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斯達:美心要請年輕人 — 瞧那個叫「世界是你們的」的神話】
在 19 年大出風頭的美心集團,將在今年重啟「見習管理生」計劃。集團高層接受《星島》訪問,表示會「大增年輕人主導權」,想聘請初出茅廬的學位持有人。包括前線、營運、供應鏈、人力資源等部門等,全部都要人。報道引述高層表示,請不到後生仔,亦不知道為何,但總之集團市場面向年輕人,集團需要年輕人加入,「世界未來需要年輕人」。
我們經常聽到「世界是你們的」,從毛主席名言、各行各業的潛規則,到特區政府歷年推出的青年工作,大家都不介意說一些鼓勵後進的漂亮話。我由非常年輕時,聽到不再那麼年輕,還是繼續在聽。有趣的是,「青年人很重要」這類話,通常是由幾十歲的社會賢達來說,而不是由年輕人自己說。例如 TVB 第一個夠膽表示公司已經老化的人,其實是發聲自幾十歲的大股東。
然而稍有閱歷的人,也不會把「世界屬於年輕人」當真。你要是當了真,必付出代價。我記得 DQ 立法會議員是怎樣開始的。首先由梁天琦等人開始,一直到梁游二人,他們當年 20 至 30 之間。之後接連到羅冠聰、劉小麗、姚松炎、周庭、梁國雄等等。這些人政治想法不一樣,但共通點就是年輕。可能是物理年齡年輕,可能是首次進入議會,一張白紙。
這些事為何開始,可以解釋以中國政治或者深入的憲法辯論,然而說穿了可能都是「議會不需要新人」,因為新人有新思想,議會不需要;新人也沒有歷史,政權可以拉動的弦線不多,安全系數很低,先擊落了才安全。所以 2016 年就已經告訴大家,社會不需要年輕人,年輕人是多餘。如果你是年輕人,入老大黨找個「師傅」扶你上去比較安全,直到師傅自己也不行再另當別論。
尤其要提防經常強調自己支持年輕人的單位。像這次美心,就十分「立 flag」。他們需要你,把你哄得飄飄。他們需要你亦不假,因為每個事業乃至政權、國家都需要續命,說出來也好聽,可以吸引更多下線,但他們多數不會容許你發明新事物,他們需要你,需要你進去跟著他們的路線走。究竟他們是純粹的吸血鬼,還是傳道授業者,你找一次故意走另一條路線,好當測試底線就知道。吸血鬼需要光,但不是真正的光,而是人造光,燭光、電燈等。真正的太陽他們受不了。你嘗試一下妄撞,看他們是否馬上就要控制你,放一批狼狗出來咬人。香港社會其實是稍遇挑戰,就馬上露出原型。
這頭百年吸血鬼張牙舞爪的高峰,就是 2019 年間。其實現在回想起來,一切事情都未發生時,大亂是如何醞釀的?是激烈衝突階段之前,警察已經在金鐘地鐵站四處搜身,還有相片是一堆年輕人好像少年預備犯一樣排排企搜身,這張相片瞬間激起頗大公憤。當然之後連續幾個月,你的臉孔年輕一點,在街上也很容易被針對。還有像美心太子女伍淑清之類,為了向中國和自己解釋為何香港如此躁動,他們使用的語言和解釋方法,也很有針對性,基本上把所有年輕人也早早推向對立面。曾經有人說過,年輕人被社交網絡洗腦,會放棄年輕人。他們好像不知道,社交網絡的讀者多數同時是社交網絡的作者,沒有單方向洗腦的。若果是自己洗自己腦,那算不算是洗腦?
究竟香港社會是怎樣對付後生仔的?除了制度上、人事上阻礙他們上流,還有很多手段。過了經濟紅利期之後,社會上就粗略有兩班人,一定有很多衝突,制度上肯定要有補償,因為大富翁遊戲是天然地嚴懲後來入場的玩家,不然他們沒甚麼「聽話」的「誘因」,因為你的大論述已經將他們事先踢出了 stakeholder 之列。每年夏天,某知名「人力資源顧問」都會有一個訪問梗局位,告訴年輕人搵工不要抬價,要吃得苦,諸如此類,年年如是。經濟不好,他們這樣說,到經濟好,他們又這樣說。
政府高官和政策語言到今天還在說,年輕人搵工去大灣區啦。那你其實在對社會發放以下訊息:這裡的芝士已經被我們吃光,你們去別處吃爛飯殘羹好了。當然要將香港融入大灣區,應是中國發下來的政治任務,但特區政府作為一個「地方政府」,好像已經擺出一個放棄治療的姿態。也許是政務官的狡猾,有意無意將大灣區政策和「改善民生」混而為一。如果連改善民生、為年輕人創造「出路」這樣的基本工作,都期望「大灣區」幫你外賣做好,特區政府的存在意義是甚麼?政務官每個月的薪水,又是甚麼意義?
這些年究竟香港經歷了怎樣的單一世代狂歡?可以看見的痕跡之一:大學生每次有事,大叔們就會藐嘴藐舌,世仇一樣。久而久之,真成了世仇。現在大學管理層也加入了大叔的壓迫隊伍。我們的社會神話是這樣的:只要你乖乖等,你都可以上位做社會賢達。然而在大衝突之前,其實大家已經對神話幻滅心知肚明。現在大家都不一定打算進 TVB 裡面等,Coffee 離開了 TVB 反而很紅;Viu 那班年輕人,不用等到 40 歲才做「年輕人偶像」,或者 40 歲做政黨的第二梯隊,現在就紅,成名要趁早。
據說中國共產黨有 9,000 萬人,每年高等學府的高材生,早早就被吸收進了黨。不是說那裡就一定有年輕人真正發揮的機會,但搞掂了一大班後生仔,說了一個仍未幻滅的故事,做事起碼有一堆人基於利益共同體的本能而不反對。另一邊廂,當你在《環球時報》讀過伍淑清咬牙切齒的敵意宣示,你也會基於利益共同體的本能,作以直報怨的反應。反映在市場上,好了,現在他們又要來說等下就可以上位的香港神話了。
意 琦行 名言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盧斯達:美心要請年輕人 — 瞧那個叫「世界是你們的」的神話】
在 19 年大出風頭的美心集團,將在今年重啟「見習管理生」計劃。集團高層接受《星島》訪問,表示會「大增年輕人主導權」,想聘請初出茅廬的學位持有人。包括前線、營運、供應鏈、人力資源等部門等,全部都要人。報道引述高層表示,請不到後生仔,亦不知道為何,但總之集團市場面向年輕人,集團需要年輕人加入,「世界未來需要年輕人」。
我們經常聽到「世界是你們的」,從毛主席名言、各行各業的潛規則,到特區政府歷年推出的青年工作,大家都不介意說一些鼓勵後進的漂亮話。我由非常年輕時,聽到不再那麼年輕,還是繼續在聽。有趣的是,「青年人很重要」這類話,通常是由幾十歲的社會賢達來說,而不是由年輕人自己說。例如 TVB 第一個夠膽表示公司已經老化的人,其實是發聲自幾十歲的大股東。
然而稍有閱歷的人,也不會把「世界屬於年輕人」當真。你要是當了真,必付出代價。我記得 DQ 立法會議員是怎樣開始的。首先由梁天琦等人開始,一直到梁游二人,他們當年 20 至 30 之間。之後接連到羅冠聰、劉小麗、姚松炎、周庭、梁國雄等等。這些人政治想法不一樣,但共通點就是年輕。可能是物理年齡年輕,可能是首次進入議會,一張白紙。
這些事為何開始,可以解釋以中國政治或者深入的憲法辯論,然而說穿了可能都是「議會不需要新人」,因為新人有新思想,議會不需要;新人也沒有歷史,政權可以拉動的弦線不多,安全系數很低,先擊落了才安全。所以 2016 年就已經告訴大家,社會不需要年輕人,年輕人是多餘。如果你是年輕人,入老大黨找個「師傅」扶你上去比較安全,直到師傅自己也不行再另當別論。
尤其要提防經常強調自己支持年輕人的單位。像這次美心,就十分「立 flag」。他們需要你,把你哄得飄飄。他們需要你亦不假,因為每個事業乃至政權、國家都需要續命,說出來也好聽,可以吸引更多下線,但他們多數不會容許你發明新事物,他們需要你,需要你進去跟著他們的路線走。究竟他們是純粹的吸血鬼,還是傳道授業者,你找一次故意走另一條路線,好當測試底線就知道。吸血鬼需要光,但不是真正的光,而是人造光,燭光、電燈等。真正的太陽他們受不了。你嘗試一下妄撞,看他們是否馬上就要控制你,放一批狼狗出來咬人。香港社會其實是稍遇挑戰,就馬上露出原型。
這頭百年吸血鬼張牙舞爪的高峰,就是 2019 年間。其實現在回想起來,一切事情都未發生時,大亂是如何醞釀的?是激烈衝突階段之前,警察已經在金鐘地鐵站四處搜身,還有相片是一堆年輕人好像少年預備犯一樣排排企搜身,這張相片瞬間激起頗大公憤。當然之後連續幾個月,你的臉孔年輕一點,在街上也很容易被針對。還有像美心太子女伍淑清之類,為了向中國和自己解釋為何香港如此躁動,他們使用的語言和解釋方法,也很有針對性,基本上把所有年輕人也早早推向對立面。曾經有人說過,年輕人被社交網絡洗腦,會放棄年輕人。他們好像不知道,社交網絡的讀者多數同時是社交網絡的作者,沒有單方向洗腦的。若果是自己洗自己腦,那算不算是洗腦?
究竟香港社會是怎樣對付後生仔的?除了制度上、人事上阻礙他們上流,還有很多手段。過了經濟紅利期之後,社會上就粗略有兩班人,一定有很多衝突,制度上肯定要有補償,因為大富翁遊戲是天然地嚴懲後來入場的玩家,不然他們沒甚麼「聽話」的「誘因」,因為你的大論述已經將他們事先踢出了 stakeholder 之列。每年夏天,某知名「人力資源顧問」都會有一個訪問梗局位,告訴年輕人搵工不要抬價,要吃得苦,諸如此類,年年如是。經濟不好,他們這樣說,到經濟好,他們又這樣說。
政府高官和政策語言到今天還在說,年輕人搵工去大灣區啦。那你其實在對社會發放以下訊息:這裡的芝士已經被我們吃光,你們去別處吃爛飯殘羹好了。當然要將香港融入大灣區,應是中國發下來的政治任務,但特區政府作為一個「地方政府」,好像已經擺出一個放棄治療的姿態。也許是政務官的狡猾,有意無意將大灣區政策和「改善民生」混而為一。如果連改善民生、為年輕人創造「出路」這樣的基本工作,都期望「大灣區」幫你外賣做好,特區政府的存在意義是甚麼?政務官每個月的薪水,又是甚麼意義?
這些年究竟香港經歷了怎樣的單一世代狂歡?可以看見的痕跡之一:大學生每次有事,大叔們就會藐嘴藐舌,世仇一樣。久而久之,真成了世仇。現在大學管理層也加入了大叔的壓迫隊伍。我們的社會神話是這樣的:只要你乖乖等,你都可以上位做社會賢達。然而在大衝突之前,其實大家已經對神話幻滅心知肚明。現在大家都不一定打算進 TVB 裡面等,Coffee 離開了 TVB 反而很紅;Viu 那班年輕人,不用等到 40 歲才做「年輕人偶像」,或者 40 歲做政黨的第二梯隊,現在就紅,成名要趁早。
據說中國共產黨有 9,000 萬人,每年高等學府的高材生,早早就被吸收進了黨。不是說那裡就一定有年輕人真正發揮的機會,但搞掂了一大班後生仔,說了一個仍未幻滅的故事,做事起碼有一堆人基於利益共同體的本能而不反對。另一邊廂,當你在《環球時報》讀過伍淑清咬牙切齒的敵意宣示,你也會基於利益共同體的本能,作以直報怨的反應。反映在市場上,好了,現在他們又要來說等下就可以上位的香港神話了。
意 琦行 名言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盧斯達:遲到者死 — 咸陽 2020】
起床一看,整個圈子都是前學生動源一班人士被捕,警察說他們涉嫌違反《國安法》。立法之前,其實學生動源就是三大緊急解散的組織之一,(以及香港眾志、香港民族陣線),只是在香港外面成立了海外分部。
警察說,「有團伙近日在社交平台宣告成立主張香港獨立的組織,組織綱領包括建立『香港共和國』、不設底線鬥爭、團結香港獨立派。組織宣言亦有煽動他人加入。」究竟是甚麼組織在《國安法》立法之後成立?有消息指被捕者是因為與「創制獨立黨」有關。在 instagram 和 Facebook 上面,「創制獨立黨」的成立宣言確實是《國安法》立法之後(7 月 21 日)發出;但在 Facebook 紀錄,「創制獨立黨」是在 5 月 4 日至 5日上載頭像和宣傳橫額,究竟有沒有追溯期生效,是否追溯力生效,就留下一陣令公民社會不安的曖昧。
更大陰影在前頭,「創制獨立黨」在 FB 現時有 636 人讚好,相信在拘捕行動之前,知道的人不會很多;學生動源則有四年左右歷史,大家認識鍾翰林等等。究竟行動確實是針對「創制獨立黨」的言論,還是說到底只是誅連藉口,要打下鍾翰林?是小試牛刀,測試外界反應;不想付出很大國際代價但又要向港人發出訊號,或要隔山震虎做給其他人看?仍然是深水一般的黑暗。
翰林今年才 19 歲,大家只有幾次私訊,還有一次跟他和一些網友一齊看關於梁游還有梁天琦選舉起落的《夏日紀事》。在他身上,我看到甚麼是年輕人的牛脾氣。看得出他很堅持自己的理念,也因此負擔別人不用負擔的壓力。他是不會故意討好你的。討好別人、面面俱圓,是年紀漸長之後的進化(或退化)。據說他們和其他組織有過齟齬;在上次台灣大選前後,鍾也在台灣要求蔡英文關於《難民法》及《港澳條例》的事。當時確實有點成為了藍營的選舉素材,香港方面也有意見覺得港人議題會被操作成迫宮素材。如果選舉翻盤,對香港可能更加得不償失。林保華也不開名批評他,非常嚴厲。他們當時很堅持在台灣的取態,不管其他人怎麼鬧或者勸。看得出他們沒有考慮太多利害。如果目標是選舉。政客在選舉之前突然勇武、突然道歉,為求在公關災難中脫身,也是經常有。也許他們不會做人,也許他們不會宣傳自己,也許他們不會埋堆,不過他們行動上擁抱自己的理念,直至撞牆。
有很多人反射動作會問,究竟一個 19 歲的男生,如何可以威脅國家安全。一般而言,我們接受的法律文化,都是講究「比例原則」。也就是如果殺人,死刑或者終身監禁,一般人可以理解和認同。二千幾年前劉邦和秦遺民只約定了三條法律,最頭最重是「殺人者死」,其餘是傷人和偷盜,用三條罪就包括了保護人身安全和私人財產,此兩項也是西方天賦人權最講的 — 保護自身和私人財產的權利。西漢在漢武帝之後,被視為「儒表法裡」,不過在初期,百廢待興,沒有能力干預太多,只能「道法自然」。《道德經》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朴。無名之朴,夫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合乎比例原則的「法治」趨向自然律,人進入那種環境,如魚入水,不會覺得如履薄冰,不會覺得要自己控制,不用故意「守法」,寬鬆的法律一向合乎人的本性。
然而人有時不是追求「天下自正」,而是想天下根據自己的愛好去運行,也就是一種革命觀,根據自己的心意去改造世界。在法律上體現出來,就是故意「不符合比例原則」。大澤鄉鄉民被迫起義,就只是因為天雨所阻,戍邊無法及時。根據秦律,誤期者死。一般人亦是自然問,遲到使唔使死呀?不成比例的酷刑,是演給其他人看。即使是守時達人,同樣會受到震撼,因為斬掉那些遲到的人,不過純粹展示絕對權力。操作越不合理,權力的存在就越顯實在。好像一個拿著機關槍亂掃的人,你知道不能跟他討論亂槍掃射是否合理,他要甚麼就給他甚麼。既然大澤鄉那班過路人只是受豪雨所困,亦要斬首,那麼朝廷加稅你就不要抗議,否則你看看大澤鄉那些人。對官來說,連帶其他事情都會暢順。當然,合乎比例的恐懼,可以穩定社會,但恐懼到了極限就會進入邊際報酬遞減定律,會有人開始不當規則是一回事,規則只有大家都能比較容易遵守的時候才會持續。如果很輕易就會觸法,權威和隔離效應都會慢慢減少。
殺人者多數被社會隔離和唾棄,因為不是很多人都會殺人;遲到者如果被斬,就會引起別人不解和同情,因為很多人都遲到過,追溯起來可不是人人都犯過法?
儒法一家,都有用法律移風易俗的理想。然而現在香港風俗是因此走向他們想要的方向,還是相反?自由黨和李啟迪在選舉中呼籲和平和希望,然而和平就像愛情,不是單方面就成,如果有人破壞和平,是否需要受到譴責?即使以最保守的、轉變立場的立場來說,這一邊洗心革面,另一邊依然故我,「和平」亦無從說起。並不是沒有街頭衝突就叫和平,和平不是爭議的消失,而是公義的彰顯,一點也不激進,是和理非同樣喜愛的馬丁路德.金的名言之一。
至於其他人,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壓制自身的恐懼。畢竟純粹恐懼救不了他們,更救不了我們自己。至於為甚麼想香港人好驚,這個不難解答的問題相信網友自己都能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