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軒學習雜誌團購 #贈品加值團
#幼兒啟蒙教材 #小一橋樑書
疫情宅在家,孩子有好好閱讀嗎? 圖書館沒得去,好在家裡每個月還能固定收到「康軒學習雜誌」餵飽我們家的小書蟲,而且期期精彩,真心覺得好慶幸!!
長時間要宅在家,特別早起床的每一天,我們約定好起床不先玩玩具,而是從書架上抽一本康軒學習雜誌閱讀,這個習慣已經持續好久,滿滿的學前版和初階版任他們挑,有時到了吃早餐時間都還捨不得拉開視線,我也會播放康軒雜誌APP讓他們邊吃邊聽音檔,兩兄弟就在餐桌上聽雜誌,聽什麼就討論什麼,多虧康軒學習雜誌豐富的知識讓他們動動腦,更製造了更多有趣的話題,「康軒學習雜誌」真是我們家不可或缺的好幫手。
我最欣賞康軒學習雜誌有著從古至今都不曾重覆的主題,孩子收到雜誌總是感覺新奇又期待,因為現在很多幼兒雜誌主題相似度太高,內容相對缺少新意,但康軒學習雜誌卻永遠提供最專業、最新鮮、最貼近生活的報導,且閱讀雜誌的同時,還搭配可以動動手的操作附件,讓小朋友實際學習體驗,也是康軒很棒的巧思喔!
🍄學前版(2-6歲適讀)
是啟蒙版本,適合學齡前幼兒入門,2-3歲建議陪讀之外多聽音檔,刺激語言發展,讓口語表達更順暢哦!每期還有注音符號專欄,搭配韻文加深記憶,慢慢建立語文基礎。隨附的STEAM貼紙遊戲書或桌遊等多元配件,更能培養邏輯、數學、科學等多元能力。
【燕子來築巢】
燕子喜歡在哪裡築巢?
燕子用什麼築巢?
燕子寶寶如何長大?
搭配附件「魔法鏡」讓孩子自行操作觀察燕子的習性,增加有趣的互動性。
【冰箱只剩一顆蛋】
雞蛋裡面有什麼?
吃蛋會吃到小雞嗎?
雞蛋的外觀有什麼不一樣?
終於知道怎麼跟孩子解釋「每天都在吃的蛋,怎麼打破了卻不是小雞?」了!
【我想知道怎麼做-不想做安全座椅怎麼辦? 】
為什麼要坐安全座椅? 導正孩子乘坐安全座椅的正確知識。
🍄初階版(7-9歲/一至三年級適讀)
是幼小銜接最適切的橋樑書,適量的圖文搭配,並增加文字敘述的份量,主題程度更適合低中年級小學生學習理解。每期有WHY博士帶孩子做生活實驗,扣合自然科學領域。英語對話單元帶領孩子學習生活英文,提升語言的生活實用性喔!
【水鳥好多腳?】【這是什麼貘?】
水面上有一隻鳥,仔細一看,圓滾滾的身軀下有好多隻腳唷!到底有幾隻腳?
可愛的馬來貘原來不是只有黑白相間的品種?視力不好嗅覺卻很靈敏?
【太空人都吃什麼食物呢】
太空人吃飯的方式和地球很不一樣,外太空沒有重力,所有東西都會飄浮,因此吃東西必備三寶喔!
🔸雜誌提供掃描QRcode,觀看更多太空人吃飯影片,超有趣的!
https://youtu.be/4zRKValrrGE
【世界的各種發明】
街上人行道一點一點一條一條用來引導視障者的「導盲磚」是「日本🇯🇵」發明的?
用來訓練空間立體結構的「魔術方塊」是「匈牙利🇭🇺」發明的?
公園裡的「攀爬架」和馬路上的「交通錐」都是「美國」發明的?
🍄進階版(10至12歲/四年級以上適讀)
高年級的孩子更適合無注音的進階版喔!進階版主要強調在地關懷與國際觀,把龐大的資訊和知識做整合,轉化成輕鬆有趣的讀本內容,讓孩子持續對閱讀保持高度興趣,有些知識連我們大人都不清楚,深夜來加強一下好適合,當然進階版也是入門知識學霸的最佳讀物!
【走進地球村-白宮大明星】
歷任的美國第一家庭養過各式各樣的寵物。現任美國總統拜登養了兩隻汪星人;第六任總統亞當斯把鱷魚養在白宮的浴缸裡;第二十六任總統老羅斯福最愛動物,曾經在第一家庭裡養蛇、獾和獨腳公雞;第三十六任總統的愛馬「通心粉」更曾經上過雜誌封面呢!
【網路購物有陷阱!】
上網買東西卻遭到詐騙,要怎麼解決呢?透過日常生活對話讓孩子瞭解網路購物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如何自保,提升理財小觀念。
【日本多火山多溫泉】
配合六年級社會科,提升高年級小朋友世界地理概念,日本溫泉歷史超過三千年,聽說泡了能治病養身,而且還有一定的泡湯步驟?
📍康軒學習雜誌每一個版本都依照適合的年齡層做主題設計,內容深淺適宜,對於想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的爸爸媽媽,每個月一本生活化又與時俱進的學習雜誌,確實可以提供孩子更多元的閱讀,爸爸媽媽也就不用花太多時間思考該餵養孩子什麼樣的知識內容才算足夠,康軒都幫我們準備好了!
💡一直以來艾妃開的康軒團都是常態團,也就是隨時隨地都可以來留言詢問方案,而且「全面升級」為「贈品累進式的加值方案」,即使訂一年也比外面訂閱更超值,訂兩三年加碼多更多,最高等級三年贈禮根本滿載而歸啊!
🔸團團精彩可期
https://www.facebook.com/109905487177796/posts/293640785470931/
https://www.facebook.com/109905487177796/posts/225981198903557/
📢全台統一訂閱價,艾妃讓官方方案再升級,加值的團購贈品更豐厚唷!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學前版:一年期5400元/兩年期10800元/三年期16200元
🌈初階版:一年期6480元/兩年期12960元/三年期19440元
🌈進階版:一年期6480元/兩年期12960元/三年期19440元
(全額匯款或刷卡無息分期3/6/9期)
⭐️任何時候想知道當前最新的「加值版團購方案」多送了什麼好康?
⬇️⬇️⬇️⬇️⬇️
⛱現訂戶歡迎來抬槓聊天
⛱新訂戶/續訂戶可直接留言或私訊粉絲團
⛱告知➡️新訂/續訂,年齡,版本⬅️
沒有萬能小編!
艾妃媽咪本人一一親自回覆💗
#艾妃媽咪康軒團 #加值團購
#康軒雜誌開心讀
康軒社會六上第二單元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林蒲願景主題式工作坊
#第二場
#新聞稿
【民間版大林蒲遷村願景配套出爐 罕見官民深入對話】
公民團體「高雄好過日協會」和「熱吵民主協會」為延續6/23、24「大林蒲願景工作坊」的討論成果,再續7/27對遷村安置補償以及公民參與的討論熱度,於8/3繼續辦理「主題式工作坊」。針對大林蒲遷村安置的「社福醫療」、「經濟工作」、「文化教育」面向作進更詳細的討論,提出具體的民間版配套方案。本次活動邀請到高雄市政府代表,由勞工局前鎮就業服務站站長黃蕙茹與會,和民眾討論如果遷村,要如何保障民眾就業工作權益,也是遷村爭議中,罕見官方代表和民眾就政策一同深入討論的場面。
針對社福醫療資源的規劃,民眾提出「社區多功能活動據點結合社區整體照顧體系」的政策訴求,認為無論遷村與否皆能執行。具體規劃有,期望由社區整體照顧體系的A級單位進駐社區經營長照據點,藉此屏除地方派系資源壟斷或扞格;其財源可以由空汙基金支應,並招募並培訓了解社區需求的在地住民擔任照顧服務員,協助服務社區居民。另外,在醫療部分,因長健康長期遭受汙染,希望有關單位能夠有長期的健康追蹤計畫。
在經濟工作方面,民眾認為政府如果要遷村,需要先做「社會衝擊影響評估」。特別需針對社區的工作就業、產業型態作調查,了解遷村可能帶來的社會影響衝擊。另外,就業服務站的服務過去是被動的角色,針對遷村可作「專案處理」,對工作狀況造冊管理,主動協助民眾轉業、就業或開業。此外,民眾也建議,遷村後在開業的部分,可以給與營利所得減免,降低對商家的生計衝擊。
在文化教育方面,居民提到鳳鼻頭遺址與駱駝山系下的戰備隧道,是需要保存的地方文化資產。居民訴求,如果遷村希望有文化園區,在尊重歷史記憶的前提下,以「黑色文化資產」的概念出發,紀念社區發展、遷村歷史、紀錄環境汙染跟傷害、撫平居民傷痛,其內部可以有口述與影音的保存紀錄,提供五感體驗給參觀的民眾。此外,居民也希望辦理紀念活動、由民眾編寫刊物忠實記錄。
與會的嘉南藥理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兼系主任謝聖哲表示,社區提出的願景或點子要獲得政府支持並樂於採納推行,需要考慮到民眾可取得、可利用、可負擔以及政策可執行,在堅持理念與無奈現實之間找出解套,訴求達成與落實的可能性就能提高。
屏東大學社會發展系助理教授林育諄認為,假如要遷村,應該是追求良好的居住環境跟生活品質,空間規劃應該回到「以人為本」作規劃,包含居住型態、就業、交通、休閒都需要考慮。他特別說,未來遷村的計畫單元上,可以連同原本紅毛港遷村計畫所欠缺的公共機能一起考慮、一併補足。
文藻外語大學國際事務系助理教授李宇軒表示,近年來從紅毛港、大五金街、大溝頂、果菜市場拆遷案件等,讓高雄人對拆遷案件並不陌生。他認為保存文化,不是蓋一個假的文化園區,重新組裝文化屍塊;而是透過大家造勢、湊熱鬧、參與在地各式行動,方才可以跳脫以觀光預算作文化保存的想像。
高雄市政府勞工局前鎮就業服務站站長黃蕙茹表示,很開心可以參加這樣的討論會議,也提供相當多既有的政策服務,民眾可以透過網路或臨櫃的方式找到就業服務相關資源。針對大林蒲的狀況,她說假如未來有遷村,就業服務站絕對可以用「專案服務模式」,由勞工局及就服員協助統籌,提供失業者訓練、轉業甚至輔導創業。
高雄好過日協會理事長陳信諭表示,本次會議有兩項重大斬獲。第一個是,這是遷村爭議中,罕見官方代表和民眾理性對話的歷史性場面,顯示官方和民眾是可能有機會坐下彼此來好好協商的,也感謝勞工局參與。本次活動突顯沿海六里的民眾既能夠集會抗議,也可以公共討論,充分展現民眾靈活的公共參與策略。第二是,透過讓民眾和專業人士進行意見交換,提出具體配套,彰顯民眾是有能力一起作成政策規劃的。他對市政府呼籲,切勿漠視民眾討論的成果,也再次希望府方持續展現和民眾溝通的誠意,出席參加後續的活動。
臺灣熱吵民主協會理事長林心乙則說,期待藉由一次次的工作坊活動,和民眾一起熟悉公共討論,發展出更具體的行動方案。另外,她表示本次活動會繼續擴大社區和外的連結,持續拜會更多公民團體、邀請學者專家,讓遷村爭議獲得更多的關注。
#共同願景計畫書的連結
https://goo.gl/eQtXMt
* 報名資格:
在地居民、公部門及專家學者、一般民眾
●主題三
環境污染防治及交通改善
【地點】:高雄講師工會(高雄市苓雅區光華一路12號12樓之2)
【時間】:8/10(五)18:30-21:30
【人數】:20人
(民眾約12-15人、公部門及專家學者約5-8人,視邀請狀況調整)
報名連結:https://goo.gl/nJzXq2
攝影:陳奕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