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不只對人類帶來衝擊,對依傍海岸的生物們來說,也受到致命威脅,包含鳥類尤其是海上遷徙的蝙蝠受傷慘重,被高速打到的蝙蝠如落葉墜落,出血骨折死亡,然而目前卻無相關研究或因應措施。專家建議可在風場裝置蝙蝠偵測器,並連接風機控制器,在蝙蝠活動高峰時間,只要風機稍微減慢速度,就可大幅減少蝙蝠死亡。
受到風機衝擊的,還有海中的白海豚。風機施工打樁的噪音,恐對白海豚造成暫時性失聰、甚至永久性聽覺損害。然而目前風機噪音管施一片空白,環團更多次發現廠商未依規範施工,政府執法不利下,被迫提起訴訟。
施月英指出,當初離岸風電做政策環評,附帶條件之一是「遠岸優先於近岸,避開沿近岸密集的漁業活動跟生態敏感區」,然而政府為加速開發,最終還是開放成本低、施工方便的近岸先做。再加上岸上也佈滿陸域風機,彰化沿海生態系可謂腹背受敵。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5672/
(他國開發離岸風電如何兼顧漁業?請閱讀英國、德國與日本的良好規範: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5678/)
【重磅調查:大風吹,吹什麼?風電重擊的海口人生】
https://www.newsmarket.com.tw/wind-energy/
台灣是世界級的優良風場,將風轉成電,是能源轉型契機,可惜台灣制度尚未完備,風電即已急行上路,導致海線居民生活生計與生態受到巨大衝擊。
《上下游》歷時一年田野調查與跨國採訪,發現相較風電先進國的良好規範,台灣陸域風機與社區距離規範過於寬鬆,噪音眩影妨礙生活,海上的離岸風機則因缺乏海洋規劃與專法管理,風場與漁場、航道高度重疊,重創以家計型漁業為主的沿近海漁業。
《上下游》調查,全球離岸風電最大國─英國,制度最為完善,不僅成立專責海洋管理單位,也極為重視民眾的早期參與,透過「漁業聯絡」制度,風電商在開發初期就與當地居民和漁民開啟對話,謀求共存共榮之道。
《大風吹,吹什麼?風電重擊的海口人生》專題,由海岸的田野到跨國經驗分析,遍訪專家學者、政府相關單位、事件中各不同利害關係人,歸納出風電制度五大缺失和解方,企圖找出綠能與社區共存的可能解答。
https://www.newsmarket.com.tw/wind-energy/
彰化風場航道 在 上下游 News&Marke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海上風機沿著苗栗彰化一路向南,來到雲林海域,這片海本是豐饒漁場,然而近年被六輕停泊油輪、海底電纜包夾,海域被大幅壓縮,僅存台子港附近海域能夠作業,幸得老天爺恩賜加上年輕漁民活力,台子港仍有上百條作業漁船,養活眾多家庭生計。
沒想到,離岸風機如大浪無預警襲來,2020年初,風機開發環評都過了,漁民卻還不知情,眼看賴以維生的漁場即將被佔領,雲林漁民並未束手就範,而是選擇挺身衝撞。
只想捕魚,不想補償的漁民們,悍拒漁會與廠商的談判條件,另外成立協會,成為風電開發以來,唯一能與廠商對等談判的自主漁民團體,儘管最後在經濟部介入協商下,從抗爭轉向監督共存,但已寫下離岸風電開發制度的改革新頁。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5749/
(他國開發離岸風電如何兼顧漁業?請閱讀英國、德國與日本的良好規範: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5678/)
【重磅調查:大風吹,吹什麼?風電重擊的海口人生】
https://www.newsmarket.com.tw/wind-energy/
台灣是世界級的優良風場,將風轉成電,是能源轉型契機,可惜台灣制度尚未完備,風電即已急行上路,導致海線居民生活生計與生態受到巨大衝擊。
《上下游》歷時一年田野調查與跨國採訪,發現相較風電先進國的良好規範,台灣陸域風機與社區距離規範過於寬鬆,噪音眩影妨礙生活,海上的離岸風機則因缺乏海洋規劃與專法管理,風場與漁場、航道高度重疊,重創以家計型漁業為主的沿近海漁業。
《上下游》調查,全球離岸風電最大國─英國,制度最為完善,不僅成立專責海洋管理單位,也極為重視民眾的早期參與,透過「漁業聯絡」制度,風電商在開發初期就與當地居民和漁民開啟對話,謀求共存共榮之道。
《大風吹,吹什麼?風電重擊的海口人生》專題,由海岸的田野到跨國經驗分析,遍訪專家學者、政府相關單位、事件中各不同利害關係人,歸納出風電制度五大缺失和解方,企圖找出綠能與社區共存的可能解答。
https://www.newsmarket.com.tw/wind-energy/
彰化風場航道 在 上下游 News&Marke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海洋看似廣闊無垠,其實有漁場、船舶航道交錯,想要設置風場須得步步為營規劃。然而政府宣示的目標卻極為緊迫,未來,將有約四成的西部海域都將成為風場,插滿兩千多支風機的海洋,在沒有排除捕魚熱點的規劃下,漁民將無容身之處。
(他國開發離岸風電如何兼顧漁業?請閱讀英國、德國與日本的良好規範: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5678/)
位在苗栗竹南龍鳳漁港外僅2公里的「海洋風電」案場,高聳的22支風機離岸極近,覆蓋了苗栗漁民最重要的作業區域。漁船只要靠近,就會遭到風電公司的工作船驅趕,看著龍鳳港的出海口,那個傳統上稱之為「海門」的方向,老漁民感慨,風機插下去後,海門就此關上,大海再也不屬於他們。
若說離岸風機擋住苗栗漁民的家門,彰化漁民簡直是坐困愁城,台灣現在規劃中的風場,有八成都位於彰化海域,預定插上六、七百支160米大型離岸風機,恐怕全縣的捕撈漁業都要奄奄一息。
風電的開發過程出了什麼問題?「資訊不透明」是主要問題核心,風機對不同漁法造成程度不一的影響,現行制度無法辨識不同利益關係人受到的損害,是問題的核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5745/
【重磅調查:大風吹,吹什麼?風電重擊的海口人生】
https://www.newsmarket.com.tw/wind-energy/
台灣是世界級的優良風場,將風轉成電,是能源轉型契機,可惜台灣制度尚未完備,風電即已急行上路,導致海線居民生活生計與生態受到巨大衝擊。
《上下游》歷時一年田野調查與跨國採訪,發現相較風電先進國的良好規範,台灣陸域風機與社區距離規範過於寬鬆,噪音眩影妨礙生活,海上的離岸風機則因缺乏海洋規劃與專法管理,風場與漁場、航道高度重疊,重創以家計型漁業為主的沿近海漁業。
《上下游》調查,全球離岸風電最大國─英國,制度最為完善,不僅成立專責海洋管理單位,也極為重視民眾的早期參與,透過「漁業聯絡」制度,風電商在開發初期就與當地居民和漁民開啟對話,謀求共存共榮之道。
《大風吹,吹什麼?風電重擊的海口人生》專題,由海岸的田野到跨國經驗分析,遍訪專家學者、政府相關單位、事件中各不同利害關係人,歸納出風電制度五大缺失和解方,企圖找出綠能與社區共存的可能解答。
https://www.newsmarket.com.tw/wind-en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