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好亮上學之前,我最喜歡分享的單元是 #在家也很蒙特梭利 跟孩子食物備置看起來療癒,孩子更樂意多吃幾口,食慾食育一次搞定。
💡有這個時期認識我跟亮亮的讀者嗎?
今天在教養群有媽媽聊到,上幼兒園後如何避免掉不願意讓孩子吃的NG零食呢?
這個問題亮亮剛開始上學我也好在意,在挑選幼兒園時把「同學生日會」放在必談問題中😆
後來我發現,小時候接受過食育的孩子,並不會有糖果就放縱的吃,反倒理解為什麼不適合吃而選擇吃一點點就好。
亮亮在今年萬聖節拿到整籃糖果,只拿起一根棒棒糖問我他可以吃嗎?在我同意後舔了幾口就放下來。
「亮亮不吃了嗎?你一直都喊著想要吃看看棒棒糖呢!」
『吃夠了!』
「亮亮不喜歡棒棒糖嗎?」
『喜歡,甜甜的好吃~但是我只有三歲不用吃那麼多』
🔸lingumi 超值優惠團:https://pse.is/3cf27z
🔸大V好魚:https://pse.is/3ad4sp
🔸兒童實木成長餐椅及餐桌理念:https://bigv.com.tw/kid2youth/
🔸離乳食神器,小V鬆餅機:https://pse.is/3b952v
🔸康軒學習雜誌蒙芽開賣,二月不分到期日皆可續訂,是很棒的書展方案喔:https://pse.is/3chys4
幼兒讀本與五感體驗(附雙語劇場版音檔): https://bigv.com.tw/smart/
邏輯力是一切的基礎 https://bigv.com.tw/knsh-2/
大V選書 https://bigv.com.tw/knshbook/
在我的理念中,尊重是第一要訣。
尊重孩子不代表你要順從孩子,而是把孩子當成平等的,告訴他你的擔心,為什麼不適合呢?
讓孩子知道媽媽不給他吃是有其原因,而非單純的制止而已!
想一想,如果有人不告訴你原因,就直接跟你說「不可以xxx」你是不是也會覺得為什麼不可以?憑什麼你說了算?
另一點好重要的是,你是否以身作則呢?
當你口口聲聲告訴孩子零食多麼不好,卻一口一口送進嘴裡,這是相當矛盾的!
我覺得用產品大類告訴孩子,糖果、餅乾不能吃,不如翻過來告訴孩子,是因為這些看不懂的添加物,所以我們不吃。
「媽媽告訴你這個餅乾後面的成份寫了什麼,裡面有好多連媽咪都不認識的,碳酸氫鈉(膨脹劑)如己二烯酸(防腐劑)食用色素.....」
「亮亮記得跟媽咪做餅乾需要什麼材料嗎?」
『麵粉、雞蛋、奶油還有很~~~多葡萄乾!』
親愛的寶寶,我願意陪你嚐遍世界上的酸甜苦辣。
只有在理解、自我體驗之後,才能知道什麼是心之所向啊~
「高糖效應 sugar high 」
我常提到水果是天然糖果不建議吃多,這在許多媽咪看來會覺得有點可怕,常常孩子正餐吃不好時許多人選擇用水果代替正餐,認為有吃總比沒吃好(也覺得水果是營養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我則是認為吃的正確比吃進去多少來的重要,孩子如果都吃不好了一昧提供他喜歡的食物不是正解啊~我們應該要多樣化的鼓勵孩子嘗試!
🌟許多人都覺得亮亮情緒很穩定,算是專注度高的孩子,我覺得這跟限糖(醣)有相關性。
在網路上可以查到「糖不會讓人high,添加物才會」的文章,而且還是醫生寫的👉 https://goo.gl/JYdJxB
個人經驗(生酮飲食三個月瘦10kg)是低糖(醣)飲食讓胰島素平穩,頭腦比較清晰情緒相對穩定,我相信自己的親身經驗,所以選擇攝取限量水果,盡可能自己製作烘培品減少外食避免過多添加物,你也可以親身試驗後再替孩子做選擇。
在學術研究上難免會遇到「偏頗」,像是「脂肪」在以前是被大量打壓的,至今還可以看到許多人擔心使用油脂會造成心臟病等等疾病,但這是美國糖業當時收買科研論文以弱化糖類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聯,並直指飽和脂肪(saturated fat)是這類疾病唯一的罪魁禍首。 👉 https://goo.gl/v0ryqZ
#好亮育兒日誌
幼兒飲食論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如果說2018年比爾蓋茲大力推薦的暢銷書《真確》,破解了人們對於「世界進步數據」的迷思,那在《#真正的快樂處方》這本書裡,作者以龐大的醫學研究為基礎,試圖破解人們對於「大腦健康科學」的迷思。
部落格圖文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real-happy-pill/
.
《真正的快樂處方》這本書的作者是有「瑞典國民醫師」美譽的精神醫學專家安德斯.韓森(Anders Hansen),發表超過2000篇以上的醫學論文,至今出版過多本關於「大腦」的書籍。他在TED發表的演說「為什麼大腦是為了運動而生」則涵蓋了這本書的內容。
作者從現代神經科學的角度出發,闡述了這個鮮為人知的事實:「我們能幫助大腦和身體最重要的事就是運動」。運動不只能讓身體機能更健康,它對大腦的影響力其實遠大於我們的想像。這也是一本在探討運動如何影響大腦的書。
.
【為什麼大腦是為了運動而生?】
.
這本書的論點很簡單明瞭:人類百萬年來身體和大腦的演化速度,遠不及科技進步與生活模式的改變。我們使用的是「生活在數位時代的石器大腦」,比起久坐不動的現代人,我們的身體與大腦其實是生活在大草原上的狩獵者。
如果將人類歷史濃縮成一天24小時,在午夜前20分鐘(23:40:00)進入農耕時代之前我們都是狩獵者。直到午夜前20秒(23:59:40)我們才進入工業時代。到了午夜前一秒鐘(23:59:59)人類才進入網路時代。
現代人類與數萬年前的狩獵者,基因都是相同的,擁有一致的大腦結構。大腦並不知道世界已經變得不一樣了,它還活在草原上,所以你多動一點,它就會運轉得更好。除了人們熟知的運動有益身體健康之外,以下整理七個運動對大腦帶來的額外好處。
.
#1運動可以紓解壓力與增加抗壓力
.
人類在面對危險的時候,大腦會讓你心跳加速、知覺敏銳,整個人會進入一種備戰狀態,也就是心理感受到的「壓力」。至少每週進行兩到三次的運動,讓身體與大腦知道心跳加速不會帶來恐懼,而是迎向正面積極的變化。
從緩解壓力的角度來看,有氧訓練比重量訓練更有效。至少進行二十分鐘的有氧訓練,如果耐力更好的人,可以延長到三十至四十分鐘。運動也會教導身體不要對壓力反應過度,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抗壓能力。
.
#2運動能讓注意力更集中
.
運動會讓大腦產生一種專注的效果,你可以想像成狩獵者在外出打獵的時候,運動會促使獵人提高專注力、提升敏銳度,進一步增加打獵成功的機率。作者還指出久坐不動的嚴重後果,是思考會變得越來越遲鈍。
為了達到提升專注力的目標,作者的建議是最好在早上運動。藉由運動提升的專注力,在幾個小時後會逐漸衰弱,大部分的人需要在白天集中注意力,而不是在入睡之前。而且能跑步就不要散步,相對激烈的運動對於提升專注力有明顯的效果。
.
#3運動能緩解憂鬱症的情緒
.
對於輕度或非臨床憂鬱症狀,運動與藥物一樣具有療效,而且更沒有副作用。作者建議每週至少跑步運動三次,每次四十五分鐘,而且要達到明顯的效果,至少要持續運動六週以上。
但是對於臨床憂鬱症與有自殺念頭的患者,仍需醫生與藥物的協助,並不是依靠運動就可以完全停止服藥。只是,這並不是一個「運動和吃藥哪個比較好」的問題,經常保持運動習慣,除了能預防憂鬱症,還可以提高抗壓力。
.
#4規律運動有助於提升記憶力
.
人類的大腦大約由一千億個細胞組成,在人類的生命週期裡超過25歲之後,以每秒損失10萬個腦細胞的速度萎縮,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越年長記憶力越差。實驗結果顯示,運動能減緩大腦萎縮的速度,持續運動的大腦會比不運動的大腦還要年輕許多。
正確的運動時間是在學習前或者學習中,你不需要將自己運動到精疲力竭,只需要鬆鬆散步和慢跑,然後再進入學習狀態就有助於記憶力的提升。根據研究,規律且持續的運動,的確能活化大腦對於記憶力的區塊。
.
#5.運動是提升創造力的妙方
.
作者打破一個迷思「人所處的環境可以激發不同的思考方式」,根據實驗結果指出,在不同環境散步的人們,與在跑步機上散步的人們,提升創造力的程度是差不多的。所以重點不是環境的差異,而是你有沒有真的開始運動。
跑步或進行同樣活動量的運動,是提升創造力的最佳方式。散步也很好,只是效果不會這麼顯著。至少跑步二十分鐘以上,之後會感覺到運動對創造力的影響,效果持續大約兩個小時之久。同樣地,不要讓自己精疲力竭,那樣的效果反而不明顯。
.
#6運動對幼兒與兒童的影響
.
短時間、高強度的運動對於幼兒、兒童、青少年都很重要。在活動二十分鐘後,閱讀理解力和專注力就會提高。保持持續的運動習慣可以產生持久的效果,獲得更強的算術能力、更高的創造力、更好的執行力。
還有另一種影響是關於孩子對於壓力的反應。作者透過一個實驗結果指出,配戴計步器的兩個對照組,運動與抗壓力明顯相關。缺乏運動的孩童對壓力表現出強烈的反應,反而有運動的孩童在算術和演講的高壓環境下比較平靜,表現提升了許多。
.
#7運動能減緩老人失智症
.
作者透過實驗結果打破一個常見的迷思,也就是基因對於失智的影響,遠小於運動的好處。每天散步的實驗組,降低了40%的失智症罹患率。需要擔心得失智症的是那些久坐不動的人,而非父母或祖父母患有失智症的人。
還有一種說法是「接受教育可以預防失智症」,這也被研究數據給破解。作者指出在世界各地那些特別長壽的村落,人們保持社交活動、控制飲食熱量,最重要的是他們經常運動。儘管教育程度平均偏低,但是記憶力卻比都市區域的人們高出許多。
.
【後記:最好的解藥通常都很簡單】
.
根據書中龐大的研究結果指出,運動可以活化大腦,讓你更專注、更有創意、減少焦慮和壓力、增加記憶力、讓心理更健康,甚至提高智力。缺乏運動會讓人變得焦慮、悲傷、難以集中注意力,當今很多心理問題都源自於缺少運動。
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也不斷想起另一本《為什麼要睡覺?》談睡覺好處的書,兩本書的結論引出了我這段感觸「最好的解藥通常都很簡單」。現代人活在繁忙高壓的環境下,向外尋求特效藥和各種解方,卻常常忽略最自然有效的簡單方法:「運動」和「睡覺」。
最後,推薦《真正的快樂處方》這本書給遲遲提不起勁開始運動的人,你可以從作者用白話文解釋大腦科學的角度,深度認識運動為什麼對大腦有這些顯著的影響,重整心態和擬定自己的運動策略。還在猶豫嗎?Just do it!
幼兒飲食論文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公害的原點」(公害の原点):重金屬「鎘」吃多恐傷腎!
公衛史上震撼人類的重大公害疾病「水俁病」【註7】,是日本四大公害疾病之一,由有機水銀引發的汞中毒性中樞神經疾患,被日本稱為「公害的原點」(公害の原点)。
1956年左右於日本熊本縣水俁灣附近發生,確認後依地得名。水俁病患者會有手足麻痺、步行困難、運動障礙、失智、聽力及言語障礙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引發例如痙攣、神經錯亂,最後死亡。發病起三個月內約有半數重症者死去,孕婦和胎兒也會受到影響,而至今仍未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註1】
■食米的鎘限量0.4ppm,嬰幼兒米製副食品的鎘含量標準則是0.04ppm:民眾憂心滿周歲吃米是否安全:日前消基會召開記者會指出抽查20件嬰幼兒米製副食品中,其中4件驗出重金屬鎘含量,超過衛生福利部訂定之限量0.04ppm,引發許多家長的擔憂。特別是因為嬰幼兒發育不完全,吃到含有鎘的食物,可能會嚴重刺激腸胃,導致嘔吐和腹瀉嚴重可能傷腎。
■鎘存在於自然界元素!環境受污染可能吃下含鎘的食材
鎘是自然界中的元素,如果環境中受到污染,生長出來的植物、動物、魚類等,都有可能會因為透過食物鏈轉移,最後累積在生物體上。
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名譽教授張尊國表示:「由於臺灣未受污染農地所生產的糙米,鎘平均濃度為0.06 ppm,業者所使用的本土原料米中鎘含量在0.1ppm屬於正常,也合乎0.4ppm的標準。」
「然此次事件最主要的關鍵在於這些受測的嬰幼兒米製副食品主要原料為米,且米在產品中的成分佔比可能高達八、九成,因此這些嬰兒食品要符合標準必須慎選原料,否則產品必然超標。」張尊國解釋到。【註2】
■種植環境不良,易受到重金屬影響
米飯是台灣人最常吃的主食,嬰幼兒的副食品亦常用米作為原料,若種植環境不良,稻米中可能含有鉛、鎘、砷或汞等重金屬,而嬰幼兒和兒童由於身體尚未發育成熟,因此比一般成年人更容易受到這些重金屬的傷害。這些重金屬會對嬰幼兒和兒童造成腎毒性、生殖毒性、神經毒性等,可能使嬰幼兒和兒童有貧血、智能發育遲緩等症狀。
■微量重金屬長期服用恐傷腦
根據2011年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刊登於《食品科學》(Food Chemistry)期刊的「High concentrations of essential and toxic elements in infant formula and infant foods — A matter of concern」研究指出,知名品牌Organix、喜寶(Hipp)、雀巢(Nestle)、Holle的嬰幼兒食品,皆被瑞典科學家驗出含有微量重金屬。
其中Holle牌有機米糊被檢出7.3ppb的砷、0.38ppb的鎘及0.26ppb的鉛,這類嬰兒食品的重金屬來源,可能是原料農作物在種植過程中,由土壤和水中吸收重金屬,再加上稻米吸收砷的能力,約為其他穀物的10倍等特性,導致所製成的嬰兒食品含砷、鎘及鉛等重金屬。
根據2019年刊登於美國《消費者報導》的「我的嬰兒食品裡面有什麼?」全國性調查研究指出,全美168件嬰兒食品中,95%皆檢測出1~4種重金屬,檢出率由高至低分別為鉛(94%)、鎘(75%)、砷(73%)、汞(32%)。
該報告的共同作者《健康的嬰兒光明的未來》的研究主管指出,這些重金屬尚無已知的安全濃度,長時間在嬰兒飲食中累積的量,身體雖可代謝排出部分重金屬,但是當它們在體內循環時,會造成傷害。該研究指出,可能造成嬰兒的智商降低,並有發展遲緩、學習力和注意力降低的問題。
另外,2019年刊登於《食品科學最新觀點》(Current Opinion in Food Science)的「嬰兒食品和嬰兒配方奶粉中無機污染物的出現與測定」研究指出,因為他們的發育不成熟和高食物攝入量/體重比,嬰幼兒孩童更容易受到有毒重金屬的傷害,最不利的影響包括:貧血、腎毒性、發育和生殖毒性、較低智商和神經毒性作用。論文中提供穀物類嬰兒食品的限量標準,無機砷(美國)為0.1ppm、鉛(歐盟)為0.05ppm、鎘(歐盟)為0.04ppm。【註3】
■影響孩子智力與神經的五大重金屬
毒性重金屬無處不在,可經由食物、飲水、呼吸…等方式進入人體,金屬對人體的累積性危害,往往需要10~20年才會顯現出來。有些重金屬在進入人體後,會累積而導致慢性中毒,在臨床上會造成一些疾病或症狀如下:
▶ 鉛中毒:
會引發貧血、神經肌肉麻痺、兒童鉛腦症或智力較差、腎臟損傷及腹痛等消化道症狀。
▶ 汞中毒:
會引發神經、腎臟、呼吸道及皮膚炎症與壞死,以及一些早期的神經精神症狀,包括注意力渙散。
▶ 砷中毒:
雖然不是重金屬,但易污染食物或飲用水。急性中毒症狀有腹痛、血便、溶血、休克、急性肝炎、腎衰竭及抽搐;慢性中毒會有皮膚疹、胃腸症狀及末梢神經炎。【註4】
▶ 錳中毒:
通常是工作環境暴露引起的(因飲水引起的例子很少),尤其是錳的tricarbonyls易自皮膚吸收。工業錳中毒的主要作用器官是腦及肺,其中樞神經作用病變類似巴金斯氏症(Parkinsonism),動作遲緩、顫抖、寫字較小,無法倒退走路等症狀。【註5】
▶ 鎘中毒:
急性症狀類似一般食物中毒,患者會嘔吐、下痢、腹痛等;若為慢性中毒則會出現腎功能障礙,導致骨骼中鈣磷的流失,引發骨軟化症,導致骨頭疼痛,例如日本富山縣神通川流域鎘汙染所造成的「痛痛病」即屬之。【註4】
衛福部次長薛瑞元說,台灣的食品中重金屬污染物質的管理原則與國際一致,多是針對原料訂定限量,針對原料米訂有鎘限量為0.4ppm,不論任何年齡層的人,只要是吃符合標準的原料米,在正常攝食情況下,都是安全的。
薛瑞元次長並說,嬰幼兒穀物類輔助食品為複合式食品,因此參照歐盟,針對嬰幼兒穀物類輔助食品訂定限量標準為0.04ppm,對象是上市業者的包裝產品。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長吳秀梅補充,去年抽驗市售包裝米600多件,有300件不僅遠低於食米鎘限量的0.4ppm,甚至低於嬰幼兒米製副食品原料的鎘限量0.04ppm,希望民眾安心。【註6】
■家長到底該如何自保,該如何預防或減少鎘的接觸?「食藥署」建議可從這三步驟做好:
1.在家中要將含有鎘的物品安全地收放好,並確保鎳鎘電池放置於孩童無法拿到的地方。
2.均衡的飲食可降低鎘經由食物或飲水的方式攝入體內。
3.鎘為菸草香菸的成分之一。避免在密閉的空間中抽菸,如家中或車內,以降低孩童或家中其他成員受到鎘的暴露量。【註2】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註1
風傳媒 - 「日本「水俁病」事件62周年》近2300人受害、訴訟超過半世紀 禍首企業宣稱:救濟已經結束」:http://bit.ly/2KTcPgR
∎註2
Heho健康 - 嬰幼兒米餅驗出重金屬「鎘」吃多恐傷腎!食藥署教3招減少鎘接觸:
http://bit.ly/2LVcRoV
∎註3
食力foodnext -「雙北地區嬰幼兒米製品重金屬檢測 4件檢出鎘含量不合規定」
http://bit.ly/3myyp7v
∎註4
「國人應重視重金屬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http://bit.ly/2LWP1Jt
∎註5
教育部 -「錳中毒」
https://bit.ly/2WF128d
∎註6
中央社新聞粉絲團 「符合鎘限量0.4ppm之米 衛福部:幾歲吃都安全」
http://bit.ly/34xdMCn
∎註7
水俁病 Minamata Disease 環境事件:
一種急性甲基汞(CH3)Hg中毒引起的公害病之一。因最早(1953-1959)發現於日本熊本縣水俁灣,並因此而得名。因為當地新日本窒素公司所排放的工業廢水中含有機汞,長期污染水域,當水中的有機汞被水中的生物所吸收,再加上食物鏈的累積效應,最後在魚貝類的體內就含有濃度相當高的有機汞,人們吃了這種魚貝後,會因此而引起以中樞神經腦細胞損傷為主的甲基汞中毒,又分為急性、慢性、潛在性和胎兒性等不同類型。
水俁病的症狀輕重與甲基汞攝入量和持續作用時間有關。
▶短期內攝入1000mg時,會出現痙攣、麻痺、意識障礙等急性症狀並很快死亡。
▶短期內連續攝入500mg以上時,出現肢端感覺麻木,語言聽力障礙等症
▶長期攝入小劑量,會引起慢性中毒。
1964在新潟地區曾再出現新潟水俁病,是孕婦體內的甲基汞透過胎盤,侵入胎兒腦組織,引起胎兒性水俁病。病童有智能不足、發育不良和四肢變形等症狀,迄今仍無有效療法。
1970年日本共有116人罹患此病,其中52人不治,至今水俁病的病人仍然持續在日本各地,及全球各地出現,遭受汞污染的地區,經過數十年仍然無法清除恢復。
➤➤照片
∎註1
圖說:
「水俁病」是日本四大公害疾病之一,由有機水銀引發的汞中毒性中樞神經疾患,患者會有手足麻痺、步行困難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引發例如痙攣、神經錯亂,最後死亡。
在日本的中學課本里,一直沿用着這樣一幅圖片:一位母親憐愛地託着女兒畸形的身軀,凹陷的胸腔、細如枯枝的雙腿和茫然空洞的雙眼,女兒面朝天空,似乎在譴責着命運的不公。圖片中的少女患上的是被稱為日本第一公害病的“水俁病”,她是日本數十萬工業汞污染受害者的一員。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食藥署 #重金屬 #鎘 #鉛中毒 #汞中毒 #砷中毒 #錳中毒 #鎘中毒
食用玩家-食藥署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系系館 / 國立台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
幼兒飲食論文 在 營養教育介入對幼兒飲食行為影響之研究-比較吸收論與建構論 ... 的相關結果
論文 摘要本研究主要探討營養教育介入對幼兒飲食行為之影響。研究者利用自編「幼兒飲食行為量表」及「營養教育介入活動課程」為研究工具,其中「幼兒飲食行為量表」 ... ... <看更多>
幼兒飲食論文 在 台北地區學齡前兒童飲食行為、飲食教養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 的相關結果
論文 摘要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瞭解幼兒飲食行為、主要照顧者飲食教養行為之現況,並探討影響幼兒飲食行為及主要照顧者飲食教養行為之因素。以台北縣市3到6足歲幼兒之主要 ... ... <看更多>
幼兒飲食論文 在 幼兒主要照顧者飲食態度與幼兒飲食行為關係之研究 的相關結果
詳目顯示 ... 論文摘要本論文之研究目的係為瞭解幼兒家中主要照顧者飲食態度及幼兒在家中飲食行為之現況,探討不同變項之幼兒家中主要照顧者飲食態度及不同變項幼兒在家中 ... ... <看更多>