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1
我終於寫完了!十萬字!
在跟印刷廠的朋友聯絡的時候,她說你也太快了吧~我看了一下上次聯絡時是12/10,因為心悅君兮有幾本瑕疵所以重印(事後證明不用重印,多的幾本變成庫存了orz有想要的朋友請私訊我喔~~~現在還可以進陳芊芊的坑❤️)
總之這表示我在1~3月這段時間,又寫了另一本長篇...自己都覺得耶有這麼快嗎?我自己不覺得呢。已經覺得自己寫了好久,老實說,是有點想要開始新計劃的時候了。
寫長篇真的會累,因為每一次寫的時候都要很注意整篇架構的平衡,人物言行的延續性,寫短篇當然也要,但是畢竟情節不會那麼多,寫長篇就等於你每一次寫,都要重新複習這個角色之前發生過的所有事情,然後思考這事情對她的影響,到現在手上的這個階段,她應該會怎麼講話、行事。
比方說,主角上次對A是這樣講話的,但因為關係有所變化,這次A作了同樣的事情,這次主角回話的語氣,有非常些微的不同。
這種差異我覺得是作者要掌握的,有時候光是一句"她的眼神停在那個人的手上",讀者會很輕易看過去的一句描述,就已經暗示了可能這個手讓她腦海閃過什麼,或者是被觸動某些情感或情緒什麼的。
我自己覺得這種東西很有趣,作者用心去鋪陳,讀者不一定會看出來,但是如果作者沒有做到,讀者反而,幾乎,一定會看出來,火眼金睛。
會覺得整個故事好像少了說服力,或者人設好像有點變了,或者不知道為什麼角色突然會這樣行動。
總之,就是在非常細微的地方,如果沒有做好,讀者,就跟電視劇的觀眾一樣,會有突兀的感覺。
長篇小說的讀者跟作者,真的很像電視劇觀眾跟編劇一樣呢。要能夠共情而且同理劇中的人物,都取決於非常細微的地方。
細節掌握好,就不會覺得很突然,很硬塞劇情,總之,就是一個做好反而不會被發現,沒做好一定會被扣分的事情。
長篇有更多的細節要回頭掌握,所以腦袋要很清楚,要努力維持這個腦袋清楚的狀況更久,(至少也要三個月吧)所以,當然比較累。
接下來我一定要寫散文或短篇小說了,長篇太累了,但也很滿足,能夠完成在開始時總是很懷疑"我真的能完成嗎"的事情,終究是鬆一口氣。
***
在匿名的網站上發表,也得到了"人設非常穩"的讚許,說有真實感。被問是不是專業作家。有點心虛。(在這個相簿發表我對寫作的看法也是喔!都做些會心虛、懷疑自己有沒有那個「資格」,但是又想做的事情呢😂)
畢竟專業好像是要能夠以此維生吧?但我好像還是以全職媽媽維生,成為「專業作家」,到現在還一直只是努力的目標而已。
但人不是為目標而活的,現在有這樣的感覺,目標總是在未來的某處,人是活在當下的過程裡的。
我想著這三個月寫到腰酸背痛,沒辦法寫的時候的焦躁,寫得不順時的煩惱,就覺得所謂"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不代表不辛苦或不困難吧。
只是比較能夠"不以為苦"而已。
搞不好人生的選擇,就是在選擇自己能夠承擔的那種辛苦,知道自己要選擇什麼,然後又能夠選擇,就已經很幸福了,目標不目標的,都很遙遠。
而且一個目標達成之後,都會一直有新的目標建立其上,(出一本書就會想出第二本啊)這樣看起來,人簡直是在挖坑給自己跳,是在自己找挫折的感覺。
(怎麼話題又跑掉了啊不過這不是有主題的)
感謝大家聽我碎碎念著這些事情~寫作是很孤獨的,雖然樂於這種孤獨,但喜歡的東西,也會有想找個人滔滔不決的時候呢。
#心虛也要做自己
#在排版回來前可以休息一下
心悅君兮小說 在 羽茜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找不到我時我就是在寫小說》
最近我發文頻率降低,因為我又掉進寫小說的世界裡了⋯⋯應該是從去年十二月底開始寫的吧,到今天已經九萬字左右,快完成了,內心非常滿足。
也是妹妹去上學,白天能夠開始寫了才開始覺得滿足啦,之前一直很想寫,卻因為妹妹腳傷在家只能顧小孩時,總是覺得心裡放著什麼事情⋯
我可能只能專心一致的做一件事情的那種人,我想。除了寫作以外,好像很少事情能讓我產生這樣的耐力,其他事情其實我都是很典型的雙魚座(欸一桿子打翻一船雙魚😆)說我自己啦,真的算是個耐力不足的人。
唸書和寫作這兩件事情可以,持續好幾年。其他事情都有點燃燒不完全,所以妹妹腳終於好了,讓我可以重拾白天寫作的生活,就覺得很滿足⋯
等這篇預計九萬字的寫完,我應該還是會自費出版,(在一個匿名的網站上發表,也有讀者跟我說想要收藏⋯去年十一月月底出版《心悅君兮》之後說我暫時不做自費出版啦!現在就自打臉了😂—果然人永遠不該把話說死)
現在這篇長篇還在收尾,跟設計師討論封面的階段,腦中就有一個短篇的恐怖小說想寫了。
可能是這幾天一直在聽悲傷的歌曲,所以不知為何就想到一個筆觸可能會比較接近輕小說,但內在還是延續我個人風格—「所謂的恐怖,內在是悲傷」的故事。
聽著《一公升的眼淚》的那首「粉雪」時突然想到的。所以主角會是年輕人,希望有機會可以跟《校園怪物》收在一起然後投稿。
***
我也想過突然又少發表了關於「母職」的文章,是不是會讓原本喜歡「媽媽作家」的這個我的讀者流失,但是想想還是決定忠於自己,在這個粉絲頁寫什麼都是因為「當下想寫什麼」,而不給自己「因為我是⋯⋯所以我必須要寫什麼什麼」的壓力。
當然那種壓力可能也是助力,因為一個作者的路線和形象鮮明,絕對會形成某種「一提到⋯⋯就想到她」的記憶點吧,所以並非壞事,只是我好像還是做不太到而已😅
想一直都是羽茜,想至少在寫作這件事情上,一直都有點任性,一直都處於「現在想寫這個,就寫這個」的狀態。
媽媽能任性的時間不多啊!(毋寧說非常少吧)所以能任性的時候,不想被任何(即使對自己有利)的東西綁住。
即使不刻意寫媽媽相關的文章,我想,這裡還是會突然就冒出母職的主題的。甚至小說也會看見我作為一個媽媽的影子。因為母職幾乎佔據了我大半的生活,而寫作所產出的,就是我對自己生活的思考和感受吧。
沒什麼重點純粹近況分享~
心悅君兮小說 在 羽茜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女孩子即使以悠哉、遊手好閒、馬馬虎虎為座右銘,多半還是做得太多。所以,請務必保持遊手好閒。」—《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年》吉本芭娜娜
感覺偶爾就要打開吉本芭娜娜的散文來提醒一下自己,尤其是媽媽,就算說自己「最近很混」,其實還是做了一個家事服務員、保母、心理諮商師(不專業就是了)的事情,光這些就很忙了。偶爾坐下來的時候,真的要珍惜自己的休息時間。
我的麻煩好像是我心裡覺得的休息,常常是「做自己喜歡的事」,因為我喜歡寫作所以還是會在不知不覺中,在電腦前一坐五六個小時,心情很好但全身僵硬,氣血不暢吧⋯⋯不是個健康的生活。
***
最近的自己的時間也還是在寫小說,未完成所以不一定會公開,但很開心🥳。我記得剛生完翔的頭幾年,我都覺得自己不可能再寫小說了,可能跟我喜歡寫、覺得寫起來愉快的是「言情和幻想小說有關係」,我覺得自己再也找不回那樣輕快的心情,明明當了媽媽之後,是很需要可以一頭栽入的,讓自己覺得輕鬆的世界。
但那時做不到,也看不下去,可以說心情有點見山不是山,我很喜歡在言情小說中描寫愛的純美,無私的為彼此付出,療癒彼此的心傷,但是在那個新手媽媽的頭幾年,我發現自己根本是用「童話裡都是騙人的」的心情在看待自己寫的作品。
雖然原本也知道那是不真實的,人的生活沒辦法抽掉那麼多現實的沈重,只留下唯美而令人感動的部分,但原本可以寫,有種「就是知道沒有才要寫啊!」的心情。
後來完全寫不出來,也不會想寫,好像已經到了,感覺自己會被那樣的作品傷害的程度了。甚至想到會想哭呢🥺
很奇怪,明明寫來療癒自己,讓自己覺得感情真美好的,當時,卻會覺得,不想再被提醒自己原來有的憧憬了⋯⋯
我覺得現實跟虛構的差異太大,我的人生階段,好像一去不回頭似的脫離了我的少女時代。
(離題一下:最近在看的書上說,成為母親,對女性來說是一次「死亡」的經驗,少女的,無憂無慮的自己於是是「死亡」了。———我一直想抓住這一點來寫下一本書。女性的死亡和重生)
言情小說或愛情喜劇,從我原本會喜歡創作的東西,變成我不敢碰觸,碰觸會覺得疼痛的領域了。
想到我朋友說,她當媽之後不再看言情小說了,只看恐怖小說。我感覺我們都走進社會寫實的世界了😂
再寫下去會太長(畢竟原本想寫成第四本書?)只回歸正題,就是,從去年寫《心悅君兮》以來,我發現我又找回那個喜歡浪漫、(想)相信愛情、喜歡幻想的唯美世界的自己了。
***
覺得很快樂,有種,偶爾可以脫離社會寫實界的感覺😂(媽媽的生活就是沈重程度不一的社會現實啊)
一方面會想知道這個轉變是怎麼發生的,畢竟我原本以為那樣的幸福(寫自己喜歡而且憧憬的純虛構的故事)是跟我告別了,另一方面,也覺得這不完全是一種「找回」。
見山是山,到見山不是山,到見山又是山的時候,最後那個山,感覺不是最初看到的那種呢。
我很開心至少在我的創作的部分,重新建立起一個更適合我的平衡,很久很久以前,在紅髮安妮的系列作裡看到一段描述,文字不記得,總之是說一個有了年紀的女人,仍然可以跟她的外甥女們一起開心的談著關於愛情的美好回憶,臉上是皺紋,但眼神有少女的神采。
我大概是太早熟了😂那時小學生吧,卻莫名的立下這樣的志向:將來想變成跟這個姑媽一樣,無論長到幾歲都不會嘲笑或鄙視愛情的人。
可能我總是覺得會說「愛情都是騙人的」「本質都是性、都是荷爾蒙作祟」的人,心裡其實是很悲傷和失落的吧。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想像。
無論有沒有被愛情背叛,有沒有體會過愛情的失落,都希望自己有一些對美好的信仰,就是即使非我所有,這世上應該是有的吧。那些美好的,純粹的感情。
能夠重新開始寫起這樣的東西,非常開心。雖然沒有出版的計畫,可能自己覺得不是那麼市場,但寫作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完成的過程。
發現自己東拉西扯的寫的好遠,本來想這篇短短的閒聊就好了呢🤣而且還是手機寫的,難怪我會肩頸僵硬吧😂
以上,只是想閒聊。或許時間再久一點,用回顧的眼光,會更能理解這樣的「回歸」是怎麼發生的吧,現在我只想享受它。
#那個角色好像叫奧莉薇姑媽?
#小學生的我志願真特別啊😂
#沒有重點也可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