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戲神生日快樂!|#從廟宇裝飾看神明的故事 #彰化鹿港
今天是 #田都元帥 的聖誕之日(每年農曆6/11),在沒有疫情時,民眾會在廟前搭戲棚,邀請戲班前來演戲酬神,彰化鹿港的 #車埕玉渠宮 是台灣極少數專門供奉戲曲之神的廟宇之一。這間戲神廟為什麼門前不是石獅,而是金雞、銀犬,樑柱上還彩繪海綿寶寶、哆啦A夢?一起來看戲神田都元帥的廟宇風貌→
專欄作者: 下港女子寫有路用的遊記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40的網紅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北港朝天宮#龍柱#清朝龍柱 北港朝天宮除了擁有獨特的建築格局外 ,還存有兩對清朝龍柱。 一對在觀音殿立於乾隆40年西元1775年, 一對在拜殿刻於咸豐5年前後西元1855年。 首先觀音殿龍柱是全台現存最早的第二例龍柱, 也是全台首對刻有紀年款龍柱, 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 而且其出現 也替...
廟宇裝飾 在 老屋顏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彰化 / 廟宇裝飾上的小獅王
ㅤ
台灣廟宇裝飾主題多為忠孝節義、神話故事,然而日前老屋顏收到粉絲來訊分享,一座裝飾上融合神像、海底龍宮、動植物與日本漫畫《小獅王》形象塑造而成的廟宇,除了莊嚴的氛圍著實也多了些童趣。
ㅤ
這日我們驅車前往彰化縣埔心鄉,來到興建於1965年主祀太子爺的壽桃宮,誠如來訊所提到的,廟宇兩旁的鐘鼓樓上盡是雕飾泥塑,根據報導中雕刻師傅許錦堅表示:壽桃宮於1980年增建鐘鼓樓,當時他發願幫忙建廟,自購材料進行雕飾,歷時近八年時間陸續完成各式作品。當中最令人驚豔的《小獅王》則是有一回許師傅在夢境裡夢見一隻從未見過的白獅子,後來從電視中得知白獅就是卡通中的主角,他認為這是因為太子爺愛看卡通,才會託夢指示他進行雕刻。
ㅤ
ㅤ
附註:《小獅王》日名:ジャングル大帝,這部作品由日本漫畫家手塚治虫於1950年至1954年間創作,台灣於1975年10月正式於電視上播出動畫版。
資料參考:https://reurl.cc/E2g9yn
#老屋顏 #廟宇 #台灣 #ジャングル大帝 #手塚治虫 #彰化
廟宇裝飾 在 謝哲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北港藝鎮❤️哲青.書房外的小旅行❤️北港藝鎮❤️
傳承自黑水溝對岸,堅持古法「頂真」(Purity)的工作態度,展現與時俱進的生命力
透過展覽,將工藝細分為廟宇裝飾、神像雕塑、祭祀器物、廟會慶典及生活工藝等五大章節
就由哲青帶大家,一起認識雲林.北港的傳藝之美
廟宇裝飾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北港朝天宮#龍柱#清朝龍柱
北港朝天宮除了擁有獨特的建築格局外
,還存有兩對清朝龍柱。
一對在觀音殿立於乾隆40年西元1775年,
一對在拜殿刻於咸豐5年前後西元1855年。
首先觀音殿龍柱是全台現存最早的第二例龍柱,
也是全台首對刻有紀年款龍柱,
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
而且其出現
也替新莊慈祐宮正殿龍柱提供相關的斷代依據。
目前立於朝天宮觀音殿前的乾隆龍柱,
左柱飛榜處刻有「乾隆乙未年臘月敬立」,
右柱書卷處則是「晉水弟子張植槐叩答」等字跡留存,
而晉水即是今日的福建泉州晉江。
若依照所刻字跡
應是事先刻妥才運送來台的,
故為乾隆40年西元1775的作品,
且當時應是立於正殿
,後因改建緣故才移至觀音殿
。
柱體未刻有仙人像
,左右龍頭造型亦差異頗多,
但龍髯屬於「中分式」,
而新莊慈祐宮正殿龍柱,亦有類似的龍髯表現形式,
此外因此龍柱是透過海運而來
,故龍身與柱體關係緊密,
但若與台南開基天后宮龍柱相比,仍是突出許多。
而雄雌龍頭造型有所差異
,這點在大同保安宮三川殿嘉慶龍柱上也能見到,
不過在清朝仍是屬於為數不多的柱例。
新港水仙宮的正殿龍柱立柱時間略晚於朝天宮5年,
且同樣刻有紀年款,
不過柱體明顯更為高大一些,
線條也更為銳利些,
不同於朝天宮
,水仙宮的龍柱是龍爪未抓住火球,
這點又與新莊慈祐宮正殿龍柱相同,
朝天宮觀音殿龍柱強調前腿龍爪的部份,
則是與新港水仙宮和新莊慈祐宮相同,
這也是多數乾隆嘉慶龍柱的共同特點之一。
至於立於拜殿的八角蟠龍柱,未刻有紀年款
,其重要性在於其可能是現場雕刻的龍柱
,也是目前所知中南部廟宇中最早用八里觀音石雕成的龍柱。
在淡水龍山寺正殿也有一對咸豐 8年西元1858年所立龍柱,
同樣也是用觀音石雕成
。
至於現存最早的觀音石雕刻龍柱作品則藏於新莊廣福宮三川殿和正殿
,都是乾隆45年西元1780年的作品
,顯示台灣匠師使用台產觀音石或砂岩雕刻龍柱的時間
,其實是非常早且與粵派匠師有關
。
為何拜殿龍柱是現場雕刻
?從龍柱的雕刻工法
偏重高浮雕及鏤空的表現方式,
就能理解。
而咸豐年間的龍頭
也改變了道光年間圓潤滑順的造型
,朝向更講究凹凸立體的風格邁進,
龍眼也從水滴狀的牛眼
轉變成外凸的柱眼,
但多數仍未彎曲,
而北港朝天宮拜殿則是特例,直到日治時期類似蝦眼的龍眼才大為流行。此外若將此龍柱與淡水龍山寺正殿相較,
兩者龍柱前腳鏤空手法幾乎相同,
不過柱下岩石的造型,則是大為相同。
與觀音殿不同的
,此咸豐龍柱後刻有八仙造像,
而八仙一直是台灣民間信仰相當喜愛的題材之一,
目前所知最早刻有八仙造像的龍柱
是藏於新莊廣福宮正殿乾隆45年西元1780年的龍柱,
不過其屬於現場雕刻
,至於最早透過海運而來
則是關渡宮所藏乾隆48年西元1783年的升龍龍柱,
以上就是我所分享內容,
希望能對您在對北港朝天宮所藏龍柱有更多了解。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
廟宇裝飾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台灣廟宇傳奇故事:聽!郭老師台灣廟口說故事」介紹
訪問作者: 郭喜斌
內容簡介:
台灣廟口說書第一人郭老師
台灣廟宇集民俗工藝之大成,裝飾藝術鋪陳的歷史演義或章回故事豐富多元,卻並非人人可解。有鑑於此,作者長年收集廟宇工藝中的經典故事,透過生動淺白的賞析,讓人人都能深入了解其中衍生的意義。本書引領讀者如何從鑑賞裝飾藝術美感的角度,遍覽廟宇工藝文化,讓走入廟宇殿堂的人都能平易的接近工藝欣賞,是提供一般讀者親近廟宇民俗藝術的最佳指南。
本書涵蓋面廣泛,包括神話與神仙故事、封神演義、春秋戰國群雄、楚漢爭霸戰、大漢展天威、三國亂世英雄傳、唐宋歷史演義、西遊記、佛的故事、台灣神明傳說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如果不能親臨台灣各地廟宇,那麼就讓郭老師的說書,帶你一起紙上閱讀,遨遊歷史典故中的傳奇故事。
◎一百二十四則歷史典故與傳奇神話故事,超過三百幅廟宇與工藝照片,不出門便知廟宇精彩故事
◎台灣廟宇說書第一人,以生動淺白的文字,賞析匠師精彩的畢生創作
◎特寫廟宇裝飾藝術,集圖鑑之優點,不落俗套的圖解故事重點,人人皆可輕鬆閱聽
作者簡介:郭喜斌
台灣雲林縣人,一九六三年生,現居台北。對於人文古蹟藝術戲曲一直有著濃烈的好奇與探索的衝動,以人文書寫的角度看待這塊土地。一九九○年開始拿起筆和相機記錄屬於這塊土地上眾多廟宇的故事。不論是旅遊、生活、民俗、古蹟、文化等,都化成個人探索地方人文族群生活的題材。
著有《拱範宮傳統建築藝術》(與林敏雄合著)、《追隨媽祖的足跡》(與黃晨淳合著)、《聽!台灣廟宇說故事》(貓頭鷹出版社)、《再聽台灣廟宇說故事》(四刷後絶版,貓頭鷹出版社)、《圖解台灣廟宇傳奇故事──聽郭老師台灣廟口說故事》[圖解升級版](晨星出版)。
以推動台灣各地庄境文化自信與認同做為人生志業,宣導庄境公廟就是在地的藝術館的理念。正視台灣廟宇裝飾藝術作品諸多現象,從中汲取善良風氣的結晶,邁向「有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理想境界。
廟宇裝飾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圖解台灣廟宇戲文圖鑑:聽!郭老師廟口說演義」介紹
訪問作者: 郭喜斌
內容簡介:
廟宇說書人郭老師──精心詮釋78回栩栩動人的戲文傳說,
台灣廟宇最精彩的裝飾藝術故事演義
解讀台灣廟宇建築裝飾藝術,看見廟宇戲文故事
台灣廟宇雖承載民俗工藝大成,其中不論彩繪、剪黏、石雕、壁畫或交趾陶等工藝內涵所鋪陳的歷史演義、章回小說或舞台戲文故事卻並非人人可解,而且更多有解釋不清、解釋錯誤的導覽文本,作者長年擔任台灣廟宇說書人,踏查收集全台廟宇工藝中之經典故事,透過生動淺白的賞析,讓人人都能深入了解廟宇,將高雅的藝術語彙轉化成為貼近普羅大眾的精彩故事,或以戲曲劇情或以歷史演義,敘說廟宇本身通俗的教化功能。
近年由於廟宇本身的興頹與更生,讓過去具有源遠流長的故事因此消逝或誤植,作者長期收集廟宇裝飾藝術故事,一方面藉此提供有關維護文化資產的知識,一方面亦能保存民間故事記憶與智慧,讓台灣廟宇戲文故事與經典人物再次栩栩如生的走入社區與群眾。
作者簡介:郭喜斌
雲林縣人,長期以來關注民間藝術館──廟宇裡的裝飾藝術。郭喜斌來自農村,卻在都市遊走。中年以後,開始回頭觀察民間信仰和存在於宮殿裡的文化藝術。著有《聽!台灣廟宇說故事》(貓頭鷹出版)、《再聽台灣廟宇說故事》(先於貓頭鷹出版,後改在晨星出版《圖解台灣廟宇傳奇故事》)、《圖解台灣廟宇戲文圖鑑──聽!郭老師廟口說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