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大家都在關心疫情,不過看到一則新聞,覺得要出來講點什麼。
新竹市長林智堅,日前拋出大新竹市的議題,引發一時議論,當然藍綠各有說法。我原本以為,這只是定期出現的議題戰,畢竟台灣每個地方都吵過要升格嘛,結果不是這樣,連「新竹縣人不夠多就加苗栗」這種講法也出來。
我說啊,這說法一出爐,林智堅是不是想繼續選新竹?沒人這樣想才奇怪,也很難幫他講話,畢竟歷史並非沒有循此模式者。不過他想不想,這不是我這篇重點,我想提的是升格這件事。
基本上我反對新竹升格,原因有三個。
一個是人口基數不夠,依照內政部人口110年7月速報,竹竹苗人口如此
新竹縣573,385,新竹市452,807,苗栗縣540,312
幫忙加一下,大新竹會有1,026,192,竹竹苗1,566,504
直轄市門檻125萬,大新竹是甭想了,竹竹苗倒可以。
若為了新竹所謂的竹科生活圈,刻意切割苗栗,硬擠一個125萬人口出來,那此例一開後患無窮。為何?彰化縣就126萬人欸,人家符合資格的沒得升,然後新竹可以配合升,開玩笑嗎?
另一個原因,是地理環境不適合,竹苗的丘陵地帶比例高,人口高度集中,其他六都升格後,已經出現偏鄉資源更加缺乏的狀況,新的大新竹市長,選票基礎會更偏向新竹市周邊,苗栗大概會比二等國民更下一等去。
這不是只有新竹,其他六都除了台北,現象只是嚴重與否。現實而言,選舉要依靠大票倉,除非我們徹底重改選制,不然此題無解。
第三個原因,就是我根本上反對直轄市的結構,因為直轄市的行政區,區級首長官派,然後沒有區議會,這根本上違反地方自治的原理。我們只看到合併升格後,直轄市因為權力高度集中,大型計劃較易推動,地方反抗力量變小的優點,卻沒看到這就是缺點。
民主國家,民意要能夠反映,依靠的就是民意代表,立委人數減半後已經很清楚顯示其弊端。一者負責區域太大,難以兼顧立法與選民服務; 另一者,形同承認票票不等值,人口少的選區數千票一名立委,人口多的十萬票一名,兩者在國會的地位相等,實際上等於我們降低了人口密集度的選票價值。第三者,最嚴重的弊端,就是我們讓政治業相關人員,失去基層磨練的機會,人民漸漸放棄自己對選區在地的監督,全數交給較大的市議員、市長,這嚴重違背民主政治的真諦。
不過,透過大新竹市的概念,我倒認為可以讓大家重新思考,從林全院長開始,到賴清德院長兩任期間,一直都有私下探討國土重劃的合理性,只不過1124讓所有的規劃都成泡影。很多人不解,為何我老講2018,因為1124公投海嘯只是最表面的,許多具有長期性的議題,新產業的開發,全部隨著地方政權更迭,幾乎停擺殆盡,要是當初沒有被公投綁架,今天我們不會整天喊護國神山,而會有更多可以喊的新產業出現。
算了,講這講不完
我的意思是,國土重劃,是一條一定要走的路,今天六都直轄市擁有1,600萬人口,但是極端欠缺中間議會組織,像板橋區擁有55萬人口,比苗栗、嘉義縣都還要多,唯一可以代表板橋人民發聲的民意代表,只有2名立委、9名議員,這合理嗎?
要做,就做得徹底,一條就是把全台組織扁平化,依照人口與地形地勢,切割成適合大小的市,好比說台灣2,300萬人口,就切成11塊,每塊200萬人上下,然後轄下每一區都民選區長,以及用里民數量規劃適當的區議員。
另一條,乾脆三級到底,台灣省廢掉,回到日本的五洲三廳概念,像是整個北北基區就合併為一個600萬人的直轄市,靠近桃園的三鶯跟林口就依照地理切割給桃園,桃園再去合併北新竹,變回古早的新竹州,或成為桃竹市都可。然後在這之下,基隆、台北港等依照港務需求,部分地區收歸中央,同樣舉辦區長跟區議員選舉。當然,博愛特區也可以擴大,整出一個首都特區。
換句話講,我不是無條件反對升格,也不是誰執政就挺誰,而是這種茲事體大的,應該是要好好坐下來談。現在這種不上不下,直轄市占了多數人口,然後直選民意代表基數超級大,根本亂七八糟,早該改一改了。
結論就是,單純升格這件事,我是很反對。
尾巴來罵幾句,進步派想選舉我沒意見,但自己去從里長、議員開始選可以嗎?2018威脅跟黃白聯合,不然要大家一起死,還想故技重施?我知道林智堅會急,市長連任又正處於衝刺的年紀,想要找新的舞台,這大家都可以理解。但那些從後面出餿主意的,幻想可以藉此撈到提名權的,還是省省吧。
威脅的戲碼玩一次兩次會有用,但選民不見得會再次買單,別以為耍手段弄到黨內提名,就可以逼選民含淚投票。地方選舉可不是總統,吃這套的人沒那麼多。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050的網紅Let's拓客,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九合一大選 #最扯政見 #愛情產業鏈 先恭喜這次九合一大選選出的各地方首長們! 希望你們能誠實於民 並做好施政 造福大眾 但是!攤開這次選舉公報上各候選人的政見 有些扯到不能再扯了 看到真的是會先大笑兩聲 然後再想他是不是在寫小學的「我的夢想」的作文😱 這些人真的選上的話! 我絕對移民定了! (...
彰化里長選舉 在 陳薇仲 基隆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第三屆決策委員|6號陳薇仲——地方紮根,展望2022】
晚安,我是基隆市議員陳薇仲,從明天開始,1月12日到1月14日,是時代力量第三屆決策委員的選舉,希望時代力量黨員們可以支持我把這兩年的地方經營的經驗、政策研究與溝通轉譯的專業,再一次帶進時代力量的決策機制中!從地方紮根,展望2022、擴大基礎!
來自基隆✨超級誠懇✨參選聲明:
https://npptw.org/MgWums
我的競選政見詳細版
踏實紮根、堅定前行——為2022擴大時代力量地方基礎
「#黨內改革與財務穩定」
一、凝聚地方政治改革共識,強化中央、立法院黨團與地方議題支援與協作
過去時代力量一直都沒有機制針對「議題」進行中央黨部、立法院黨團到各地方黨部、議會的主動連線與發動。未來我想推動決策委員分組,由黨務/組織小組這塊加上議題的發動與串接的聯繫與機制。舉凡地方改革,如各地議會與市政透明並配合中央內政部修法,到中央憲改、全國國土計畫、氣候變遷與能源政策等,都需要從中央到地方、從地方到中央的觀點與配合。我要從決策委員開始推動這樣的議題協作,更快速與更準確地讓議題推進,才能確立時代力量堅持台灣主權、公平正義的形象。
・
二、廣納人才與黨員專才,持續推動黨內多元體制與民主化工程
我從第二屆決策委員(2020.08.05總辭前)就和幾位決策委員共同提案「青年夥伴參與『台灣青年世代領袖政治培訓營』」並擴大政治網絡連結,同時也針對2020年1月黨員大會上所提不同『族群與性別、身體經驗』黨內參與保障名額之議題與其他決策委員分析他黨案例,並請黨代表成立「多元參與」小組,推動多元參與機制。
我也固定參與基隆黨部的黨員見面會,在第二屆決策委員任期中,我也將黨員想法傳遞到決策委員會內,甚至也曾參與其他縣市黨部的見面會,將黨員提供的建議,如多元募款方式的議題帶到當時仍在討論的決策委員會中進行研擬。
未來更希望延續第二屆補選決策委員之分組模式,透過組織小組持續透過各種形式(講座、營隊或黨員見面會,甚至是更有效的黨內線上討論平台),定期和各地方黨員交換意見,並將黨員的專才如科技、網路或接觸溝通等嘗試與各地黨部連結,協助時代力量各項議題遊說、宣傳、創意募款等工作。另外,也更希望進行黨內時代力量幾個重要議題的懶人包,讓黨員們可以更方便協助一般民眾釋疑、抵擋錯誤資訊的傳播(例如匿名惡意散波假訊息粉專)。
・
三、推動財務平衡與募款責任政治,為2022地方選戰開源節流
財務穩定才能讓時代力量黨務正常運作,更是未來支持更多專業人才參政的基樁。除了延續第二屆補選後決策委員的財務小組檢視財務基礎外,更要在財務小組中納入創意的募款模式(很多黨員也非想很多),例如類群眾募資的小物募款和議題式募款(以議題推動的做法來取得募款支持)。另外,單靠成立募款小組、由來政黨工作而非有知名度的黨工來負起募款責任實非永續作法,更要建立黨公職募款責任,由並透過黨公職讓議題與行動事項得到更多的關注,以得到募款與更多認同。
目前第三屆決策委員將第二屆所建立的些許的募款責任額,我更希望從這屆決策委員開始建立黨公職募款責任額的機制,以穩定黨內財務,未來帶動更多沒有包袱的專業青年參政!
・
「#建立青年參政品牌、#擴大時代力量地方基礎」
四、建立青年參政之友善平台,提供公共專業與資源
在台灣選舉制度與兩大黨以選舉為主要考量的政黨推薦之下,有理念與專業的青年難有專業的公共平台協助以發展參政規劃,導致檯面上的政治人物也少有20-30歲世代,更難以理解青年困境而為青年發聲。也因此,這是時代力量不能迴避的政黨責任──建立友善青年、改革地方的參政平台,讓青年為新世代而戰。
由於時代力量已有2018年選戰之經驗,更要著眼2022年的地方選戰,將各地選戰經驗集結成青年參政的教戰手冊,並準備選戰經費來支持沒有太多資本的年輕人參與政治、參與選戰,為更多青年賦權、奪回屬於我們的參政權。
・
五、擴大2022年時代力量地方議員席次、為問鼎行政權奠基
時代力量需健全財務與凝聚內部經驗,成立友善青年參政平台,而其中,要透過理念篩選機制,尋找更多對家鄉與地方改革有想法的年輕人,從現在開始備戰2022年,透過先前的經驗進行選戰分析與提名策略,以在2022年擴大地方議員席次,目標更是在更多各地議會成立黨團,以真正地打破僵化與人情利益攀附的地方政治,將改革理想帶進議會。
過去時代力量的經驗還是在「監督」的民意代表角色,我認為更重要的工作是現在必須開始準備問鼎行政權──里長與縣市長。要掌握基層的行政工作模式,從基層與社區工作開始進行公民社會溝通與變革。更要開始盤點幾個目標縣市競選縣市首長的可能性與策略──研究當地的觀點與城市規劃,投注資源與智庫人力,為縣市長選舉擬定政策白皮書。這才是時代力量踏實紮根,從2018年之後蛻變茁壯,朝向問鼎行政權堅定前行。
・
--------
🙆♀️第二屆決策委員會(2019.03.01-2020.08.05總辭)政見與落實
一、精進黨內溝通與決策的制度
從制度推動各地黨部舉辦黨員見面會建立,後建立中央黨部與各地主委定期舉辦主委會議,以利地方溝通。並透過實際提案基礎推動決策委員會討論與議程。
二、廣納黨員各方面專才及見解
推動提案以民主基金會補助支持黨內優秀青年參與FAPA『台灣青年世代領袖政治培訓營』。定期透過黨員見面會,將黨員關注議題納入決策委員會議程。亦將黨員關注之全國議題,與智庫協作,納入2020年大選政策研究與討論範圍。
三、持續黨內制度化工程,並從制度體現多元的價值
針對2020年1月黨員大會上所提不同『族群與性別、身體經驗』黨內參與保障名額之議題與其他決策委員分析他黨案例,並請黨代表成立「多元參與」小組,推動多元參與機制
四、茁壯地方組織,中央、國會與地方相互支援與協作
2019年,支持由各地由「辦公室」轉型為基隆市黨部、新竹縣黨部和彰化縣黨部。2020年,支持屏東黨部、花東黨部與嘉義辦公室成立。串接各地議會議題(如建議款執行參與式預算)與中央和立法院黨團,為議題增加認知與曝光。
五、2020年擴大國會席次,堅定守護台灣民主、人權與幸福
支持各地區域立委候選人提名策略,並到各地協助選戰,亦協助時代力量共同政策曝光,衝刺時代力量品牌認同。在基隆時代力量有8.1%支持率,而時代力量全國共獲得超過百萬之政黨票,擁有7.7%支持率、共三席不分區立委之佳績。
彰化里長選舉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3Q日誌
【開著餐車交朋友 烏日行】
很榮幸介紹台中給秋生哥、KID和柏緯。我們一起吃了台中人一定要加的辣醬,一起打壘球,並邀請三位開球,並體驗了扛起神將的重量。秋生哥還抽了籤,至於抽到什麼籤、內容有多好玩、東西有多好吃,到時候去LINE TV看 開著餐車交朋友 就知道囉!
【東海藝術街聖誕老人變裝、點燈、音樂晚會】
天氣逐漸轉涼,聖誕節的氣氛也近了,東海藝術街商店街區管理委員會今天在柯比意廣場舉行了聖誕老人變裝、點燈、音樂晚會。我也來提前感受一下聖誕節的氛圍,每次來東海藝術街總是能感受到濃濃的異國風情,感謝藝術街管委會的用心經營,在此先預祝大家聖誕快樂、新年快樂。
【僑仁國小、東園國小 、九德國小、五光國小校慶、烏日國小校慶及社區共讀站嶄新開幕、廣亮慈善會烏日大肚區烤肉聯誼會、南勢里社區發展協會會員大會、仁愛會會長交接典禮】
廣亮慈善會常在地方發起許多愛心活動,像是之前在烏日九德國小的愛心傘,或援助急難救助案件,或是捐助捐血車、發起捐血活動等等,這次廣亮慈善會,在我之前競選期間的舊服務處旁邊橋下的烏日戰車公園,舉行烤肉聯誼會,我很高興能和聯誼會的大家打招呼,也期望自己能學習大家的大家的為社會付出的熱情。
台灣最可愛的地方,就是有許多熱心腸的人,像是有許多社區發展協會,在社區耕耘基層,像我這週參與的南勢里社區發展協會會員大會、台中市仁愛會,都在社會建立起基本的安全網,減緩了很多社會風險。
這陣子是許多學校校慶運動會的「忙季」,一早 3Q 陳柏惟與團隊同仁接連趕往 #僑仁國小 #九德國小 #烏日國小 #東園國小 #五光國小 等多所學校參加校慶活動,其中烏日國小的校慶園遊會及社區共讀站嶄新開幕,在烏日區樂齡學習中心還有不老爵士JAZZ 演出,很有意思。也祝福每一間學校與所有可愛的小朋友,更感謝所有辛苦的老師家長,一同為教育與孩子的未來努力。
【考察彰化地區交通建設】
佳龍部長這週與立法院交通委員會考察彰化地區交通建設,其中「和美大橋」建設一案與大肚地方有直接關係,我在結束立院質詢會議後,馬上趕往彰化和美大預定地參與會議,我希望能重視大肚人的交通問題,和美大橋除了解決往返大肚、和美間的交通問題,希望交通部能給予指導,將國3系統與大肚和美大橋的銜接作通盤規劃,期望能爭取列入規劃設計當中,讓大肚鄉親能直接使用國3系統。更重要的是,期望地方政府能一同為鄉親爭取,讓鄉親回家更方便!
【紀氏宗祠高陽堂堂慶餐會】
紀姓在龍井是大姓,這週龍井舉辦第三十屆紀氏宗祠高陽堂堂慶餐會,位於龍井區龍津里的紀氏宗祠富有歷史,尤其龍井海埔厝地靈人傑,紀氏宗親更是在各行各業都有傑出的成就,我很感謝大家對社會的奉獻,也祝所有的紀氏子孫們鴻圖大展,萬事如意。
【烏日溪尾里地母堂還願答謝】
之前選舉期間來到烏日溪尾拜票時,受到前里長謝丁來與許多地方鄉親的支持,當初在溪尾里內騎乘機車沿街沿戶的拜票,也透過直播讓許多民眾見識到了溪尾美麗的田園景色。
日前適逢地母娘娘聖誕,由於去年來到溪尾拜票時,曾在鄉親的引領下來到溪尾地母堂敬拜,當時熱情鄉親還發願若陳柏惟能順利當選,便要在今年於宮廟還願。今年鄉親特地請了戲班並準備了佳餚,邀請我與在地居民一起還願答謝神明的庇佑,我真心感謝溪尾鄉親的熱情與濃厚的人情味。
【台中夢想盃全國棒球邀請賽】
沙鹿運19棒球場這週舉行台中夢想盃全國棒球邀請賽,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少棒好手齊聚沙鹿進行比賽,很開心受邀參與開球,過去我在運動中獲益良多,開心時要打球,鍛鍊體力,不開心時更要打球,可以排解情緒。運動讓我學到什麼是團隊精神,並磨練自己的專注力和耐性,不論未來會不會成為專業的體育選手,愛運動絕對不是壞事,也希望每個小選手都能發自內心為自己驕傲開心。
【半線民主基金會演講】
滿多人對我過去的資歷很好奇,這次受邀到半線民主分享「用台語打入政治界」這件事,以及我跨足影視、壘球及政壇的斜槓人生。其實影視界的經驗與目前的政治工作有許多相似之處,不論是經費和預算的控管,甚至是對於工作的專注,都很相似。不論在哪個領域,我覺得找到自己的「價值」很重要,過去我曾因為「台」這件事被訕笑,但我覺得,這就是我這個人的出身、這個人的基本價值,我台得很驕傲,
就影視創作來看台灣的價值,中國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自由,在中國創作的禁令很多,每天都是各種荒謬的禁令,民國之後不能成精、脖子以下親熱戲不行、各種禁止拍攝的題材清單,一直加,把他們的規定寫在紙上,攤開來的長度可能比我還高。台灣最珍貴的就是言論自由,我認為這是我們應該強調的特色。在中國極力想把亞洲周邊國家都畫成華語文化圈的此刻,我們能拍他們絕對不敢拍的內容,不僅取得自己的話語權、更彰顯文化、體制本質上的的不同。
其實台語問政並不是史上第一次,30年前,戴振耀就曾經在國會用台語質詢,即使受到很多攻擊也持續堅持。
再說到2018年通過的 《國家語言發展法》第七條,「對於面臨傳承危機之國家語言,政府應優先推動其傳承、復振及發展等特別保障措施」;特別保障措施包括同條第三款之「強化公共服務資源及營造友善使用環境。」同法第十一條第一項規定「國民參與政府機關(構)行政、立法及司法程序時,得使用其選擇之國家語言」使用母語質詢,不僅是合法,也是大家應該一起推動努力的方向!
台灣是多元文化的國家,多族群多語言。有很多國家跟我們一樣,也有很多範例可以參考。我覺得大家可能是還不習慣多元語言的環境,畢竟過去的黨國教育,一直灌輸我們大家都要講「國語」,打壓母語,無形中把語言階級化,這需要一些時間扭轉。但如果看看國外的案例,多元語言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而國會可以提供母語翻譯機制,讓大家都能友善地使用自己的母語。
上會期我在立院提案,推動立院國家語言通譯與培育人才,另外,我們也協助以台文開戶。前陣子也曾針對教育部質詢有關《國家語言發展法》各國家語言納入「部定課程」之規劃,以及關心母語師資的培育問題。我認為對於這些議題,我能做的其實是拋磚引玉。 讓大家開始討論,一起想要怎麼做,凝聚共識!
彰化里長選舉 在 Let's拓客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九合一大選 #最扯政見 #愛情產業鏈
先恭喜這次九合一大選選出的各地方首長們!
希望你們能誠實於民
並做好施政 造福大眾
但是!攤開這次選舉公報上各候選人的政見
有些扯到不能再扯了
看到真的是會先大笑兩聲
然後再想他是不是在寫小學的「我的夢想」的作文😱
這些人真的選上的話!
我絕對移民定了!
(p.s.彰化蓋捷運並未出現在選舉公報!但確實是候選人提出)
#彰化蓋捷運 #縣市長 #蜂蜜檸檬
#臺海隧道 #愛情產業一條龍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訂閱Let's拓客】🔗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XBGxcDatNXdd_5JofzSgZw
中二回憶你還記得多少!終極陪我們走過的青春 #終極一家
▶https://youtu.be/rssIXVYHl68
這些食物也騙太大!三種讓你想的跟看到的不一樣! #戰南北
▶https://youtu.be/VVbteZeUKAw
中部人站出來!我們也是很優秀的 #中部人
▶https://youtu.be/CF_nVhk_l7o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喜歡拓客的朋友
記得每週三、六晚上8:00
一起和我們TT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