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
昨天因「刺戳性頭痛」痛了一天❗️非常不舒服所以就完全忘了要分享衣服😂
⇢這種頭痛不知道有沒有人經歷過,只有固定一個點像是針每3-5秒會刺戳痛一次(臉都要變形了)
昨晚早一點休息,早上起來就又沒事了!
之前高一第一次出現這樣的狀況根本嚇死寶寶了,到大醫院做過腦部斷層檢查,沒什麼事 #後來就習以為常!
雖然不是經常性的痛,但是痛起來真的很不舒服!
#明天就中秋連假了準備好回鄉烤肉
#連假完就要準備連線囉,大家先好好的放假去吧❤️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泰辣 Tyl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部分畫面恐引起不適,請斟酌觀看 同志驕傲月過後,歡慶台灣的婚姻平權滿週年之餘,我想來聊點沉重的話題。 - #玫瑰少年 葉永鋕(1985-2000)一個躺在血泊中冰冷的少年。 也泛指因性別氣質陰柔而遭受霸凌的男孩們,而我也曾是玫瑰少年。 國中的時候因為上廁所會被同學開玩笑強迫檢查有沒有小雞雞...
後來就習以為常 在 曼谷船橋 bangkok sakth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有人還在留在曼谷爽嗎?就這周末,兩個關於設計的生活風格展售會撞檔了,Baan lae Suan 比較偏向居家在 impact,Style Bangkok 比較全面有居家也有產品在 BITEC,一北一南都可以去看看,都能讓你走到鐵腿。不過 Style 17-19都是給廠商買家,20-21才給一般民眾,如果你不是廠商也就是周日才能去。
說實在,這類展售會太多太多了,即便是這兩個比較大型且知名的,我也覺得他們很常辦,三不五時就來一下。第一次去總是用超級崇拜曼谷的心在逛,後來就習以為常了。不過,不管想買還是純逛都賞心悅目囉,然後運動量也很夠。
後來就習以為常 在 泰辣 Tyl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部分畫面恐引起不適,請斟酌觀看
同志驕傲月過後,歡慶台灣的婚姻平權滿週年之餘,我想來聊點沉重的話題。
-
#玫瑰少年
葉永鋕(1985-2000)一個躺在血泊中冰冷的少年。
也泛指因性別氣質陰柔而遭受霸凌的男孩們,而我也曾是玫瑰少年。
國中的時候因為上廁所會被同學開玩笑強迫檢查有沒有小雞雞,因此我習慣憋到午休或放學才去廁所,卻反而因此被看我不順眼的人逮個正著,儘管試圖反擊,卻因此被欺負得更嚴,就算求助老師也只得到「那我趕快通知你的家長」這種無效幫助。
後來我反覆練習從便間爬出來,並且更猛烈地反擊,才終於成功掙脫他們的欺凌。
光是我自己認識的男同志裡,就有數十位因為上廁所被欺負而不敢在公共場合用小便斗,葉永鋕當年也是因為這樣,才選擇上課時間去廁所,最後成為了躺在廁所的血泊中,一具冰冷的屍體。
-
當初決定拍攝這個議題的時候,我就決定詮釋這個角色,回想起曾經在廁所練習爬出便間的樣子,從高高的隔間跳下來,也許有個閃失,我也會成為躺在地上的屍體。
拍攝時,我躺在地上,一動也不動將近半個小時,起初還很害怕地上的尿水,但後來被濃厚的恐懼取代了,儘管攝影師和其他人都在旁邊,但我躺在濕冷的地上,眼睛睜大盯著天花板,有種無盡的孤寂感湧上來「葉永鋕死前看到的就是這個畫面」我心裡一直在想這件事。
事後在看照片的時候,老公說好像有點太寫實太恐怖了,但我說「可是霸凌就是這麼恐怖,我不想用美麗的濾鏡去包裝它,它是冰冷且持續發生的純粹惡意」
-
在我發佈「一朵盛開美好的花」這支影片之後,有一個男孩打了非常長的一封信給我,講述了他過去念男校的經驗,因為自己比較娘,同學們就想脫他的褲子檢查是不是有小雞雞,他抵死不從卻因此被一人一腳踩踏他的下體,造成了大腿與腹部多處瘀傷,卻又害怕極權式教育的父母而選擇隱忍,甚至想要輕生。
-
還有一名喜歡做女裝打扮的朋友,在某天下班回家的路上,就在鬧區的巷子裡被人襲擊搶劫,甚至拖行了好幾公尺,結果全身挫傷的他還是立刻冷靜地前往警局備案,做筆錄的過程警察冰冷地說了一句「我是建議你不要這樣奇裝異服啦!也難怪成為人家攻擊的目標」他只笑了笑,畢竟早就習慣這種無意識的冒犯,走出警局甚至還神情自若地坐在路邊抽了根菸。
我聽完這個故事的時候真的哭了好久,最令人悲傷的不是惡意,而是對於惡意感到習以為常,但這就是很多同志成長的經歷,儘管沒有遇到過於恐怖的事件,卻也或多或少在惡意中成長,有的人變得更尖銳,有的人改變了自己的模樣。
-
我們無法弭平已經發生的傷痛,但也許我們可以盡自己的力量關心身旁的人,當霸凌持續發生的時候,身為家長、教育者、同儕或任何身分的你會做些什麼?
霸凌聽起來很可怕,但事實上它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身為被霸凌者的我,也曾是別人的霸凌者,不管是言語、肢體、精神還是網路上的霸凌,都可能在有意或無意的狀態下發生,有時是出於純粹的惡意,但更多時候是出於好玩或沒那麼嚴重的錯誤心態,所以環境氛圍很最重要,永遠不要置身事外,因為冷漠也是助長霸凌的溫床。
最後我也想告訴處在黑暗中的人,如果你覺得孤立無援,還是不要放棄求救,世界上有很多資源可以讓你找到出口,以前躲在廁所哭泣的我也並不知道,後來的我會遇到這麼多真心愛我的人,那時候的我連家都不想回去,沒有什麼朋友也不覺得有人會愛我。
可是那時候的我還是想活下去,或者說我還不甘心去死,結果反而用了最大的力量往上走,我的努力真的可以帶來改變!
願逝去的人,從此自由飛翔
願依然奮鬥的人,至少喜歡現在的自己
玫瑰少年們,加油!
-
成品 ‣ https://www.facebook.com/TylaHsiao/posts/3158968274161482
攝影Kat ‣ https://www.instagram.com/shot.by.kat/
化妝王霖 ‣ https://www.instagram.com/zephon790103/
髮型Martha ‣ https://www.instagram.com/m_wu_uvu/
邱千 ‣ https://www.instagram.com/qboy_elio/
Viva ‣ https://www.instagram.com/viva_zang__/
‣ 音樂:epidemicsound(付費音樂平台)
We're In This Together Now - Loving Caliber(片尾曲)
‣ FB https://www.facebook.com/TylaHsiao/
‣ IG https://instagram.com/ty_ty_so_hot/
‣ 合作Mail missidol17@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8u8McDXSbY/hqdefault.jpg)
後來就習以為常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旅行的旅行] 觀光空間的生產:#登別地獄谷景觀構造 / 李長潔 👹😈
.
在日本的景觀形構中,有火山地形與溫泉帶的地區,時常會被跟佛教中的地獄觀念連結(東美晴,2013)。北海道登別的地獄谷溫泉區,就是這樣的地方。原本以為就是北投溫泉啊,為了一探究竟,還要避開人群,起了個清早,赴地獄谷火山地形公園瞧瞧。這兒將傳統文化思想的基礎建立在實際的自然地理樣貌上,地獄谷的觀光空間就此生產。
.
▓ #登別的火山地形
.
登別地獄谷,是依著日和山的火山活動形成,火山口直徑為450公尺,整個火山的面積為11公頃。火山谷裡有多處泉水與噴氣孔,這種沸騰、煮沸的形象,被敘事為「鬼住的地獄」(鬼の棲む地獄),而大量的溫泉水則提供此處形成一個溫泉飯店區。
.
▓ #登別溫泉的歷史
.
在江戶時代中期,探險家最上德內(1754-1836)便在《蝦夷草紙》中描繪了登別地獄谷。他說:
.
.
有一條叫ノボリベッという的小河,河的上頭有一座溫泉,沸騰的泉水中滿是白粉與紺青,因此見不到泉水的底部。
.
.
愛奴語「ノボリベッ」就是後來「ヌプルペッ」(登別)的類似發音,意味著「白濁之川」。在江戶時代末期時,這開始開採硫磺,岡田半兵衛建立第一座溫泉浴場,後來滝本金蔵自費修路,開始營業第一間溫泉旅館。日俄戰爭時期,登別溫泉成為士兵療傷診癒的地方,溫泉產業從此開始正式發展。
.
▓ #大眾觀光的誕生
.
登別地獄谷由「地獄谷」、「大湯沼」、「鐵泉池」、「大正地獄」、「奧の湯」等噴發泉水組成,整個火山區逛完大概要花個2小時。地獄谷的部分是大部分的旅客參訪之處,噴發範圍廣大,場面驚人,的確非常有地獄可怖之相。下著小雨,我翻過無人的小山,到達大湯沼、奧の湯,山谷裡瀰漫著硫磺惡臭,山谷的地形使得煙霧無法散去,恍若魔域,突然一陣狂風將白煙吹亂,青色的巨大池水露出,湖面像是沸騰的水,冒著黏膩的氣泡。這就是地獄。
.
自然景觀、地理冒險、工業開採、戰爭軍事、溫泉娛樂、佛教思想等6個因素,形成登別觀光空間生產的細部脈絡。我們可以見到,我們習以為常、想去玩就去玩的「大眾觀光」,也並非理所當然地存在於那兒。而是多元因素的參與過程來逐漸構成的。而今天的登別地獄谷,在這個過程中,成為一處充滿視覺誘惑的場所,誇張的地貌、恐怖的鬼怪、華美的溫泉旅館、期待療癒的渡假者,我們所以見到的地獄,從此誕生。
.
參考文獻:
.
1. 東美晴. (2013). 観光空間の生産: モダンツーリズムと地獄. 流通経済大学社会学部論叢, 24(1), 1-23.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maGN4nl8xA/hqdefault.jpg)
後來就習以為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林辰勳 – 藝術創作展
專訪: 林辰勳
以土展現作品生命力,體現足跡暫留的風景
林辰勳最初以空間維度為探討、社會性別為議題,形塑人體與動物的個體交融,對觀者提問。近期以哲學思考為切入點,回歸自然與身體風景作為探討主題。
濃眉大眼、帶有新世代叛逆氣息的創作者林辰勳,說到自己走入藝術創作,沒有戲劇性的故事或轉捩點,源自國中時期對於學科課業不上手,因此進入復興商工美術科就讀,在接受基本繪畫訓練的過程漸漸產生興趣。2011年進入台藝大雕塑系。
▶經驗的傳承◀
林辰勳的作品以「土」為主要創作媒材,他認為土能展現作品特有的生命力,展場作品則使用土翻為FRP或銅的材質作表現。在他作品中常見人體和動物特徵,這些部位有時相互結合、或是個體帶有多種性徵,作品色澤晦暗而風格寫實。林辰勳談到自己的父親,是一位以多媒材創作藝術家。他自幼看到父親創作,這樣的過程與時間累積了自身的審美經驗,創作多少有些受到父親的感染,融合生活感知,體現對於藝術與自身探討的追求表現。
▶空間解構與置換◀
首次面對創作時,林辰勳感到毫無頭緒,身為一位立體媒材的創作者,他決定嘗試以空間為探討方向、以及人類對於窺視的慾望本能為出發點,闡述手法以理性的科學論點去闡述維度空間,將人體拆解、重新建構,觀者透過新組合的樣貌,窺探作品內部,成為一種新的視角《型釋系列》作品。而這樣使成品「內部外顯」的手法,也是貫穿這幾年作品脈絡的其中一個重要元素。
▶切入社會&性別議題◀
在《型釋系列》作品發表後,林辰勳發現以建解構空間為理念,使觀者與作品難以產生共鳴。於是他將空間的探討,轉為對社會議題的關注,以人體與動物為要素、展現赤裸軀體或動物樣貌,以及主流審美所謂的「不完美狀態」他表示這些特點的存在,彰顯出其它完美的部分。這個階段,作品帶點諷刺調性的視覺刺激,林辰勳試圖反問觀者,如何反思人與動物的主客體關係?這些在作品中無聲的提問,推翻人們習以為常的觀念,例如:男女性別二分法的存在為何是主流?此系列當中具有意題性的作品《騸》與《犬孺》,由澳洲的白兔美術館(White Rabbit Gallery)所典藏。
▶自我探索的回歸◀
以社會與性別議題為主軸的創作,衍生出後來林辰勳對於人與本我之間的探討、存在主義的理論應用。在後來他認為這樣浩瀚的學術範疇、理論無止盡的辯證沒有對錯,也沒有結果,如同藝術一般重要的是釐清過程,作用為刺激觀者與雙方跳脫思維、催化議題發生。沒有終點的學術理論,使林辰勳再次思考創作心路歷程,如同自我探索的進行式,他反思自己對於負面、悲沉議題的興趣與常態表現,以及自己在與人對話時不自覺地觀察、產生的異想小劇場,將這些覺察回歸到的自我狀態,將對外的問號引導回本身,他認為唯有充分探討自我,紛雜的思緒終能歸為平靜,進而展現真實的自我。
▶回歸故居◀
在台藝大就讀研究所階段,林辰勳搬離宿舍、離開學校共同使用的工作室,回到瑞芳故居,諾大的空間獨身一人創作與居住。脫離群體、環境的變動,讓他隔離外在,更能沉澱自我。兒時全家常前往瑞芳山區,在周末走入自然當中,對居於城市的人們而言,嚮往自然成為一種本能的驅使。然而身處自然環境的人類還是穿著衣物,在平日返還城市,這樣一個矛盾的存在,都是林辰勳藉在觀察自我與他人之後,將自己對於自然界的依戀結合這樣的狀態,轉換為創作,新系列作品以解構後的軀體片段結合自然風景,貫穿創作脈絡、回歸自身的探索。
▶創作意義與目標◀
對他來說現階段的創作為自我探索的脈絡,旅程走到此站停留於自身的回歸與思考。談到藝術呈現的方式,他認為無論是自然環境、宇宙空間、宗教與各行各業當中,人們生活的不斷進行就是一種創作,在他的認知當中藝術其實沒有距離。將生命中片刻的時光,透過藝術創作來探討追尋、細思品嘗,將自己對於生命意義的體悟化為作品,進而與觀者的生命經驗產生共鳴與對話。
林辰勳-回歸自身為探討主題,體現足跡暫留的風景。
林辰勳簡歷:
學歷: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雕塑學系研究所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雕塑學系
獲獎 :
2017 106年全國美術展 - 雕塑類金牌獎
2016 第28屆奇美藝術獎 - 具象美術創作類
2016 105年全國美術展 - 雕塑類 銀牌獎
2016 第79屆台陽美展雕塑類 - 優選獎
2015 新北市美展雕塑類 - 優選獎
2015 第27屆奇美藝術獎 - 具象美術創作類
(2015年前因篇幅省略)
策展單位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7/08-2017/09/03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RTK6nWY3nY/hqdefault.jpg)
後來就習以為常 在 《只要一分鐘》裡的日常的珍貴「原來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事 的必吃
《只要一分鐘》裡的日常的珍貴「原來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事,只有在失去以後,才會知道有多麼重要。」 這是在看完電影《只要一分鐘》後,浮現的第一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