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經濟
疫情與科學交互影響經濟
林建甫
新冠病毒疫情發展有點撲朔迷離。歐美國家新增病例好像已逐漸從高峰趨緩,但都很擔心疫情再度死灰復燃。就像日本、新加坡,前些日子感覺已經控制住,但近日又增加大量確診病例。台灣在幾天零確診後,很多人以為可以放鬆心情,但是海軍軍艦官兵的確診爆發,又讓大家繃緊神經。
經濟社會百工百業,不是所有行業都因疫受害,有的還會因禍得福。生產面:確定的產線、確定的工人,流程容易掌握,只要有訂單,生產可以不受太大的影響。消費面:食衣住行基本生活,該有的消費跑不掉;需要見面做生意的零售、旅遊、餐廳,業績是大打折扣。但逛街購物改成網路購買,宅經濟、電子商務大行其道。
冠狀病毒是狡猾的微生物,如何傳染?接觸、飛沫、氣溶膠?如何治療?瑞德西韋、羥氯奎寧?因為不確定是服務業經濟最大殺手。如何化不確定為確定?尤其確保顧客安全,才有臨場消費。
現在為確保安全,到處量體溫,因為非典SARS病毒的經驗,有症狀就會發燒,才會傳染。但新冠病毒可能確診沒症狀,可能不發燒就傳染。所以量體溫的判斷實在不科學。大陸有些地方用手機健康碼來進行控管,但顏色的賦予及變動可能失準,也怕侵犯人權。
對抗疫情的三個方向:「採檢快篩、治療藥物、預防疫苗」等,都得依靠生化科技。首先,檢測病毒,目前是以病毒核酸的特異性基因片段,設計引子與探針,未來會發展更少量樣本和微量試劑進行即時檢測,加速臨床判斷、取得更好的準確度。更進一步以基因定序與編輯技術,搭配影像辨識化、資料視覺化,再結合微機電和微流體系統的藥物動力學,來加強治療藥物與疫苗的研發。
科學的進步,一方面走巨大工程的建造,另方面走微小世界的探索。現時很多材料的微觀尺度,都是以奈米為單位、半導體製程標準在千禧年後大多是以奈米表示。最小的病毒直徑約廿奈米,最大就是四百奈米,因此更準確的檢測,就應該有辦法對病毒監測,就像熱感應器判讀體溫。
有人說,這是天方夜譚。但科學的精神就是把想像付諸實現。科學研發是沒有限制的,限制的只是你的想像。
微流體系統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酷經濟
疫情創造新科技經濟
林建甫
二○○三年SARS疫情,導致許多人不出門,或是隔離在家工作,從家裡上網大量增加,網路購物開始盛行。那年是大陸阿里巴巴成立的第四年,淘寶網才剛創立,掌握此電商物流商機,發展成今天巨擘。隨著新型肺炎擴散,經濟會如何改變?
首先是宅經濟。這次疫情碰到春節年假,加上後來的封城,形成最長的假期,所以在大陸,窩在家裡刷手機、玩電腦,最重要的就是線上娛樂。一般人看電影、綜藝節目,因此愛奇藝、騰訊視頻的付費會員大幅增長。遊戲公司的《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由於過於熱門,造成線上卡卡的情況,緊急擴充伺服器才得正常使用。之後延伸到逛網購物,在家看盤、炒股等商業行為,所以近日雖然歐美股市震盪,大陸股市一片火紅,上證都已衝破了三千點。
其次,應對疫情,利用人工智慧及新科技協助宣導及防疫,是重中之重。巡邏機器人及空中無人機來宣導及監測定位追蹤居家隔離者;紅外線熱顯像儀辨識人流中發燒者;未來甚至要能遠距離辨識病毒陽性的確診者,這都需要仰賴高科技。
第三,任何行為要避免接觸,減低傳染機會。因此,遠距醫療最有前途。不只是影像語音傳送的非正面溝通,醫師用遙控醫療機器來進行治療;醫院使用服務機器人來做護理及送藥,執行醫院消毒工作,旅館進用機器人送餐,都能零接觸,防止交叉感染。台灣大部分學校雖已開學,但擔心社區感染的停課,遠距教學已經開始籌作以備不時之用。一般公司內外會議,尤其牽涉兩岸,不少都已轉為視訊。因此,高科技的商機無所不在。
第四,生化科技需要更加重視。對抗疫情的三個方向:「採檢快篩、治療藥物、預防疫苗」,都得靠生技。微機電和微流體系統,發展少量樣本和微量試劑,做即時檢測,加快臨床判斷。而基因定序與編輯技術,搭配影像辨識、資料視覺化工具,加速治療藥物與疫苗研究時程與準確度。
歷史總會有驚人的相似。鏖戰瘟疫的同時,許多新的機會也在慢慢形成。畢竟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短期的,相信瘟神一過,經濟一定反彈,重回繁榮的軌道。
微流體系統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許聿翔老師研究團隊成果獲刊Lab on a Chip 封底
#NTU #應用力學研究所
本校 #許聿翔助理教授 與博士班學生李承哲,從 #食物真空密封袋 的設計概念為發想,成功開發出薄膜型可自驅動的微流體系統,並驗證其可行性於微混合器的應用。此項成果於2019年9月刊登於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微流體生醫系統研究指標期刊Lab on a Chip,並獲選為該年9月封底。
本研究成功開發出可獨立運作的微流體系統並驗證其在微流體混合之可行性。同時本系統還具備可拋棄、低成本、輕薄主體、快速及操作簡易之優點,且可針對不同使用情境,調控流道內溶液流速與體積流率。
於此同時研究團隊也積極進行如何將此一技術擴展至多相流填充、微粒濾除等微流體操作,期望未來能開發出整合性可攜式之個人化生醫檢測平台,以實現快速篩檢與定點診療之目的。
🆕相關報導詳:http://www.iam.ntu.edu.tw/zh/news4/news-honor/1395
💲本研究感謝科技部計畫經費支持
📣Lab on a Chip期刊全文
Vacuum pouch microfluidic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thin-film micromixers
https://pubs.rsc.org/…/c…/articlelanding/2019/lc/c8lc01286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