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走進地方:談「地方文學獎」 ◎責編/宇路
在談「地方文學獎」之前,要先說什麼是「地方」。「地方」是人文地理學中的重要基本概念,很簡要的說,它包含了「空間」、「地景」以及「地方感」三個要素,更廣泛而言,在一個地理範圍內,其自然環境、人為建物等物質條件,以及語言文化歷史、政治社會、人與空間的互動和人賦予空間的特殊意象意涵等社會建構,都包含在「地方」這個概念當中。(註一)
對於「地方」一詞有認識後,再說到文學。在台灣,所謂的「地方文學」或說「在地書寫」,這樣的文字可能在日治或更早在清代就已經開始,然而有意識地將地方的自然、人文、歷史書寫進文學作品,自台灣本土化運動後才大量發生。至一九九〇年代,各地縣市政府因應這股風潮,陸續舉辦地方鄉土文史誌、縣市文學獎(註二),時至今日,除了臺北、新北、臺中、打狗鳳邑(高雄)等大城市的文學獎,亦有竹塹(新竹)、夢花(苗栗)、蘭陽(宜蘭)、磺溪(彰化)、雲林、桃城(嘉義)、南瀛(臺南)、菊島(澎湖)、浯島(金門)、馬祖、後山(花蓮及台東)、玉山(南投)、大武山(屏東)文學獎等,幾乎都以該縣市舊地名或特色為命名,惟桃園以知名台灣文學人物鍾肇政命名,也有非縣市政府舉辦的小區域文學獎,如阿里山文學獎。這些地方文學獎,以投稿者資格限制(當地戶籍及就學就業身分)或是主題限制,即便無硬性的主題限制,書寫該地方相關的主題也較具評審優勢。
地方文學獎的制度,也造成了部分投稿者「鑽漏洞」的現象發生,經過內容模糊化、替換關鍵字等處理,就能將原本投稿甲縣市的作品投稿至乙縣市,加上地方文學獎的得獎門檻通常較全國性大型文學獎低,而有「爸爸分身」和縣市文學獎獎棍名單這樣的情況發生。(註三)但是,地方文學獎是否就沒有優秀的作品?倒也不盡然,況且一篇文學作品本來就不會只有一個主題,以李家棟於後山文學獎的得獎作品〈環礁裡的提琴〉為例,書寫綠島政治歷史事件,假設有報刊雜誌或獎項徵稿「白色恐怖」主題,只要不違反一稿多投和不可抄襲的原則,依然可以投稿,而相類似的白色恐怖事件,也不會只有在綠島上發生。
在每個縣市都有至少一個文學獎的今天,或許我們該思考的不是如何阻止獎棍狂掃地方文學獎,而是去思考究竟何謂地方?如何在文學作品中凸顯在地性,乃至於讓讀者在文學作品中,讀到「地方感」並產生地方認同?我想這才是最根本,能讓文學走進地方的方法。
註一:參考《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Place: A Short Introduction),Tim Cresswell著,徐苔玲、王志弘譯,2006年,群學出版。
註二:參考Youtube影片「一個人的散文裡面有好幾個爸爸?為何文學獎難以阻止『獎棍』」,來源《朱宥勳使出人生攻擊!》頻道,影片連結:https://youtu.be/f7_JCpT09iI。
註三:同註二。
--
美編、圖片來源:靖涵 https://www.instagram.com/c__nh_n/
--
|#關於文學獎的不重要冷知識|
2002年府城文學獎新詩正獎,其中一行只有14個「哈」和12個連在一起的驚嘆號!!!!!!!!!!!!
——By 小編A
#地方 #縣市 #地方文學獎 #地方感 #在地認同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3/20210301-2.html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學校沒教的藝術史:用家常菜向26位藝壇大師致敬」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潘家欣 內容簡介: 一部「非典型」+「被遺忘」的臺灣美術史 看臺灣美術運動,如何從臨摹水墨畫、走向獨創風格;潮到出水、出國比賽! 原「方格子」(VOCUS)同名專欄‧...
府城文學獎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2019-07-16影音檔
作者粉絲頁: 潘家欣 PAN, chia hsin
出版社粉絲頁: 大寫出版 Briefing Press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學校沒教的藝術史:用家常菜向26位藝壇大師致敬」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潘家欣
內容簡介:
一部「非典型」+「被遺忘」的臺灣美術史
看臺灣美術運動,如何從臨摹水墨畫、走向獨創風格;潮到出水、出國比賽!
原「方格子」(VOCUS)同名專欄‧增訂完整版。
臺灣美術的文藝復興,多元文化衝擊下的島嶼天光!
★坊間最完整1895~1945全紀錄;
★史上唯一首度130幅原作獨家授權;
★24+2位先驅藝術家用作品說人生故事。
你可明白,這些既熟悉又陌生名字的背後故事?
石川欽一郎──作育英才;臺灣西洋美術的教父。
李石樵──前衛寫實;和村上春樹同樣是長跑迷。
陳澄波──愛妻愛女;具有當時少見的性平意識。
廖德政──溫柔文青;目賭廣島原爆的藝術天才。
李梅樹──吾愛吾鄕;既畫圖又建廟的跨界NO.1。
陳庭詩──抽象現代;《悲情城市》男主角的原型。
該如何讓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理解──
被大時代遺落的藝壇菁英,他們的重要性與歷史定位?
前輩美術家們的青春,與我們一般無二。但是執著獻給藝術的美好年華,就這麼湮沒在戰亂與典範轉移的時代中……。
時間拉回臺灣殖民時期。日本欲藉著國民教育體系、舉辦畫展等懷柔手段收攏民心,因此由臺灣美術教育的靈魂人物──石川欽一郎,開啟了臺灣美術史的序幕。由黃土水作為赴日習畫第一人,並陸續由廖繼春、顏水龍、陳植棋、李石樵、陳澄波、李梅樹、郭柏川、陳德旺、洪瑞麟、廖德政等人前往「內地」學習繪畫,充分奠定了臺灣美術運動的堅實基礎。
讀一場世人遺忘的歷史記憶
煮一桌淡中有味的常日生活──
為重拾這段空白的藝術史,本書仔細爬梳日治時期至臺灣光復後這些美術家的生平;深入剖析其創作風格與歷史定位,還原當時藝壇的真實樣貌。同時與台菜的色香味相集結,勾勒出令人臆想近百年前的人生餘味,向本土先驅創作者曾經燦爛、始終美好的滄浪人生致敬!
透過觀看日治時期藝術家的人生,能讓生活在當代的人們瞭解──
我們究竟錯過了多少美學的、歷史的、文化的,甚至飲食的臺灣?
如果陳澄波還活著,我想問他赴日留學最想念的食物是什麼?
如果李梅樹還活著,我想問他最能代表故鄉的美食,可是金三峽牛角麵包?
如果郭雪湖還活著,我想問他自習學畫時,往返圖書館路上都吃些什麼?
如果倪蔣懷還活著,我想問他退居幕後,心中又是何種滋味?
作者簡介:潘家欣
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現任美術教師。《職校美術》(育達文化,乙版)作者,曾出版《負子獸》《失語獸》《妖獸》等詩集;2018年主編詩選《媽媽+1:二十首絕望與希望的媽媽之歌》。2007年獲府城美展水墨類入選、南瀛藝術獎東方媒材佳作;2009年府城文學獎新詩首獎、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
擅長以剪紙、文字、繪畫媒材進行跨領域的多元創作。現居臺南,過著教學、藝術創作與寫作多軌並行的斜槓人生。
府城文學獎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獨佔 ◎栩栩
沒有島
沒有風車
沒有琥珀深埋於露水
我永夜的窗外沒有流星
沒有詩中盤旋的夜梟
沒有船隻
沒有浮標沒有水雷
沒有加害者與被害者
海浪從最遙遠處湧過來了
冰涼的微弱的凹陷
早已沒有了聲響
沒有
我什麼也沒有給你
--
◎作者簡介
栩栩(吳宣瑩),台南人,現暫居於淡水竹圍。偏愛夜晚,偏愛手工業,偏愛太宰治:「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曾獲府城文學獎、教育部文藝獎、懷恩文學獎、台積電青年詩獎、X19 全球 華文詩獎等。Email:excubitorium@gmail.com。
--
◎小編洪紹賞析
當七年級逐漸登上舞台,我私藏的未出書的好詩人名單也越來越少啦。在這份名單裡,栩栩是我認為最好的女詩人。
讀起〈獨佔〉,每一個心靈的圖像在詩行裡浮現,又被「沒有」給取消。語言能固定什麼呢?或許栩栩正深知語言所可描述之物象的固定之困難,所以在這首情詩裡乾脆便放棄了,藉由相似的語法堆疊,讓這首詩的閱讀體驗如同海浪不斷起伏,前浪碎成浪花,後浪又一湧而上的內心動搖。
而栩栩選用的意象大多別具意義,例如「島」,在心靈運作的海洋顯然暗示著某種牢靠且安定的事物。「風車」與「島」沒有很好的聯繫,僅透過前綴詞「沒有」來推展節奏,但沒有「風車」,是否有風?栩栩沒有回答,只是留置懸念,讓詩行繼續進行。當首段走到末三行,搜尋歷史、驚喜、具備生命意義的象徵而不可得,這讓窗外的「永夜」更深刻了,整首詩的感情,被壓縮得深沉深刻。窗內外已無分別,內心已是永夜。
次段講述在這段感情的關係,一樣是三個沒有開始:「沒有船隻/沒有浮標沒有水雷/沒有加害者與被害者」,彷彿在目睹氣氛肅殺,卻看似平靜的永夜之海。沒有船隻是持續不被打破,且不知持續多久的寂靜狀態,次句看起來像是補充,又別具意涵:沒有浮標沒有水雷,那為什麼沒有船隻?沒有船隻,沒有正面的浮標、負面的水雷,這心靈投射出的海,似乎也呈現了某種無人工造物的純粹。那是什麼呢?「沒有加害者與被害者」,理智知道如此,卻沒辦法克服的對自己的傷痛。
是這樣,我們才能理解「海浪」動作的意涵。永夜的寧靜被打破,海浪從無限遙遠處淹沒自我,讓古井無波的情感世界遭受貼身的傷害。末段看起來更像海面上消散中的幾個殘餘氣泡⋯⋯愛情變得很絕望。透過「沒有」,詩人如橡皮擦般擦去每一個浮現過的意象,而這不斷取消事物的手法,終於讓所有流逝帶來的痕跡,在最後浮現出來。
這是一種最後什麼都留不下的獨佔,已無法確認在對方心裡自己的位置和意義⋯⋯但我獨佔這些因你而生的哀傷,那是純粹屬於你我的記憶,沒人能共享。
--
美編:李昱賢
圖片來源:李昱賢
#栩栩 #獨佔 #府城文學獎 #教育部文藝獎 #懷恩文學獎 #台積電青年詩獎 #X19全球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七年級詩人 #洪紹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9/03/20190312.html
府城文學獎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學校沒教的藝術史:用家常菜向26位藝壇大師致敬」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潘家欣
內容簡介:
一部「非典型」+「被遺忘」的臺灣美術史
看臺灣美術運動,如何從臨摹水墨畫、走向獨創風格;潮到出水、出國比賽!
原「方格子」(VOCUS)同名專欄‧增訂完整版。
臺灣美術的文藝復興,多元文化衝擊下的島嶼天光!
★坊間最完整1895~1945全紀錄;
★史上唯一首度130幅原作獨家授權;
★24+2位先驅藝術家用作品說人生故事。
你可明白,這些既熟悉又陌生名字的背後故事?
石川欽一郎──作育英才;臺灣西洋美術的教父。
李石樵──前衛寫實;和村上春樹同樣是長跑迷。
陳澄波──愛妻愛女;具有當時少見的性平意識。
廖德政──溫柔文青;目賭廣島原爆的藝術天才。
李梅樹──吾愛吾鄕;既畫圖又建廟的跨界NO.1。
陳庭詩──抽象現代;《悲情城市》男主角的原型。
該如何讓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理解──
被大時代遺落的藝壇菁英,他們的重要性與歷史定位?
前輩美術家們的青春,與我們一般無二。但是執著獻給藝術的美好年華,就這麼湮沒在戰亂與典範轉移的時代中……。
時間拉回臺灣殖民時期。日本欲藉著國民教育體系、舉辦畫展等懷柔手段收攏民心,因此由臺灣美術教育的靈魂人物──石川欽一郎,開啟了臺灣美術史的序幕。由黃土水作為赴日習畫第一人,並陸續由廖繼春、顏水龍、陳植棋、李石樵、陳澄波、李梅樹、郭柏川、陳德旺、洪瑞麟、廖德政等人前往「內地」學習繪畫,充分奠定了臺灣美術運動的堅實基礎。
讀一場世人遺忘的歷史記憶
煮一桌淡中有味的常日生活──
為重拾這段空白的藝術史,本書仔細爬梳日治時期至臺灣光復後這些美術家的生平;深入剖析其創作風格與歷史定位,還原當時藝壇的真實樣貌。同時與台菜的色香味相集結,勾勒出令人臆想近百年前的人生餘味,向本土先驅創作者曾經燦爛、始終美好的滄浪人生致敬!
透過觀看日治時期藝術家的人生,能讓生活在當代的人們瞭解──
我們究竟錯過了多少美學的、歷史的、文化的,甚至飲食的臺灣?
如果陳澄波還活著,我想問他赴日留學最想念的食物是什麼?
如果李梅樹還活著,我想問他最能代表故鄉的美食,可是金三峽牛角麵包?
如果郭雪湖還活著,我想問他自習學畫時,往返圖書館路上都吃些什麼?
如果倪蔣懷還活著,我想問他退居幕後,心中又是何種滋味?
作者簡介:潘家欣
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現任美術教師。《職校美術》(育達文化,乙版)作者,曾出版《負子獸》《失語獸》《妖獸》等詩集;2018年主編詩選《媽媽+1:二十首絕望與希望的媽媽之歌》。2007年獲府城美展水墨類入選、南瀛藝術獎東方媒材佳作;2009年府城文學獎新詩首獎、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
擅長以剪紙、文字、繪畫媒材進行跨領域的多元創作。現居臺南,過著教學、藝術創作與寫作多軌並行的斜槓人生。
府城文學獎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天啊!我們撿到一把槍」好書介紹
專訪作者: 陳榕笙
內容簡介:
小琴和弟弟小彥在家裡通往三樓樹屋的樓梯撿到一個黑色包裹,打開裡面竟然裝著黑得發亮的一把槍,姊弟倆怕被人發現還幫它取了一個暗號「小黑」。才剛出獄的叔叔就住在三樓,但叔叔需要槍做什麼呢?叔叔會不會被栽贓陷害,像電影演得一樣,被黑吃黑?但這麼認真工作,不抽菸不喝酒,努力慢跑維持正常生活的叔叔,怎麼會跟來歷不明的槍扯上關係?但把「小黑」交出去,又擔心可能會害叔叔被抓去關……小琴和弟弟其實都不相信叔叔會是壞人,他也不會帶壞任何人,到底小琴和小彥該怎麼做才對呢?
新版特邀閱讀老師黃愛真撰寫延伸閱讀,引導孩子深入故事,動動腦想一想,體驗不一樣的生活經驗。
本書特色:
★少兒文學名家朱曙明、林玫伶聯合推薦。
★本書榮獲第18屆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榮譽獎、第33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增訂新版特邀閱讀老師黃愛真撰寫延伸閱讀。
作者簡介:陳榕笙
一九七九年出生於台南,目前從事寫作與教學工作。
寫作文類以短篇小說、兒童文學為主;曾獲福報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南瀛文學獎短篇小說及兒童文學首獎、府城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等三十餘獎項,著有《沒人出海捕魚》、《天哪!我們撿到一把槍》、《珊瑚潭大冒險》、《貓村開麥拉》、《如何拍攝靜止的閃電》、《孤狗少年》、《麻達快跑》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