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重獲生命的自由,別忘了先接納自身的「原魔」】#精選書摘
羅洛.梅著書目的,是在重新定位古希臘的「原魔」 ——介乎意識與潛意識、理性與非理性之間的原型力量——,說明此原型力量是愛與意志的共同根源。
對羅洛.梅而言,任何一種形式的心理治療,都是在幫助病人獲得自由,而達成此目標的根本途徑,就是接納自身的原魔,並從愛與意志的共同實踐中,回應生命對人類所不斷拋出的意義探問。
❙深入多元觀點,你值得更好的無廣告體驗:https://bit.ly/3fKivGr
#愛與意志 #存在主義 #精神分析 #原魔 #羅洛梅 #心理學家
意義治療存在主義 在 Zen大的時事點評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六六折)歐文亞隆是個擅長書寫心靈敘事的高手,出版過非常多精彩的作品,幫助過無數心靈受苦的人~
#存在主義心理治療
意義治療存在主義 在 Elites insider 企業精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昨天跟一個朋友聊天,他說自己現在“每分每秒都特別著急”,早上著急出門著急吃飯,到公司著急工作,下班又著急趕車回家......好像陷入一個魔咒,早晨一睜眼精神就開始緊繃,直到晚上閉眼——運氣好還能睡著,運氣不好就會失眠,一邊失眠,一邊更著急。我納悶問,有啥事讓你這麼著急啊?他又急了:上班打卡不著急麼?工作任務重,做不完不著急麼?都這麼大年紀了還沒混出個樣子來,不著急麼?問得我一楞。我冷靜了一下,又問那你這麼著急,就能把事情做好麼?他又急了:不能啊!越搞越亂,反而把事情搞砸的概率越來越高!越做不好越著急,越著急越做不好。”
其實“著急”是我們很多人普遍存在的一種情緒狀態,在一件事情未出現結果時,我們就常常著急,從而採取一些行動,希望更快更好的做出結果。只是很多人沒意識到,自己生活中的大多數“著急”,都不能對最終結果起到正向作用,是“無效的著急”。
俗稱:“瞎著急”。
有些人用“著急”來假裝忙碌,卻陷入了“多線程工作”的陷阱。當我們感到著急時,往往會選擇同時做多件事情:一邊發微信,一邊寫材料,還得一邊回覆郵件。這樣工作會讓我們感到更加“忙碌”,心情也更容易“著急”,但我們也往往覺得這樣操作似乎能處理更多事情。但事實可能又要......打臉了。
一個每天只在做單一工種的人,和一個總是在同時段做很多件事情的人相比,即使工作量相同,後者也很可能感覺自己比前者更忙。而且同時處理多項事情很容易讓人感到時間更緊迫,並因此消耗更多精力。這種現象還被Brigid Schulte稱為“精神的無盡循環現象”(mental tape-loop phenomenon)。
很多人面對許多工作,就會開始著急,開始手腳並用的“多線程工作”。
這樣確實會感到自己非常忙碌,並從中獲得不同的成就感。但問題在於,不是所有人都能真正高效的“多線程工作”,這需要非常高的自我管理能力。多線程的工作方式也需要人能夠不斷從一個任務切換到另一個任務,這個切換過程也需要花費一定的認知資源和注意力。
一旦我們只是因為著急,就盲目選擇“多線程工作”,帶來的很可能只是一種虛假的成就感,同時,也更容易出錯導致返工。
“著急”快速完成任務
可能只是為了緩解“不可控”帶來的不安
明明到了單位也是刷手機,卻還是要不吃早餐,緊趕慢趕提前四十分鐘坐到工位上。
明明交方案的deadline是週五,卻非得著急地在週三前做完,只有這樣才能安心。
不同於經常拖延的人,有些人做事總是風風火火,而且總是從接到任務的那一刻開始,便立刻陷入“著急”狀態。
這些人總會非常著急的、提前很多時間把事情做完。雖然貌似很有效率,但可能也意味著更大的壓力,和更低的質量。
他們這麼做的原因也往往在於,這讓自己覺得事情更加可控和確定——當事情都被安排好,或者提早完成,人便會覺得一切盡在掌控,未來將會發生什麼都是自己掐指一算就能算出來的,這種“安心感”才是他們真正想要的。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用控制感來獲取安全,是人們面對未知和不確定性的重要方式。只是每個人對於控制感的需要,和對於不確定性的忍受程度是不一樣的。
越是高控制、低不確定性忍受能力的人,越可能對“失控”過度敏感。面對相同的事情,他們會更多的感到著急,從而做出一些不夠理智的行為。雖然快速得到了控制感,但也可能犧牲了工作的質量。
還有一種“著急”,只是為了緩解自己對於人生的懷疑。
怎麼把工作做的更好?怎麼賺更多的錢?怎麼照顧孩子......這些事情總讓人很焦慮,但這些問題也構建出一個人生活的意義。
當一個人找不到讓自己去努力和付出的事情時,很容易為自己一事無成而焦急,開始懷疑自己人生的意義,感覺自己特別渺小無力,沒有成就,甚至接受自己人生平凡的必然——心理學上,我們把由此而產生的絕望稱為“存在主義絕望”。
為了抵抗這種絕望,我們會急於讓自己“忙起來”,假裝自己活得很精彩,很努力。著急做工作,著急回家照顧孩子,著急聚餐約會......甚至過馬路都著急地闖紅燈。
在這個過程,我們之所以著急,往往並非因為接下來要做的事情真那麼急迫——這種著急,其實只是為了緩解自己對人生、對自我價值觀的一些懷疑。我們假裝讓自己忙起來,就能合理逃避很多人生的思考。
有句話怎麼說的來著:多數人為了逃避思考,願意做任何事情。
如何擺脫“無效的著急”?
這些“著急”的感受,除了讓我們越發焦慮,往往對結果並沒有太多推進作用。相反,真正有助於完成工作,實現人生價值的,往往是“情緒穩定”。
所以,怎麼做才能讓我們不要掉進“無效著急”的陷阱,讓自己盡量保持情緒穩定呢?下面分享兩個非常樸實但有效的小方法:
1. 當你特別著急的時候,強制讓自己趴15分鐘
當我們特別著急時,不安和恐懼會驅使著我們做出各種徒勞的努力,而小睡一下或許就是打破這種僵局的方式。
研究發現,15~30分鐘的小睡可以幫助人們“清空”大腦,減少注意力殘留。即使不睡著,強制自己什麼都不做,趴在桌子上冷靜15分鐘,也有助於大腦的重新思考。
當你一覺醒來之後,一個乾乾淨淨的腦子將有助於你更高效的處理信息。
2. 面對“不可控”的事情,也許可以果斷“放棄治療”
前面提到過,許多“無效著急”來源於我們對於不可控的恐懼。此時,我們除了立刻獲取結果,以獲取心理的安全感,還可以把注意力放在真正可控的事情上。
通過分析清楚哪些事情是可以控制的,會讓我們清晰的看到自己能改變啥,不能改變啥,並從中重新獲取掌控感。
對自己不可控的事情,該放棄治療就放棄治療,就不要硬杠了。反而是這種“放棄治療”的時刻,能我們意識到“失控”也許並沒有那麼可怕,甚至有時,它們會帶領我們發現對於”失控“的恐懼背後,自己真正害怕的是什麼。我們也能更好的理解自己,漸漸擺脫“無效著急”。
俗話說,步子大了,容易扯到蛋。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不喪失目標,也比漫無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
#elitesinsider
加入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26540257666105/
意義治療存在主義 在 存在心理治療【國考教甄心理師】初複試自介 的必吃
存在主義治療 為治療實務的哲學取向,非一套技術。強調人對自身遭遇的詮釋有選擇的自由。治療的其中一個主要目標是鼓勵當事人仔細思考生命,認清他們可選擇的替代方案, ... ... <看更多>
意義治療存在主義 在 人生無意義?看「存在主義大師」怎麼活出意義? - YouTube 的必吃
心理學大師的生平和影響#心理學 存在主義 #哲學與心理學的 存在主義 思想00:00:00 「 存在主義 」前情提要00:03:27 維克托·法蘭克(Viktor Frankl)00:16:35 ... ... <看更多>
意義治療存在主義 在 Re: [疑問] 請益:存在心理治療- 看板PSY 的必吃
※ 引述《leisureman (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之銘言:
: 各位板友們好:D
: 小弟最近閱讀了幾本羅洛˙梅的書
: 對存在主義精神分析很感興趣 可是卻有幾個地方弄不太清楚
: 在此想請教板友們~~~ (我會把自己的理解放在問題後 方便板友參考與指正)
: 1.存在主義精神分析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差別在哪?
: 我的理解:精神分析只是方法 存在主義或者夢的解析(抱歉對佛洛伊德不熟>"<)
: 則是方法的預設基礎
簡單的說 存在主義治療主要專注於幾個人類都會遇到的問題,
死亡,無意義, 自由, 孤獨, 焦慮 羅洛梅的博論 "焦慮的意義" 台灣立緒有翻譯
前面四項 亞隆的存在主義心理治療都有一個個做討論
精神分析的話 強調潛意識的運作,以及治療中的移情關係, 透過自由聯想讓潛意識
的內容浮出意識層面, 來讓症狀緩解,
精分界和存在治療一樣愛引用希臘神話故事
個人的觀察
愛用排行榜第一名 伊底帕斯[弒父娶母] 第二名 納西西斯[自戀的水仙花]
: 2.存在心理治療相對於心理實證主義(行為主義)的缺點在哪?
: 我的理解:實證主義對生理方面有深入的研究
: 存在心理治療所
最大的缺點 就是缺乏治療技術 我大學時看羅洛梅的書
後來發現 他有許多技術都與精神分析 完形 等其他治療有關
似乎沒有"純"存在治療所發展出的治療技術
但另一方面就以他的理論來說也很困難,這與其強大的哲學
與文學內涵有關
[不過意義治療的法蘭可倒是有幾個技術]
但相對其他心理治療學派而言真的相對弱了些
行為主義治療 的好處就是操作化 治療者只要跟著
技術的步驟做就好了 既簡單又明瞭 but 在這樣的觀點下
人也就失去了自由 跟一般動物一樣了
記憶中羅洛梅不喜歡行為治療
: 3.存在主義是否能夠獨立於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
: 實證心理學外,成為治療病人的學科?
: 我的理解:差不多一片空白...應該不行吧 直覺上覺得太獨斷了
存在主義治療所關注的議題, 幾乎存在於每個心理治療中
只是有沒有被標籤出來而已
而這些主題也給了治療師一個思考的方向與可能
至於有沒有可能變成治療病人的學科. 嗯. 個人認為難度很高
一個原因 前面第二點有說明, 技術是個問題
另外, 羅洛梅的東西 有許多是引用文學名著.希臘神話
還有些哲學思想等 有得時候讓人感覺到偏哲學
: 4.台灣是否有以存在心理治療為導向的大學或研究所呢?
: 事實上 心理學不是我的本科
: 不過在看過Rollo May的書後 實在引起我濃厚的興趣
: 所以有意再多深入一些 ~
: 希望還請板上網友們 多多不吝賜教啊~~~~~~
目前沒有聽說喔. 但有些學校有開課就是了 要查
[我不清楚,抱歉]
我第一次po文, 如有錯誤 還請指證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16.31.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