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哭泣時,別再說:「倒數321...不要哭了!」
⏰9/26(本週日)前,#早鳥優惠倒數中!歡迎加入我的【親子教養實戰課】,還有機會抽到我的「親子教養線上互動諮詢室」喔,讓我陪你一起探索孩子的內心世界,把握最後一會>>https://lihi1.cc/C9Vkl
最近有一位個案的妹妹,令我印象深刻。
我在做完治療之後,會留給家長十到十五分鐘的會談時間,個案讀大班的妹妹也喜歡跟在媽媽身邊聽,但畢竟我們說的都是她聽不懂的事,因此她感到無聊,動來動去,無意間打翻了我的不銹鋼水杯,噹的一聲,水流了滿地。
😃:「怎麼啦?」我和善的問 (真的,我發誓我很和善😅)。
🧒🏻:「哇~~~~~」妹妹開始嚎啕大哭,而且妹妹已經來過很多次了,也很喜歡跟我玩,所以應該不是面對先新環境的焦慮。當下我腦中開始出現,如果她在家中犯錯,會被如何如何的小劇場
😃:「我們一起把她擦乾淨吧!」但妹妹還是不理我,過了一會,我去拿了兩條抹布。
😃:「你要紅色的還是藍色的?」妹妹怯生生的選了紅色,跟我一起擦地板。但過程中,只要我提到「剛才…」她還是不講話。
你家的孩子容易哭泣嗎?想讓你的孩子擁有面對挫折的勇氣?
那接下來歡迎你繼續將全文看完。
-----------------
▍面對高敏感、容易緊張害怕而哭泣的孩子,你可以這麼做:
一、成為比孩子還穩定的大人
如果你想承接孩子的情緒,要先確定自己可以接好,而且不會搞砸。我常建議某些家長,如果教養當下,你正處在自己的情緒中,諸如工作壓力、帳單壓力、夫妻吵架等,請您先找個適當的理由與藉口先退場,先不要處理,或者請另一半先接手、或者請孩子等你一下。
不處理會怎麼樣嗎?跟你說,我在學心理治療的第一課,就是在教我們「不要亂講話」,有時候,寧可不作為,也不要搞砸。
因為有些大人在言談之間,也會充滿著負面的想法與評價。尤其爸媽在談到誰家的哥哥姐姐如何,有什麼反應、當我說到班上同學如何時,有什麼反應,他們都在默默的觀察,特別是高敏感的孩子。
二、提供一個安全的哭泣環境
在孩子哭泣的時候,不管如何,先讓他好好的哭完,我們在旁邊陪伴即可。
請不要再使用「數到三,不要哭了!」這個話術了,即使是大人,就算數到三百也不見得可以停止哭泣,更別說孩子還要一邊哽咽一邊認錯了。
至於太晚了、會吵到鄰居…這個,就再去跟鄰居道歉吧!是你孩子重要還是鄰居重要?順便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技巧,有家長告訴我,如果孩子哭或生氣,他會帶著孩子一起到車上,讓他先大哭大叫完,既可以陪伴,車上的隔音也還不錯,不會吵到其他人。😆
三、整理孩子的負面想法與影響
澄清了挫折與孩子的負面想法之後,我們必須讓孩子知道,我們要孩子改變的原因,不是他不好,而是這個行為對他有不好的影響。
請記得,先避免反駁孩子所遇到的情境與出現的想法,因為這是真實發生在孩子的腦海中的,如果這麼好改,孩子早就自己改了。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認真的把這些話聽完,並與孩子討論未來可能的影響。
四、協助孩子找尋正向的證據
我們可以透過尋找正向證據,提醒孩子,世界並沒有他想得這麼糟。
這件事並不是我們要他這樣想,孩子就可以這樣想的,不過孩子可以在發現正向證據之後,給自己的負向情緒一個緩衝的空間:「其實我也曾經做到過啊!」、「我也可以做完的!」、「我可以再試試看!」
五、系統減敏感法
「我可以怎麼幫你?」是我常跟孩子說的一句話,當然,初見面的孩子,大多數會說「那你幫我去跟老師說,功課少一點」、「你幫我寫功課」、「你叫我同學來跟我玩」,我通常會搖頭苦笑說,我沒有辦法,但我真的很想幫你,有其他方法嗎?讓他漸漸願意與你分享所遇到的挫折與難關。
面對孩子害怕的事物、覺得困難的事物,我們都可以跟孩子制定一套逐步改善的方法,並且要定期檢討、調整目標。孩子不可能解決完所有的事情,不可能完全不害怕什麼,但孩子會知道,有人陪著我,我也發現自己慢慢變好了。
--本文節錄自我的著作《你的孩子不奇怪》
⏰#早鳥優惠即將結束,只到9/26(本週日)!如果你還在摸索教養孩子的方法,想知道更多結合「心理學X實證醫學」的教養進階技巧,也歡迎你加入我的【不說教不動怒的親子教養實戰課】>>https://lihi1.cc/C9Vkl
▍課程內容一覽表:
✦第1堂:面對教養總是感到身心俱疲?檢測你的親職壓力有多少
✦第2堂:不想再做徒勞無功的父母?了解你的教養風格開始
✦第3堂:總是找不到有效的教養策略?從破解孩子的性格密碼著手
✦第4堂:想要建立孩子快樂、成熟的性格?活用正向教養的基本三要素
✦第5堂:孩子時常分心或過於好動?Focus 專心養成術,注意力評估與訓練技巧
✦第6堂:孩子心思細膩,動不動就哭泣?面對高敏感孩子的情緒處理術
✦第7堂:孩子經常發脾氣、鬧情緒而讓人困擾?調節情緒障礙的冷靜降溫術
✦第8堂:孩子經不起挫折,遇到困難就崩潰而放棄?一步步達成的挫折忍受培養術
✦第9堂:孩子沒有學習動力且排斥學習?提高學習認知的四大策略術
✦第10堂:跟孩子講道理總是聽不進去?巧用輪流故事術,從日常生活中學得大道理
✦第11堂:孩子一天好幾個小時就只想滑手機?打敗3C魔王的網路成癮
✦第12堂:創造愛與連結的生活練習,與孩子一同蛻變的進階家長養成術
📌點我試看完整課程>> https://lihi1.cc/C9Vkl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親子天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踏入💗關係相談所💗,一起加溫❤️家庭心關係❤️ 這裡是由鄧惠文醫師和陳品皓心理師聯手主持的關係相談所。 在你的生命經驗中,會如何形容「爸爸」在家庭關係中的角色呢?是嚴父,還是暖爸?而身為爸爸的你,是否也常出現「有苦難言」的心情呢? 今天,就讓我們來談談「當爸爸」這件事。聽聽同樣身為爸爸的品皓...
「愛與連結」的推薦目錄:
愛與連結 在 Cheers:快樂工作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維偉克莫西:「孤獨,是21世紀快速蔓延的新流行病」】
↘ https://user125302.psee.io/3jcazp
生活過得不錯,怎麼還是感到孤獨?
為什麼已經有家人,有朋友,也有喜歡的工作,還是會感到孤單?
全球都愈來愈關注身心健康,但有一個問題常常被忽視,那就是「孤獨」。
美國新任公共衛生署長維偉克莫西(Vivek Murthy)發現大家對於孤獨感非常有共鳴,卻總是避談這個話題。
孤獨感是什麼,對個人以及社會的健康有什麼影響,又該怎麼改變現況?
「疏離的時代,愛與連結是弭平傷痕、終結孤獨的最強大復原力量。」
由天下雜誌出版總編輯 吳韻儀,為你導讀維偉克莫西的《當我們一起》,正面凝視內心的脆弱。
登入領取天下好書導讀《當我們一起》,讓我們陪你一同辨識孤獨。
↘ https://user125302.psee.io/3jcazp
愛與連結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男孩不會表達情緒?男孩容易誤解扭曲性?】
#男孩與性
#男孩情緒教養
即便如我常寫親子議題,跟家裡三個男孩談到性愛問題,也不見得自在,孩子的爹屬老派的X世代,大約也很少想到要和孩子聊聊性愛問題。
在談年輕男孩性愛問題之先,我首先比較想關注的是:身為男性的孤獨與無助。
多數男生的情緒是沒什麼出口的,是很悶的,因為典型的雄性世界幾乎不大聊心事、不喜歡聊私事、不善於體察自我,當然相對的,也不善於體察或關心別人,這或許跟典型男生的天性有關,他們多半傾向關注「事物」勝過關心「人」。
但《男孩與性》、《男孩情緒教養》等書都提到雄性世界有種「兄弟規範(情結)」,男性在心底有揮之不去的刻板印象,認為「揭露自我內心」是一種懦弱無能的表徵,是比較「娘」的男生才會做的事情。
此強勢雄性文化終於讓男生從「不感受」弱化成「不會感受」,從「不表達」惡化成「不會表達」。
當然,在性平時代,我們欣見有愈來愈多「暖男」產出,他們懂得關注別人的情緒、也擁有關心別人的技巧,但這並不意味暖男在低潮傷心時,也敢隨意向「兄弟們」吐露真心,因為這種行為在雄性世界可能不安全,意味著缺乏男子氣概,換來的多半是兄弟們的嘲諷與不自在。
不論男孩在陽剛或陰柔特質的光譜上落在哪一點,多數男孩傾向不輕易吐露情緒,特別是負面的情緒,如「我好害怕」、「我沒辦法」、「我心好痛」。
在《男孩與性》一書裡,有個十八歲的男孩羅伯就說,他遇到難關時,他的爸爸就會要他「Man up(拿出男人的樣子)!」,他父親所呈現的就是整個傳統雄性文化的縮影。
羅伯說:「我不跟任何人談我遇到的問題,我認為,如果自己處理不來,那就不算個男人,代表你不夠努力,是個婊子。」羅伯所說的,也代表了多數男生的真心話,包含大男人、小男生,儘管性平教育已推展了這麼久、這麼廣。
「他們把情緒藏起來不讓他人看出來,甚至連自己也感受不到。但這些感覺不會消失,只是埋到心靈更底層。」(男孩情緒教養p.136)
不會消失的情緒,最後很有可能拐彎抹角地變形成「發洩式行為」,比如攻擊或是霸凌別人,或成癮於菸、酒、3C、毒品。
我和家裡的三個男孩談過,他們也都同意這個論點,他們說,男生之間互訴心曲也不是真的沒有,但極為稀有,除非是特別信任的死黨,不過多半心情不好時,死黨最常貢獻的也就是陪你瘋狂打電動、打球、打屁,成年之後可能就是去喝一點小酒,亂掰一通,很少集中火力正中情緒標靶。
「那心情不好時怎麼辦?」
兒子們說,女朋友、紅粉知己此時就變得很重要,她們是訴衷腸的最佳人選,在她們面前可以不需用力地掩飾自己的脆弱,但也不是每個男生都願意在女朋友或紅粉知己面前揭開自己的脆弱。
小子之一曾跟我分享過,他曾有個很願意傾聽他、也善於分析心理狀態的紅粉知己,兩人都心知肚明不可能成為男女朋友,但每當他心情低落時,他很自然地就會找這個女孩出來吐吐苦水,他在她面前不必顧慮會被嘲笑,因此總是能得到極佳的療癒效果。
只是此紅粉知己在交了男朋友之後,為了避嫌,就再也無法擔任小子的心靈伙伴,這讓小子難過了好一陣子。
「那怎麼辦?心情不好時找誰呢?」我問。
「所以有時候就回來跟老媽吐苦水了啊!要不然跟室友看看電影、打打屁稍微轉移注意力啊!」
可見家有男孩,直至他們青春期、成人,親子的關係都相當重要,因為男孩有苦無處訴時,如果和父母關係夠親密,或者夠信任父母,至少還有一處安全基地可以訴訴衷腸。
而另一方面,男孩在陷入情緒低潮時,或許不太能分析自我、感受自我,但是若懂得排遣情緒,也至少能把自己從亂七八糟的情緒風暴中拉出來。
因此,我實在不反對男孩們偶而聚在線上打打電動、胡亂喇勒、講些芭樂話,因為這至少是他們轉移壞情緒的某種低階、但有效的方式。
不少青春期男孩聚在一起還是打打鬧鬧,感覺非常幼稚,但,這就是他們趕走壞情緒最單純又方便的方式。
了解自己的情緒狀態是需要不斷挖掘與練習的,男孩從小就不樂於此道,雄性文化又強化他們避開這一塊,這當然對男孩的情緒發展極度不利。他們沒有機會細膩的分析自我情緒,當然,對於別人情緒的體察就更加薄弱。
我記得有一次去一個國中演講,輔導主任談到她也是住在「男生宿舍」,當時她的父親過世未久,和爸爸感情相當好的她非常難過,常常在家裡想著想著就哭起來,然而,家裡的老男人(先生)、大男生、小男生(兒子們)唯一做的,就是把她放在一邊任她盡情的傷心哭泣。
「你相信嗎?從我老公到兒子,沒有人過來安慰我一聲,抱我一下都好啊!這讓我更絕望更傷心了。」主任說。
「我真的很能體會妳的落寞,因為我家也是如此啊,我也適應了好久!不過,我必須說,你家男性們真的都非常非常的~正~常,因為當他們難過時,他們自己也是這樣處理自己的情緒:把自己關起來,沉默不說話、自己調整、自我消化。所以他們以為把妳放在一個角落,不去打擾你,讓你自己去消化情緒,就是善待你的最好方式。」
天知道,這麼多年來,我是暗示、明說、示範了再示範,才讓家裡的雄性動物包括兒子們懂得在我難過時大方走過來、擁抱媽媽的。(擁抱爸爸目前還是天方夜譚,爸爸也一定會被驚嚇到。)
男生不善體察自己和別人的情緒,甚至被男子氣慨文化塑型成「不能示弱」、只能當「強者」、甚至不惜以「攻擊」、「霸凌」作為真男人的象徵,這顯然已經變成「毒性男子氣慨」。這在男孩發展性意識、性行為會產生什麼影響呢?
在「男孩與性」這本書裡呈現了美國年輕男孩對性事不可思議的態度。作者Peggy Orenstein是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專研男孩、女孩對性議題的不同態度。
她說「有毒的男子氣概」這個凳子有三隻腳,第一是情緒壓抑,第二是貶低女性,第三則是拿「性征服」出來吹噓。
她舉出最有名的一段「男生更衣室對話」乃出自美國前總統川普。川普曾經吹噓自己曾經如何強吻女性,並引以為豪,宣稱「當你成為明星的時候,她們會讓你這麼做,你做什麼都行,甚至抓她們的陰部都沒問題。」儘管川普這番話引來極多反彈,包括男性,不過也真確反映了純男性性心理的有毒思維。
Peggy Orensteiny在書中舉了很多例子來呈現年輕美國男孩(特別是傳統異性戀男孩)扭曲的性觀點。在美國,青少年乃至大學都流行「勾搭文化」,這和我們所說的「一夜情」意思差不多,男孩很容易限於一個迷思,也就是把「性征服」當做「男性氣概」的表徵,征服的數字愈高代表愈具男性氣概。
性事,已無關乎愛與連結。美國東岸就有「曲棍兄弟(lax bro)文化」,內容大抵就是誇耀性事勾搭,貶低女性、厭女、物化女性。
男大生將性愛視為純粹肉體經驗,將女性當成「玩物」,當成征服的「標的」而不是「人」。能贏得多少火辣的女生,就能展現多少雄風、社會地位、自我價值。
書中指出,男運動員被控告性行為不當或是對親密伴侶暴力相向,比例是其他男生的三倍,「運動員文化」強調拚勁、競爭、強壯、勇氣等正向特質,但也成為一股煙幕彈,掩護運動員霸凌、奪權、性征服、以厭女語言為樂、貶低女性傾向的氛圍。
而也有很高比例的非運動員年輕男孩因為欠缺對情緒的體察、對女性心理的理解,再加上A片與媒體的錯誤示範,因而把「性」當成一件男高女低、控制女性身體的行為過程。
「如果只有男孩在,那麼你聽他們的對話,可能會分不清他們剛才發生親密行為、還是剛從建築工地回來。他們會說釘釘子、用力敲、碰碰撞、把東西打碎、砰地一甩、撕碎她、毀了她。」
這些都是以侵略女性身體為樂的描述,他們鮮少講述到彼此的心理連結、相互依戀理解、珍惜疼愛的滿足感,如果讓年輕男孩繼續依賴傳統而陽剛有害的雄性文化,他們可能很難學會看清楚「女生也是人,女生值得尊敬、需要尊嚴」。
此外, 現在的孩子是廣大A片實驗中的白老鼠,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很多異性戀A片都是透過「男性觀點」來拍攝的,性愛被描述成男人對女人「做」的事,而不是「和」女人做的事,這會有很可怕的影響,也就是更強化男孩把性當成控制女性、貶抑女性的過程。
然而研究顯示,青少年比大人看更多的A片,而且內容比大人更低級扭曲,可想而知男孩們性道德、性意識在比父母所知更早之時就已開始扭曲。
研究結果顯示,會在早年看A片的,無論男女,都可能比同儕更早性活躍、性早熟,比同儕更多性伴侶、懷孕的機率有比較高,最嚴重的是,「把性侵略看得更正面、把女人看得更負面,更容易從事A片所描述的那些冒險、非典型的行為。」
很多無知的年輕男孩因而犯下了自己也搞不清楚的性騷擾、性侵害行為。
書中就舉出一個看來無害的男大生在勾搭一個玲瓏可愛的女孩之後,軟硬兼施,不斷引誘女孩到他寢室,儘管女孩在過程中一再表示不想、不舒服,甚至幾度用藉口推託表示想離開,但礙於恐懼以及對方高大的身軀,最後被迫替男孩口交。
在這個男孩既有成形的思維裡,自己並無勉強女孩,更遑論性侵害,他還驕傲地認為是自己引導有步,而一廂情願地以為最後是女孩同意且自願的。
這也是作者Peggy Orenstein在多方訪談後發現的兩個事實,那就是:男性普遍會高估女孩對性活動的興趣和熱情,也太常把自己的愉悅看得比女生的感受還重要。
前述的男大生萬萬想不到,那一夜,他對女孩造成無可泯除的傷害,女孩之後避不見面,也無法療癒自己,直到多年後女孩勇敢地提出控訴。
這正是因為男孩在成長過程中普遍缺乏對女孩身心及性心理的理解,甚至早已在心裡塑造了牢不可破的扭曲的「男尊女卑、女生須屈從」的性道德框架。
事實上,也有很多男孩從頭至尾都不認同物化女生、貶抑女生的性事思維,但是在整個兄弟文化沆瀣一氣時,他們會退縮,而認為自己的想法是不值得一提的邊緣思維,而跟著大夥沒頭沒腦的哈哈大笑,以求得認同感。
事實上,專門研究青春期男孩行為的研究指出,大部分男孩比較喜歡的身體親密對象,是自己認識、信任、相處起來自在的人。男生追求性愛最大的動機並不是肉體,而在情緒層面,是因為想要對女生表達愛意或慾望。
自從交友軟體夯起來之後,「勾搭文化」在全世界默默的沸騰。我聽過太多年輕孩子把性與愛分開思考,把「滿足肉慾」當成一件紓壓的方式,或許連我們做為父母的可能都未必清楚孩子對性的看法。
這些我們可能無法理解或認同的新興性潮流也意味著,我們做為父母的,真的必須花點心思和時間好好的和孩子們談性說愛。
「#me too」反性侵、反性騷擾運動雖然引發全世界一同把「偏差性行為」、「男性特權」及「有毒陽剛特質」攤在陽光下一同省思、徹底清算。但是,在固化的純男性世界,卻未必真正翻轉了有害舊思維。
要把男孩教養成懂得尊重女性、灌輸他們「經過對方明確同意才能進行性探索」的性道德之前,首先得先把男孩教養成懂情緒、有同情心、尊重男女平等、尊重多元性向、尊重他人界線、允許自己也允許別的男孩示弱失敗、可以表達情緒、也能體察別人情緒的人,這是懂愛的前提。而懂得愛,才可能發展並維繫真正健康愉悅有連結感的性。
想要更了解男孩的情緒教養以及他們對性與愛認知的發展嗎?推薦以下兩本書。
【書訊】
•《男孩與性:改變青少年一生的九場對話,培養情感與性關係的尊重與同理心》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8257?sloc=main
•《男孩情緒教養:引導他好好說話,遠離恐懼、憤怒、攻擊行為》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9264?sloc=main
愛與連結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歡迎踏入💗關係相談所💗,一起加溫❤️家庭心關係❤️
這裡是由鄧惠文醫師和陳品皓心理師聯手主持的關係相談所。
在你的生命經驗中,會如何形容「爸爸」在家庭關係中的角色呢?是嚴父,還是暖爸?而身為爸爸的你,是否也常出現「有苦難言」的心情呢?
今天,就讓我們來談談「當爸爸」這件事。聽聽同樣身為爸爸的品皓心理師剖析成為父親的角色與心情,也讓兩位專家為大家解析把脈:夫妻間如何能成為對方的「翻譯蒟蒻」,彼此更容易相互理解,合作無間?
●關係相談所給夫妻的悄悄話
害怕表達脆弱與需求?有時卻可能是彼此關係加溫的契機;當我們能互相體諒對方的「脆弱」,才能對彼此的「合作」更有幫助。
雙方試著互相體諒對方的脆弱,不要理所當然以為對方天生就一定會當爸爸或媽媽。
●本集重點
1. 「爸爸代表」心路歷程大剖析:品皓心理師如何回應聽友「可以教爸爸如何當爸爸嗎」的留言吶喊?在成為父親的道路上,又曾背負著哪些文化桎梏與心理壓力?
2.「媽媽代表」好希望另一半了解的事:原來,看似「指責」的話語背後,隱含的是更多期待「被肯定」的內心話。
3. 為什麼男性對於自我情緒,大多是以「內 (不) 斂 (說) 」的方式呈現?是什麼原因,讓男性「坦承脆弱」的自我表述,卻不自覺升起一股「拉扯」的情緒?品皓老師說給你聽!
每天鬆一點!給爸爸的「家的心關係」練習,
練習1:讓家人更理解爸爸的需求,就從邀請爸爸「說出自己的情緒與需求」開始。
練習2:在有限的時間裡,如何幫助忙碌爸爸與孩子更親近,互動更熱絡?
邀請爸爸練習「專注於當下的相處」,關鍵就在___兩個字。
歡迎到許願池告訴所長您的困擾,也分享您的練習成果喔!
歡迎訂閱收聽:https://podcastparentingcw.soci.vip/
節目許願池,歡迎一起來許願:https://reurl.cc/GdK7ov
# 為自己與家人,補給「愛與連結」的維他命
https://shopping.parenting.com.tw/campaigns/heartseason
# 錯過「愛與連結的心理必修課」?錄影課程隨時隨地線上看
https://shopping.parenting.com.tw/products/2912
📍立刻訂閱親子天下YouTube頻道:https://cplink.co/aokHX5fY
...................................................................
✔ 親子天下官網:https://cplink.co/103epuyo
✔ 親子天下粉專:http://on.fb.me/1Kkng6j
✔ 親子天下Shopping:https://cplink.co/2z71hMR2
✔ 親子天下Shopping 粉專:http://on.fb.me/2dpFvHK
愛與連結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歡迎踏入💗關係相談所💗,一起加溫❤️家庭心關係❤️
這裡是由鄧惠文醫師和陳品皓心理師聯手主持的關係相談所。
上一集節目中聊了許多與人連結的方法,也示範了與幼兒的情緒覺察練習。但也有許多聽友回饋,家有青少年,不動氣的溝通真的好難!
品皓生動比喻:親子關係就像買賣股票,「有漲有跌」。青少年階段則猶如「十年長空期」,父母要先「活下來」最重要。一起來聽聽鄧醫師如何讓叛逆小哥開口,品皓對於製造衝突的反向操作建議又是什麼呢?
●關係相談所給青少年父母的悄悄話
「你的存在,就是對青少年最好的安撫。」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發展任務,是需要藉由超越父母來定義自我;他們其實是透過跨越父母,來證明自己的力量。」
●本集重點
1. 每個人的心理階段和需求都不同,可別被性別和年齡的刻板印象框架限制了。創造連結的首要方法是仔細觀察和傾聽,理解他人的「話中有話」。
2. 你家的青少年,是否會嘲笑你身高矮,奚落你體力差?孩子出言不遜的背後,其實是為了從「超越父母」來建立自我能夠獨立的心理需求。
3. 想要降低溝通衝突,不妨先從反向搞清楚:什麼樣的表達方式,會讓人「忍不住就想跟你吵架」?為什麼「你+建議」這個句型,很容易惹怒他人?
每天鬆一點!本週「家的心關係」練習,就從「我訊息」開始。
少用「你」,多用「我」!
從這週開始,把我們想要給孩子的批評建議指教,
改用以下三個結構來表達,看看會有什麼神奇的效果!
我+
看到了什麼「狀況」,
給了我什麼「感覺」,
之所以會有這種感覺的「原因」是什麼。
舉例1:我聽到你這麼說,感到滿不舒服的,因為我感覺到不太受尊重。
舉例2:我看到你房間這麼亂,覺得有點生氣,因為我感覺你好像不是很在意自己之前的承諾。
歡迎到許願池告訴關係相談所所長你的困擾,
也分享你的每週練習成果!
歡迎訂閱收聽:https://podcastparentingcw.soci.vip/
節目許願池,歡迎一起來許願:https://reurl.cc/GdK7ov
# 為自己與家人,補給「愛與連結」的維他命
https://shopping.parenting.com.tw/campaigns/heartseason
#錯過「愛與連結的心理必修課」?錄影課程隨時能複習
https://shopping.parenting.com.tw/products/2912
📍立刻訂閱親子天下YouTube頻道:https://cplink.co/aokHX5fY
...................................................................
✔ 親子天下官網:https://cplink.co/103epuyo
✔ 親子天下粉專:http://on.fb.me/1Kkng6j
✔ 親子天下Shopping:https://cplink.co/2z71hMR2
✔ 親子天下Shopping 粉專:http://on.fb.me/2dpFvHK
愛與連結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I-LIFE行動致力於幫助脆弱家庭青年的心輔師賴雷娜,外表樂觀開朗,成長經歷卻十分坎坷,父親經營賭場失利,四處舉債逃跑,母親也由於父親不忠,將她當作籌碼威脅父親,從小居無定所,使賴雷娜極度缺乏安全感,對「家」有深切的渴望,卻又無法避免步上父母的後塵,這樣的「廢墟少女」如何從絕望中爬起,成為助人者?給予她勇氣和力量去實踐生活夢想的關鍵又是什麼?
更多精采報導,請見:
《親子天下118期 愛與連結的心理必修課 為孩子打造情緒自癒力》
https://shopping.parenting.com.tw/products/2903
從無家少女成為助人者 賴雷娜|與人建立連結 讓我有戰勝恐懼的力量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9488
【製作人:曾千倚|採訪:李佩璇|腳本企畫及攝影:曾千倚|剪輯:相昀佑|照片提供:賴雷娜(楊仁銘攝影)】
📍立刻訂閱親子天下YouTube頻道:https://cplink.co/aokHX5fY
...................................................................
✔ 親子天下官網:https://cplink.co/103epuyo
✔ 親子天下粉專:http://on.fb.me/1Kkng6j
✔ 親子天下Shopping:https://cplink.co/2z71hMR2
✔ 親子天下Shopping 粉專:http://on.fb.me/2dpFvHK
愛與連結 在 【 教室裡的縱深對話-Part 4 】如何觸及/連結渴望 - YouTube 的必吃
... 四個部分: Part 1 從好奇到冰山模式提問薩提爾對話模式體驗性Part 2 自我覺察與幫助孩子與他人覺察Part 3 ㄧ致性表達Part 4 如何觸及/ 連結 渴望-- ... ... <看更多>
愛與連結 在 不贈書直播_如何用愛與自我連結-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 Facebook 的必吃
不贈書直播_如何用愛與自我 連結 討論書籍: 非暴力溝通:愛的語言(全新增訂版)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1754 我們如果對自己殘忍,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