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新聞之亂
【文稿:游博能 剪接:林仲倫 拍攝:曾增升 監製:陳志明】
去年九月,我國駐日本外交官蘇啟誠自殺的遺憾事件,讓大家開始關注日漸氾濫的假新聞議題。另外,從去年年末開始的韓國瑜之亂,讓我們不禁要問:究竟我們的新聞媒體為什麼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這背後的隱憂是什麼?又有什麼可能的解決辦法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假新聞的定義
假新聞其實不是什麼新鮮事,我們常用的幾句成語:像是道聽塗說、空穴來風等等,顯示在古代就已經有了假新聞的困擾,人們很容易相信路上隨便聽來的謠言。而到了現代,人手一台3C產品,資訊的流通更快速方便、範圍也更遼闊,也因此資訊的真假更不容易被檢驗,人人都有可能成為假新聞傳遞的推手。
我們可以把假新聞依照內容性質分成三種層次:第一類是不正確的資訊,它有可能是單純的筆誤或口誤造成的錯誤資訊,像是2015年時流傳的「青番茄有毒勿生吃」這種乍看之下可能會被唬住的網路流言,它通常會很貼近你的日常生活,然後用一個聳動的標題,讓你當下覺得很重要、不跟朋友分享不行,然後你就順手按下了分享,導致更多的人因為自己的好意而獲得錯誤訊息。
https://reurl.cc/aZgeY 番茄假新聞
第二類是不恰當的資訊,像是近期每天我們新聞台隨便轉都會看到的韓國瑜相關新聞,什麼:三市長合體、天空出現鳳凰雲朵啦,天庭發亮、鴻運當頭的面相啦,這些跟他市長工作毫無關係的廢文、花邊報導,24小時無盡地充斥在我們的新聞頻道。這一類的資訊,只能期待媒體自律,或是跟接下來的第三點一併處理,也就是:被刻意篩選過的資訊。
2012年的反媒體壟斷運動,讓台灣人開始了解到,當市面上的各種媒體都被同一個公司集團買下壟斷的時候,我們接收到的訊息就會被過濾、控制,輿論會被操縱,真相可能會因此永遠被埋在黑暗中。而2019年的今天,台灣正遭遇的是比旺中集團更強烈的媒體攻勢,那就是來自中國的資訊滲透。不論是電視上的親中洗腦媒體、網路藍軍,甚至是絕大部分餐館小吃店的電視都在播放特定新聞台的現象。當你每天都接收到一樣的訊息時,很容易就會覺得那就是事實,而中國正利用這樣無孔不入的媒體管道,慢慢推進統一的進程。
https://reurl.cc/46OLj 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
https://reurl.cc/74qXy 紅色滲透
解決之道
監督政府的第四權,新聞媒體,現在因為政治與經濟因素失去了中立性。另一方面,由於資訊技術的發達,只要直播軟體一開、文章一發,人人都可以是自營媒體。因此,傳統上所說的「媒體自律」,如今應該也適用於所有透過網路發聲的網紅、Youtuber身上。
憲法保障我們所有人的言論自由,但言論自由應該建立在「每個人都對自己所說的話負責」的基礎上,除了發言前應確保內容正確之外,也應該要避免為了衝高點閱率和按讚數,而故意使用誇大激情的言論,讓資訊內容回歸理性的本質。
https://reurl.cc/ZZoAa 台灣新聞生態能有什麼改變?
最近幾週也開始爆出FB有粉絲團被中資收購的消息。事實上,以中國的資本,絕對是有能力買下台灣所有的媒體。光是操作廣告案的投放就足以控制媒體的風向,不用製造假新聞就可以操縱思想。
在面對極權政體藉由不透明的手段,影響社群媒體與通訊工具、反攻民主自由社會的情況下,台灣該如何戰勝這場假訊息的戰爭?
有些人會直覺的認為:事情還不簡單?直接封殺替中共宣傳的媒體頻道,不就一勞永逸了嗎?事情並沒有那麼單純。一方面,現在大家人手一機,要根除訊息源頭幾乎不可能。
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則是,台灣畢竟是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如果由政府帶頭進行言論思想審查,那不就跟共產黨在做的事一模一樣了嗎?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尊重每一個人表述意見的權利,而不是只聽自己想聽的內容,否則就是在開民主的倒車、走上極權的回頭路。
所以我們可以怎麼做呢?首先,在制度面上,政府應積極推動《媒體多元維護與壟斷防制法》,以及修正廣電三法和選罷法,限制擁有中國因素的資本直接擁有台灣廣電媒體的經營權,並且資安與國安單位也應該即時掌握境外網路攻擊、以及社群媒體平台廣告投放的金流,隨時啟動必要的反制措施。接著,加強事實查核的速率、提升打擊假消息的技術,讓錯誤資訊能在第一時間被澄清,縮小受災範圍。
第三,也是根本性的解決辦法,就是透過全民媒體素養教育來提升國民的媒體識讀能力。透過教育,來教導民眾如何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謹慎地面對每天各式各樣的訊息。面對海量的資訊,我們必須隨時對內容抱持懷疑的態度,而不是第一時間就照單全收,看到訊息、確定內容真偽後,再決定要不要幫忙擴散或澄清。千萬不能因為一時情緒的衝動就轉貼,否則很容易成為散播假訊息的幫兇而不自知。
https://reurl.cc/EgvLv 如何守住民主
https://reurl.cc/36QmX 假新聞的類型與攻略
假新聞之所以今天會成為災難,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們現在看到爛新聞的時候,通常都只會酸說「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結果導致記者的社會聲望愈來愈低,所有媒體無論好壞都背上罪名,不僅讓民眾無所適從,也讓真正有心做深入報導的媒體遭殃。
網路自媒體的發達,也讓媒體與個人的界線越來越模糊。因此,做為一個閱聽人,我們應該再次給負責任、有擔當的媒體鼓勵與支持,並且透過檢舉、拒看等機制,淘汰那些有問題的媒體,才能真正遠離假新聞的傷害,迎向真正新聞自由的世界。這不僅是媒體的責任,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需要一起努力的目標。
https://reurl.cc/XZbOa 我們能做的事
影響擴散速率的因素 在 mini M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深夜衛教🚑
發燒吃藥後半小時還不退,衝急診?
#文長慎入
#希望不要看到睡著
“ 昨天去診所看過,說是感冒,剛剛量到發燒39度,吃了退燒藥半小時還是沒退,我就給他塞了肛門塞劑,過了半小時還是38度我就趕快帶來急診了” 媽媽焦急的說。
”#可以給他打針或住院嗎?”
孩子掛著兩條鼻涕,正開心的洗劫我桌上的貼紙。
經過適當(約莫20分鐘的住院攻防戰)的衛教後,媽媽終於接受,帶著孩子回家休息了。
這類的事情在兒科層出不窮,家長們對藥物治療錯誤的期待,讓孩子的身體無端受到過量的藥物治療,立即產生的過敏等副作用不說,對孩子未發育完成的肝腎可能會漸漸累積成無法回覆的傷害。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下藥物的吸收和作用~
通常藥物的給予有4種大類方式,一一跟各位介紹
1. #口服、#肛門塞劑:
最常使用,藥物進入腸胃道後先溶解,之後慢慢由腸道吸收,在血液濃度慢慢提高,經血液運送到目標位置(器官)後發生作用
優點: “比較”不會引起立即的副作用。
缺點: 吸收最慢、吸收速度受到腸胃狀況影響。
肛門塞劑通常會比口服效果快一點點,但差異不會太大喔!
2. #肌肉注射: 將藥物注射於肌肉中,再擴散到血液裡。
優點: 吸收速度比口服稍快,不受腸胃狀況影響,嘔吐腹瀉時常用給藥方式
缺點: 痛.... , 立即性副作用出現機率比口服高
3. #靜脈注射: 將藥物直接注射於血管內
優點: 藥物可達到最快作用效果。
缺點: 危險性大,易引起立即危險的副作用
4. #氣管吸入: 用霧氣的方式,常用在化痰或氣喘治療。
由於孩子身體器官都尚未發育完全,且對於藥物使用的”經驗”上仍然不足,你永遠不知道這針打下去,孩子會不會立刻過敏性休克,因此在兒科中最安全適當的給藥方式仍然以口服給藥為主,必要時才考慮用肌肉或靜脈注射給藥。
但就像上面所說,口服藥物效果出現受到腸胃道吸收等因素影響,不會如大家預期的快~
各種藥物吸收的速率又不同,#平均來說大部分的藥物約1到2小時以上才會有效果出現,且大部分的感冒藥物都是用來減緩症狀,非使症狀完全消失,若病程尚未結束,藥效過了之後則症狀可能再度出現,如:發燒、鼻塞等,所以請不要因為無法看到”藥到病除”的效果,就給孩子不斷的餵藥塞藥或要求打針住院,這樣不僅造成孩子身體上的負擔,也在心理造成不可抹滅的傷害。
(我相信很多孩子害怕看醫生都是這樣來的,每次進來還沒開始看就一直哭: 我不要打針….)
所以到底吃過藥30分鐘沒退燒該怎麼辦?
1. 確認你的孩子有沒有以下狀況(轉載自台灣兒科醫學會)
三個月以下嬰兒出現發燒
尿量大幅減少
哭泣時沒有眼淚
意識不清,持續昏睡、未發燒時燥動不安、眼神呆滯
痙攣、肌抽躍、肢體麻痺、感覺異常
持續頭痛與嘔吐
頸部僵硬
咳痰有血絲
呼吸暫停、未發燒時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吸氣時胸壁凹陷
心跳速度太慢、心跳不規則
無法正常活動,例如不能爬樓梯、走小段路會很喘
皮膚出現紫斑
嘴唇、手指、腳趾發黑
2. 若:有(任何一項) => 不管有沒有發燒,立刻送醫
3. 若:無 => 早早洗洗睡了~ 阿不是~是可以繼續觀察或用溫水擦澡,若孩子正在玩遊戲則不需打擾~
#小結論~
“有些人,中藥吃半年沒改善都沒意見乖乖繼續吃,說是調理;但西藥吃完10分鐘沒見效就哇哇叫”
希望大家能了解,藥物吸收作用是需要時間的,重點是觀察有沒有危險徵兆出現喔!!
影響擴散速率的因素 在 陳映庄醫師的育兒資訊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發燒吃藥後半小時還不退,衝急診?
#文長慎入
#希望不要看到睡著
“ 昨天去診所看過,說是感冒,剛剛量到發燒39度,吃了退燒藥半小時還是沒退,我就給他塞了肛門塞劑,過了半小時還是38度我就趕快帶來急診了” 媽媽焦急的說。
”#可以給他打針或住院嗎?”
孩子掛著兩條鼻涕,正開心的洗劫我桌上的貼紙。
經過適當(約莫20分鐘的住院攻防戰)的衛教後,媽媽終於接受,帶著孩子回家休息了。
這類的事情在兒科層出不窮,家長們對藥物治療錯誤的期待,讓孩子的身體無端受到過量的藥物治療,立即產生的過敏等副作用不說,對孩子未發育完成的肝腎可能會漸漸累積成無法回覆的傷害。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下藥物的吸收和作用~
通常藥物的給予有4種大類方式,一一跟各位介紹
1. #口服、#肛門塞劑:
最常使用,藥物進入腸胃道後先溶解,之後慢慢由腸道吸收,在血液濃度慢慢提高,經血液運送到目標位置(器官)後發生作用
優點: “比較”不會引起立即的副作用。
缺點: 吸收最慢、吸收速度受到腸胃狀況影響。
肛門塞劑通常會比口服效果快一點點,但差異不會太大喔!
2. #肌肉注射: 將藥物注射於肌肉中,再擴散到血液裡。
優點: 吸收速度比口服稍快,不受腸胃狀況影響,嘔吐腹瀉時常用給藥方式
缺點: 痛.... , 立即性副作用出現機率比口服高
3. #靜脈注射: 將藥物直接注射於血管內
優點: 藥物可達到最快作用效果。
缺點: 危險性大,易引起立即危險的副作用
4. #氣管吸入: 用霧氣的方式,常用在化痰或氣喘治療。
由於孩子身體器官都尚未發育完全,且對於藥物使用的”經驗”上仍然不足,你永遠不知道這針打下去,孩子會不會立刻過敏性休克,因此在兒科中最安全適當的給藥方式仍然以口服給藥為主,必要時才考慮用肌肉或靜脈注射給藥。
但就像上面所說,口服藥物效果出現受到腸胃道吸收等因素影響,不會如大家預期的快~
各種藥物吸收的速率又不同,#平均來說大部分的藥物約1到2小時以上才會有效果出現,且大部分的感冒藥物都是用來減緩症狀,非使症狀完全消失,若病程尚未結束,藥效過了之後則症狀可能再度出現,如:發燒、鼻塞等,所以請不要因為無法看到”藥到病除”的效果,就給孩子不斷的餵藥塞藥或要求打針住院,這樣不僅造成孩子身體上的負擔,也在心理造成不可抹滅的傷害。
(我相信很多孩子害怕看醫生都是這樣來的,每次進來還沒開始看就一直哭: 我不要打針….)
所以到底吃過藥30分鐘沒退燒該怎麼辦?
1. 確認你的孩子有沒有以下狀況(轉載自台灣兒科醫學會)
三個月以下嬰兒出現發燒
尿量大幅減少
哭泣時沒有眼淚
意識不清,持續昏睡、未發燒時燥動不安、眼神呆滯
痙攣、肌抽躍、肢體麻痺、感覺異常
持續頭痛與嘔吐
頸部僵硬
咳痰有血絲
呼吸暫停、未發燒時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吸氣時胸壁凹陷
心跳速度太慢、心跳不規則
無法正常活動,例如不能爬樓梯、走小段路會很喘
皮膚出現紫斑
嘴唇、手指、腳趾發黑
2. 若:有(任何一項) => 不管有沒有發燒,立刻送醫
3. 若:無 => 早早洗洗睡了~ 阿不是~是可以繼續觀察或用溫水擦澡,若孩子正在玩遊戲則不需打擾~
#小結論~
“有些人,中藥吃半年沒改善都沒意見乖乖繼續吃,說是調理;但西藥吃完10分鐘沒見效就哇哇叫”
希望大家能了解,藥物吸收作用是需要時間的,重點是觀察有沒有危險徵兆出現喔!!
影響擴散速率的因素 在 工程材料 的相關結果
5.5 影響擴散的因素(Factors That Influence Diffusion). 擴散物(diffusing Species). ○擴散係數D的大小可以說是原子擴散速率快慢的一種指. ... <看更多>
影響擴散速率的因素 在 擴散係數是常數嗎? 影響因素- 的相關結果
擴散是由於混合物中分子的隨機運動而發生的,並且總體擴散速率受許多因素的影響。 擴散係數 或擴散率取決於各種因素,如分子大小、壓力、溫度、粘度、表面積等。因此,擴散 ... ... <看更多>
影響擴散速率的因素 在 擴散(diffusion) - 科學Online - 國立臺灣大學 的相關結果
但是由於極為頻繁的粒子間碰撞,使得氣體粒子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時刻都在改變,因此氣體粒子沿一定方向遷移的速率就相當慢,所以氣體擴散速率會比氣體分子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