體和保護力到底可維持多久?長期的安全性也還有待評估。(輝瑞加強針此次送審僅包括了12位 65~85歲,還有289位18~55歲的臨床試驗資料)
4.專家們同意對一般健康人的加強針最終可能還是需要的,但問題是,何時是最佳的時機。
5.白宮自己率先宣布了要給所有成人打加強劑,但現在不受到FDA多數專家委員會成員的支持。用科學證據說話,全部記名投票,線上直播,每個專家都侃侃而談自己反對或贊成的理由。這是我樂於看到的科學透明度和正向的討論。我期待台灣對於科學相關議題,也能進行這樣的專家理性論辯,公開透明。
慢性病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後天性內向者 ]
很久以前就發現,這個世界似乎對「外向者」比較好。
外向的人總是看起來很自信,與人交往時也游刃有餘,整個人的存在是如此理所當然,給人一種值得信任的強者印象。相反的,內向者總給人一種「不夠大方」的感覺,好像總在隱藏著什麼,又或是害怕被人看見什麼。
不知多少出於天性,多少受到後天環境影響,曾經我也是個極度外向的人。但是隨著年歲漸長,20 出頭的內向開始出現了奇妙的「質變」,使我慢慢成了一個「後天性內向者」,而我發現身邊許多朋友,也經歷了這個成長過程。
(以下內容節錄自新書《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
/
初上大學時,朋友成群,夜夜笙歌,好一陣子,一週七天有四天都泡在夜店,期間還曾做過DJ與派對公關。成群結黨,熱鬧歡騰,三天一小會,五天一大聚,通訊軟體像火車總站一樣繁忙,而我周旋其中樂此不疲,敞開身心任友情愛情與激情灌溉,花凋謝一朵又盛放一朵,生命力無限循環,生猛刺激。然而,外向的我卻不擅獨處,閒置的夜晚使我暗暗恐慌,像是浪費青春,更像是不知拿自己如何是好,但我無暇細想,依然不可自拔於人際關係的迴旋舞中,就像乘著盛大嘉年華裡的旋轉木馬,週而復始地轉啊轉,身邊景色糊成流麗繽紛的一片,從未有過暫停歇息的空檔,好好地看一看圍繞身邊的人事物。
/
那時候,身邊有一群關係緊密的朋友,彼此時而欣賞,時而互相競爭,為了獲得認同,許多事我不為自己而做,而是為了團體中他人的目光而做。表面從容,實則彈精竭慮,沒想到幾年過後,畢業來臨,出國的出國,搬遷的搬遷,失聯的失聯,大夥頭也不回各自踏上人生道路,一下子人去樓空,頃刻間,我精心搭蓋的華廈成了廢墟,喪失了它的價值與意義,就像那些為了國際名望而建造的遊樂園、模範住屋與高速公路,華美巍峨卻乏人問津、無人在意,僅是一場瞎忙碌空歡喜。這才發覺,原來無論幻術怎麼變,人到頭來,真正擁有的只有自己。
大夢初醒。世界不是巴黎,人來來去去,始終有筵席散盡的一天。
驚醒的力道像一把煞車,放慢了旋轉木馬的速度,我跨腳下馬,終於走出那小小的圓周之外。
/
外向者的能量,往往來自外在的關注與刺激,身邊的每個人都像一面鏡子,無限反射著他的倒影,顧影自憐,也自證存在。
那些年抽的菸,喝的酒,熬的夜,多半屬於社交性質,其實敏感體質如我,只要一點點尼古丁與酒精,便會讓我隔天生不如死。但為了符合某種文化符碼,為了獲得同溫層裡的認同,那些痛苦總在幾顆止痛藥與一場長長的睡眠後被拋諸腦後。事後看來,這一切並不如想像中值得。
/
一直以來,是我誤會了外向與內向的定義,誤以為外向代表強者,內向只能是弱者。就像從前在班上後來在職場,那些說話最大聲的、活動參與最活躍的、性格最不怕生的、最勇於表現自我的,即便實際上不是最優秀,卻總能獲得更多關注與認同。
然而,外向或許吸引目光,卻不一定等於堅強自信,而內向看似沈靜收斂,卻不代表虛弱無能。外向與內向是一個光譜,就和世上許多事物一樣,中間存在著無限排列組合的可能,我們在其中游移,時而內向時而外向,時而是披著內向皮的外向者,時而是披著外向皮的內向者。沒有那麼多絕對,沒有那麼容易定義,然而正因如此,我們才能給彼此更多的仁慈與餘地,在寬敞的自由之中認識自己,而不被區區外向與內向的形式給束縛。
/
而自由,是在光譜之間自在游移而不受懲罰壓抑,自尊自信也不被外界眼光左右,外向內向也不再蒙蔽一個人的全部。
於是隨著年歲增長,外向磨去了浮躁的銳角,內向的溫柔轉成了力量,曾經的外向者們,漸漸長成了後天性內向者。
後天性內向者孤獨卻不孤僻,懂得享受獨處時光,必要時也能大方成為派對焦點;後天性內向者不畏懼社交,只是挑剔與誰社交;後天性內向者依舊懂得玩耍,只是不再盲目追隨外在的遊戲規則,也不願為了獲得他人認同而犧牲自己。
成為後天性內向者,是一個過濾雜質的過程,心的樣貌整齊清晰後,對於身邊人事物的要求也跟著提高,就再也不願違背本心,做自己不願做的事情。
後天性內向者知道,即便世間最繁華的筵席都會散盡,但流動的燈火從來不在他方,而始終在自己心底。
✨《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
誠品: https://bit.ly/3ryMu8N
誠品【限量簽名版】: https://bit.ly/36ZO8a5
誠品蝦皮【限量簽名版】:https://bit.ly/3i2sb0y
歡迎追蹤我的 IG:abby_chao_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 #少女A
慢性病定義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10610東森 確診者猝死家中 內政部:染疫病逝不算凶宅
東森原影→https://youtu.be/cKYFQA9C8L8
ETtoday→https://house.ettoday.net/news/2003793?redirect=1
今(10)日本土新增263例,但從5月11至6月7日止,共有35人屬於「到院前死亡」,其中北投一家四口,3人陳屍在臥室,存活的50多歲女兒目前已確診新冠肺炎。至於「到院前死亡」的狀況,會不會讓房子成為凶宅,內政部則回應,染疫屬於自然死亡。
記者 東森→吳姿儀、吳孟霖;ETtoday劉維榛/綜合報導……↓
據悉,北投一家四口3死悲劇,高姓老翁與妻子患有慢性病,育有2子3女。2位女兒已婚,去世的大兒子居住萬華;二兒子則在台中工作,平時都與未婚50幾歲的女兒同住。去世的大兒子心臟裝有3支架,疫情爆發後在弟弟建議下,便從萬華回北投照顧年邁父母親。經警方初步勘驗已排除外力入侵,加上現場並無遺書,研判3人應該是生病死亡。
家人因染疫而喪命的狀況,是否算凶宅?根據《東森新聞》報導,
房仲陳泰源指出,因肺炎的關係而死在家裡,按照內政部的解釋定義,仲介是不用告知的,也不用在屋況說明書上註記,但是基於為了避免之後的交易糾紛,「原則上我們還是會主動告知。」
實際查詢內政部的不動產說明書,針對建物專有部分,兇殺、輕生、一氧化碳中毒,或其他非自然死亡情形「必須登載」;但若是染上新冠肺炎喪命,內政部次長花敬群回應,「染疫算生病,不會被認定為凶宅。」
目前三級疫情警戒已延至6月28日,看房冷清清,
房仲陳泰源無奈表示,房市交易量跟帶看量「都有明顯下降」,實務感受約下降八成,由期帶看量趨近於零。如今多數社區都貼出非住戶禁入的公告,儘管有線上VR看屋的服務,但房仲坦言,但只增加三成網路點閱率,「對實質的交易並無幫助!」
去年9月小鬼黃鴻升在北投的家中猝逝,當時網路也引發討論「這樣算不算凶宅?」根據內政部97年函釋,凶宅有「專有部分發生兇殺或是自殺致死的情事」的條件,若建築物裡發生兇殺或自殺身亡,以及在專有部分發生求死行為致死(如跳樓),才可以算是凶宅。
陳泰源youtube→https://youtu.be/rWlZHq80UAQ
部落格→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1/06/210610.html
慢性病定義 在 有話好說 PTSTal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院內感染 #疫苗 #疫情 #高端 #聯亞 #篩檢 #武漢肺炎 #新冠病毒
📢關注議題,開啟對話 💪陪我們繼續,做不一樣的政論節目~
▎訂閱《有話好說》:https://bit.ly/34xc9Vh
▎按讚有話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TStalks/
▎追蹤有話 IG |https://www.instagram.com/pts.talks/
▎有話,用聽的|https://link.chtbl.com/ptstalk
👤來賓:
何美鄉(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
周彥宏(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所研究員)
林氏璧(前台大感染科醫師)
00:00 開場:新增 2 死!全國停課!
09:19 +333 ➡ +240 代表?確診數只是「落後指標」!
15:56 「不明來源」難定義,升不升四級尚未知?
25:31 致死率 0.6 %,老人伴隨慢性病最危險!
35:42 接觸者應自我隔離,確診者請撥打 119、1922
37:00 「清冠一號」獲授權,為醫師處方藥勿亂吃
39:21 國產疫苗安全有效?何美鄉:平行比較上市疫苗
45:25 國產疫苗兩家競爭!周彥宏:七月底有望開打聯亞
💬 週一到週四晚間八點,歡迎到臉書收看直播,參與線上討論,有閒來坐!
🚩 感謝交大陳信宏校長帶領的自然語言處理團隊,提供 AI 中文字幕與校對服務。軟體開發初期錯誤難免,也請網友協助訂正幕錯字,提供 AI 更多學習機會,謝謝!
___
更多新聞與資訊請上👇
▎有話好說官網|http://talk.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PTStalks #有話好說 #陳信聰
#PTS #PTSNEWS #公視新聞 #公共電視 #公視
慢性病定義 在 練健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地表最猛中醫教練:慢性病族群宜重訓|練健康會客室 Feat. 怪力中醫|練健康|中高齡訓練|銀髮族運動
1:59 |中高年齡常見慢性病。
2:59 |中醫對慢性病的治療。
3:23 |慢性病控制得宜不用吃藥?
7:55 |中高齡定義。
/
你心目中的中醫師是否都仙風道骨?
誰說中醫治療只能針灸吃藥?
你是否忘了少林武功真正棒!
硬舉200的中醫師要來顛覆你的刻板印象啦!
不講傳統中醫術語,用現代科學的角度來分享重訓對中高齡族群的好處!
不追求胸口碎大石,我們追求健康
來看看怪力中醫怎麼說吧!
/
如果喜歡我們的影片幫我們按讚、訂閱、分享喔~我們下次見😆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LKKWellnessCenter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lkk_wellness/
/
#練健康#慢性病族群宜重訓#怪力中醫
慢性病定義 在 慢性病#糖尿病#校園51590_校園主要慢性疾病防治及推廣影片 的必吃
不能只讓學校來做全面性的照護,小朋友自我的照護也很重要。校園包含校長、老師、主任還有家長的幫助,社區的醫療,建立一個友善的校園。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