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日在孕力講座中講到孕婦什麼都可吃的時候,有媽媽分享最近食藥署的公告,使用蘆薈葉作為原料之食品時,由於其內含的蘆薈素(aloin)有安全之疑慮,未來包裝上必須標示「不建議經期婦女、孕婦、授乳者、孩童、消化道或肝腎疾病患者食用」的警語字樣。
我一向很在意社會上各種「孕婦專屬」的禁忌是否合理,一看到馬上研究了一堆相關報導。看了發現,這個警示中,還是有些地方可能導致孕婦誤會,覺得有必要做些提醒說明。
**蘆薈飲不含蘆薈素,孕婦可安心飲用
先說結論,公告所提到可能導致安全問題的蘆薈素,主要存在於蘆薈的葉子,因此成分來源為蘆薈果肉的蘆薈飲或蘆薈丁,就不含蘆薈素,孕婦當然可以安心食用。這次食藥署規定需加上警語的產品,主要是針對市面上萃取蘆薈葉製成的膠囊、錠劑,並非這些飲食中常見的食材。
**蘆薈素可能引發宮縮,但與流產、早產、傷子宮無關
那究竟為什麼含蘆薈素的食品「經期婦女、孕婦、授乳者」不能吃?其實主要是是許多研究發現,長期大量使用蘆薈素會誘發宮縮,劇烈腹瀉。因此,經期來的女性食用可能會讓經痛加劇、孕婦則可能會產生宮縮不適。至於哺乳媽媽,則是擔心母乳中的蘆薈素會造成新生兒腹瀉腸胃不適。也就是說,不建議這三個族群使用的原因主要是擔心服用後可能引發的不適。
但,這並不表示月經來時,吃到蘆薈素就會傷子宮、流產。我看食藥署在新聞稿中提及「孕婦宮縮會造成流產或早產」可能有點是過度延伸了。畢竟,流產的主要原因是胚胎不正常,早產的主因為感染、子宮頸閉鎖不全,如果僅是服用食品所引起的宮縮,不可能會引發早產。過去婦產科研究中,也從未有吃了蘆薈素食品而早產、流產的案例。
所以,如果孕婦不小心吃了這些東西,若沒引起不適,也不必就開始自我責怪、擔心流產或趕緊躺著安胎。至於哺乳媽媽,如果不小心誤食,也只需要觀察小孩是否有腸胃道症狀,無須過度擔心。
總而言之。我認為根本不可能吃了這類保健食品就流產,但這些產品本來就沒有不可取代的好處,何必要吃了再徒增擔心。尤其是腸胃容易不適、易宮縮的孕婦,或是已經被醫師提醒有早產跡象的媽媽。
不過,其實不管是否懷孕,我都認為購買這類保健食品時需更謹慎。因為仔細看研究,在實驗室中也曾發現高劑量的蘆薈素在老鼠身上有致癌的風險,也曾有人長期服用導致肝功能異常。因此如果想靠服用蘆薈素養生、或解決某些身體困擾,不妨考慮其他方式。像是若單純是要補充膳食纖維,我會建議以天然的蔬果為主,若有便秘問題不如請醫師開利軟便劑,瀉藥,都比長期使用含蘆薈素的保健食品來的安全又省錢。
食藥署為保護民眾規定廠商加警語當然立意良善,只不過如果沒說明清楚,很可能造成孕婦的恐慌,也會強化大眾對孕婦早產、流產一定是吃錯東西的迷思。其實孕婦只要不煙不酒,任何食物適量攝取不過量,根本沒這麼多飲食禁忌。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s://bit.ly/3eYdLKp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怪 胎 症狀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當我們不想維持關係了,對方的種種缺點就出現了
.
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110年度心理健康月(線上直播活動)
故事大綱:
在愛情的世界裡,我們是彼此的怪胎。
陳柏青是一名嚴重神經性強迫症患者,有非常嚴重的潔癖,非不得已要出門時都是全副武裝;穿防塵衣、戴手套、戴口罩,還會不停的洗手,所以他幾乎沒辦法正常社交生活。在一般人眼中,柏青就是個異於常人的怪胎。每月的15號是柏青唯一一天出門採買的日子,就在某個命運的15號,他遇見了與他「同病相憐」的另一個怪胎—陳靜。陳靜除了跟柏青一樣有嚴重的潔癖之外,她的皮膚只要在家以外的地方待上超過四小時就會嚴重過敏,全身長出紅斑。原本以為自己要永遠孤單活在這世界上的兩人,老天爺讓他們相遇,發展出一塵不染的愛情,彷彿擁有了彼此就不再害怕被世界遺棄。然而這段看似命中註定的關係,卻在柏青的強迫症突然消失後,漸漸的變了調…愛情的承諾,真的能永保新鮮嗎?
.
《怪胎》(英語:I Weirdo,標題設計寫作:i WEiRDO),是台灣第一部全程使用iPhone拍攝的劇情長片,由廖明毅擔任導演、編劇、攝影和剪接四大要職,並由林柏宏和謝欣穎領銜主演。在2020年台北電影節特別放映單元進行亞洲首映,電影於2020年8月7日在台灣上映。
取自維基百科
.
《怪胎》在金馬獎入圍最佳新導演、最佳攝影、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視覺效果以及最佳美術設計。
.
強迫症(英語: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縮寫:OCD)又譯強迫性疾患、強迫性障礙、強迫性病症、強迫症疾患、強迫性神經症,亦譯沉溺,是一種精神病。西方精神醫學中的強迫症包含強迫觀念(obsessions)和強迫行為(compulsions)。
罹患強迫症的人會陷入一種無意義、且令人沮喪的重複的想法與行為當中,一直希望結束卻又無法擺脫這些強迫觀念和行為。強迫症的表現可以自輕微到嚴重,但是假使症狀嚴重而不治療,可能摧毀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在學校的表現,甚至日常生活。最常見到的是重複而過度的清潔與檢查行為,有時患者已經害怕重複行為的執行,為了逃避進而引發對於特定髒污產生強烈的排斥心理,例如遇到手上有油汙會在大腦迴路上產生清潔的慾望,正常的大腦會在執行完後清除神經迴路的活性達到降低慾望進而結束動作,但是患者在清潔後卻得不到該有的神經回饋進而讓慾望控制身體。在老鼠動物研究上,對特定神經傳導受體進行基因改造而降低對抑制訊息的活性,實驗老鼠會因為重複的臉部清潔動作而磨光臉部毛髮。患者會感到需要不斷反覆地檢查某些事,並且在患者的思緒中,會持續地重複浮現某種想法,或是感到需要一再地執行某些日常行為。
常見的重複行為包含洗手、計算東西、檢查門是否上鎖、強迫他人、懂禮貌卻不守、重複寄發一樣的電子郵件、要求物品以特定方式擺放或排序。有些患者可能會對丟棄物品有障礙,如果有強迫症的人改了這些習慣就會陷入鬱悶的情緒。這些重複行為嚴重的程度,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產生負面影響,比如患者每天會花1小時以上的時間去執行這些行為,大部分的成人患者能察覺他們的行為並不合理,強迫症的狀況和抽搐、焦慮等失調有關,也可能會導致自殺風險提升。
取自維基百科
.
我們討厭某個人的時候,要列舉出許多原因並不難。例如,我討厭他優柔寡斷。但同樣的我,過去可能認為他是一個好相處、不會任意指使他人的人。又或者,我原本喜歡一個人是因為他做事井井有條,但後來可能又會嫌他老愛在小事上堅持。或者,以前覺得某個人不拘小節,後來卻覺得他太粗線條。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當我不想和那個人維持關係時(這才是找缺點真正的「目的」),我就不得不找出他的短處。這樣才能把不和他繼續維持關係這件事正當化。
~《阿德勒教你面對人生困境》
.
填寫回饋可以參加抽獎
連結請見直播留言
怪 胎 症狀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小孩開學一週後,我總算慢慢調整步調,重新找回產出的能力啦!
我想先分享這幾個月來與病毒共處的旅程。
別緊張,不用通報疾病管制局把我隔離,此病毒非指新冠狀病毒,而是我第一次遇到的「病毒疣」,也就是所謂的人類乳突病毒。
雖然前陣子大家是因為新冠狀病毒得要居家防疫,但早在疫情升溫三級的一個多月前,我就率先開啟與腳趾頭上難纏病毒疣的長期抗戰了。
剛開始左腳中趾踩在地面有點疼痛,稍微檢查就誤以為是瑜珈練習頻繁導致摩擦起水泡,想說過幾天會消,因此沒有多加理會。
怎麼知道這個水泡不僅是成長速度緩慢,絲毫沒有要破掉或消退的跡象,連我想要拿針戳破都硬梆梆戳不進去,如此拖了一個多月後,感覺這不是自己能處理的狀況,我才終於甘願去皮膚科報到。
結果我誤會大了,根本不是水泡,而是會傳染的病毒疣,據說是較易發生在免疫力尚未成熟的兒童身上,那為何並不年輕的我會長疣?
成人則跟免疫力較無直接關聯,而是當皮膚有傷口,又正好接觸到病毒時,就有可能發生。
雖然我不記得自己腳趾頭有受傷,但醫生的說法是不一定需要真的傷口,有時候皮膚比較脆弱或摩擦微發炎的狀態,病毒都會有機可趁,而且似乎還有潛伏期,不會馬上發作。
究竟是因為師資培訓之後到處上瑜珈造成的?還是我脫鞋赤腳陪小孩在草坪上踢球呢?
正確答案無從得知,大概是宇宙覺得生活太無趣會沒有啟發,給我機會體驗一些從未經歷的事物吧!
病毒疣會讓皮膚外面產生一層像死皮般的保護膜包覆裡面的病毒,難怪我根本戳不破,只能醫師用刀片刮開,再做冷凍治療。
我活了三十幾年真的從未長過疣,以為冷凍治療是個很浩大的工程,會跟什麼冷凍人一樣,要把腳趾冰在某種機器裡面,事實證明是我電視劇看太多,是利用極低溫的液態氮以棉棒沾取或是經噴槍噴射的方式處理長疣處。
第一次醫生下手很輕,只覺得冰冰涼涼的,也幾乎沒有痛感,醫生沒多說明,只叫我回家擦藥,我天真的以為就此一切搞定可以收工回家,想都沒想到之後還要報到無數次。
總之,冷凍治療後,該部位的皮膚會漸漸變成死皮,大概每個兩到三週就要找醫生報到一次,再次刮掉死皮,做冷凍治療,大約療程進入第三次時,疫情也突然升溫,我只好拖著小孩一起去皮膚科。(由於我女兒覺得治療過程超有趣,醫生會讓她靠近看,讓她能抓白白的煙,於是就會定時催促我去治療,我完全變成女兒的活體教材啊!)
到第二次療程時,才發現之前誤會可大了,冷凍治療其實會有強烈的刺痛感,而且一次比一次還痛,最後一次醫生甚至拿出壓力球讓我捏。(不得不稱讚一下女兒的貼心,走出診所一直伸出手臂,叫我可以捏她,完全願意犧牲小我成全媽媽啊!)
每次治療完的前幾天,腳趾踩在地上都會痛,尤其後期醫生冷凍治療時間更久更多次,結束完甚至周圍會起水泡(這次是真的水泡了!),導致基本的走路都相當困難,會令我呈現詭異的行走姿勢。
但我沒有因此放棄練習瑜珈,只是想盡辦法避免腳趾踩地,有時候課程中某些體式躲不了的,就只好當作耐受性的挑戰。
也基於此,我徹底體會到,腳趾頭在瑜珈的動作中佔有多重要的地位。(雖然紙上談兵上解剖學時,就知道筋膜鏈上腳趾的影響,但切身之痛的學習效果,絕對是難以忘懷)
當傷口慢慢癒合長出死皮之後,才會讓我進入舒適期,但兩週後又要鼓起勇氣再去痛一次,就是一個無止盡的循環。
我生活中安排事情變成要配合治療的節奏,某程度來說,我真的是在居家防疫,只不過是被病毒疣限制了我的行動啊!
可能醫生也沒想到我腳底這個病毒會如此難纏,因此第一次沒跟我說會需要再回診;第二次報到時,醫生說可能需要三、四次的治療;等到第四次去報到,醫生連問都不問,一看到我就直接叫我腳放架子上時,改口說療程可能要六、七次。
終於在台灣疫情降級的前夕,我的奮戰也露出一點曙光,傷口在死皮中冒出了些黑點,看起來像是病毒終於被帶到表面,準備好要離開我了,讓我內心有種即將解脫的竊喜。
殊不知,重頭戲都會放在靠近終點的時候,在我已經對療程都有心理準備之後,宇宙就來點新玩意讓我體驗。
最後一次報到,醫生照例刮開死皮,照理說死皮是沒有痛感的,但這次似乎是病毒疣被連根拔起,令我措「腳」不及感到一陣巨痛,接著就看到傷口爆血,醫生貌似見怪不怪,稍微擦掉血就掏出噴槍冷凍我,我只能死命地捏爆壓力球,以阻止自己叫出聲。
等我回到家一看,才發現傷口跟之前都不同,整個OK蹦沾滿血,也還沒有完全止血的跡象,內心不免感到一陣擔憂,畢竟跟前幾次的情形大不相同,我只能不斷提醒自己,要相信身體的自癒力。
隔兩天,傷口雖然血止住,但周圍開始腫脹起水泡,血全部回滲在水泡內,有些怵目驚心,我實在也不清楚這是傷口復原的正常程序,或是需要回診處理的狀態。
從小到大,相較於我弟因為各種病痛進出醫院的豐功偉業,我真的算是健康寶寶,唯一一次去急診報到和住院,就是生小孩那時,因此我對於傷口真的十分陌生啊!(況且我根本也看不見自己自然產的傷口😂)
在如今資訊發達的時代,通常面對這種進退兩難的情況,我們的直覺反應就是立刻上網搜尋,我當然不例外,但資訊不看還好,看了只會嚇死自己,是蜂窩性組織炎之類的訊息一堆。
這種時候,對身體安危的恐懼真的是會瞬間襲來,偏偏大腦真的很擅長想出各種可能的發生,促使自己一不小心就被恐懼的想法帶著走,忘記恐懼的那份能量也可以反過來成為自己內在依靠的力量。
我還記得看著傷口的那一刻,腦中充斥各種感受,焦躁、無助、害怕、擔憂,那種無法確定的不安就像停不下來的列車,在腦中高速行駛,我明知道一切都是存於腦中的恐懼,什麼都沒發生,但我選擇讓那些情緒流動,我看著它們在我裡面張牙舞爪地叫囂,卻沒有試圖去做些其他事情轉移注意力。
接著在某一刻,彷彿找到喊停的剎車按鈕,我告訴自己:「我才是身體的主人,力量就在我的一念之間。」我再次選擇相信,觀察自己的意識是如何在創造我的身體實相。
果然,腦袋想的大部分都不會發生,幾天之後血慢慢被吸收,又一週過去水泡也都自行消退,纏著我好幾個月的死皮也不再出現,我的腳指頭再度擁有正常的皮膚,這段旅程算是告一段落。
回頭看,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傷口,就能讓我在那個當下如此慌亂,更何況生命當中又有多少大大小小的事件,是會挑起我們內在的不同恐懼,讓我們自亂陣腳,光是生活中各種不確定的未知,就足以讓我們每天停留在不安的情緒中。
我想自己絕非特例,這是許多人在生活中都會發生的內心小劇場,差別只在於,是否有意識地觀察到自己的思緒路徑及情緒狀態,看見自己是如何在應對腦中恐懼的聲音。
也正是由於觀察到這份恐懼,讓我有機會面對內心的聲音,跟身體有了一次不同的互動。
雖然我前面形容得像是在跟病毒對抗,實際上我不覺得病毒疣是敵人,我的目標是要消滅它,而是一個讓我面對生存恐懼的機會,以強化內在回到信任的肌肉。
如果問我宇宙透過這個病毒疣的存在想告訴我什麼?
我認為是「給身體時間,慢下腳步感受身體的變化。」
事實上,瑜珈師資培訓期間及結束之後,我對於體位法的練習是有急迫感的,總覺得要練習到一定的程度及穩定,才讓我有信心分享瑜珈給更多人。
因此,我會不由自主地在內心催促我的身體,趕快跟上腳步,讓我可以輕鬆地完成某個體式。
即使我明知道練習過程中的體悟和理解才是重要的,輕易就達成反而會無法感受到他人的難處,以及可以調整的部分,也常常提醒自己要感謝我身體每一次的配合,但那份焦躁也不是輕易得以消弭,三不五時仍會竄出頭,使得我很難放過自己。
這時候宇宙就送來一個讓我與病毒共處的過程,練習有耐心的觀察變化,而非焦急地想解決「問題」,練習找出在這個狀態下舒適的生活方式與節奏。
透過治療病毒的過程,我會更有意識地提醒自己,不論身體狀態處於何種階段,都不視為需要解決的問題,只是一種存在的方式。
學會去擁抱在每個當下全身上下的體驗,因為練習中那些辛苦、掙扎、緊繃的感受,是限時限量,一旦越過那個階段就不會再體驗到了。
也許看到這你會納悶,究竟為何我要把治療過程寫如此一長篇呢?
因為我覺得處理病毒疣的過程,在與面對內心議題的過程其實極為相似,並非一蹴即成,往往都需要反覆治癒,一次次去除包裹在外層的武裝,最終才能連根拔除。
如同我拖了一段時間才願意正視腳趾上的「水泡」,正是因為那個症狀不處理都在可以忍受的範圍,也不影響日常生活,但若是去面對處理,就擔心會有一段不便的時期,致使我的日常需要重新調整,乾脆維持現狀好了。
卻也因此,病毒長出更多的死皮包覆,進到更深層的皮膚內,使得我要花更久的時間治癒。
願意走向療愈的旅程,開始通常也不容易,很多時候是真的重大的事件發生,不舒服的感受蓋過了改變的恐懼,我們才願意用不同於過往的方式面對生命。
在急於找回舒適感受的時刻,也很容易有錯誤的期待,以為只要找出困住自己的內心題,面對釋放或進行某種療癒後,問題便會迎刃而解,自己就能脫胎換骨,生命從此不一樣。
哪裡知道,生活過著過著,某一天突然發現面對相似議題時,仍舊挑起自己情緒時,才發現過往的印記還埋藏在體內,並沒有完全褪去。
我記得有次參加身心靈的課程,有個同學做完練習後,在分享時,說著說著就悲從中來,他說自己聽到其他同學所說的話,內心便忍不住想自己思維怎麼會如此有限狹隘,接著他就察覺到正在批判自己,又開始拿自己與別人比較,他非常難過自己還是在原點,上了這麼多的身心靈課程,竟然仍舊在「愛自己」這個課題上打轉。
他對自己的鞭打的那份情緒,是真實且能感同身受的,我們或多或少也曾經如此評判過自己,因為我們很多時候都對自己很嚴苛,認為重複的事情不該再發生。
但事實是,療愈的旅程並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而已,每一次的發生,都有細微的差別,也都會看見不一樣的自己,也許是發生的強度不同了,也許是覺察的速度不同了,又也許是我們內在面對的力量不同了。
很多時候,我們都急著「解決問題」,才會期望一次就藥到病除,快速找回內心的平靜,而忽略正是不舒服的感受才帶來重建的機會。
當我們帶著覺知接納每一時期的自己,就會明白重複的面對並非壞事,不過是提供穩穩地打好地基的材料,讓我們無懼風雨。
更不需要害怕強而有力的一擊,很可能那會是那份課題即將完成的訊號。
當我們願意一次又一次面對,把包裹在外的防衛機制剝開,也就越能與真實的自我靠近,恐懼也就在每一次的願意中逐漸遠去。
怪 胎 症狀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s://bit.ly/3eYdLKp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產後憂鬱 #產後情緒低落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04 媽媽會不愛自己的小孩嗎?
01:59 什麼是產後憂鬱?
02:30 為什麼有這麼多媽媽會「產後情緒低落」?
03:48 產後心情不好很正常?不要大驚小怪?
04:42 不要小看懷孕生子的壓力!
06:09 減緩產後憂鬱的方法
07:08 爸爸也會有產後憂鬱?
08:53 我們的觀點
10:13 提問
10:25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羊羊
|腳本:羊羊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歆雅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愛+好醫生】產後憂鬱症:https://bit.ly/2FbRWLj
→我得了「產後憂鬱症」嗎?:https://bit.ly/36KNWMX
→沒說出口的男人心聲!BBC報導:每10個新手爸爸中,就有1人陷產後憂鬱:https://bit.ly/2GF3ZBk
→爸爸媽媽,產後憂鬱症狀大不同:https://bit.ly/3jJqXFP
→產後憂鬱突發難防 醫:第二胎風險更高:https://bit.ly/2Fb9zuC
→林靜儀醫師專欄|正視產後憂鬱問題:產後的身心支持比坐月子吃什麼重要多了:https://bit.ly/3lokCjr
→母愛是天性?孩子,我怎會沒那麼愛你?:https://bit.ly/2Sz8W10
→「生第二胎,也不一定會比較好」一位心理師的孕期憂鬱:https://bit.ly/30LozqH
→【諮商專題】產後憂鬱症探討:https://bit.ly/2SEldBf
→別讓產後憂鬱跟妳一輩子:https://bit.ly/3d7T9zI
→產後每天哭、吃不下也睡不著,是憂鬱症嗎?:https://bit.ly/33Hekpf
→別讓荷爾蒙勒索我們的情緒~【產後憂鬱症】:https://bit.ly/30MQWVr
→揮別產後憂鬱症:https://bit.ly/2SPwjDT
→忽晴忽雨的產後心情~為什麼我快樂不起來?:https://bit.ly/2F9I0BQ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怪 胎 症狀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女力講堂 #烏烏醫師 #禾馨張鈞甯 #迷思破解
肌力也是免疫力!💪雌激素?睪固酮?黑魔法?😱【烏烏醫師の女力講堂 ep.3】
SBD菁英焦點人物,熱愛運動的烏烏醫師,執業於台北【禾馨婦產科】,除了專業的婦產科醫師背景,也持續鑽研運動科學,與推廣女性運動,除了舊時代的迷思破解,也要闡述運動帶給女生的所有美好 ❤️。
本集烏烏醫師要來說明:『肌力也是免疫力!』要用醫學的角度來聊女性運動的好處與優勢,比起吃到肚子裡面的一堆營養品,擦在臉上的一堆保養品,肌力訓練才是最高C/P值,改善所有身體狀況最棒的方式。
📍本集女力講堂重點:
🚩 1:00 肌力也是免疫力,肌肉也是一種免疫器官。
🚩 2:10 輕度運動對免疫力的增強效果(C/P值低)
🚩 2:30 用黑魔法的肌肉巨巨免疫力超強?
🚩 3:30 女性睪固酮與男性的差異。
🚩 4:05 介白素
🚩 4:58 要吃什麼來提升免疫力?
🚩 5:56 女性雌激素
🚩 8:00 女性更年期的症狀與困擾。
全新【烏烏醫師の女力講堂】要推薦一本超級棒的新書【孕動,孕瘦】
由烏烏醫師與林思宏醫師共筆,無論是備孕,孕期,或是產後的女性朋友都非常推薦!更推薦好老公隊友們一起閱讀,一起共有好的健康觀念,生活可以減少很多糾結,更減少不必要的迷思,邱grr大推激推!🔥《孕動.孕瘦》🔥
博客來:👉 https://reurl.cc/E7vkZ0
誠品:👉 https://bit.ly/2ALocCK
金石堂:👉 https://bit.ly/2YbQ244
【孕動,孕瘦】目錄
<序>妳也可以體會運動和健康飲食的美好-禾馨婦產科主治醫師烏烏醫師
<序>健康瘦是為了更好的自己-禾馨醫療營運長林思宏
<推薦序>走出孕期運動的霧霾-禾馨新生婦幼診所榮譽院長楊濬光
前言
PART 1 孕期飲食篇
孕期VS.三大營養素
孕期VS.六大食物
孕期健康餐盤
孕婦與體重、體脂的愛恨情仇
養胎就好,真的?
礦物質和維他命,妳補對了嗎?
孕期,別嘗試間歇性斷食、生酮
☆禾馨金X5給妳的孕期飲食心靈指南☆如果妳人生只會胖一次,那可能就是懷孕吧
PART 2 孕期運動篇
孕婦「可以」也「應該」運動
未滿3個月的約定?
孕動,什麼適合我?
媽媽們,動起來!
別怕,妳可以動到生!
骨盆前傾、腰酸背痛、足弓塌陷,別再來!
骨盆和恥骨痛,可以這樣做
顧好骨盆底肌群,做凱格爾運動吧!
惱人的腹直肌分離
給親愛的孕婦跑者
給親愛的重訓媽媽
☆禾馨金X5給妳的孕期運動心靈指南☆要「孕瘦」,不如先「孕動」
PART 3 產後瘦身篇
產後肚子還是好大?先別急!
產後瘦身、哺乳,飲食概念很重要
少吃多動不會瘦
生產後,這樣準備運動
產後運動,循序漸進取代強勢回歸
產後瘦身魔王關,這樣做不卡卡
☆禾馨金X5給妳的產後瘦身心靈指南☆好的飲食與運動習慣,不只瘦,還讓妳陪孩子走更久
案例篇 孕力媽會客室
<案例1>寶寶,你有強壯快樂的媽媽可以靠!
<案例2>懷孕運動,一點也不瘋狂!
<案例3>生產和跑步,是可以一起破紀錄的
烏烏醫師
一個長的像運動員的婦產科醫師,陶醉於新生兒爽朗的哭聲,被胎兒3D的臉龐療癒。熱愛重訓跑步,偶爾做做健康大於美味的餐點。懷抱著無限夢想,努力前進著,希望成為一個持續傳遞正面能量的婦產科醫師。
📍臉書:www.facebook.com/Dr.WuWu/
📍IG:www.instagram.com/dr.wuwu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
[經歷]
臺大醫院婦產部產科研修醫師
臺大醫院婦產部住院醫師/總醫師
臺灣婦產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英國胎兒基金會(FMF)透明帶測量合格醫師
美國運動委員會私人教練證照(ACE-CPT)
[現任]
禾馨婦產科主治醫師
懷孕及產後婦女體適能專業訓練教練(Pregnant Woman and Postpartum Fitness Special Training)
#你的訂閱分享按讚是我們最大的支持 #地方的邱grr求訂閱求分享
❤️特別感謝:【禾馨婦產科】&【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協助拍攝。
#烏烏醫師 #女力講堂 #邱grr #SBD菁英焦點人物
#SBD菁英聯盟 #SBD台灣攝影團隊 #SBDTaiwan
#SBDAPPAREL #為你撐腰 #Strongman #Powerlifting
#健力 #舉重 #大力士 #護膝 #護腕 #護肘 #腰帶 #重量訓練 #重訓必備 #肌力訓練
怪 胎 症狀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新型冠狀病毒全球流行,美國疾病管制中心 CDC 表示,美國已經出現了社區感染的病例,連續的壞消息不斷出現,讓美國本週的股市在一開始就出現了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的最大跌幅。面對來勢洶洶的傳染病,美國準備好了嗎?
因為美國平常最愛一直在吹噓說自己多進步又多進步,結果這一次在面對疫情就出現許多爭議。光最基本的檢測方法就出了大包了。美國大概覺得WHO的檢測標準不怎麼樣,乾脆自己來設計一套其他類似病毒通通都驗的出來的工具。搞得一堆實驗室檢測出來的結果根本不準。後來CDC跟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就規定只授權部分州立實驗室可以驗,其他地方性的一概不放行自行檢驗。
而且一開始出的包還不只這些,美國之前撤回了很多在國外的僑胞,他們被隔離在加州的兩個空軍基地。但紐約時報就披露說,有負責隔離區的醫療人員,一直到工作第五天才接受安全準則的訓練,連要常常量體溫都不知道。甚至許多防疫裝備都沒用,還跑去住旅館、坐飛機,很有可能導致疫情快速擴散。
當然也是有人說這個爆料是別有用心啦,說是什麼他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才在那邊亂講話。但就算先不談這次防疫,美國自己的醫療體系本來就很多問題,比如說太貴。
美國醫療已經貴到會讓一般人盡量避免看醫生了。當在社區感染出現之後,大家就擔心就算有人有症狀大概還是會選擇自己吃吃藥就好,不用花一大筆錢。但這樣會讓追蹤病例變得更困難。之前還有報導說有一個人從中國出差回到邁阿密之後,覺得自己身體好像怪怪的就自己跑去醫院檢查,他還沒測新冠肺炎喔,只是先測個流感,結果就收到三千多塊美金的帳單,將近台幣十萬元內,就算有保險公司的支出,自己還是得付快一半的錢。
所以美國人對自己國家的醫療沒信心,股市表現就很明顯。最近在美國也開始有很多人開始瘋狂囤貨,不只是囤囤口罩等用品,還有人開始買槍和搶子彈。弄得這一陣子槍店的生意都超好。
這一次肺炎病毒想必是會對年底的大選造成影響,川普政府的應對必定是會被拿出來放大檢視。而川普現在任命的防疫總指揮就是他的副總統彭斯,過去在處理公共衛生危機的成績是糟的一塌糊塗,他不只曾經投票刪減了美國最大的女性墮胎權倡議組織「計劃生育協會」的經費,還在印地安納州反對供應免費的針頭以避免HIV交叉感染。結果印地安納州就爆發了史上最嚴重的HIV流行。
相對的川普的對手桑德斯強打全民健保政策,本來看起來連任在望的川普會不會因為這次的肺炎疫情,造成選情的危機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檢測出包 #美國醫療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