怠學
──「我爸媽根本就不關心我,他們只在乎我的成績而已。」上課趴睡、不讀書,父母恨鐵不成鋼的急,卻怎麼也拉不動的孩子
九年級開始,小喬缺曠課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大概兩週才來學校一兩天。沒上學的日子,小喬常會去找網友,甚至在網友家過夜。
如果來學校,小喬常常趴在桌上睡覺,有些老師會敲敲她的桌子,叫她去洗臉。小喬洗洗臉之後,可能不小心又睡著,有些老師叫了幾次之後,就不叫了。小喬跟我說,有幾個老師很兇,她會撐著不敢睡,但大部分的課,她都睡整節。
小喬喜歡在網路上和男網友聊天、打 LOL。缺錢的時候,就跟對方謊稱自己遇到什麼困難,現在沒有錢,有些網友就會匯錢給她。小喬覺得要到錢很容易,用騙的就好了啊!為什麼要念書呢?
■凡事「無所謂」背後的無奈
對課業沒興趣的孩子,我們會鼓勵他們往技藝學程探索,找到自己的興趣。學校在九年級開設技藝學程,和高職端合作,每週半天到職校學習。課程多元豐富,讓孩子探索,例如中餐、烘焙、美容美髮、電機、機械、幼保等。
小喬斷斷續續地去了幾次,但也說還好,好像去不去都沒差。
偶爾,可以隱約看到小喬凡事「無所謂」背後的無奈。有一次,小喬悄悄對我說,她有沒有來,班上同學好像都沒有差。那些說她「很重要、所謂一輩子」的朋友,還是有別的朋友。他們說的話,根本不可信。
缺乏安全感的小喬,下課時會假裝睡覺,看朋友有沒有來找她,但朋友跟著其他朋友去福利社、去上廁所,她覺得沒有人在乎自己。
有一次體育課,小喬真的不小心睡著了,醒來後,小喬發現教室裡只剩自己一個人,「居然沒有人把我叫醒!」那天,小喬好生氣,她直接翻牆就出校門了。
因為這些事情,小喬漸漸的更不想來學校。
但其實我也知道,同學們一開始覺得小喬在外面的事情很新鮮,和學校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上課和考試相比,實在是有趣多了,再加上小喬說得眉飛色舞,總能吸引同學羨慕的目光。但隨著小喬接觸的網友越多,加上小喬越來越少到校,她的世界已經和正值九年級,努力拚會考的他們不同。話題不同,交集自然就少了。
■補習班的殘酷體罰
還有另一件讓小喬從此再也不想讀書的事——小喬國小在補習班時,被老師揍得很慘,少一分打一下。小喬的爸媽忙於工作,他們也覺得補習班就是要打才有效,因此沒有理會小喬回家後紅腫的雙手。
有一次,小喬在段考前很認真的念書,結果不知道為什麼,反而考得更糟。那次,她被打了二十三下。她就更不想讀書了。
「我爸媽根本就不關心我,他們只在乎我的成績而已。我國小原本成績還不錯,都考前十名。他們把我送去那個該死的補習班之後,我回家給我爸看我的手都腫起來,他還說:『如果你認真一點,就不會被打了!』在家裡,只有阿公比較疼我吧。」
小喬不再是那張滿不在乎的臉,我第一次看到小喬的眼神充滿恨意。
■「假裝無所謂」的保護色
因為小喬中輟,我們去家訪。小喬的爸媽都在工作,不在家,小喬也不知道跑去哪裡了,只有因中風行動不便的阿公和外勞接待我們。
阿公喃喃的說著小喬的事,雖然聽不太懂,但卻看到阿公說著說著就掉下淚來。我想起小喬說過,只有阿公疼她。雖然阿公對小喬的行為沒什麼約束力,但至少能讓小喬感受到被愛,這正是小喬好需要的啊!
下一次會談,我提到上次小喬講的那些事,小喬卻說︰「有嗎?我忘了。」
好像變色龍一般,小喬又披上了「假裝無所謂」的保護色。
問小喬問題時,小喬常常說:「沒差啊,隨便。」問小喬未來想做什麼,她說:「不知道。」小喬不知道自己對什麼有興趣,也不想唸高中。
不過,有一次小喬居然對我說︰「不然就念個夜校好了。」一問之下,才發現她也不知道要念什麼科。想念夜校,是因為小喬日夜作息顛倒,早上常常爬不起來。
小喬最近交了一個在網路上認識的男朋友。男友對她很好,常常匯錢給她。男友一個月賣雞排,可以賺五、六萬,小喬也常去夜市幫忙。
小喬說:「他說可以養我,那我幹麻要念書?」
■心理師想說︰
我在小喬身上,看不到一絲對未來的熱情、沒有目標,好像沒有值得努力的東西。有時候,我和小喬談完話,看她一副無所謂的樣子,真的覺得氣不打一處來。
很多時候,我們氣急敗壞的告訴孩子:「我怕你吃苦,怕你將來會後悔現在沒有好好讀書或學一技之長。」但,孩子就是聽不進去。
■我到底在急什麼?
我急著想用過來人的經驗,希望孩子將來不要吃虧、不會受傷、不會感到後悔,路能走得順一點,但孩子顯然完全聽不進去。
還記得小時候,有時候媽媽要我做什麼,我偏不想那麼做,跟媽媽唱反調,等到哪天自己真的吃了苦頭,才心甘情願地相信媽媽的話。
例如,媽媽看氣象預報說今天會下雨,叫我帶把傘。我看太陽很大,不想帶,結果放學時真的下雨。我借不到傘,只好溼答答的衝回家。這在心理學稱為「自然後果」,指行為後自然發生的結果,沒有人為的介入。舉例來說,不吃飯就會餓肚子,前一天太晚睡,隔天就爬不起來,天冷不穿外套就容易感冒。
若我們一直想保護孩子,像是下雨了、天冷了,就趕著帶傘、帶外套去接孩子,孩子無從體會「自然後果」,可能永遠都認為別人要替自己想,永遠長不大。
小喬不也正是如此嗎?
當時我替小喬感到好著急,甚至開始苦口婆心的勸她,但,我反而離她越來越遠了。她也更容易披上「假裝無所謂」的保護色,因為她還沒有準備好要改變,或是她還沒有辦法承認自己遭遇到的辛苦,只能暫時假裝自己很好。
如果我硬要拆掉她的武裝,對小喬來說,實在是太危險了。她只能透過「假裝不在乎」來保護自己。
■尊重孩子的速度
於是,我開始重新檢視自己和孩子之間「我追你逃」的狀況,也開始練習放慢步調。
在孩子不會傷害到自己或違法的前提下,尊重孩子現在還沒有準備好要念書或學一技之長,尊重孩子還沒有準備好要處理過去的創傷經驗,尊重孩子的速度;當有一天,她準備好了,她會去尋找可以信任的人來幫助自己。
我現在在做的事情,就是種一顆種子到她的心裡,讓她知道,當有一天她需要找人聊聊時,我就在這裡等你。
「慢慢來,比較快」,這是我就讀彰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時,恩師賀孝銘教授所說的一句話。以前的我,很難體會這句話的深意,在輔導工作上,總是求好心切。工作幾年之後,我發現我越急著希望孩子改變,孩子越想逃跑,我才終於懂了。
面對消極、沒有動機、一副無所謂的孩子,有些導師或家長會好心急,他們劈里啪啦的告訴我:「她要是再交這樣的男朋友、再不唸書、再繼續打電動,以後就完蛋了!」也常常有導師和家長希望我勸孩子和男友分手、叫他要寫作業、要念書等。
但那是他的人生,箇中的酸甜苦辣,只能由他去體會,旁人急不來的。
我也終於開始能告訴導師和家長輔導諮商的限制。我的角色是傾聽孩子心裡在想什麼,引導孩子說出心裡的話;如果我告訴孩子要做什麼才對,那麼,我就變成了導師和家長的打手,孩子也會發現我與導師和家長根本沒什麼兩樣,可能因此不願意再和我說心中的話,自然就離我越來越遠了。
這樣,也就更無法達成父母或導師對孩子的期待。
我想到小喬的父母和補習班老師,或許是恨鐵不成鋼的急,但卻讓小喬不斷的經驗到「習得無助感」。少一分打一下澆熄了她對於學習的熱情,這是多麼可惜的一件事。
■父母、老師可以怎麼做︰
1.給孩子一些時間:在孩子不受傷或違法的前提下,尊重孩子的速度。他現在可能還沒有準備好要改變。你越急,孩子可能越跟你唱反調。
2.給孩子一些空間:給孩子多一些自主權,讓孩子自己做決定,然後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在孩子安全的情況下,讓他去闖蕩、去試試看;在孩子跌倒受挫的時候可以回家,有個地方可以讓他喘息、讓他感覺到被支持、被愛。
3.減少說教,試著去傾聽、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優勢能力,或是任何小小的做得好的地方:例如小喬不是靠爸族,她有在思考不跟家裡拿錢,又能讓自己活下來的方法。
4.和孩子討論如果要達成未來的夢想,他可以做什麼:如果小喬以後想賣雞排,那麼,她可能要會計算成本、支出、進出貨管理、員工管理、開業前的市調、店租、業績評估、如何銷售等,還有最重要的是,做出好吃的炸雞排。幫助孩子將夢想化為一個又一個可以學習、努力的小目標。
5.給孩子一些任務:若孩子不想繼續升學,也不知道要找什麼打工,或許可以試著安排孩子在爸爸的機車行當學徒、跟叔叔一起去做木工。父母或認識的人給孩子一些任務或可以學習的技能,讓孩子生活有個重心,再讓孩子慢慢培養、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
.
本文摘自《#接住墜落的青少年》
我與那些受傷的孩子,及他們不安的家庭
作者:蔡宜芳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我們越急著改變一個人,我們越有可能忽略對方的自主,忘記尊重對方的意願,這容易引起對方的反彈—何況是正要滿足獨立需要的青少年。要讓孩子感覺被支持、感覺被愛,更是宜慢不宜快。
曾經有個爸爸對我說,再慢就來不及了。問題是,急有用嗎?如果急就有用,孩子的處境怎麼會越來越嚴重?
不過,我說真的,連家長都需要耐心陪伴。家長有自覺,孩子才更有機會能救援。這也是我很喜歡這本書的原因,因為作者連家長都放在關懷的範圍。
祝願您,能在陪伴一個人的時候,覺知自己的無助無奈,先陪伴自己,而不是把自己的挫折變成指責!
.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連結請看留言處
彰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 在 鋼琴詩人王俊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年初二來跟大家拜年,祝大家新年平安。跟大家分享我在啟明學校這位好同學的故事。
彰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 在 海苔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推這篇的溫馨小故事!
「......黃大哥現在的身分已經是退休人員,他在退休前任職於彰化師範大學地下停車場的管理員,縱使彰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那麼多大師級的教授與許多大師級的同儕,但黃大哥被我封為「全彰師最溫暖的人」,除了每回見到他,他都會親切的問候之外,停車場付費後,他大可以省事將感應卡交給我自己投就好,但他每每都主動說我幫你開門(停車場閘門),並且在開門後送上大大的微笑與招手說再見!很顯然的是他做得比我遇到的其他停車場管理員多很多。
.
印象最深刻的有次我把停車卡拿給他感應,準備要付費時,他說:「哇!妳今天來好長的時間!10小時耶!一定學習到很多很充實!」當下其實我整個震撼到不行,原因是那一整個學期我都處於很無奈,付出很多時間與心力,一直在完(應)成(付)老師的要求,而他說這句話的當天我感覺自己累得跟狗一樣,腦海裡迴盪著「我想休學!」是的!我那時根本沒有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到底我希望透過這些課程獲得什麼?......」
失落戀花園 X 蛹之生心理諮商所
------
#懶惰 #報名心理祭
https://reurl.cc/yaNYD
彰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 在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系學會 - Facebook 的必吃
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 系學會從1972成立至今已經有40年以上,歷經不斷的沿革,唯一不變的就是致力服務系上同學與師長並積極辦理各樣活動凝聚班上的活動。 ... <看更多>
彰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 在 彰師大輔諮系學長姐請進!! - 考試板 | Dcard 的必吃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學校輔導與諮商組. 1. 兩個組是在面試前就分流的,不是進去跟你想選什麼這樣,兩個組等於是像不同系,所以面試可以兩 ... ... <看更多>
彰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 在 閱讀文章- 看板SENIORHIG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我是今年申請入學上這兩所學校的高三生
彰化師範大學 輔導與諮商學系
台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其實一開始我就把彰師當作我的第一志願
因為台灣師範是保障名額錄取的
所以一開始覺得錄取機率不大
不過最後很開心也很幸運的上了^^
於是現在變成 不知道到底該選哪一間比較好~
我有問過很多輔導老師 和學長姐
大概統整出來了兩間學校各自的優點和走向
彰師偏重實務路線
而且彰師本身就是輔導諮商這個系起家的
在輔導這一塊領域 有好的名聲也是受到重視的
相對注重學生在實務這方面的訓練
師生相處的氣氛也相對融洽(因為在彰化等等)
據說系上活動也很多XD
在輔導老師這個職業上 彰師的學生一直保值著頗高的比例
而台師大偏重理論研究路線
能給學生很紮實的理論基礎
也有實務課程 但是比較起來
師大的實務課程相對嚴謹 也比較"程序化"
而學生未來職業出路 跟彰師比起來
可能就比較不侷限在當老師 有更多元的選擇和刺激
我心裡很確信
自己目前的目標就是希望能夠朝老師這個職業發展
彰化單純的環境 跟和樂融融的氣氛都非常吸引我
加上輔導室裡幾乎全部都是彰師出來的XD
讓我更嚮往能加入彰師這個大家庭
但是 台師大在台北 分數也比較高
附近有很多學校 例如國北教等等 據說可以到處旁聽
我是高雄人 所以到台北也許能開闊我的眼界
也許我的志向有一天會改變 不再侷限於想成為老師
雖然我不抗拒新事物 現在的我也對台北充滿好奇心
但是 我想我並不是一個腳步很快的人
也不是一個會不斷致力於提昇自己競爭力的人
大多時候 我都喜歡默默朝自己喜歡的方向努力
所以自己又會害怕 會不會到了台北就產生適應不良等等問題
也許台北這個資訊流通 腳步快的城市
並不是自己所想的這麼美好XD
說到現在 有點變成聊天文了T.T
雖然知道了兩個學校的優缺點
但兩間學校仍然都吸引我 也都讓我覺得捨不得放棄XD
不知道板上的其他人 有什麼看法呢~
或是有沒有也是大學到台北念書的同學或學長姐
可以給我一些意見 就當作是經驗分享囉XD
感謝大家耐心看完^^
也祝大家明天填志願序順利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5.214.137
※ 編輯: qwe78965 來自: 114.35.214.137 (05/02 22:0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