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呀,小孩穿上刺蝟裝-孩子過度敏感了嗎?
【特殊教育】
職能治療師 鄒佳和
文章轉載自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彩虹月刊》
如果發現孩子一直不喜歡玩水、玩沙,或者碰一下就唉唉叫,怎麼辦呢?
有些人一直是這樣在過日子:人群中,陌生人不經意的碰觸,就會不愉快,甚至生氣抓狂得想大叫……
其實,孩提時就會有一些跡象了。有時候孩子會說:「這件衣服刺刺的,我不喜歡……」也許是衣服的質料,也可能是背後的標籤,然而剪掉了標籤,甚至換了件衣服後,孩子還是不舒服。另外,玩沙、黏土是孩子的最愛,卻有少部分孩子無法忍受踩在沙灘上的感覺呢!
看到這,你也許發現了,這是不是孩子觸覺出了些問題呢?
觸覺防衛
觸覺防衛(tactile defensiveness)即是描述逃避觸覺的一種症狀,可惜的是,目前沒有一個程度標準提供判斷,只能從多重的行為來觀察。一般來說,可依據孩子接觸各種質地的行為反應來判斷:
容易排斥新的質地?
多次嚐試仍然無法接受?
即使是親人仍時常排斥擁抱?
即使接觸在較不敏感的背側面(手背、 手臂外側、背部、大小腿前側),仍會有較大的排斥行為?
不應該只觀察到一次的排斥行為,就武斷的下定論。
嬰幼兒期的忍受程度與 3 至 4 歲以上孩子不同?(嬰幼兒在 0 至 2 歲為感覺動作時期,正在建立身體與環境的互動經驗,所以對於各種感覺的忍受力與反應不盡相同,常因為一點點小聲音而驚嚇,但這不是感覺系統的敏感,而是經驗不足所造成,要將此行為解釋成感覺統合的失調還言之過早)
如果你的孩子對以上提問有不少「是的」的答案,孩子可能有感覺(觸覺)統合失調!
什麼是感覺統合失調症?不是嚴重到影響身體的健康,卻足以造成生活上的困擾。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呢?
認識觸覺
觸覺可以簡單的分為「輕觸覺」及「深壓覺」,這都是施加在皮膚上足以讓我們感受到的壓力。輕撫、搔癢被歸類在輕觸覺,這是容易讓人感受到不愉快、警醒的觸覺類型。壓、拍等較大壓力產生的觸覺則是深壓覺,因為接收及傳輸感覺的路徑與本體覺(感知全身關節與肌肉動作情況的感覺,藉此感覺運作可以不用眼睛看也知道自己肢體的位置與姿勢,此外也包含肌肉用力的程度。)接近,所以容易帶來跟本體覺一樣安定他人的效果。
天寶‧葛蘭汀(Temple Grandin),是美國一位畜產學學者,也是位高功能自閉症患者,在她的自述中提到:為了降低自己對人群的敏感及焦慮(自閉症患者較一般人容易出現感覺失調的異常)她為自己做了一個擁抱機(或者說是擠壓器),使她感官過於敏感到無法承受時可紓緩焦慮,這顯然提示我們,深壓覺在穩定自身狀態的效力。
認識觸覺
感覺餐
介入感覺調節(sensory modulation)的方式,在感覺統合治療中稱為感覺餐 (sensory diet),使用的內容因人而異(有的強調本體覺,有的強調觸覺),量也有所不同(好比每人一天吃的食物量不同,或每個人偏好不同),雖然有許多不同,但最多的共同點就是建立提供感覺餐的習慣與常規,這意思是須在一天中固定的時段提供,並且不多不少,最好是可以明列一張表格指出一天之中,何時需進行感覺餐,以確保這是持續且穩定的被執行。
威爾博格治療
在感覺餐手法中,特別針對觸覺敏感而建立的一套方法稱做:威爾博格治療 (The Wilbarger Protocol):因為這會用到一種特別的刷子來進行,所以又被稱為刷毛治療(Brushing Therapy)。
時間 3-5分鐘
工具 觸覺刷(一種特殊設計的軟毛刷,刷過皮膚時可提供穩定的深壓覺)
方法 刷毛:從手臂開始,包含手指、背部、腿部到腳趾頭,禁止使用在臉、腹部及鼠蹊部,因為這是相當敏感的部位,容易產生不好的感覺,影響治療過程。關節擠壓、牽拉:肩部、手肘、手腕、髖關節、膝蓋、腳踝,輕微擠壓(joint compression),手指、腳趾頭施加牽拉(strech),藉以提供額外的本體覺輸入,而達到穩定的效果,但施加的力道強度,須經專業人員的評估並執行。
取代工具 可以利用柔軟的毛巾,將毛巾捲起使用也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
注意事項 ●確保刷過程不是輕輕的從皮膚刷過,而是先將刷子穩定的壓在皮膚(提供穩定的深壓覺)後,再順毛髮方向刷過,這樣才能提供適當的感覺輸入。
●當孩子需要觸覺刷介入時,先諮詢過職能治療師的建議,並拿捏其介入的量,以免達不到家長想要的效果。
●介入感覺餐的過程中,盡量讓環境保持在一個平和、安靜的狀態,藉以幫助孩子更容易維持穩定。
敏感而不願讓人靠近的孩子就像個小刺蝟,希望接近他人卻又容易相互刺傷,不僅影響發展的進程,也影響了孩子的人際互動。孩子說不出自己的苦惱,也無從與他人比較自己感覺上的差異,最終還是要依賴家長留心警覺。但矯枉過正也不是我們的本意,這其中的拿捏,還是建議與早期療育單位密切的配合,透過專業的協助,幫助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
音樂:手鐘樂團演奏著名歌曲「你鼓舞了我」,感覺好夢幻!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