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我〗|不看盤也能做投資客?股魚的長期投資法則
影音內容:https://youtu.be/8Sjba_G5BiA
.
這集是YOTTA的一個訪談節目,偏向是在聊聊投資前期的新手準備問題。
.
▶ 投資理財的啟蒙書:理財聖經
第一次了解到投資生財的道理,這種震驚的感覺至今難忘,我還特地到舊書攤買了幾本送人與製作成電子書。裡面有段話現在來看一直被吐槽【隨時買、隨便買、不要賣】,放在個股上會有點問題畢竟有體質優劣之分,但是放在大盤指數上很適合。
.
▶ 我最欣賞的基金經理人:彼得林區 (征服股海)
常有人認為說學價值投資就等於是跟巴菲特學投資法,但其實我認為買東西本來就會看價值,太貴了就不想買這是人之常情。
就投資方式來講彼得林區的方式:
1.先對該公司產品產生興趣
2.之後再進行財報數據研判
3.評估是否具備成長動能 (PEG)
4.合理買進
很符合投資邏輯,怎麼會有人買進一檔股票卻完全都不知道該公司是做甚麼的,這不是怪怪的嗎??
.
▶ 取得投資資訊最好的方式:
從具備審查機制的媒體取得,例如財經類紙本雜誌。現今的網路新聞很多在XXX社團抱怨一些東西,底下很多人回應的話就被抄成是一則新聞露出,這種內容價值其實不高。反倒是紙本雜誌背負媒體業的責任會對內容與數據進行審查,雖然即時性不好但品質還是有的。
你問我即時性跟品質哪個重要,我會選後者。八卦類型的雜誌就當娛樂話題看看就好。
.
▶ 一開始進入市場要準備多少資金?
我覺得至少累積到50萬比較好,下面先不要噴說甚麼不知道民間疾苦的。先聽我講完,50萬~100萬是個一桶金的概念,要有這些錢除非家裡有資助,不然都必須要靠儲蓄取得,既然要儲蓄就必須先將手中的消費性貸款一一處理掉,而為了加速累積這個數字,人就會檢視自己的收支狀況、建立儲蓄觀念。
也就是說當你從無到有存到50~100萬的同時,也一併處裡的消費性貸款、建立收支管理的觀念與儲蓄的習慣,而這些東西會跟著你一輩子。
我以前在健身房訓練的時候,教練跟我說一件事情【提高重量不要急,從輕的重量開始,先把動作姿勢訓練正確,重量提高時才不會受傷】
把上面這段話的【重量換成資本;動作姿勢換成理財觀念】,也是很適用。
.
▶ 會不會天天緊盯著盤面的數字看?
不會,我討厭盯著指數與股價看。看著指數上上下下、看著股價起起落落,心情會感到空虛,除非有進出的打算才會打開盤面檢視,我反而是花比較多的時間在關注產業動態。所以我在選擇投資方式的時候會避開技術線型的指標判斷,專注在財報數據上。
.
▶ 對技術線型投資看法:
這個不好說,我身邊很少看到有持續使用技術線型成功的投資人,反倒是財報投資成功的比較多一些,也許是物以類聚的關係。從我身邊的經驗用財報比較容易長期獲得正面績效,所以自然會對技術線型能否持續獲得績效這件事情看法上有所保留。
.
▶ 學習理財投資的建議:
我的最低建議是【紙本書】,理由是紙本書無論內容如何都至少是作者有邏輯整理下的結果且有經過審稿。若你無從判斷網路數據的真假與順序,找書比在網路上找資料有保障多了。
其次是實體的投資課程,我以前在學習的過程中只要北部地區有開設投資理財的課程都想盡辦法參加,甚至假日搭火車跑到桃園上課也有,為甚麼要積極跑去上課,理由很簡單啊,跟投資資金部位比起來上課付出的成本其實很低的,只要能減少1%損失機率就值得了。
現代人生活型態多元,除了實體課程外也多了線上課程可供選擇,線上課程的彈性就大了很多,不限空間與地點且可無限次觀看很方便。不過我會建議線上課程最好是安排時間一口氣看完,隔太久才看完之前的印象就消失了效果會不太好。
.
延伸閱讀:股市包租公-線上課程(無限次回看)
🔥🔥 http://bit.ly/2P3AR8o
🔥🔥 配合這次訪談給讀者折扣碼「stockYT600」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