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別人對你的好感,這是我幾個月以來悄悄進行的兩性實驗。
兩個人在一起,可能因為興趣相投、談話投機、個性或外型上的魅力而相互吸引。除此之外,異性之間還有所謂愛情吸引力,那是1989年由科學博士大衛柏林納發現的「人類費洛蒙-信息素」,能由犁鼻器所接收,說明了我們為何會對某人有說不出的好感、感覺磁場很合,不知不覺喜歡上對方。
拜科技所賜,好感是可以「創造」出來的!剛收到高濃度SPX費洛蒙香水時,我是半信半疑的,如果這種無色無味的愛情激素能讓單身的人有桃花、曖昧的人有突破、相愛的人更激情,實在是太美好了啊!因此,我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悄悄地進行多次實驗。謝謝廠商很有耐心知道我要親身實驗過的龜毛,給予我充分的時間試用。
『切記!!!有對象才能使用。』
因為是高濃度的,只要噴一下就可以,效果持續6 小時,超過6小時可以再補噴一次。
我試用過幾次。第一次用的時候,覺得對方特別熱情,但我不信是費洛蒙香水的效力,自認為應該是我本來就具備女神的魅力吧?第二次用的時候,發現對方很主動,甚至很猴急(羞)。
第三次用的時候,好吧…我開始相信這隱形愛神就是一種讓妳散發魅力、讓對方突然覺得妳超性感、恨不得趕快撲倒將妳生吞活剝的神物了。最重要的是,對方的熱情也會激發我的熱情,心理帶動生理的激情反應,情慾流動水乳交融特別美好!
後來我開始在一些社交場合進行實驗。切記!如果對方不是妳的菜,請不要在單獨約會的時候使用。我都是在多人的社交場合(有男有女)情境下使用的,然後發現有使用的時候,特別容易吸引男性的目光,男性會主動來找我說話。甚至主動攀談的男性當中也有人對我產生好感,後續還積極地訊息聯絡。當然我很誠實讓對方知道我已婚,也沒有繼續「下蠱」,以後也不敢亂用了。
為什麼要花這麼久的時間進行多次的實驗呢?因為一次兩次我覺得可能是巧合,至少要三五次我才能確認是真的有效果。
❤️什麼人適合使用?
1. 單身男女想要吸引注意,增加異性緣
2. 有曖昧對象,希望對方對你更加心動
3. 有固定交往對象,期待更激情的火花
這是一款特殊商品,有五款(男用/女用/男同志/女同志/社交職場用),本身無色無味可以和你原有的香水疊加使用。購買後使用前請務必閱讀使用說明,充分理解使用方式以及可能的效果,才開始使用喔!
艾姬專屬商城已經建置完成,預計下個月會正式上線。如果有興趣可以先到廠商網站下單,我給你下單的方式,讓你先收到貨研究一下,等疫情過後就可以好好招蜂引蝶、準備撲倒和被撲倒了(誤)。請直接在下方留言「我有興趣」,我會再通知你賣場連結。
🎁#聖誕月特別優惠
1. 買SPX高濃度費洛蒙原液就送招財的黃金能量香霧(16ml)市價1680元
2. 全館滿額3000元不限品項再加碼贈送法國愛戀香包一個(送完為止)
🎉商品優勢:
• 國家實驗室檢驗
• 人體能量測試報告
• 信息效力的科學文件
• 無色無形無味的愛情激素
❤️有下單購買的朋友,歡迎日後私訊和我分享使用心得喔!❤️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7的網紅yujungcguita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Performed by Yu-Jung, Chiu (邱昱蓉) 這首要與正在和病魔奮戰的朋友們分享 , 希望你們聽了心情會稍微明朗起來 . 畢竟要有好的心理狀態才可以帶動生理上的調適 ^^ IG : yujungcguitar Facebook : 邱昱蓉·吉他生活&品味音樂...
心理帶動生理 在 擁抱不完美&故事的療癒力量(敘事練功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不廢話,每天運動、運動、運動。(行動才是王道)
豬年即將來到、
#祝福大家新的一年諸事順利健康平安
#日精神科醫師一個月抗癌成功
日本精神科醫師渡部芳德在其書《一個月,從癌症生還》中記述,自己在一次健檢中發現肺癌。
他下定決心,開始透過飲食、健走,以及運用正念來調養自己的身體。
一個月後他再回醫院做檢查,原本3~5公分的腫瘤竟消失無蹤!
渡部芳德在書中講述了自創的「抗癌(想像)健走法」。
身為精神科醫師,渡部芳德非常了解情緒與疾病的關係:當人處在焦慮狀態下,免疫力就會下降。
於是他很快收拾自己負面的心情,採取一種積極的「焦慮控管」技巧:在每日健走的時候,集中心力對抗癌症。
「我走在喜歡的路途上,每走一步就想像自己用力踩爛癌細胞。」
他說:「每天持續這個方法,想像力就變得越來越清晰。我的腦海裡開始浮現癌細胞被踩爛的具體影像,以及癌細胞逐漸減少的景況。」
就這樣,渡部芳德感覺自己的健康狀況一天比一天好,直到出書的兩年後,癌症都沒有復發。
其實,渡部芳德的「想像健走法」很類似運動員的賽前「想像技巧」(visualization techniques),
就是在比賽前,運動員會先在腦袋裡把整場比賽預演(想像)一遍,藉此提升臨場表現與應付突發狀況。
這就是「#心理帶動生理」在現實生活中的一種應用。
#多運動、保持健康的心態信念、健康靠自己。
#身心健康就是活著最大的福氣。
心理帶動生理 在 Jay的跑步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早安,週末聊點輕鬆的!
前陣子,有台灣壓縮衣物的廠商想找我試用他們的產品。我後來沒有接受,並不是因為 Jay 不接受業配,而是...我本來就不會用我不習慣的東西,免費的都一樣。拿了之後不用,或者只開箱一次就封箱也很尷尬。同理,也跟另外一個運動太陽眼鏡的廠商說聲抱歉。
我其實是穿過壓縮褲的,且穿了將近兩年。事實上,從初馬到第五場全馬,如果你看過賽報的話,就會知道我都是穿著壓縮褲跑的。當時台灣還有一股「壓縮衣物可以增強運動表現,並且促進疲勞恢復」的氣氛,而作為新手,我也很自然地加入了那股風潮,覺得跑步就得穿壓縮褲,而且不知為何還覺得很帥。
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因為打籃球十幾年的期間,累積下來的膝蓋舊傷讓我對不穿護具跑步一直很沒有信心。當時穿了壓縮褲,那種雙腳被限制的感覺,"好像" 讓我覺得膝蓋被穩固下來而比較心安。直到加入了跑團發現大家都沒在穿,我才半信半疑開始穿短褲,一邊擔心膝蓋舊傷會爆發...
前一兩次有些不習慣,不過後來什麼事都沒發生。隨著合理正常的訓練,我越跑越快、而膝蓋的問題從此不再發作了。我只恨自己沒有早一點脫掉呀。
如今你還是會看到一些人推薦各式壓縮衣物:從基本款的褲子、小腿壓縮套、甚至到襪子。其實任何人穿或者推廣,我都沒有意見,自我感覺有用也沒關係,但是不要輕易說「報導也有寫」、「有證據顯示」。
因為沒有證據顯示。
我花過很長時間去查讀相關論文、也請教過幾位運動科學專業的朋友,結論就是關於所有療效目前都無法證明,僅僅是假說。(請注意:不是實驗證明無效,而是無法證明它有效,這是有區別的。)
壓縮衣物主打兩個領域:
1. 增進運動表現 / Performance
2. 幫助運動後恢復 / Recovery
但無論是哪個領域,目前都沒有足夠的證據顯示真正有效。另外一方面,公正客觀的實驗其實很難進行,其原因如下:
1. 很難產生對照組:
你很難找到一模一樣的兩個人,從事一樣的訓練。或是要求一個人穿或不穿壓縮衣物進行長期的訓練來比較結果。因為影響訓練的因素太多了,飲食、恢復、訓練強度、心理狀態等等,幾乎不可能一一排除。
2. 廠商贊助
很多實驗報告其實都是廠商贊助研究。聲稱壓縮衣物有效的,也許也有不少人是幫廠商分享,你抄我的文案、我抄你的內容。就如同幾十年前,美國製糖協會還曾經花錢大打廣告聲稱吃糖有益健康,現在回頭看也是貽笑大方。網路上來源眾多,要求完全利益揭露也很難,消費者自己要精明一點。
3. 同類型產品異質性太高,難以比較
哪一種壓縮衣物有效?壓縮的部位在哪裡才有效?要多緊、什麼材質才能夠發揮效果?市面上的產品少說也有數百種,就算一種證明有效,也多半不是你買的那種,何況這個假說還沒成立,產品的異質性只增加了複雜度。
廠商贊助不行,那我自己買,穿了感覺有效總是真的吧?
抱歉,還是不行。
因為 "感覺" 無法量化,而且受試者很容易因為 "這東西應該要有效" 而強化了相信的行為。特別在這種情況下,你是自掏腰包買了產品,那就更難說服自己有可能是在浪費錢。
那問另外一個角度:穿壓縮褲有沒有壞處?
好消息是,就如同上面的那些原因,穿壓縮褲的壞處目前也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所以呢,我花了這麼多時間寫了一篇廢文?
呃,差不多。不過同時說明這個領域發展了近 20 年,還是沒有定論啦,短期我也不覺得會有。
---
有點長的個人結論如下:
壓縮衣物有效與否目前沒有定論,穿與不穿都是個人選擇。但很多時候確實是心理帶動生理,只要你相信有效,那比什麼都重要呀。曾經有人跟我說她不穿壓縮褲跑不完一場全馬,那這股信心的力量就對你很重要,你也許可以一直穿。
(不過我現在說出來了,希望相信的人現在不會想揍我...)
話說回來,我當時在膝蓋有舊傷的情況下開始參加跑步,穿了壓縮褲可能也有部分固定和支撐的效果。不過在傷好了之後,還是首重肌力的建立,畢竟所有護具都比不上你自身的股四頭肌、核心肌群...等,所帶來的穩定與支撐。能靠自己的就不要靠外力,不然你會產生依賴,久了肌肉就用進廢退。
現在我只有很冷的時候才會穿壓縮褲,畢竟它還是比一般長褲方便活動一些。對我好處是保暖、防曬、跑越野的時候可以防咬人貓,其他效果就沒什麼感覺了。
同樣其他有這種「聽說有效,但沒有足夠證據顯示的」還有:
1. 葡萄糖胺 (最有名的是維骨力) 延緩膝蓋老化
內服已經無法證明有效,外用當然更...。我知道很多市民跑者都有在用,不過就...嗯,你們開心就好。
2. 運動中補充 BCAA 延遲疲勞產生
這也是假說喔!而且含 BCAA 的補充劑一般都比較貴,如果荷包緊緊,只要確定有足夠的醣跟電解質就好了。其他聲稱的效果例如幫助運動後恢復,還不如跑完趕緊去吃頓好的。
---
你可能會擔心,會不會有一天壓縮衣物、葡萄糖胺、BCAA 都被證明 “有效”,那我會不會錯過太多好東西了?
我個人是不太擔心這點。畢竟如果效果明顯,那就不需要花這麼長的時間去證明一件簡單的事了,所以即使有,效果應該也不大。那還不如暫時別糾結這一點,如果你願意相信就相信,目前沒打算買的,也不用人云亦云。
不過我可以很肯定告訴你一句,所有產品的療效,都遠比不上持續、穩定的訓練。產品再好,頂多能給你 1% 的信心加持,99% 的努力還是必須來自於自己。
報告完畢!
// 附圖為小鮮肉 Jay, 當時 26 歲
心理帶動生理 在 yujungcguita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Performed by Yu-Jung, Chiu (邱昱蓉)
這首要與正在和病魔奮戰的朋友們分享 , 希望你們聽了心情會稍微明朗起來 . 畢竟要有好的心理狀態才可以帶動生理上的調適 ^^
IG : yujungcguitar
Facebook : 邱昱蓉·吉他生活&品味音樂

心理帶動生理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4/20(五) 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05/18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6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我最近讀到一個很有趣的心理學實驗,他是康乃爾大學的心理學家尹森,他做的研究。
他是這樣研究的喔,他把醫生帶進實驗室進行一個很熟悉、他們平常都會做事情,就是呢這個研究者呢找了一個實驗的助理假扮成病人,然後對醫生描述一些困擾著自己的症狀。
但那些症狀都是相對比較籠統的,比如說頭痛啊、喉嚨癢啊…等等這一類的。根據這些破碎而且籠統的資訊,那醫生必須要做出一些診斷,接下就是實驗的操弄了。
有一半的醫生,在實驗開始前拿到一個小禮物,比如說精美的便條紙啊、指甲刀啊或者一小袋糖果;那另一半呢,在這之前是沒有拿到任何禮物的。
實驗者想要看看,對於醫生來說這小小禮物的差別,對於他們的診斷會不會造成什麼樣不一樣的影響?
那些拿到小禮物的醫生感覺到非常的開心,進而去提升他們主觀的幸福感!
那我們知道當一個人主觀的幸福感提升,會連帶的帶動他們的多巴胺的分泌,而多巴胺會刺激他們的腦部,去做更有效率的資訊處理。
所以呢,拿到小禮物的這些醫生,他們的創造力會比起那些沒有收到小禮物的醫生更有創意。他們甚至於只花一半的步驟,就能夠做出正確的診斷。
當然事後問這些醫生,醫生當然不會去承認,是因為這個小禮物讓他們做出更精準的判斷;他可能很容易自我歸因,是因為我醫術好。
但事實上如果我們從心理或者從大腦生理的角度,這個小小幸福感的創造,真的會去影響一個人用更有效更有創造力的方式,去解決眼前的問題。
那你聽到這邊,或許你會想那我下一次看醫生的時候,就送醫生一個小禮物,甚至於送他一個紅包,那這樣對我的病情是不是有幫助?
那這在實務上是有困難的,因為現在的醫生他們基本上對於收禮和收紅包,都是很敏感的!
而且你反過來說,如果一個醫生他會因為你收禮、收紅包,他就比較認真的看你的病,其實這醫生也不太值得信賴。
那你可能很好奇,那到底我該怎麼辦呢?
很簡單,真正的重點不在於「送禮」,而是在於醫生的主觀「幸福感」。
你想想看一個醫生,一天看這麼多病人,哪一個病人對著他不是苦瓜臉?
那當你對著一群苦瓜臉花了一整天的時間,你主觀的幸福感一定是很糟糕的,而這個時候有一個病人,至少他在表情上或者在表達上,相對讓你覺得比較舒服,如果你是那位醫生的話,那你想你會不會在下意識更用心的去看待這個病人,進而去發揮更好的創造力,去做出更好的診斷?
所以其實我常常說,我們能給別人最便宜、而且最有價值的禮物,就是我們的「表情」。
然而我們經常不太知道我們的表情到底給別人什麼樣的感覺,或許透過今天分享這個實驗,你可以開始多留意一下,自己到底呈現的什麼給別人,你的呈現能夠幫助別人的主觀幸福感能夠更提高,還是更降低呢?
當你明瞭了這一點,我想很多生命當中的幸福跟快樂,無論是你自己的還是別人的,都會更容易得到。
我是凱宇,跟你做分享。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
那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另外,如果你想要在於人際回應、跟自己表情上的調整有所前進的話,那麼我們在5月18號開課的【人際回力】課程會對你非常有幫助,它不僅是讓你學會怎麼去辨識別人的情緒,它更進一步的能夠幫助你去調整自己的基礎表情,讓你在最自然放鬆的狀況底下,你的表情呈現、包含你的語言回應,都是能夠帶給別人更正面、更幸福的感覺。
所以很期待在5月18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心理帶動生理 在 梵依經絡- 生理帶動心理,而心理也會影響生理,互為不平衡的狀況之下 ... 的必吃
生理帶動心理,而心理也會影響生理,互為不平衡的狀況之下,心靈也將不易有安全感~這是自己親歷的感受,身體鬆了心也鬆了腦子也清醒多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