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影片是民歌手包美聖於1980年演唱的《那一盆火》之MV,詞曲作者為侯德健,若將此歌與侯德健於1978年創作的《龍的傳人》比較,會發現兩者的旋律與節奏極為神似。
MV前半段在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與環河南路口的黃氏大宗祠(江夏種德堂)拍攝,而後半段的拍攝地點則是廣州街與西園路口的艋舺龍山寺;龍山寺裡的景物與今時比較相去不大,最大的差異是現在的艋舺龍山寺已經不能燒紙錢了,而且從2017年6月開始,為了環保與人們的健康,實施減香(信眾全程只需持一炷香參拜),只開放一個香爐供信眾使用。
1958年出生於台中,天秤座的包美聖,於1977年就讀台大歷史系時,參加新格唱片舉辦的第一屆「金韻獎」歌唱比賽,獲得優勝並獲新格唱片簽約推出個人專輯,當時年僅19歲的包美聖以精靈似的清亮音色且富童趣的獨特嗓音見長,深受聽眾的喜愛,因其歌聲辨識度極高,而成為眾多民歌手中極具代表性的一位。包美聖於大學畢業後沒多久便與學長陳安斌結婚,並一同赴美深造,從此遠離歌壇,沒有再推出新的音樂作品。
包美聖在1978至1981短短三年多裡,一共出了四張個人專輯,包括1978年的《包美聖之歌》、1979年的《長空下的獨白》、1980年的《那一盆火》,以及1981年的《樵歌》。
1978年7月發行的《包美聖之歌》以清新的創作歌謠建構專輯基本調性。侯德健所寫的《捉泥鰍》,在當年極為走紅,不管大人或是小孩都能哼唱兩句。創作大將邱晨在這張專輯裡發表了《看我聽我》及《你在日落深處等我》兩首歌曲,是包美聖廣為人知的成名曲。古典詩詞的重新創作是民歌時期的一種常見曲風類型,而這張專輯裡就有三首這類型的歌曲,包括源自白雲遺音、由華麗絲譜曲的《喜只喜的今宵夜》,引自宋詞的陸游《釵頭鳳》,以及由郭芝苑譜曲的張繼七言絕句《楓橋夜泊》,這三首歌曲均將往日難以親近的艱澀詩句,重新以民謠披上一層平民的新綠外衣。《你來》透過大幅度轉調的方式,描繪濃郁的懷鄉之情,令人印象深刻。而《成長(悟於19)》則是包美聖就讀台大時,寫給同學有關青春記事的小品,這首曲子也是她個人第一次發表的創作。
《包美聖之歌》專輯裡的一段歌者簡介:
包美聖,她是台大歷史系四年級的學生,純真而又充滿耐人咀嚼的深度,平時她除了彈得一手好吉它及鋼琴之外,譜曲、填詞更是她的另一項才情。基於她那愈掘愈深的音樂才華,我們決定出這張唱片,獻給所有愛好校園音樂的朋友!
在這張唱片的12首歌中,我們能體會到一個女孩在成長歲月中的種種心路歷程…
從《捉泥鰍》、《悟於19》、《風箏》到《你在日落深處等我》,包美聖唱的不再是零星的感觸,而是在成長的歷程中,你我都曾有過成串的回憶與憧憬。
藉著歌聲的流曳,在淡淡的旋律之中,期盼您來共享那片難以忘懷的日子!
出版於1981年的《樵歌》,是包美聖赴美深造前的最後一張唱片、也是其所有出版過唱片中,製作最為成熟的一張;此張專輯的詞曲作者,均為一時之選。專輯同名歌曲是擅長書寫中國風味歌曲的靳鐵章之力作,靳鐵章寫給黃大城唱的《漁唱》是其對於寄情天地神往之情的首部曲,而《樵歌》則是其對於隱士生活熱切渴望的再次抒發,至於兩者間的對話,則總結於天水樂集所出版《李建復專輯》中的《漁樵問答》一曲。
賴西安和戴志行所寫的《竹姿》,透過磅礴的絃樂前導與合聲氣勢,以及管鐘的鋪陳,勾勒出贈別離鄉遊子的殷切叮嚀。而作家小野的弟弟-近人的詞作,則多樣化的描述了彼時大學學子的生活感懷:包括遙想母愛的《媽媽的信》、描寫畢業情懷的《又是六月》、服役時於營區的信筆隨想《捕蝶》,以及負笈離鄉的心情寫照《陽關迭》等作品。
除了上述歌曲,洪光達、馬兆駿這對組合的抒情曲《如果沒有》,亦是專輯中的重要作品。而民歌手李建復、鍾麗莉與黃韻玲,也都在這張專輯裡發表了作品,特別是黃韻玲的《第二個夢》:以兩段式的轉調,盤旋出對夢中國度的嚮往,是頗富巧思的曲式安排。而專輯裡最值得一提的,是包美聖自己創作的一首爵士曲風《給小女生》。另外,由蘇來為胡適的詞譜曲的《秘魔崖月夜》亦是另一佳作。
當時新格旗下的民歌手,如譚荃中、吳明華、蘇來、王新蓮、楊芳儀等,也在這張唱片裡支援合聲,此為民歌時代唱片裡常見的作法:彼此支援協助,共同完成音樂的理想;特別是《竹姿》一曲的合聲表現,可仔細的聆聽。
關於包美聖:
從小在台中長大,包美聖是家裡最小的么女,兩個姐姐和一個哥哥都很疼她。父親本在航空公司工作,已退休;母親是小學教員。包美聖在唸書的時候,一放假就往家裡跑,哪怕是再短的假期。高中畢業,聯考考完之後,有個漫長的假期,包美聖喜歡吃綠豆湯。怕燒乾了它,又不想盯著爐子看,於是順手拿起了哥哥的吉他,自己隨便的摸索著,加上哥哥同學的指點,就那麼自得其樂的度過了暑假。
那時候唱歌也沒什麼選擇,以歌本上找得到的美國民謠為主,包媽媽回憶,包美聖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躺在床上聽她教唱《綠島小夜曲》,這個情景至今仍記憶猶新。包美聖剛學會吉他的時候,常在廚房樓梯口彈吉他,跟母親一起大唱《梅花》,真是一幅天倫樂。
在快過完19歲的1977年4、5月間,包美聖完成了她第一首創作曲《悟於十九》,這首曲子後來改名《成長》,收錄在她的第一張唱片中。
雖然參加金韻獎使她變得有名,也灌了唱片,但包美聖並不打算從此走上唱歌的路,她認為自己能用一種課餘的態度,來面對唱歌是很幸運的,家裡全讓她自己做主,只希望她不要公開去餐廳演唱。包美聖只是個愛唱歌的女孩,不為名不為利,他相信只有這樣,唱歌才不會構成負擔。
有一次,學校辦時事分析的演講,去的同學很少;第二次在同一地點有演唱會,人山人海。包美聖因此很是感慨。有那麼多人喜歡聽中文歌是好的,但是現在的大學生是不是也該多關心世局一些呢?
個性比較好靜的包美聖,在學生時代喜歡看電影、郊遊,也喜歡到山上走走(可不是辛辛苦苦地去爬山)。她最怕在人多的地方逛街,那簡直是找罪受。她也喜歡跟好朋友一起談天、唱歌。因為金韻獎讓她成了名人,令她常常得參加音樂會的演出,在取捨方面無法隨心所欲,有時並不很想去的也得去,有時為了怕嗓子不好而不敢吃辣椒;雖然都是小事,也都是困擾。有的人可以一邊做事一邊聽音樂,但是包美聖每次聽音樂都十分專注,她喜歡抒情的曲子,對於楊弦非常佩服,也欣賞他早期的作品。
在灌第一張唱片時,包美聖完全沒有經驗,要她唱什麼就唱什麼。這次第二張,她可以自己拿了些主意,因為到底經過了那麼些日子,她也長大了一些,更知道怎樣愛惜自己的羽毛了。她選歌的原則一是好聽、二是動人,一首歌詞固然重要,旋律也仍然要緊,她絕不會因為光是詞好就接受,因為沒有好曲子,光有好詞,那詞的好就表現不出來了。
包美聖和《捉泥鰍》的作者侯德健,小時候是住在同一個村子裡長大的,有一次演唱會上,兩人先後都唱了這首《捉泥鰍》,味道很不同,一個真是大哥哥的樣子,一個是央求大哥哥帶著去捉泥鰍的小妹妹,很有意思。
包美聖唱歌只因為自己喜歡唱歌,她最不喜歡被人利用,不相干的活動她是不去參加的,她認為:「唱歌是很單純的事,絕不要把它弄複雜了。」這種態度也許是對的。本來嘛,能讓自己快樂,又能讓別人快樂不就夠了?
1977年,她以自己的原創歌曲《成長(悟於十九)》參賽,獲得第一屆金韻獎創作組優勝獎(當時的冠軍是陳明韶)。那一年她十九歲,就讀於台大歷史系。之後,在金韻獎紀念合輯中以一首《小茉莉》為歌迷熟知,又因創作才華而引人注目。打鐵趁熱,新格唱片於1978年為她推出第一張個人專輯《包美聖之歌》,裡面收錄了多首個人原創曲,以及侯德健與邱晨的處女作。為《捉泥鰍》錄音時,她忍不住哭了,不是因為被這首歌感動,而是因為太像兒歌,讓她感覺很沒面子;在製作人的軟硬兼施下,她成為該曲的首唱,意想不到地廣受歡迎。兒時,她和《捉泥鰍》的創作者侯德健住同一個村子,上同一間幼稚園,但並不熟悉,沒想到長大後卻因民歌而再次結緣。
包美聖與其他民歌手一起因民歌而留下青春歲月中單純美好的感動。其間,喜歡集郵的她與學長(台大集郵社社長)陳安斌相戀,兩人在1980年包美聖大學畢業後不久便結婚,隨後一起前往美國加州深造。在離開歌壇前,包美聖共出了四張專輯,不到一年就是一張,屬於相當高產的民歌手。當時她的先生在美國攻讀工程博士學位,她就在旅行社打工。1987年,美國股市崩盤,直接影響到夫婦二人的證券投資,但這次失敗的經驗,卻讓陳安斌興起「以電腦代替人腦進行理財決策」的研究課題。1991年,夫婦倆回到台灣,定居新竹,經過幾年的研究,幾經艱辛獲得投資,最終成立寶基資訊公司。創業初期,掛名總顧問的陳安斌事事親為,擔任總經理的她也從基本行政事務做起,如今,「寶基資訊」在台灣高科技領域擁有非常好的口碑,吸引不少國外著名高科技公司參股,賺取了億計的豐厚利潤。現在的她仍在公司擔任顧問,二子一女也都長大成人,家庭生活幸福美滿。
在「民歌三十」系列紀念活動中,淡出歌壇後將近25年,未曾以歌手身份公開露面的包美聖,於2004年答應重回舞台,在「好民歌」演唱會上與大家重逢,最讓她高興的是見到了二十多年沒見面的陳明韶。憶起當年,她說:「以前我們唱歌,不必化妝,也沒打歌服,大家聚在一起跟同學會一樣,對我來說,那就像是學生的活動,所以我從不覺得自己加入過歌壇,也沒有所謂的退出。」
包美聖的自述:
對我來說,以前對於民歌的投入可以說是「無心插柳」,並沒有特別去耕耘。
當時的「民歌」幾乎沒有一點商業氣息,印象中大家都很單純,當然,也有人很響往歌手生涯。而我是很隨性的,跟整個民歌界的人也不是很熟絡。那時我在台大唸書,唱歌對我來說只是一個活動,常常是到各個校園演唱,唱完我就趕快回學校,因為我是還要約會的。另一方面,我並不喜歡那種錄音、錄影的生活,時間很難控制,常常弄到很晚。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大家錄影錄到清晨,然後一起去永和豆漿,接著王夢麟說要送我回宿舍,他騎著重型鐵車在還沒拓寬的新生南路上,簡直在飆車,我覺得有趣,又覺得很擔心。萬一出了事,清晨一對男女,人家不知道會說些什麼……
當時唱過的歌中印象最深的是《小茉莉》、《那一盆火》,都是唱片公司拿給我唱的。從現在倒回去看,我覺得唱《小茉莉》時是我聲音最乾淨的時候,給我簡單、純潔的一點懷念。還有一首《捉泥鰍》,也不知為什麼大家就是覺得很清新,出乎意料的紅了。
那時在大學裡面,同寢室的好友向我分享了一個交友的經驗,剛好雙方的人我都認識,我就抱著「我唱給你聽,再唱給他聽」的心情,寫了《成長(悟於十九)》這首歌,「告訴你們問題其實沒有這麼嚴重」,而其實就是一個醒悟的感覺。
同時,《成長(悟於十九)》這首歌,也記錄著我19歲加入了民歌的行列。成為民歌手的一員,我只短暫佇足了三年多就離開了台灣。短短三年裡,與其他的歌手們快樂、隨性、自在地唱遍了各大專院校,沒有包裝,以自然的面貌、年輕的我們,或唱或譜,留下了許許多多生命中甜蜜而豐富的感動。
離開時,我小心翼翼地把民歌手短暫卻深刻的回憶,放在我心中一個甜蜜的位置,熱切地迎向生命中為人妻、為人母、在異鄉的新角色,遙遙欣賞著後繼許許多多才華洋溢的歌手們更熱情、更專業地投入民歌的行列,也藉著一首又一首的好歌稍解思鄉之情。回台後,偶或聽見尋找我的聲音,我雖然沒有回應,但是內心是感動的,畢竟,能被人放在美好的回憶中,是一種幸福。
《那一盆火》
詞曲:侯德建
唱:包美聖
大年夜的歌聲在遠遠地唱 冷冷的北風緊緊地吹
我總是癡癡地看著那 輕輕的紙灰慢慢地飛
曾經是爺爺點著的火 曾經是爹爹交給了我
分不清究竟為什麼 愛上這熊熊的一盆火
熊熊的香火在狠狠地燒 層層的紙錢金黃地敲
敲響了我的相思調 甜甜遠遠的相思調
別問我唱的什麼調 其實你心裡全知道
敲敲胸中鏽了的弦 輕輕地唱你的相思調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 應該要自愛 2. 香港製造 3. Don't Be Cruel / 佛跳牆 4. Love Me Tender 5. I Started A Joke 6. Sealed With A Kiss 7. 行快D啦 8. 一生想玉人 9. 最緊要好玩 10. .鐵塔凌雲 11.那裡是吾家 12. ...
「往日情懷中文歌詞」的推薦目錄:
- 關於往日情懷中文歌詞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往日情懷中文歌詞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往日情懷中文歌詞 在 陸穎魚 Fish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往日情懷中文歌詞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往日情懷中文歌詞 在 往日情懷中文歌詞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往日情懷中文歌詞 在 往日情懷中文歌詞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往日情懷中文歌詞 在 奔放的年代~往日情懷~音樂社團 的評價
- 關於往日情懷中文歌詞 在 往日情懷國語懷念老歌原唱經典CD (5片裝) facebook登入 的評價
- 關於往日情懷中文歌詞 在 往日情懷英文老歌系列in 2023 的評價
往日情懷中文歌詞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段影片是民歌手包美聖於1980年演唱的《那一盆火》MV,詞曲作者為侯德健,若將此歌與侯德健於1978年創作的《龍的傳人》比較,會發現兩者的旋律與節奏極為神似。
MV前半段在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與環河南路口的黃氏大宗祠(江夏種德堂)拍攝,而後半段的拍攝地點則是廣州街與西園路口的艋舺龍山寺;龍山寺裡的景物與今時比較相去不大,最大的差異是現在的艋舺龍山寺已經不能燒紙錢了,而且從2017年6月開始,為了環保與人們的健康,實施減香(信眾全程只需持一炷香參拜),只開放一個香爐供信眾使用。
1958年出生於台中,天秤座的包美聖,於1977年就讀台大歷史系時,參加新格唱片舉辦的第一屆「金韻獎」歌唱比賽,獲得優勝並獲新格唱片簽約推出個人專輯,當時年僅19歲的包美聖以精靈似的清亮音色且富童趣的獨特嗓音見長,深受聽眾的喜愛,因其歌聲辨識度極高,而成為眾多民歌手中極具代表性的一位。包美聖於大學畢業後沒多久便與學長陳安斌結婚,並一同赴美深造,從此遠離歌壇,沒有再推出新的音樂作品。
包美聖在1978至1981短短三年多裡,一共出了四張個人專輯,包括1978年的《包美聖之歌》、1979年的《長空下的獨白》、1980年的《那一盆火》,以及1981年的《樵歌》。
1978年7月發行的《包美聖之歌》以清新的創作歌謠建構專輯基本調性。侯德健所寫的《捉泥鰍》,在當年極為走紅,不管大人或是小孩都能哼唱兩句。創作大將邱晨在這張專輯裡發表了《看我聽我》及《你在日落深處等我》兩首歌曲,是包美聖廣為人知的成名曲。古典詩詞的重新創作是民歌時期的一種常見曲風類型,而這張專輯裡就有三首這類型的歌曲,包括源自白雲遺音、由華麗絲譜曲的《喜只喜的今宵夜》,引自宋詞的陸游《釵頭鳳》,以及由郭芝苑譜曲的張繼七言絕句《楓橋夜泊》,這三首歌曲均將往日難以親近的艱澀詩句,重新以民謠披上一層平民的新綠外衣。《你來》透過大幅度轉調的方式,描繪濃郁的懷鄉之情,令人印象深刻。而《成長(悟於19)》則是包美聖就讀台大時,寫給同學有關青春記事的小品,這首曲子也是她個人第一次發表的創作。
《包美聖之歌》專輯裡的一段歌者簡介:
包美聖,她是台大歷史系四年級的學生,純真而又充滿耐人咀嚼的深度,平時她除了彈得一手好吉它及鋼琴之外,譜曲、填詞更是她的另一項才情。基於她那愈掘愈深的音樂才華,我們決定出這張唱片,獻給所有愛好校園音樂的朋友!
在這張唱片的12首歌中,我們能體會到一個女孩在成長歲月中的種種心路歷程…
從《捉泥鰍》、《悟於19》、《風箏》到《你在日落深處等我》,包美聖唱的不再是零星的感觸,而是在成長的歷程中,你我都曾有過成串的回憶與憧憬。
藉著歌聲的流曳,在淡淡的旋律之中,期盼您來共享那片難以忘懷的日子!
出版於1981年的《樵歌》,是包美聖赴美深造前的最後一張唱片、也是其所有出版過唱片中,製作最為成熟的一張;此張專輯的詞曲作者,均為一時之選。專輯同名歌曲是擅長書寫中國風味歌曲的靳鐵章之力作,靳鐵章寫給黃大城唱的《漁唱》是其對於寄情天地神往之情的首部曲,而《樵歌》則是其對於隱士生活熱切渴望的再次抒發,至於兩者間的對話,則總結於天水樂集所出版《李建復專輯》中的《漁樵問答》一曲。
賴西安和戴志行所寫的《竹姿》,透過磅礴的絃樂前導與合聲氣勢,以及管鐘的鋪陳,勾勒出贈別離鄉遊子的殷切叮嚀。而作家小野的弟弟-近人的詞作,則多樣化的描述了彼時大學學子的生活感懷:包括遙想母愛的《媽媽的信》、描寫畢業情懷的《又是六月》、服役時於營區的信筆隨想《捕蝶》,以及負笈離鄉的心情寫照《陽關迭》等作品。
除了上述歌曲,洪光達、馬兆駿這對組合的抒情曲《如果沒有》,亦是專輯中的重要作品。而民歌手李建復、鍾麗莉與黃韻玲,也都在這張專輯裡發表了作品,特別是黃韻玲的《第二個夢》:以兩段式的轉調,盤旋出對夢中國度的嚮往,是頗富巧思的曲式安排。而專輯裡最值得一提的,是包美聖自己創作的一首爵士曲風《給小女生》。另外,由蘇來為胡適的詞譜曲的《秘魔崖月夜》亦是另一佳作。
當時新格旗下的民歌手,如譚荃中、吳明華、蘇來、王新蓮、楊芳儀等,也在這張唱片裡支援合聲,此為民歌時代唱片裡常見的作法:彼此支援協助,共同完成音樂的理想;特別是《竹姿》一曲的合聲表現,可仔細的聆聽。
關於包美聖:
從小在台中長大,包美聖是家裡最小的么女,兩個姐姐和一個哥哥都很疼她。父親本在航空公司工作,已退休;母親是小學教員。包美聖在唸書的時候,一放假就往家裡跑,哪怕是再短的假期。高中畢業,聯考考完之後,有個漫長的假期,包美聖喜歡吃綠豆湯。怕燒乾了它,又不想盯著爐子看,於是順手拿起了哥哥的吉他,自己隨便的摸索著,加上哥哥同學的指點,就那麼自得其樂的度過了暑假。
那時候唱歌也沒什麼選擇,以歌本上找得到的美國民謠為主,包媽媽回憶,包美聖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躺在床上聽她教唱《綠島小夜曲》,這個情景至今仍記憶猶新。包美聖剛學會吉他的時候,常在廚房樓梯口彈吉他,跟母親一起大唱《梅花》,真是一幅天倫樂。
在快過完19歲的1977年4、5月間,包美聖完成了她第一首創作曲《悟於十九》,這首曲子後來改名《成長》,收錄在她的第一張唱片中。
雖然參加金韻獎使她變得有名,也灌了唱片,但包美聖並不打算從此走上唱歌的路,她認為自己能用一種課餘的態度,來面對唱歌是很幸運的,家裡全讓她自己做主,只希望她不要公開去餐廳演唱。包美聖只是個愛唱歌的女孩,不為名不為利,他相信只有這樣,唱歌才不會構成負擔。
有一次,學校辦時事分析的演講,去的同學很少;第二次在同一地點有演唱會,人山人海。包美聖因此很是感慨。有那麼多人喜歡聽中文歌是好的,但是現在的大學生是不是也該多關心世局一些呢?
個性比較好靜的包美聖,在學生時代喜歡看電影、郊遊,也喜歡到山上走走(可不是辛辛苦苦地去爬山)。她最怕在人多的地方逛街,那簡直是找罪受。她也喜歡跟好朋友一起談天、唱歌。因為金韻獎讓她成了名人,令她常常得參加音樂會的演出,在取捨方面無法隨心所欲,有時並不很想去的也得去,有時為了怕嗓子不好而不敢吃辣椒;雖然都是小事,也都是困擾。有的人可以一邊做事一邊聽音樂,但是包美聖每次聽音樂都十分專注,她喜歡抒情的曲子,對於楊弦非常佩服,也欣賞他早期的作品。
在灌第一張唱片時,包美聖完全沒有經驗,要她唱什麼就唱什麼。這次第二張,她可以自己拿了些主意,因為到底經過了那麼些日子,她也長大了一些,更知道怎樣愛惜自己的羽毛了。她選歌的原則一是好聽、二是動人,一首歌詞固然重要,旋律也仍然要緊,她絕不會因為光是詞好就接受,因為沒有好曲子,光有好詞,那詞的好就表現不出來了。
包美聖和《捉泥鰍》的作者侯德健,小時候是住在同一個村子裡長大的,有一次演唱會上,兩人先後都唱了這首《捉泥鰍》,味道很不同,一個真是大哥哥的樣子,一個是央求大哥哥帶著去捉泥鰍的小妹妹,很有意思。
包美聖唱歌只因為自己喜歡唱歌,她最不喜歡被人利用,不相干的活動她是不去參加的,她認為:「唱歌是很單純的事,絕不要把它弄複雜了。」這種態度也許是對的。本來嘛,能讓自己快樂,又能讓別人快樂不就夠了?
1977年,她以自己的原創歌曲《成長(悟於十九)》參賽,獲得第一屆金韻獎創作組優勝獎(當時的冠軍是陳明韶)。那一年她十九歲,就讀於台大歷史系。之後,在金韻獎紀念合輯中以一首《小茉莉》為歌迷熟知,又因創作才華而引人注目。打鐵趁熱,新格唱片於1978年為她推出第一張個人專輯《包美聖之歌》,裡面收錄了多首個人原創曲,以及侯德健與邱晨的處女作。為《捉泥鰍》錄音時,她忍不住哭了,不是因為被這首歌感動,而是因為太像兒歌,讓她感覺很沒面子;在製作人的軟硬兼施下,她成為該曲的首唱,意想不到地廣受歡迎。兒時,她和《捉泥鰍》的創作者侯德健住同一個村子,上同一間幼稚園,但並不熟悉,沒想到長大後卻因民歌而再次結緣。
包美聖與其他民歌手一起因民歌而留下青春歲月中單純美好的感動。其間,喜歡集郵的她與學長(台大集郵社社長)陳安斌相戀,兩人在1980年包美聖大學畢業後不久便結婚,隨後一起前往美國加州深造。在離開歌壇前,包美聖共出了四張專輯,不到一年就是一張,屬於相當高產的民歌手。當時她的先生在美國攻讀工程博士學位,她就在旅行社打工。1987年,美國股市崩盤,直接影響到夫婦二人的證券投資,但這次失敗的經驗,卻讓陳安斌興起「以電腦代替人腦進行理財決策」的研究課題。1991年,夫婦倆回到台灣,定居新竹,經過幾年的研究,幾經艱辛獲得投資,最終成立寶基資訊公司。創業初期,掛名總顧問的陳安斌事事親為,擔任總經理的她也從基本行政事務做起,如今,「寶基資訊」在台灣高科技領域擁有非常好的口碑,吸引不少國外著名高科技公司參股,賺取了億計的豐厚利潤。現在的她仍在公司擔任顧問,二子一女也都長大成人,家庭生活幸福美滿。
在「民歌三十」系列紀念活動中,淡出歌壇後將近25年,未曾以歌手身份公開露面的包美聖,於2004年答應重回舞台,在「好民歌」演唱會上與大家重逢,最讓她高興的是見到了二十多年沒見面的陳明韶。憶起當年,她說:「以前我們唱歌,不必化妝,也沒打歌服,大家聚在一起跟同學會一樣,對我來說,那就像是學生的活動,所以我從不覺得自己加入過歌壇,也沒有所謂的退出。」
包美聖的自述:
對我來說,以前對於民歌的投入可以說是「無心插柳」,並沒有特別去耕耘。
當時的「民歌」幾乎沒有一點商業氣息,印象中大家都很單純,當然,也有人很響往歌手生涯。而我是很隨性的,跟整個民歌界的人也不是很熟絡。那時我在台大唸書,唱歌對我來說只是一個活動,常常是到各個校園演唱,唱完我就趕快回學校,因為我是還要約會的。另一方面,我並不喜歡那種錄音、錄影的生活,時間很難控制,常常弄到很晚。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大家錄影錄到清晨,然後一起去永和豆漿,接著王夢麟說要送我回宿舍,他騎著重型鐵車在還沒拓寬的新生南路上,簡直在飆車,我覺得有趣,又覺得很擔心。萬一出了事,清晨一對男女,人家不知道會說些什麼……
當時唱過的歌中印象最深的是《小茉莉》、《那一盆火》,都是唱片公司拿給我唱的。從現在倒回去看,我覺得唱《小茉莉》時是我聲音最乾淨的時候,給我簡單、純潔的一點懷念。還有一首《捉泥鰍》,也不知為什麼大家就是覺得很清新,出乎意料的紅了。
那時在大學裡面,同寢室的好友向我分享了一個交友的經驗,剛好雙方的人我都認識,我就抱著「我唱給你聽,再唱給他聽」的心情,寫了《成長(悟於十九)》這首歌,「告訴你們問題其實沒有這麼嚴重」,而其實就是一個醒悟的感覺。
同時,《成長(悟於十九)》這首歌,也記錄著我19歲加入了民歌的行列。成為民歌手的一員,我只短暫佇足了三年多就離開了台灣。短短三年裡,與其他的歌手們快樂、隨性、自在地唱遍了各大專院校,沒有包裝,以自然的面貌、年輕的我們,或唱或譜,留下了許許多多生命中甜蜜而豐富的感動。
離開時,我小心翼翼地把民歌手短暫卻深刻的回憶,放在我心中一個甜蜜的位置,熱切地迎向生命中為人妻、為人母、在異鄉的新角色,遙遙欣賞著後繼許許多多才華洋溢的歌手們更熱情、更專業地投入民歌的行列,也藉著一首又一首的好歌稍解思鄉之情。回台後,偶或聽見尋找我的聲音,我雖然沒有回應,但是內心是感動的,畢竟,能被人放在美好的回憶中,是一種幸福。
《那一盆火》
詞曲:侯德建
唱:包美聖
大年夜的歌聲在遠遠地唱 冷冷的北風緊緊地吹
我總是癡癡地看著那 輕輕的紙灰慢慢地飛
曾經是爺爺點著的火 曾經是爹爹交給了我
分不清究竟為什麼 愛上這熊熊的一盆火
熊熊的香火在狠狠地燒 層層的紙錢金黃地敲
敲響了我的相思調 甜甜遠遠的相思調
別問我唱的什麼調 其實你心裡全知道
敲敲胸中鏽了的弦 輕輕地唱你的相思調
往日情懷中文歌詞 在 陸穎魚 Fish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周耀輝,香港三大詞人
他最低調,但也最吃人間煙火
他青春,因為他一直願意靠近社會與年輕人
他寫過的歌詞,你一定都會聽過幾首
對我而言,他的詞如同是詩
所以我有陣子是聽著他寫的歌來寫詩的
《紙上染了藍》是散文集
作者用說故事的方式
來證明母親曾經存在過這世界的事實
那種情懷是超越母子關係的
因為那情感關係裡,不全然是愛
而是更為複雜的,不容易言說的拉扯與糾纏
這本書只有12篇散文,既輕亦重
但它的前身卻是專欄稿子
而我就是當時負責這專欄的編輯
這讓我幸運地成為第一個讀者
同時是第一個為這些文字而流眼淚的人
台灣版的書終於來了
我跟周耀輝說了幾年的「台北見」
也真的終於能夠台北見了
無論如何,我難得推薦散文而不是詩集
可見我如此深愛與珍重這12個故事
而且說穿了,所謂推薦
也不就是我想周耀輝與你們相遇
請相信我
這本書會令你變成一個更好的兒子/女兒
它甚至有種慈善的作用
讓我們重新發現「家」的珍貴價值
「我寫這本書有種奢望,去證明我媽媽一生沒有白過,
透過文字去告訴這個世界她存在過。」——香港三大詞人 周耀輝
<3 榮獲第13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散文組推薦獎
<3 踩在不可靠的記憶之上,追尋最真實的母親身影。
<3 一本讓人含淚捧讀,堪比香港近代發展史的家族書寫。
「2010年,我媽離世。有一天,我為了思念,跑到一個我認為最值得我坐下來思念的地方,從傍晚一直坐到天黑,暮色居然爬到我眼裡。我在紙上試圖寫下我所記得關於我媽的事。 這頁紙後來放在我新買的牛仔褲袋裡。染了藍。 紙上若隱若現的藍,就當是一個約定。」
名作詞人周耀輝以含蓄節制的筆觸,一字一句重新探索母親當年的選擇與記憶。沒有不可承受之重的追悔,也沒有耽於往日的懷舊記憶,那些關於生活的平實敘述,正是身為人子,對母親最細緻而真切的懷念。他的文字彷彿告訴我們,儘管斯人已逝,曾經互相扶持過的,終能永存。
「從來沒有真正的道別,只有無盡的離開。」
____
《紙上染了藍》!全台各大小網路實體書店已經上市!
博客來:https://goo.gl/tkP6NX
讀冊:https://goo.gl/FUfq32
誠品:https://goo.gl/pPhKQj
金石堂:https://goo.gl/5mzZa8
獨立書店、或是與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配合的店家也買得到喔。書店找不到書?請直接跟店長訂購!
往日情懷中文歌詞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 應該要自愛 2. 香港製造 3. Don't Be Cruel / 佛跳牆 4. Love Me Tender 5. I Started A Joke 6. Sealed With A Kiss 7. 行快D啦 8. 一生想玉人 9. 最緊要好玩 10. .鐵塔凌雲 11.那裡是吾家 12. 洋紫荊 13. 同舟共濟
1986年第八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向許冠傑頒發金針獎,表揚其音樂成就,同年亦獲十大勁歌金曲榮譽大獎。
1990年,在陳少寶轉往亞太區後,關維麟將其轉回寶麗金,推出大碟《香港情懷90》。 一曲《急流勇退》,可見許冠傑已萌生退休的想法。他開始逐漸淡出舞台。 同年許氏兄弟重組,拍攝喜劇《新半斤八兩》,取得暑期票房冠軍,為年度票房第三位。
1991年,憑《笑傲江湖》的《滄海一聲笑》奪得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許冠傑於1992年初宣布退休,無綫電視為許冠傑在尖沙咀麗晶酒店(今香港洲際酒店)舉辦《許冠傑光榮引退匯群星》,不少當紅歌手都有出席,包括之前宣布「封咪」的張國榮。3月舉行告別演唱會,刷新香港歌手在紅館舉行演唱會的最高場次紀錄(41場,隨後為徐小鳳的43場打破)。並拍攝退休前最後一套賀歲片《花田囍事》,退休後曾在私人場合客串表演,參與製作舞台劇《仲夏夜狂想曲》(1999年2月)和客串電影《大贏家》(2000年1月)等。
2004年初許冠傑有感當時香港人經歷了很多不開心的事,如SARS事件及羅文、張國榮和梅艷芳先後逝世,於是譜寫了《繼續微笑》和《04祝福你》,為香港社會打氣,並為復出揭開序幕;2004年起以香港為首站,舉辦《繼續微笑會歌神演唱會》,門票迅即售罄,掀起了歌壇一片懷舊熱潮。並推出新曲加精選《歌神與你繼續微笑04》,後來04-05年再在內地、東南亞及美加多個城市巡迴演唱。
2007年,簽約國際娛樂唱片公司,推出大碟《人生多麼好》。12月17日,國際娛樂及春天舞台合辦《許冠傑香港大球場Live音樂會》,許演繹橫跨不同年代的66首金曲,與全場三萬多人盡情歡樂。香港大球場在1994年重新啟用後,他是第二位在此舉辦演唱會的本地歌手(首位為譚詠麟)。
2009年9月4日至9月7日,許冠傑再度於紅磡體育館舉行4場《難忘往日情》演唱會,並演繹已故歌手朋友的作品以示致敬。許冠傑爲這次名爲「難忘往日情」的演唱會錄制了同名主題曲,歌中巧妙地把張國榮的《風繼續吹》、陳百強的《一生何求》、梅豔芳的《心債》、Beyond的《光輝歲月》、鄧麗君的《漫步人生路》與羅文的《幾許風雨》串聯起來,成爲一首點題之作。
2010年代許冠傑近年以演唱會作為與樂迷會面的途徑;
2012年4月13日至4月16日,於紅磡體育館舉行4場《斤兩十足》演唱會,期間更唱出由多首名曲製成的串燒歌《斤兩十足》,配以香港時事新聞的畫面。
2014年4月18日至4月20日,於紅磡體育館舉行3場《許冠傑What a Wonderful World演唱會》,其後開始世界巡迴演出。8月,任香港電台電視節目《我們都是這樣唱大的》第一集嘉賓,講述音樂事業點滴。
2016年10月27日至10月30日,於紅磡體育館舉行《請✓許冠傑演唱會》。
2018年,許冠傑為母校英華書院慶祝創校二百周年創作的歌曲《天地人》。
2020年,因應新冠肺炎持續重創香港各行各業,通利琴行工程服務部門受疫情影響於3月解散,許冠傑原定於7月紅館檔期舉行6至7場個人演唱會亦因而受到影響。不過,許冠傑仍捐出25萬支持通利琴行工程服務部的前員工解決失業難關,以及4月12日舉行網上演唱會為他們籌款。
本集分段時間表: (多謝網友提供) 應該要自愛 0:01 , 香港製造 1:46 , Don't Be Cruel /佛跳牆 4:25 , Love Me Tender 7:14 , I Started A Joke 9:47 , Sealed With A Kiss 11:50 , 行快 D 啦 13:50 , 一生想玉人 15:07 , . 最緊要好玩 16:47 , .鐵塔凌雲 19:29 , 那裡是吾家 22:30 , 洋紫荊 24:46 , 同舟共濟 28:29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8ZPCOJwgQQ/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BzXprLzZjraeibC3H6GMy0LfKr-g)
往日情懷中文歌詞 在 往日情懷中文歌詞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必吃
往日情懷中文歌詞 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2022-06(持續更新). 首頁 · bar 中文 · bar · barbra streisand · The Way We Were ... ... <看更多>
往日情懷中文歌詞 在 奔放的年代~往日情懷~音樂社團 的必吃
... 歌詞也. May be an image of 2 people, bangs and text. Like. Comment. Share. 0 ... 中文抒情歌曲,或基督教中文福音歌曲之微電影。作品僅供「評選導演」參考,不供 ... ... <看更多>
往日情懷中文歌詞 在 往日情懷中文歌詞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必吃
往日情懷中文歌詞 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2022-06(持續更新). 首頁 · bar 中文 · bar · barbra streisand · The Way We Were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