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唔耐就會有讀者問,到底荷蘭好唔好住呢?
(更多歐洲/荷蘭生活資訊,立即到https://www.patreon.com/allyblahblah)
其實每個人去到其他地方,住得適唔適應,享唔享受,真係好睇個人。不過,話晒喺香港長大,又喺唔同地方住過,筆者可以簡單地講下荷蘭同香港生活最大嘅分別。
第一,先睇衣食住行。
如果本身鍾意簡單嘅生活方式,其實喺荷蘭會舒服好多。例如,荷蘭人着衫比較易實用為主,雖然有一部份人依然會追求潮流,但相比喺香港或者其他亞洲地方,對潮流嘅要求冇咁誇張。
食嘢方面,之前都講過,荷蘭真係冇乜嘢好食。如果想要食好嘢,好多時候都要「識地方」;呢個我就唔多講喇。
居住方面,喺荷蘭可以享受到嘅私人空間一般會比香港大好多。除咗個別大城市之外,其實好多地方都比較「可以負擔」;不過,同香港一樣,荷蘭近幾年都面對緊房屋供不應求嘅情況,唔少城市樓價節節上升。但如果有一份收入穩定嘅工作,儲幾年錢,要買樓其實又唔係真係咁難。
交通方面,以交通網絡黎計,香港比荷蘭略勝一籌;不論係地鐵、巴士或者其他交通工具,香港都比較平,而且真係非常四通八達。不過,相比之下,大部份荷蘭人主要交通工具係單車,所以對於注重健康生活方式嘅人來講,荷蘭係呢一方面優勝好多。
第二,再睇工作環境。
之前有文章提及過,荷蘭嘅工作生活平衡( work life balance )。唔少荷蘭公司,都好着重員工嘅身心健康。所以喺荷蘭會好少出現長期加班、過勞等情況。社會上普遍比較重視民眾嘅心理情況,呢方面嘅教育同意識都比較強。簡單來講,如果你喺工作太大壓力之下,出現唔同情況嘅情緒病症狀,身邊嘅同事甚至乎上司都好容易理解。偶爾都會聽到有人因為過勞可以放幾個月假。
另一方面,喺荷蘭做嘢都有好多有薪假期。而「連續放幾星期假」係當地亦都非常普遍。放假嘅時候真係可以將一切工作相關嘅事務拋諸腦後,唔需要下下睇住部手機檢查電郵。所以喺荷蘭工作,係絕大部份嘅情況之下,都會比香港輕鬆同做得開心。
第三,社會福利制度。
荷蘭係眾多西歐國家之中,其中一個收稅最高嘅國家之一。習慣咗亞洲或者香港地區極低嘅稅收,再對比一下荷蘭嘅稅務,有時候真係會卻步。有啲人會話:「如果我可以享受到當地嘅福利,我交多啲稅都唔緊要」
其實真係當你要交咁多稅嘅時候,你就唔會咁諗㗎啦⋯⋯
要知道,你比嘅大部份稅收,其實係用嚟資助當地人教育、失業津貼、政府房屋等等嘅支出;咁當然,好多社區設施、公共建設、社區清潔等,都係納稅人俾錢。但係有好多「個人」嘅福利,係你冇工作/處於低收入嘅時候先會有。
有人會覺得,正正係因為有錢人交得稅多,窮人有福利,社會先至會和諧同安全。事實上,荷蘭治安遠比英國、法國等發達國家好得多,罪案率低。將收入嘅三至五成攞嚟交稅,值唔值得,就真係見仁見智啦。
最後,難唔難融入社會?
好老實,喺荷蘭如果想融入當地人嘅圈子,會有一定嘅難度。唔少荷蘭人嘅「核心圈子」都係由細玩到大嘅朋友,但係調返轉頭,個個地方都有呢啲情況。如果你住喺大城市,其實身邊好多人都習慣咗係一個「國際氛圍」嘅情況之下生活,又或者本身喺外國生活過,甚至乎有外國嘅伴侶。係呢個情況之下,只要你夠主動,唔怕羞,一樣可以識到好多人。
今次呢篇文章只係好概括地講下荷蘭嘅生活情況。如果大家有興趣了解多啲呢方面嘅資訊,記得讚好同埋留言話我知!
#荷蘭
#荷蘭生活
#歐洲
#歐洲生活
#海外職場
#香港人在歐洲
#香港人在荷蘭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暗網仔出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講一講我的心事. 強迫症? 存在主義? 拍片的壓力吧!...
情緒病症狀 在 鄭愷丞 Lukas Ridg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消除歧視,認識情緒病"
#Emotional Diseases
情緒問題 (或坊間所稱的「情緒病」)和精神病,總是社會的忌諱。 不少人以為尋求臨床心理服務的都是「瘋子」,而且害怕被人知道自己求助,但尋求其他醫療專業的病人卻鮮有這樣的感覺。 可能大眾認為身體有病是正常定律,心理有病卻不正常或代表太軟弱,不應告知其他人; 又或者被電影情節或精神病患者失常的新聞影響,認為情緒問題等於失控或有傷人傾向。 種種原因,令大部分人對情緒病和精神病患者存在歧視,也令患者不敢求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的統計,抑鬱症是最常見的情緒問題,全球患病人數超過一億,而且抑鬱症患者的自殺風險高,是導致人類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可惜,少於25%抑鬱症患者會主動求助,以致病情惡化。除了怕被標籤外,患情緒及精神病人士拒絕求助的原因還有低估情緒病症狀,自以為精神緊張,只要休息和做些輕鬆的事情便可解決。 當然,適當的減壓方法可預防情緒困擾發展至情緒或精神病患,但如果情緒困擾持續,並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便可能患上情緒病,而需要專業的介入了。 其實,情緒病或精神病都只是疾病一種,及早求助,是可以根治或改善的。
外界對情緒或精神病認知不足亦令患病人士得不到支援及保障。 一直以來,包含心理諮詢和輔導的醫療保障計劃非常罕有,原因是保險公司認為最大的難度是「証實」受保者是否真的患情緒或精神病,而且難以界定提供心理服務人士的專業資格。 後者原因反映臨床心理學家業界急切需要專業認證,而前者原因可能反映公眾需加倍了解常見的情緒病或精神病及其診斷方法,以及推行身心兼顧的醫療保障。
如察覺自己或身邊親友有持續情緒困擾,並嚴重影響生活,應盡早尋求專業協助。
情緒病症狀 在 暗網仔出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講一講我的心事. 強迫症? 存在主義? 拍片的壓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