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飲而已(下)
酒的香氣來自葡萄(也來自其釀存的木桶),品種差異決定它的香氣。你打開一瓶波爾多紅酒,聞到紫羅蘭覆盆子(gamay品種)、熟草莓櫻桃(merlot品種)或是酸醋栗(cabernet-sauvignon品種),經常還夾雜著淡淡的木頭味道,那是波爾多紅酒多半在橡木桶內儲存一年半以上的關係。所以你知道這是混合不同比例品種釀製的葡萄酒。
如果你開的是瓶年輕的布根地紅酒,那香味可能是藍莓草莓覆盆子,甚或桑椹,釀得好的,香氣活潑靈動,輕巧雅致,很難不讓人 - 尤其是男人 - 想到青春正盛的純情少女。這裡不涉及將女人物化的性別歧視或是男性沙文的論調,單單只是一個喝酒愉悅的想像罷了,一如剛才將酒想像成美景佳境一樣。
於是許多評酒作者喜歡用描述體型的文辭來形容對酒的感受:肥碩、清瘦、豐腴、優雅。聞到紫羅蘭香氣,不就讓人聯想到女子的脂粉胭香嗎?酒的香氣也有粗俗細雅,像各種人品,渾身灑滿香水的性感女郎,或是庸脂俗粉的阻街流鶯。不過,我一個葡萄酒作家朋友則喜愛用”肌肉壯碩”、”骨骼雄武”這般形容男子的字句來描繪。
這些辭藻不管是否性別上的”政治正確”,說穿了都只是美食作者表達感受的工具而已,和品酒的抽象體驗其實還是有距離的。
品酒聞香或許有一個客觀的,可以掌握的”譜”,但是予人的感受顯然是主觀的,每個人記錄這種感受的方式也是很個人的。用一句中文的成語就是:寒天飲冰水,冷暖自知。
能不能夠以文字修辭表達這種感受和品酒的功夫不見得有絕對的關係。我另一個愛酒如痴的朋友向來不記任何品種產地年份或是香氣的,少數記住的酒莊名字比拍賣場上的酒款還少。但他也不是一勁兒地傻喝,每次喝到對他胃口的酒,總是非常陶醉,很享受的。他品酒全憑直覺與當下的情緒,用最直接的感官語彙和酒廝磨對話,談到那些讓他如癡如醉的好酒時,詞窮語枯,有限的很,通常就是一幅欲死欲仙的神情,外人完全難以揣度他內心的極樂世界。
在專業者眼中,他大概無法是功力深厚的品酒大師,在我眼中,卻是真正的愛酒人。打個比喻,品酒專家像愛情學家,對於理論分析頭頭是道;而他卻是個真正在談情說愛的戀人,直教死生相許的那種。
許多人因為無法精確地掌握對酒的香氣和風味,和人論起酒來總有著搔不到癢處的挫折感,而以為自己老是進不到葡萄酒的世界裡去。我卻以為,喝酒以樂趣為重,以想像為輔,以心情為尚。品酒喝酒到最後,總是有個風格的,屬於你自己個人風格的品酒方式,簡單地說,一個爽字。就像吃飯一樣,吃喝的經驗越豐富,你的味蕾和脾胃越能包容和寬納,但也會越清楚自己的喜愛和偏好,不必在意他人的看法意見。
想懂酒品酒,多喝而已。但不是牛飲無度或是豪氣乾杯的多喝,更不是與他人較量喝過多少名莊佳釀,而是品嘗著喝,仔細地喝,用心地喝,把每一口都喝進心裡。剛才提到的那個葡萄酒作家朋友(就是林裕森啦)曾說過:喝酒像談戀愛,我們總是在尋尋覓覓,愛恨交織中期待遇上知己。
唯一不同的是,酒的世界裡,你可以同時愛上好幾個,而每一支酒與你相愛交融的時間其實很短,幾個鐘頭而已,一旦瓶底見空,一場愛戀也就結束了,殘留回憶。「人生苦短」四個字在酒的世界裡格外有價值。(下)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喝吧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